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安分的創作-音樂劇場《時先生與他的情人》

Boven雜誌圖書館再與澳門團隊牽手,為台北觀眾帶來不一樣的劇場體驗,於十一月廿一及廿二日帶來小城實驗劇團音樂劇場《時先生與他的情人》(簡稱《時先生》);以書香、格調調入, 呈現全男班團隊最不安分的創作。《時先生》以兩名真實人物的背景作為基礎,再加以改編、延展、重寫而成。1983年,一名前法國駐華使館外交官布林西科,被指控與中國京劇演員時佩璞墜入愛河後,向中國傳遞機密情報,判處服刑六年。然而,布林西科聲稱,自己二十年來,都深信時先生是個女人……

 

 

文本與音樂是《時》靈魂;放棄「先歌後詞」的創作方法,擺脫了琅琅上口的流行曲式,卻讓文字與音樂延展出份外優雅妙曼的契合,現場音樂配上國語演唱,流動的文字與音樂所建構的想像空間,將引領觀眾一起細探兩人在這段同性關係中的心理軌跡,共同經歷對“愛情”、“表演”、“國家與個人”及“適切性”等命題的思辯過程。

 

音樂總監楊光奇藉前作《墓所事事》與Boven雜誌圖書館首度合作,以西式調子輕描生與死,讓台北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時先生》是他在2013年的音樂劇場作品(前稱《蝴蝶君》),與澳門導演譚智泉、文本創作黃庭熾合作,於澳門試演後,沉澱两年,重新出發,今次特意以台北為演出首站,率先與劇場專家及觀眾作深入交流。

 

 

via / 小城實驗劇團

百萬觀眾朝聖的喜劇芭蕾《蓬蓬》登台!顛覆性別與表演形式,男人也能演繹踮腳尖的藝術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以「換『劇』話說」為策展主題,透過四檔跨界節目展現劇場無窮的魔幻手法,近期即將亮相的《蓬蓬》(TUTU)是由曼波男孩舞團演出,擅長透過詼諧幽默的方式把舞蹈變成喜劇。本次特別專訪藝術總監菲利普.拉斐耶(Philippe Lafeuille)與舞團舞者群,一窺舞作背後的故事!

提起「芭蕾舞」,不論你腦中浮現的是舞者優雅輕盈地跳躍轉圈,還是層層紗網堆疊起的夢幻蓬蓬裙,一定都與芭蕾女伶的形象連結在一起。但想要進入由「男性」限定組成的《蓬蓬》(TUTU)奇幻宇宙時,請放下這些期待!當一群肌肉猛男穿上巨大、造型奇異的蓬蓬褲裙,踮起腳尖、在舞台上揮汗起舞時,這個世界已經不再是你所熟知的樣子,它可以既荒誕又好笑,又深富詩意、令人動容。

(攝影:Nacho Carretero,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攝影:Nacho Carretero,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開啟喜劇舞蹈的新次元

成立於巴塞隆納的「曼波男孩舞團」(Chicos Mambo),以詼諧幽默的舞蹈喜劇深受歐洲觀眾的喜愛,曾以舞作《Méli-Mélo show》於愛丁堡藝穗節大放異彩,獲得「最佳國際表演獎」。《蓬蓬》是繼《Méli-Mélo show》後再次登上外亞維儂藝術節的舞作,不僅獲得「最受觀眾歡迎獎」,也再次驚艷了愛丁堡藝穗節的觀眾與媒體,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百老匯報The Broadway Baby和專業藝評Edinburgh Festival Magazine等媒體皆給予超過四顆星評價,更榮獲2023法國音樂喜劇獎「最佳重製再演獎」。今年10月將首度由「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邀請,來台演出!

(攝影:Nacho Carretero,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攝影:Nacho Carretero,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舞團的藝術總監暨編舞家菲利普・拉斐耶(Philippe Lafeuille)不僅以優秀編舞家暨舞者之姿活躍於舞壇,其職業生涯中曾與流行天后瑪丹娜和芭蕾舞傳奇魯道夫・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同台共舞,菲利普擁有一顆充滿幽默的童心,與決心以「歡樂」改變大眾思維的創作靈魂,其每部作品都像充滿趣味的遊樂園,讓人想一看再看。

(攝影:Nacho Carretero,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攝影:Nacho Carretero,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無法被歸類的瘋狂奇幻演出

