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牌辦公椅 竟讓全球40國下單

台灣牌辦公椅 竟讓全球40國下單

當多數家具產業隨著客戶腳步,將陣地轉到東南亞、中國時,彰化鹿港卻隱身一家根留台灣、大賺日本無印良品和美國零售商沃爾瑪錢的家具業者;更難得的是,這家公司還轉型做自有品牌,一張辦公椅在歐洲售價6萬元,比無印良品平均一張約8、9千元高出5倍多,還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

 

這是一張椅子的故事。不到1千元和超過6萬元的椅子,都出自這個家具廠商,可貿。關鍵點來自2008年,營收從約7億元掉到3億元的震撼,這是一場年營收掉了4億元的血淋淋體會。那時,可貿董事長可文山已創業18年,年年賺錢,那是他首度虧損。

 

對外柔軟爭取上架,提案外還附送全球分析

一路順暢的可文山,遇到創業以來首次虧損,卻激起了他的危機意識。可文山自剖當時的深刻體會:「要當定義者,不當跟隨著,只有走向國際高端市場、具備自有品牌,才能賺到創新價值財;代工賺的是生產管理財,生命是握在別人手上。」

轉型品牌,首先挑戰就是跟客戶產品線衝突,如沃爾瑪。他憑什麼成為沃爾瑪唯一下單的台灣廠,還讓自有品牌上架?他先讓自己成為代工廠的「助手」。提案時報告自家策略,還一併附上全球競爭同業的比較,甚至在企畫書上提出整體市場趨勢,跟合作夥伴共同看市場。而它累積18年的代工技術底子、量產能力,也是沃爾瑪埋單的原因。

 

對內從品味開始改革,員工上班看電影體驗美學

穩住生存命脈,轉型最大挑戰在於組織變革衝擊,就是腦袋的改變。可貿總經理黃惠棉回憶:「那期間,人力折損是最難的。」夫妻兩人在當時沒有做出裁員決策,可是對內,原本只懂製造的人,現在要從接單生產考慮到計畫出貨,就要跨部門合作;要有設計美學思維,有人因為要身兼數職而離開。

 

從員工到老闆,統統先把自己歸零。他們先從員工著眼,夫妻倆每天掛在嘴邊的是:要在製造中放進美學思維。講還不夠,還要有行動。他們將員工一群人從台中拉到歐美品牌家具店,各部門打散,組成小組,情境式學習讓他們熟悉幾百元椅子和上萬元家具的差異。

 

「就跟廚師要到米其林吃一趟一樣,自己有體驗,才知道設計高低差別,門市觀察也能感受到使用者在想什麼,」企畫專員施丞歡表示,直接跳進美學生活中會有激發,而不是在工廠硬邦邦製造的工作而已。聽起來簡單,但若你是中小企業,會接受一天就少掉一輛賓士車般費用支出,只為讓員工體驗設計美學嗎?

 

成果做出3個自有品牌,單價6萬起跳效益高50倍

勇於割捨後,手就空出來了,投入研發資源朝高級化發展,可貿突破「工業產品一定越做越便宜」魔咒,以往代工時期,一張椅子或家具約千元,但轉自有品牌則是6萬起跳,高出50倍效益。目前,可貿開發出3個高單價自有品牌,還運送到全球40多個國家,包括歐、美、日和杜拜等地。

 

1千元和6萬元最大差別,「代工很容易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因為代工是nothing,不是something,」可文山語重心長的說,這一路挺過來,證明沒有做不成的事,只看你想不想。

 

 

via / 商業周刊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融500年友禪染技法、漫畫風格描繪當代日常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日本當代日常

來自日本靜岡的藝術家TORU ISHII(石井亨),在社群介紹自己為「染色家」。他以絲綢為畫布,運用日本傳承近500年的「友禪染」技法,揉和漫畫風格、街頭文化語彙等,描繪日本當代社會,創作題材大至自然災害、小至上班族的悲慘生活。想用有別以往的視角看日本?TORU ISHII個展6/27將登陸台北藝廊奇想會Whimsy Works。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友禪染」新生:傳統技藝化為當代創作手法

母親擅長裁縫、父親從事珠寶工作,TORU ISHII自小耳濡目染,對工藝和裝飾性圖像萌生興趣,進入東京藝術大學鑽研染織技藝。創作生涯早期,他就嘗試將「友禪染」技法從傳統服飾中抽離,轉而應用在純視覺構圖上,讓它不只是傳統文化,更蛻變為一種當代創作方式。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友禪染」歷史可追溯至江戶時代,因扇子畫師宮崎友禪齋而出名,其將澱粉混入染料以防沾染,運用繽紛色彩在扇面、日本傳統服裝「小袖」上,繪出花草、雲霞、器物等精美圖樣,透過逐層上色、蒸布、清洗,賦予線條與色彩更鮮明的層次。依地域不同,又分為華麗的「京友禪」、寫實的「加賀友禪」、簡約的「東京友禪」等。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染出「現代浮世繪」?

