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社會住宅方案,希望解決解決台北市居住問題。身為市井小民的你我,是如何選擇居住的空間呢?透過國際案例與居住相關數據資料彙整,看見人們對於居住的不同需求,也開拓我們對於未來居住的想像。
提供完善品質負擔得起的住宅,是台灣都市發展必須正視的課題。現有台灣住宅商品化的問題及住宅市場機制,早已無法提供民眾安居的需求。了解社會住宅在台北都會發展的機會,這不只是為了解決台灣住宅數量問題,而是從人的需求出發,思考如何提供機能完善的環境,創造出都市中人與人能夠自然、隨意互動的地方,提升居民都市日常生活滿足感與歸屬感。
從國際案例中,我們看見發展社會住宅可以有多元可能。例如它的位置可以是在豪宅旁的極佳地段,住宅也非單一屬性,它可以與商辦混合、結合停車場、設有青年創業基地及藝術家工作室。甚至,現有的閒置空間,也可在利用成為社會住宅。
從每一個市井居民自身開始,拓展對於未來居住、生活空間更豐富的想像;也期待政府能夠妥善運用公有土地,運用公辦公營的方式,邀請民眾參與,共同描繪出我們對於未來台灣都市生活的願景,以找到台灣所需要的住宅模式。這不只是解決住宅問題,同時解決都市問題!
社會住宅是什麼? 點此看詳盡生動圖表分析!
資料圖片來自 台北村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