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骨家拉麵 一生懸命的古都拉麵夢

豚骨家拉麵

來到「豚骨家」拉麵,寫著「一碗入魂」的招牌高掛在門口,自信而霸氣地告訴每位走進這扇大門的客人,在這裡,一定可以找到讓你感動的味道。這是日本職人的堅持,也是「專心做好一件事」的堅定立場。

就在蒸騰的熱氣裡有個忙碌而專注的身影,這是來自東京的金子秀和,神情堅毅的他是這家店的老闆。金子秀和本身是拉麵愛好者,幾年前還是物流公司外派到台灣的經理,由於對於台灣產生了濃厚的感情,而且當時有感於市面上充斥者許多價格不菲,品質卻不怎麼樣的拉麵店,因此決定在返回日本拜師學藝後,自己在台灣開一家既平價又道地美味的日式拉麵店。  

 

重現日本拉麵小店風情  

豚骨家首先落腳在台北西湖市場,一開始雖然只是簡單的美食街攤位,而且沒有華麗的店面,但是平實道地又美味的好口碑卻很快地就傳了開來,迅速的成為人氣排隊名店。不過,就在逐漸傳出口碑,媒體也爭相邀訪的的同時,金子秀和突然結束了在台北的營業,決定把店面遷往台南。「現在台北拉麵的多樣性和品質已經比幾年前好很多了,我想要把這樣的味道也介紹給台灣其他地方的客人。」

 
有別於在台北時以美食街的方式營業,移居台南重新出發的金子秀和,試圖在台南這座充滿巷弄風情的小城裡,打造一家真正貼近日本拉麵小店氛圍的獨立店面。 為什麼選擇在台南開店?「台南有巷弄的文化,有小店的文化,跟日本拉麵店的感覺很接近。」在走訪過島內幾座不同的城市後,金子秀和發現台南是個熱愛個性小店的地方,任意地漫步巷弄間都可以發現很多意外的驚喜,而且難能可貴的,台南因為尚未完全受到都市化炒作房產,以及奢華的風氣影響,因而不像其他地方那麼講究華麗的裝潢與氣派的店面。這樣的調性也和豚骨家的期待不謀而合,最終決定落腳台南開展他的拉麵夢。    


品質把關的職人精神  

「今日湯頭品質不佳,暫停營業一天,謝謝!」這是營業之初的豚骨家最常出現的公告,豚骨家的祕密武器在於其醇厚的湯頭,所有的豚骨湯都是在前一天花上許多時間熬製,然而開店以來遇到最大的困難,竟然是難以掌握台南的水質特性,在湯頭品質的表現上比較不穩定。因此在這段時間裡,金子秀和也試圖不斷的調整作法,試圖找出和「台南水」相處的方式。  


雖然用餐的人潮始終絡繹不絕,在豚骨家裡卻只安排了小小的十個吧台位,金子秀和表示,以前在美食街位子雖然多總覺得和客人的距離很遙遠,自己開店後決定用這樣日本傳統拉麵的小店的方式,拉近和客人之間的距離,也可以近距離觀察客人的反應,看到客人吃的開心的滿足表情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這是以前在台北比較難感受到的。  

 

台南彷彿獨立於台灣之外,有如一座異次元城市

因為原先居住在日本東京,是非常都會區的地方,接著在屬於重劃區市郊的內湖開了拉麵店,最後又把店搬到了台灣最古老的城市。也因為經歷這樣遷徙之故,因此金子秀和反而比台南人更會去注意在地傳統文化特色,包括建築、美食,每每帶著一種奇異的眼神來觀看這座古老城市。在品嚐道地的日本拉麵之餘,也希望讓台南的遊客更深度了解台南,以美食提醒台南人,這些一直延續至今的美好,就像傳承數百年的飲食風味一樣:請不要忘記,也不該捨棄。  