如同法國世界報的評論所寫:「《蓬蓬》是一齣編排好的喜劇,但絕對沒有拿舞蹈和專業開玩笑!」六位男舞者彷彿變色龍般,在全劇20個場景中不斷變裝分飾逾40個角色,有時穿著女性舞衣,有時穿著滑稽的巨大澎澎褲、或是逗趣無釐頭的服裝道具(小鴨裝、水果帽),當他們舞動時,跨越了身體的性別限制,同時混合著優雅與陽剛、纖細與粗獷,只存在於當下演出的「角色」。

(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如同藝術總監暨編舞家菲利普・拉斐耶(Philippe Lafeuille)所說:「這場秀就是場遊戲,這齣舞作我想獻給那些沒看過舞蹈表演的觀眾!」

而演出不僅融合了古典芭蕾舞、現代舞、韻律體操、探戈、嘻哈等跨舞種的專業技術,甚至還有馬戲團特技、戲劇演技,菲利普分享說道:「常常有人問我『這個表演是哪種類型的舞蹈?』就像要為它貼上一個特定的標籤。但一如過往我作為表演者時,總是嘗試以不同風格的舞蹈以豐富舞作的詞彙。創作最重要的是說清楚你想傳達的概念,而我使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講述『故事』,《蓬蓬》就是最佳的範例。」

(攝影:Sandro Oliveir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攝影:Sandro Oliveir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當大眾習於用單一定義、黑白分明的準則規範每件事物時,菲利普試著透過多元的舞蹈,和體態各異的舞者們,摘除掉那些框架標籤,向世人表達身體有無限的可能性——如同真實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能同時擁有多重面向的特質,即使乍看之下是如此的衝突。

(攝影:Nacho Carretero,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攝影:Nacho Carretero,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活著不用太嚴肅,喚醒你內在的《蓬蓬》魂

舞者們不僅展現出多樣舞種的專業技術與演技,在一段段與音樂曲目精準結合的舞碼中,那些不時冒出的淘氣失誤或是誇張的動作與內心戲,使得觀眾席的笑聲與掌聲連連——對菲利普而言,喜劇已是他的創作與曼波男孩舞團表演中無可取代的一部分,但這些處處可見、謔而不虐的高級幽默,並非無端出現在舞臺上,「我始終希望它帶有意義,讓歡樂為日漸黑暗的世界帶來一點光明。」

(攝影:Sandro Oliveir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攝影:Sandro Oliveir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而選擇致敬芭蕾舞劇《天鵝湖》(Swan Lake)裡的醜小鴨橋段,或重現BBC舞蹈電視秀《舞動奇蹟》(Strictly Come Dancing)和電影《熱舞17》(Dirty Dancing)中大眾熟悉的經典畫面,也是他有意為之,好讓表演更接地氣、貼近人心,他認為舞蹈不該只是精緻劇場殿堂裡高高在上的藝術,更應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我想與大眾分享對舞蹈的熱愛。人類已經變得過於理性、麻木,有時會忘了身體最原始的本能⋯⋯舞動能讓我們能夠外化和解放。」解放身體,也能同時帶給大腦的自由,《蓬蓬》喚醒了人們內在律動的基因,跟著曼波男孩們忘卻世俗的標準,一同沈浸在一切都有可能的自由世界裡吧!

(攝影:Nacho Carretero,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攝影:Nacho Carretero,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曼波男孩舞團《蓬蓬》

演出場次|10/19() 14:30、19:30、10/20() 14:30
演出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演出長度|約75分鐘 (無中場休息)
購票請點此 

更多藝術節相關資訊請洽官網

文|黃阡卉
圖片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一起走入劇場!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以四檔節目開啟關於性別、環境與生命本質的對談

繼2023年以「未來到劇場」為主軸探討科技、疾病與超人類主義之後,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以「換『劇』話說」為策展主題,透過四檔當代跨界節目展現劇場無窮的魔幻手法,經由衝擊觀眾視覺和激發想像來拋問性別、環境與生命本質的重要性,進一步映照現實也預警人類的未來!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主視覺。(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主視覺。(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擔當開場的是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巨人來了-山海遇見偶》,起源於2023年開始的「偶戲種子教師計畫」,攜手藝術導師無獨有偶培育種子教師,讓偏鄉藝文教育進一步擴散、在地扎根並永續發展;計畫影響力擴散至花蓮、宜蘭、新北、台南與屏東,更首次進入特教班級。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山海共生》首次於台北演出。(攝影:李建霖,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山海共生》首次於台北演出。(攝影:李建霖,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

