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維德:借鏡德國設計教育

德國設計教育

2015年年底根據教育部公佈,全台有67個科系註冊率不到3成,甚至有4個系所註冊率掛零,後段私校科系瀕危,連博士、碩士也慘,統計有72個博士及碩士班招不到學生,連台灣大學也有4個博士班入學率零的窘狀。對於超低註冊率,教育部宣告2016年將減招14000名額,其中博士班減招800人。

 

觀看台灣教育產生諸多現象,有數個原因:第一,廣設大學:1994教改聯盟提出廣設高中、大學,國內的大專院校從1985年27所,暴増為2015年170多所。第二,少子化問題持續悪化:依內政部人口統計,民國86年出生人口32.6萬人,87年則為27.1萬人,少了5.5萬人,在105年大學生就少了1/6比例人數,可能造成20 -25所學校招不到學生,99年有16.6萬人出生,學生數減少一半,學校需大量合併、關校至80所左右。第三,台灣講求功利的環境:凡是都看結果不論過程,學生受教興趣缺缺,忙於打工、網路社群交友,老師除了教學、評鑑、產學交流、升等及其他計劃案,專心教學、輔導學生不再是老師唯一的工作,學生和老師之間很難產生良好的互動。

 

相同的狀況也發生在台灣設計教育,雖然每週報紙總有3至5則新聞在談文創、設計及學生得到國際獎項,我認為是件好事,大家生活水準提升,也有能力消費有品味的商品,而另一方面因為媒體的大量曝光,年輕人認為學設計很酷,當設計師有機會成名,所以設計科系成為熱門科系,每年經統計有為數近萬設計科系的畢業生,就業巿場有那麼多人才需求嗎?

 

因舉辦瑞士及德國設計展,所以對於歐洲教育有諸多觀察,反觀歐洲一些重視技職教育的國家,德國及瑞士有近70-80%的學生選擇技職教育, 一般大學(Universität )以研究為導向,大部份藝術及設計均列為高等專業學院(Hochschule) ,高等專業學院以技術、操作及技藝為出發。以德國為例,德國總共420所大學院校,有關美術及設計科系學院總共30所。(Universität x 2、Hochschule x 22、 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or Kunstakademie x6 ) 以不同類型、教學型式符合產業及市場的需求而設立

 

德國設計教育總共為4種類別,第1種型態為藝術及設計大學,均為多所不同的藝術學院所組合而成,如柏林藝術大學(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Berlin ) 有4大學院(建築、媒體和設計學院、音樂學院、表演藝術學院及美術學院)、能讓不同領域的學生相互交流及合作,以跨領域的思考。 包浩斯威瑪大學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 甚至授與博士學位。第2種型態為高等專業學院科系的類別多集中繪畫、設計、媒體、攝影及建築等,如萊比錫平面及書籍設計學院(Hochschule für Grafik und Buchkunst Leipzig),均為德語授課、免學費並以五年一貫學制。第3類別為科技大學的型式,大學內設有科技、商業及設計學院所組成。並授與英美式BA及MA的學位。 如威斯瑪高等專業學院 (Hochschule Wismar) 。最後1個類別為技術學校,以師徒式磨練技術為主,畢業時得到國家證書,成為合格的技師,如哈腦金工技術學校(Zeichenakademie Hanau),小班制、以工藝製作為最主要的教授重點,此類型不包含在30所美術及設計科系學院。

 

如果以人數比例計算,德國高等專業學院均以小班制15-25人為一班,同一年級沒有第二班、第三班的規模,均以一班為單元,平均每所高等專業學院有3-6個系所,所以每屆德國高等專業學院有關設計科系學生合計5000人數以下,以德國8000萬人口比例計算,台灣設計科系畢業人數為德國人數8倍。人數是個問題,專業教學也是另外一個問題,老師需具有實際經驗及學術背景,在之前我們曾邀請瑞士Jonas Voegeli 蘇黎世藝術大學視覺傳達系主任 、德國Markus Dreßen 萊比錫書籍藝術及平面設計學院教授,他們除了是全職教師工作之外,另外他們均經營 Hubertus-Design-Group、Spector Books出版社 ,與藝術、書寫及印刷出版結合,教學時提出實務觀點,讓學生和產業接軌。德國設計教育多數均為五年一貫制的系統,例如萊比錫平面及籍本設計學院的畢業( Diploma )學生會參與比賽,贏得比賽後出版一本作品書或是一本硏究報告書。這也是學院基本要求。