「台南的城市風格和台灣其他地方很不一樣,甚至像一個獨立在台灣之外的地方。」在開店之前金子秀和也曾經來來回回到台南勘查了很多次,對於台南鮮明的個性和特色印象很深刻。「在台南路上可以常常遇到很多很有味道的東西,像是很多的廟和老房子。」有別於大都會比較單一的都市景觀,在這座古都裡還有許多可以看到舊日風情的角落。    

 

雖然古老,但卻未失去活力

 最重要的是,台南人對外來客態度友善、熱情。從一開始租屋開店,到生活上需要到哪裡採買物品,或是到菜市場如何採買,鄰居總是不吝嗇介紹告知。認識附近民宿和店家主人之後,朋友漸漸增多,生活起來是愉快的,在人與人正面互動的同時,也同時增加了自己做生意的興味;而這是在都會型城市,很難可以感受到的濃厚人情味。  


而且,不要以為這是座老城市,就會顯得封閉守成。金子秀和認為台南雖然老卻沒有失去活力,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新創意不斷的發生,常常可以看到許多街角老屋開了許多類型特色鮮明的新店家,對金子秀和而言,這是非常有趣,而且往往能夠產生熱情的主要原因。因為一切都在變動中,所以有時候會有新的事物從中被激發出來,而這些新生的元素,則不是能夠按常理預測得到的。   


到台南展開新生活的方式 Q & A

Q:是什麼動機讓你移住台南?
A一方面是想為南部的朋友介紹道地的日本拉麵是什麼樣子,另一面也覺得台南的城市氛圍是個很適合豚骨家這樣的小店發展的地方。

Q移住台南你是如何調整心態?
A在台南的生活節奏比較慢,在心態上也覺得整個人慢了下來,只是在飲食上還需要花一點時間適應。

Q你覺得自己能為台南做些什麼?
A讓台南人認識道地的日本拉麵文化,走進豚骨家就好像真的到日本的拉麵小店吃拉麵一樣,希望它是一個文化體驗場所。

 

 

豚骨家拉麵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府中街22號

電話:無,請善用FB粉絲團,瞭解每日是否開業

營業:11:30-14:00 17:30-20:00  休日:每週一

 

文字︱鄭仲堯 攝影︱陳志華
本文選自LaVie出版書籍《台南自轉人生》,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台南自轉人生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最美的皮拉提斯教室開幕!充滿知性、優雅力量的「Joshua Pilates」引進全台最完整Balanced Body實木核心床,結合精緻的課程設計與專業指導,為學員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並藉此尋找屬於自己的內在和諧與力量。

皮拉提斯結合「約書亞樹」療癒能量

Joshua Pilates創辦人Annie在美國學習皮拉提斯多年,深刻體會到這項運動對身心靈的調和作用。在一次加州旅行中,她與友人造訪了一處滿是約書亞樹(Joshua Tree)的地方,其外型獨特,彷彿手臂一般向外延展,如同暗夜中的燈塔,為人們指引方向。Annie被當地的寧靜氛圍與療癒能量深深觸動,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和諧平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Annie相信,皮拉提斯是身體、思想和精神的完整協調。回到臺中後,面對都市的喧囂與快速節奏,他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誠摯邀請大家用好玩的方式,找到生活的美好平衡。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Annie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覺察身體狀態,內化為生活方式

皮拉提斯是一種訓練肌群力量的運動,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避免因長期不良姿勢所引發的肌肉不平衡、緊張或痠痛。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皮拉提斯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透過覺察自身身體狀態,逐步矯正姿勢,學員們將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將這樣的觀念與感受內化為日常生活習慣,讓身體自發性地保持最佳狀態。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重新定義「健康」,推廣身心靈深層連結

為了讓追求身心靈和諧的都市人享受質感與專業兼具的頂級訓練體驗,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私人教練空間也配備全系列器械,包含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以及專為團課打造的塔架設備,提供學員更豐富且多元的課程選擇。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一般教室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期望以知性、優雅且充滿力量的品牌精神,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為現代人重新定義「健康」,推廣以自主健康為核心的運動理念,讓身體、思想與心靈達到真正的連結,進而建立全方位的健康意識,並打造積極推廣健康意識的在地社群。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教室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河南路四段188號
官網|www.joshuapilates.com
Instagram|@joshuapil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由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座落於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日式町屋群,在一方巷弄內重現山林景觀樣貌。每一季度於山物所現場,亦舉辦「山友會」講座,特邀跨界專業人士開講,透過知識科普或個人經驗分享,與關注台灣山林議題的聽眾們進行深度交流!