今年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與無獨有偶,在南港中信金融園區打造一場全齡共享的偶戲嘉年華,繽紛吸睛的偏鄉學童偶戲夜光秀與偶戲作品共六檔輪番上演,現場還有MUZIK x教育部樂器銀行樂器體驗、藝術家版畫工作坊及多項闖關集章遊戲,另有人氣拍貼機讓觀眾體驗。

在公益場也特別出動4.5公尺高的巨型大偶漫步南港,首次登陸台北的山海巨人,同心戮力六所師生,演繹這塊土地的疲憊與沉睡、甦醒與共生。活動採免費入場,76日週末就到南港中國信託金融園區跟著戲偶一起上山下海吧!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山海共生》公益場現場出動4.5公尺大偶快閃南港。(攝影:李建霖,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山海共生》公益場現場出動4.5公尺大偶快閃南港。(攝影:李建霖,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

緊接著於88日至11日在臺大遊心劇場亮相的比利時夏綠瓦蒂劇團X焦點劇團《最後一個星期天》,跳脫以語言為唯一媒介的形式,非語言的演出飽含詩意又充滿滑稽的諷刺,譏嘲人類面對極端氣候和環境崩毀卻視而不見。

《最後一個星期天》探討人類與極端氣候、環境的關係。(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一個星期天》探討人類與極端氣候、環境的關係。(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這部作品不但榮獲愛丁堡藝穗節「整體劇場獎」、比利時梅特林克獎「最佳表演」及「最佳藝術和技術成就」,2018年更獲頒法國著作人協會(SACDthe BelgianArtPrize的「最佳手勢劇場獎」,該獎項肯定劇團創團以來的所有製作,直至今日,夏綠瓦蒂劇團作品已經在全球演出逾1,000場次。

對於非正統劇場製作有著相同想法的夏綠瓦蒂劇團和焦點劇團,在視覺呈現、藝術表現及舞台語言的拿捏掌握展現高度契合,共創多部融合動態藝術、物件劇場、懸絲傀儡及攝影設計的劇場作品。

《最後一個星期天》以微型物件、場景與服裝等多重元素,表現出天寒地凍的極地景象,令觀者身歷其境。(攝影:Alice Piemme,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一個星期天》以微型物件、場景與服裝等多重元素,表現出天寒地凍的極地景象,令觀者身歷其境。(攝影:Alice Piemme,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一個星期天》講述不久將來後的某一天,人類再也無法適應極端氣候,世界末日近在眼前。小鎮上一戶人家卻絲毫不在意,伴隨暴雨的颶風侵襲,即使肆無忌憚的強風灌入屋內,眼前桌椅傾倒,杯盤狼藉遍布,一家人仍處之泰然地準備度過溫馨的午後家庭日;同一時間,三名記者行駛在顛簸的路面,正趕往另一端的荒原,為捕捉氣候浩劫下野生動物走向滅絕的最後身影。面對嚴肅的生存議題,前後兩組呈現完全相反的情境與態度,極度誇張的戲謔敘事觸發觀眾群體反思。

《最後一個星期天》演員巧妙運用戲偶、場景、物件與誇張靈活的肢體,表現人類面臨末日侵襲卻泰然自若的荒誕場景。(攝影:Mihaela Bodlovic,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一個星期天》演員巧妙運用戲偶、場景、物件與誇張靈活的肢體,表現人類面臨末日侵襲卻泰然自若的荒誕場景。(攝影:Mihaela Bodlovic,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演出結合多元形式,微型物件搭配影像設計,表演者更時不時將延伸的軀體幻化作大自然的起伏樣貌,挑戰觀眾對肢體運用的想像極限;科幻模擬和現實面的荒謬混亂在台上交替穿梭,無需台詞的偶戲及默劇,反而激盪出觀者無窮邊際的想像。是部看似腦洞大開的警示預言,實則從平凡日常出發,與大眾生活經驗深刻共感,又極具趣味性的省思製作,猶如一堂全齡共賞的劇場生態課。

《最後一個星期天》是一齣適合全齡共賞的默劇。(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一個星期天》是一齣適合全齡共賞的默劇。(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強力接棒的曼波男孩舞團1994年成立於巴塞隆納,擅長透過詼諧幽默的方式把舞蹈變成喜劇。藝術總監菲利普.拉斐耶(Philippe Lafeuille)以編舞家及舞者雙重身分活躍於舞壇,職業生涯中曾與流行天后瑪丹娜(Madonna)和芭蕾舞傳奇魯道夫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共舞。其舞作《Méli-Mélo show》以黑馬之姿在外亞維儂藝術節首演,並於愛丁堡藝穗節大放異彩,獲得「最佳國際表演獎」(Prix du Meilleur Spectacle International)