 

德國高等專業學院入學的考試是為了更好教學和受教品質所設立,每個高等專業學院均會安排數天open day ,讓全德國中學學生參觀學校和教授訪談,了解學校方向和師資専業。德國高等教育不是由中央統一規範,全國16邦有各自的大學法與系統,高等專業學院均為單獨招生,申請藝術設計相關科系通常需通過二個階段的入學申請審核。首先是作品集審核(Mappenprüfung);申請者需依學校規定,繳交一份含有20–30份作品的作品集,並說明作品內容為自己所創作。通過作品集審核的申請者,將被邀請參加第二階段的術科考試(Aufnahmeprüfung),考試天數以一天至一週不等,也包含簡短面試,面試的對答也是關鍵,學校在乎收到對的學生,學生也希望找到適合可發揮學校。在通過學校術科考試之前,學校也會要求需通過TestDaF的德語能力測驗,才可入學。

 

德國高等專業學院課程安排上以教師和學生互選機制,學生必須面試核可才可修讀教授的課目,教授也因教學狀況讓學生評估選修與否,在此選修機制的狀況下,專業師資和優秀的學生才會被留下,不適任的老師和不用功學生自然被淘汰。學校在聘任師資上也做非常大的努力,如:2015年新學期柏林藝術大學與愛因斯坦基金會合聘中國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叛逆藝術家艾未未擔任為期三年的客座教學。

 

我認為設計教育並不是要培育更多有名的設計師,而是希望這些設計人才能夠幫忙台灣產業在品牌、包裝或行銷上趕上世界趨勢並具有台灣的特色,最終這些設計師能夠提升台灣視覺、生活和環境的水準。

 

 

Text / 龔維德

入住Alife感受客家浪漫!「A(rt)life漫宿生活節」集結編織藝術、客家風味朱雀咖哩與植蘊手搖

Alife、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為了傳播客家浪漫,Alife WCH期間限定開放免費報名入住!

在台北坐擁士林、西門據點的Alife,融入空間策展概念,帶來新鮮的租屋提案;其中坐落於武昌街巷弄的Alife WCH,除了租屋,一樓更集結「喝的營養輕食」植蘊 Planté、新東洋風味咖哩朱雀SUZAKU、閱讀角落a reader,形成對大眾開放的複合式空間。近日,客委會主辦的「HACK-KA 浪漫占領計畫」前進Alife WCH,推出一泊一食一飲的體驗,且完全免費,邀請人們放慢步調,感受生活中出其不意的客語浪漫!

Alife WCH、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Alife WCH接待處。(圖片來源:Alife)
Alife WCH、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客委會攜手Alife、植蘊、朱雀推出「A(rt)Life 漫宿生活節」。(圖片提供:浪漫佔領計畫)

客家多彩編織點綴住房

「A(rt)life 漫宿生活節」提供民眾免費參與,報名成功者可攜伴一位於登記日期入住,享受兩天一夜的漫宿生活。入住的雙人套房,牆面展示客籍藝術家楊芳宜作品《塑圓》,其運用回收塑料編織出象徵湯圓、柿子⋯⋯客家文化常出現的圖像及飲食文化色彩,蘊藏客家惜物精神及圓滿、團圓的意涵。

Alife WCH、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A(rt)Life 漫宿生活節」雙人客房。(圖片提供:浪漫佔領計畫)

帶一片客家風景走

房內也規劃有「A(rt)Life 漫宿選書」,匯聚不同世代的客家作者著作,領域涵蓋文學、詩、散文、小說、攝影書等,以及客委會過去編纂的客家經典文學,並特意挑選易讀、好入門的作品,邀訪客看見不同時代的客家觀點和文化切面。Check-out時,歡迎帶走一本書,回到原先的生活中慢慢咀嚼。

Alife WCH、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A(rt)Life 漫宿生活節」雙人客房閱讀角落。(圖片提供:浪漫佔領計畫)