舉辦於「0km 山物所」的第3屆山友會會員講座,於去年10月登場,以「巡山之徑: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之旅」為題,邀請7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講者,他們都熱愛台灣山林與百年步道,從公民運動、推廣教育、故事分享、藝術創作等不同視角,傳達對於這座島嶼自然的熱愛,與追求世代傳承、永續守護的美好心意。 以下盤整7位講者的演講重點,帶大家一同走進森林,認識與重新發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1)重新思考「砍伐森林」

「斯創教育工作群」執行長李芝瑩展示資料:台灣每年需要約600萬立方公尺木材,但自給率不到1%,幾乎完全依賴進口。這導致3大問題:進口木材常來自非法砍伐,對原產地生態造成破壞;運輸木材的碳排放對環境不利;全球政經不穩可能帶來木材供應風險。為解決這些問題,林業署自2017年起推動「國產材」計畫,希望到2028年將木材自給率提升至5%,並透過科學管理實現永續森林經營。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李芝瑩表示,社會大眾對砍伐森林的直觀反應常是負面的。但森林其實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要經過合理經營,就可持續利用。台灣目前合法的砍伐區域以低海拔人工林為主,而非天然林。更重要的是,在當前世界追求減碳的趨勢下,木材比水泥與鋼筋更符合節能減碳需求,將可在台灣推動淨零轉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2)山林的文學啟發

「大凡整合規劃設計」景觀規劃師兼步道設計師李嘉智,在演講中分享他的親身經歷。他回憶起個人第一次雪山之旅,獨自面對挑戰與未知,在風雨欲來的高山中學會了敬畏與順應,也體悟生命中的無常與堅韌。那段旅程像是一場靈魂的洗禮,啟發他對山林的熱愛與思考。

有趣的是,他提及了自己從閱讀中得到的啟發,例如川端康成的《山之聲》曾提到:「每片森林中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樹。」每次進入山林,他都試圖尋找那棵樹,也尋找與自然共鳴的自我。村上春樹更在《挪威的森林》裡寫道:「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即使我們從未踏足其中,它依然存在。」山林就像人類心靈的棲息地,也是文化與自然交融的場所。

(3)步行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

由「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帶領的步道運動,從2006年開始,經過近20年的推動,成功將步道運動打造為一場大型的公民行動。協會鼓勵一般大眾從徒步旅行開始,藉由步行更深入認識這塊土地,讓自己從「消費者」轉變為「守護者」的角色。

 周聖心表示,「步行」其實就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以20243月協會舉辦的「海岸山脈浪遊縱谷」活動為例,帶領參與者從台東池上走到花蓮,途經田埂、山脈與部落,聆聽阿美族、客家人與漢人的故事,感受土地的多元文化。協會亦於2012年開設「步道學」課程,結合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推廣步道修復與環境調查。目前已舉辦29期課程,並提倡聘用在地工班修繕步道,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傳承工匠技藝,保護步道文化。

(4)台灣特有的「有人的山林」

現任「山盟公益協會」監事,同時也是攝影師的雪羊,分享了10年來登山旅程中的心得與成長。雪羊強調,與歐美荒野不同,台灣的山林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一座與土地、文化對話的平台,富含人文歷史。他多次在原住民朋友的指引下,探訪深山部落,例如沿著馬遠部落的遷徙路徑走訪其老家 Takibakha(布農族語)。在一次又一次的探訪中,他深入了解山林作為生活靈魂的意義,並認識到尊重與共鳴的重要性。