曼波男孩舞團舞作《蓬蓬》(TUTU)。(攝影:Michel Cavalc,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曼波男孩舞團舞作《蓬蓬》(TUTU)。(攝影:Michel Cavalc,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主辦單位替這回來台的《蓬蓬》(TUTU)下了個相當顯眼且吸引人的關鍵標題:「猛男芭蕾撞上幽默舞劇,解放觀眾搞笑魂!」原來,男人也能精準掌握踮腳尖的藝術。是繼《Méli-Mélo》再次登上外亞維儂藝術節的舞作,以破竹之勢獲得「最受觀眾歡迎獎」(Prix du Public),喜劇風格的舞蹈驚艷愛丁堡藝穗節的觀眾,並獲得媒體逾五星好評;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百老匯報The Broadway Baby和專業藝評Edinburgh Festival Magazinethe wee reviewone4reviewThe List等媒體也皆給予超過四顆星評價。

《蓬蓬》中男舞者穿著粉紅色芭蕾舞裙,以詼諧逗趣的肢體顛覆傳統芭蕾意象。(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蓬蓬》中男舞者穿著粉紅色芭蕾舞裙,以詼諧逗趣的肢體顛覆傳統芭蕾意象。(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色彩繽紛的芭蕾舞蓬蓬裙和尖頭鞋不再專屬於女舞者!」,六位男舞者彷彿變色龍,突破性別框架,大秀猛男芭蕾,展現「雌雄同體」的身體創意;在全劇二十個場景中詮釋近四十個角色,不僅是舞者也是小丑,在台上無所不能的他們,淋漓盡致地融合古典芭蕾舞、現代舞、韻律體操、嘻哈及雜技等各類型舞蹈,專業深厚的舞蹈身段和底蘊揉合出一幕幕的視覺饗宴。

《蓬蓬》男舞者有力的肢體與詼諧方式,轉譯經典芭蕾舞作《天鵝湖》。(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蓬蓬》男舞者有力的肢體與詼諧方式,轉譯經典芭蕾舞作《天鵝湖》。(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如同藝術總監所說:「這場秀就是場遊戲,這齣舞作我想獻給那些沒看過舞蹈表演的觀眾!」舞蹈本就是一門世界通用的語言,觀眾只需要純粹地享受這趟震撼的感官之旅;宛如時裝秀般的致敬經典卻又是齣挑戰創新的天鵝湖,接二連三詼諧逗趣的肢體語言徹底顛覆傳統芭蕾印象,一部兼具節奏感與喜感的舞劇,將於1019日至20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俏麗登台。

《蓬蓬》劇照。(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蓬蓬》劇照。(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1116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壓軸登場,由比利時偷窺者舞團轟動國際的驚悚大作《密室三舞作》,描述在遠洋客輪的船艙和走廊中,時間及記憶被無法控制的力量扭曲;窺探人類暴力、情慾與偏執的脆弱與掙扎,並營造「超現實」的詭譎場景,畫下堪比大衛林區的懸疑美學。

扭曲的肢體舞蹈、極具壓迫感的場景,讓《密室三舞作》滿溢詭譎氛圍。( 攝影:Virginia Rota, Peeping Tom,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扭曲的肢體舞蹈、極具壓迫感的場景,讓《密室三舞作》滿溢詭譎氛圍。( 攝影:Virginia Rota, Peeping Tom,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人類在享受便利的網路生活之際,卻面臨了更大的意識危機:身而為人的知性與感性,正在慢慢消逝,巨量襲來的碎片化資訊看似簡潔又吸收快速,卻逐步侵蝕著不斷匱乏的注意力,甚至是無法達到或擁有完整的學習與深度的思考。換「劇」話說,讓我們好似參加末日慶典般地走入劇場沉澱心情、聚焦日常話題並開啟華麗的世代對談吧!

《密室三舞作》打造超現實的劇場空間。( 攝影:Virginia Rota, Peeping Tom,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密室三舞作》打造超現實的劇場空間。( 攝影:Virginia Rota, Peeping Tom,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比利時夏綠瓦蒂劇 X 焦點劇團《最後一個星期天》

演出場次|08/08() 19:3008/09() 19:3008/10()14:30&19:3008/11 () 14:30
演出地點|臺灣大學遊心劇場
演出長度|約75分鐘 (無中場休息)

早鳥限時8折(7/4止),雙人88折四人套票85折(7/5起)

更多藝術節相關資訊請洽官網

資料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