隨附的「A(rt)Life 周邊散策」也很貼心,收錄從廟宇到咖啡店、台北城區的古今亮點,還加碼贈送臺灣博物館四館聯票,讓生活體驗不侷限於Alife樓內,更擴散至城市當中。

Alife WCH、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客家經典文學選書。(攝影:izzie pang)

客家風味美食:桔醬辛香咖哩、湯圓燒仙草

餐飲亦融入了客家風味。本就是美味保證的朱雀咖哩,為特製的鬼椒辣、柑橘甜醬體再添入了客家桔醬,為原先的圓潤辛香注入更多水果香氣;先吃原味、再加點桔醬品嚐,搭配炙燒出微微煙燻氣味的軟嫩雞肉,感受不同的風味層次。

Alife WCH、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A(rt)Life 漫宿生活節」朱雀桔醬咖哩。(圖片提供:浪漫佔領計畫)

一旁的植蘊Planté則延續品牌注重健康、營養的精神,結合仙草、燕麥、湯圓推出手搖飲「嚼感燒仙草」,不過甜的調味搭剛剛好的溫熱,是寒冷冬日中的最佳療癒。

Alife WCH、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A(rt)Life 漫宿生活節」植蘊嚼感燒仙草。(圖片提供:浪漫佔領計畫)

春麵樂隊獻聲!找尋藏在角落的客語

無論是在房內休息、飲內山桔醬啤酒,或下樓吃桔醬咖哩、喝湯圓燒仙草時,都別忘了拿起手機掃「A(rt)life 漫宿生活節」主題明信片上的QR Code,裡頭有呼應各個體驗橋段的客語教學,比如啤酒配的是「乾杯」、咖哩搭的是「好吃」,更特別邀情春麵樂隊獻聲,帶訪客輕鬆學幾句客語!

Alife WCH、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A(rt)Life 漫宿生活節」主題明信片。(圖片提供:浪漫佔領計畫)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客家文化⋯⋯

活動期間,Alife WCH一樓也將舉辦特設藝文場:藝術家楊芳宜帶領工作坊(1/6),以最擅長的異材質編織為載體,帶參與者體驗客家文化中的豐富多彩元素;音樂活動則是春麵樂隊的現場演出(1/20),引領聽者墜入交織客語演唱、古典樂與流行音樂的演出,感受客家質樸的文化質地。

Alife WCH、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A(rt)Life 漫宿生活節」房內藝術家楊芳宜的藝術裝置、內山桔醬啤酒。(攝影:izzie pang)

「HACK-KA 浪漫占領計畫」為何而生?

有感於多數台灣人在生活中鮮少有機會接觸客語,客委會特別選在繁忙的台北城中地帶,攜手Alife推出融入客家文化的城市生活體驗,讓參與者以更低的門檻接觸客語。「HACK-KA 浪漫占領計畫」玩轉Hack(駭)與Hakka(客家),帶有讓客語進佔大眾日常的想望;首波登場的「A(rt)life 漫宿生活節」就用住的、吃的、喝的等體驗方式,邀請人們到Alife宿上一泊,隨帶浪漫基因的客語,一起感受城市生活的「慢 速 浪 漫」。

Alife WCH、客委會「漫宿生活節」開放免費報名:朱雀咖哩、植蘊帶來客家風味餐飲,編織藝術妝點房間
(攝影:izzie pang)

A(rt)life 漫宿生活節

內容|

1晚Alife WCH雙人房住宿、2份朱雀SUZAKU CURRY SHOP特色咖哩、2杯植蘊Planté客家風味手搖飲、2瓶客家限定內山桔醬啤酒、 2本客家選書、2張臺灣博物館四館聯票。

參與方式|

請至Accupass報名。全程免費,報名成功者可攜伴一位於登記日期入住。

售票時間|

第三階段將於2023.12.29(五)00:00開放報名;可使用時間為2024.1.13(六)15:00-01.14(日)11:00。

※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勿開車 ※

資料、圖片|浪漫佔領計畫、Alif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焚化廠變身玻璃帷幕劇場!宜蘭「利澤焚化廠」透過設計轉譯,深入淺出垃圾處理與循環利用過程