從台灣群峰繼續向海外冒險,雪羊也在攀登中亞列寧峰等國際挑戰中,重新審視自己登山的初衷。他認為,登山並非追求英雄式成就,而是成為一位忠實的講述者,將山林的故事與感動傳遞給更多人。而登山也不僅是一場體能的挑戰,更是心靈探索與文化交融的旅程。台灣擁有獨特的「有人的山林」,這是一份值得珍視與守護的財富。

(5)如何透過策展傳達在地文化?

「孩在 Hi! Kidult」近年透過工藝創作的方式策展,藉以傳達在地文化的獨特魅力。總策劃林心恬首先分享2024年於自來水博物館園區舉辦的展覽「獵島計畫」(Hunter Island),巨型版畫作品「考古化石-岩層說」,將紙漿與雕刻結合,以層層堆疊的手法,重現不同年代的考古地層;以馬祖海域奇景「藍眼淚」為靈感發想的作品「藍眼淚-時間的軌跡」,運用複合媒材結合傳統編織技法,加上燈光特效,將原本黑夜海上的藍色奇景,開展於空間上方,觀眾經過時頭頂彷彿空中銀河,奇幻重現馬祖海域特色。

她也介紹如何透過策展重現地方文化,例如與文化部合作的「芝味祭」,運用當代藝術與數位科技,深入挖掘三芝地方的文化特色。三芝因為地理環境相對隔絕,至今仍留存傳統生活方式,流傳數代的大道公信仰,透過當地數個庄頭輪流祭祀,讓信仰與生活結合。策展團隊於是擷取大道公形象,作為導覽三芝當地各景點的代表,並與LINE結合,運用數位科技與社群推廣,讓外地參觀者能更深入感受地方文化的豐富內涵。

(6)用藝術探索山林多樣性

「木直牛勿 plant practice」品牌主理人暨植物藝術家 Hsin ,擅長以壓克力和水彩為創作媒材,台灣自然風景為靈感來源。2022年起開啟了「近山計畫」創作主題,以「海拔」為分界,針對低、中、高海拔地區,系統性探索台灣山林風貌,藉由畫作來記錄台灣山林的多樣性景觀。

「近山計畫」著眼於台灣山脈的整體性,Hsin透過五感捕捉各海拔區域的不同特質:低海拔靠近平地,蘊含日常生活的親切景象;中海拔有著霧氣繚繞與迷人的森林層次;高海拔則呈現群峰遼闊與湖泊純淨的景致。這些不同特質都被 Hsin 巧妙融入作品,例如她描繪了高山中的山屋或低海拔與都市的緊密連結,在在展現人與山之間不同的距離。

(7)淡蘭古道的爬山「生活感」

平日任職於中研院分生所、從事動物研究的吳雲天,同時也是登山愛好者。在這次演講中,他分享了淡蘭古道的獨特魅力。淡蘭古道的歷史可追溯至1897年日本接管台灣後繪製的地圖。當時的古道是連接台北城、大稻埕、艋舺與基隆的重要交通路徑,經過如今的南港、小巨蛋等地區,最終通往瑞芳、草嶺等地。

這條總長約200公里的古道分為北、中、南三路,串聯茶葉運輸、礦產開採與居民生活等文化痕跡。吳雲天強調,淡蘭古道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同時具備深厚的歷史意義與自然生態價值。例如,日治時期的博物學家曾在此地發現多種台灣特有種植物,如石碇佛甲草,甚至還能見到穿山甲等珍稀動物,部分區域更設有生態保護區。若想要更深入了解淡蘭古道,吳雲天推薦使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作為探索工具,透過地圖的透明化功能,能對比古今地貌的變遷。他呼籲人們親自踏上古道,用雙腳感受它的魅力,挖掘更多自然與人文的故事。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資料、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文字整理|張以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