1 /4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與自然共生的校園

+4
+4
+4
+4
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重創了南台灣,也讓高雄市那瑪夏區民權國小的師生失去了位在楠梓仙溪畔風景如畫的校園。兩年多來,災難還未從記憶中消退, 讓災區重生更是當地人積極解決的問題。鑒於那瑪夏地區受災嚴重,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在災後認養了這所學校的重建,並力邀台灣最優秀的綠建築專家組成重建團隊,而國家地理頻道也在重建過程中忠實紀錄。2012年2月,那瑪夏環保小學終於落成,作為台灣少見的環保建築而言,那瑪夏跨出了一大步。但歷經兩年的重建計畫,對於建築設計、營造工程、台達綠能工程團隊、甚至全程拍攝重建過程的國家地理頻道團隊來說,必須面對環境與氣候上的變化與挑戰,最後才能完整呈現這座低耗能、鑽石級終極環保建築的始末。

負責本案的建築師郭英釗,曾因北投圖書館一案獲得全球25座最美圖書館的殊榮,面對那瑪夏,郭英釗認為困難度比北投圖書館還更高,由於必須考量風災的地形變化,在鑑定安全區域的民權平台後, 那瑪夏小學於2010年開始動工。配合永續、環保、生態及在地特色,那瑪夏小學以「永續式淨零耗能」的綠建築精神為設計主軸,採用傳統布農族的高腳型建築形式,讓校舍也能讓人有「家」的感受。

所有設計手法都扣回低耗能的命題,將當地的採光與風向條件誘導進設計,達到自然減少能源消耗的目的;採用各種節能設備如LED燈、太陽能熱水器,更利用山上日照與風力充足的特點,增加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替代能源供給,預估節能效果能達到55%,未來將朝零耗能的方向努力。事實證明,小學落成至今兩個月以來, 節能效果比預期再減少近50%,事實上,學童們都能感受到明顯的變化,覺得熱了,只要打開通風設備就有自然風從教室底部吹進來,自然而舒適。


文|廖淑鳳  攝影|Tuomas Uusheimo  圖片提供|Verstas Architects、九典建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