TORU ISHII並非複製友禪染既有派系的風格,而是取其工藝本質,化為創作工具。他以絲綢為畫布,將友禪染結合浮世繪的線條、野獸派的色塊,及漫畫與街頭文化的拼貼感,再添點時下生活的流行符號,描繪當今日本社會所面臨的大小問題,以傳統技藝為當代記實。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他也嘗試將傳統圖像拆解、重組,像是作品《Peony and Security Guard Pattern》即以浮世繪師歌川國芳之作《宮本武藏》為基礎,疊加現代漫畫語彙,探索著「現代浮世繪」的視覺邏輯。此外,TORU ISHII也汲取玩具、嘻哈、遊戲、時尚等多元符號,為絲綢染上多重圖層,形成傳統與新潮交織、刺激觀者感官的色彩組合。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日本藝術家TORU ISHII的現代浮世繪!用古老「友禪染」技法描繪當代日常
(圖片提供:TORU ISHII)

TORU ISHII Solo Exhibition @ 台北

展場|奇想會 Whimsy Works(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巷7號)展期|2025.06.27-07.20

開放時間|13:00-19:00,週二、三公休

入場資訊|低消一杯飲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Olafur Eliasson新作亮相芬蘭海岸!「長日光亭」融天文學於建築,詩意光環對應夏至太陽軌跡

藝術家Olafur Eliasson總以靈感源自自然的詩意創作,喚起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注,他著手造懸浮太陽、人工瀑布,藉水霧與光線共織七彩光譜,也將冰川碎冰帶至城市,透過藝術實踐拉近人們與大自然間的距離,邀請觀者重新感知周遭環境。

在台灣,北美館迎來Olafur Eliasson國際巡迴大展《你的好奇旅程》。世界另一頭的芬蘭赫爾辛基,也正迎接Olafur Eliasson全新創作《Long Daylight Pavilion》落地,這座名為「長日光亭」的公共藝術裝置,透過高低錯落的鋼柱,描繪出當地夏至太陽運行的軌跡,入夜後則化身海濱燈塔,點亮城市一隅。

Olafur Eliasson
(圖片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
Olafur Eliasson
(圖片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

城市鄰海地帶,「光之藝術」特區正成形

Long Daylight Pavilion》設於赫爾辛基沿海地區Kruunuvuorenranta,這裡曾是石油庫及港口的所在地,現正轉型為海濱住宅區。與此同時,赫爾辛基美術館(Helsinki Art Museum)正與市政府聯手推動公共藝術計畫,致力將當代藝術融入城市紋理及大眾生活,而Kruunuvuorenranta被規劃為聚焦「光之藝術」的據點,Olafur Eliasson這回發表的新作即是行動之一,將於當地永久展出。

Olafur Eliasson
(圖片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

藝術、建築與天文學相遇,引領人們「逐日」

佇立於鄰海岩岸的《Long Daylight Pavilion》,不僅是一件藝術裝置、一場小型的建築干預,更是一座對大眾開放的「天文設備」。Olafur Eliasson利用24根鋼柱構成環形結構,並根據每年日照最長日(6/21)太陽運行的軌跡,精算鋼柱的高度和安裝位置,其中最短與最長的鋼柱,分別位於裝置北、南兩端,呼應太陽當天在空中的至低與至高點。在這裡,日照軌跡從無法觸及轉化為實體物件,觀者得以直接透過裝置本身的結構,「讀取」太陽行蹤。

Olafur Eliasson
(圖片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
Olafur Eliasson
(圖片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

日夜不同的光影律動

白天,隨著日照移動,鋼柱的陰影悄悄流轉,象徵著時間流動。夜晚,鋼柱亮起燈,當光線透過菱形玻璃流瀉而出,將形成一圈微微傾斜的光環,如星辰閃爍。若從遠方赫爾辛基市中心看過來,裝置就像是座海上燈塔,為晚歸的人們指引方向,也替城市樹立獨特的視覺標誌。《Long Daylight Pavilion》雖是件靜態裝置作品,卻引導著人們與天體運行的節奏建立聯繫,延續Olafur Eliasson一貫的創作語彙,以寧謐不張揚的姿態,邀請人們靜心感受天地萬物。

資料來源|Helsinki Art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