焚化廠變身玻璃帷幕劇場!宜蘭利澤焚化廠透過設計轉譯,帶大家認識垃圾處理與循環利用過程

你是否曾好奇,焚化廠裡是什麼樣子?它是怎麼運作的?進入宜蘭「利澤焚化廠」,彷彿來到了劇場般的空間,近距離觀賞焚化爐吊車抓斗的工作現場,並把焚化過程的元素轉譯為9個可愛角色,以親近易懂的方式引領大家認識垃圾處理、循環再利用等知識。

位於宜蘭縣的利澤垃圾焚化廠,是全國第一座焚化廠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場域,並肩負宜蘭與花東地區的廢棄物焚化工作,多年來致力於提供多元教學資源,包括完整的廢棄物處理流程、環境教育學習路線和體驗課程。

宜蘭利澤焚化廠展覽現場7
宜蘭利澤焚化廠(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9個元素角色帶你認識垃圾焚化過程

利澤焚化廠重新打造環境教育體驗基地,策劃兼具互動、體驗的特色展覽,融合宜蘭龜山島的地景特色,把垃圾焚化的主要過程、產物,轉譯為9個可愛元素角色,如大火、底渣、飛灰、空氣、水、電能等,透過設計轉譯,向大眾介紹過往略顯艱澀的垃圾分類、循環再利用等知識,更重新梳理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議題等較為複雜的議題。

宜蘭利澤焚化廠展覽現場8
利澤焚化廠重新打造環境教育體驗基地,把垃圾焚化的主要過程、產物,轉譯為9個可愛元素角色(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除了近距離觀看利澤焚化廠的工作現場外,也將有導覽員深入淺出解說垃圾焚化、廢棄物轉電力等內容,搭配易懂的流程圖示、資訊設計、體驗嘗試,幫助觀眾進一步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及如何透過源頭減量、落實分類、資源再生等方式,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宜蘭利澤焚化廠展覽現場14
展場備有不同學齡的學習單,提供大小朋友按圖索驥的學習挑戰(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宜蘭利澤焚化廠展覽現場5
透過資訊設計,將龐雜的廢棄物處理流程淺顯易動地呈現(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環形劇場式帷幕,觀看焚化廠工作現場

本次展覽中最大亮點便是劇場式的空間設計,以特製的玻璃帷幕環繞利澤焚化廠工作現場,讓觀眾可以近距離觀賞焚化爐吊車抓斗的過程,不僅帶來視覺的震憾,也強化傳遞垃圾處理的相關知識了解。

宜蘭利澤焚化廠展覽現場10
藉由近距離感受焚化廠工作現場,期待大家能夠理解垃圾並不是倒進子母車就消失了,而是來到焚化廠進行廢棄物處理(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宜蘭利澤焚化廠展覽現場4
直接觀察利澤焚化廠的工作現場,近距離理解垃圾處理的方式(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最後,寫一封未來信給自己

在展覽最後,利澤焚化廠也邀請觀眾一同在明信片上寫下想進行的日常小行動,思考如何從自身日常行動中積極減少碳排放,逐步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世界目標。觀眾將會在指定的一年、三年、五年後收到此張卡片,看看未來的自己與地球是否實踐承諾。

宜蘭利澤焚化廠展覽現場11
展覽最後,可以透過明信片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宜蘭利澤焚化廠展覽現場6
展覽紀念品為使用回收牛奶盒製作的隨身小包,時刻提醒垃圾分類、 回收的重要性(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宜蘭利澤焚化廠展覽現場1
展覽另一紀念品也特別設計「吊車意象」的手做DIY組合,讓小朋友在動手做的身體記憶中,深化觀展的體驗與印象(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宜蘭利澤焚化廠展覽現場12
展覽另一紀念品也特別設計「吊車意象」的手做DIY組合,讓小朋友在動手做的身體記憶中,深化觀展的體驗與印象(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 利澤環境教育基地 】

地點|宜蘭縣利澤焚化廠6樓廊道展示空間(宜蘭縣五結鄉利工二路100號)

參觀方法|採取團體預約制,週一至週五指定時間開放60人以下的團體參訪,詳細資訊可至利澤焚化廠官網登記預約

資料提供|樸實創意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