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莫內《睡蓮》為首的印象派名作正式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於6月11日揭幕,展覽由美國印象派收藏名家伍斯特美術館(Worcester Art Museum)策劃,集結莫內、雷諾瓦、塞尚、哈薩姆等40位印象派大師作品真跡,爬梳印象派顛覆傳統、從巴黎走向世界的完整發展軌跡。
50+印象派名作真跡來台
創立於19世紀末的伍斯特美術館,在創館初期便收藏當時尚未廣受歡迎的印象派,成為全美國第一座購藏莫內《睡蓮》系列的美術館。後來印象派日益壯大,館內豐富的法國、美國印象派作品吸引許多藝術迷慕名參觀。
此次富邦美術館與伍斯特美術館合作,將52件印象派真跡空運來台,將帶領觀眾全面探索印象派的起源、發展與擴散,透過巴比松畫派的柯羅(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巴黎印象派的莫內(Claude Mo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塞尚(Paul Cézanne);美國印象派的卡薩特(Mary Cassatt)、蔡斯(William Merritt Chase)和哈薩姆(Childe Hassam)等人畫作,深入了解印象派這場開創性的藝術運動如何突破傳統框架,邁向現代藝術的嶄新篇章。
在法國,當時印象派被認為過於前衛,未獲得主流認可,獨具慧眼的畫商保羅・杜朗魯耶(Paul Durand-Ruel)積極投入推廣,雖在歐洲成效有限,卻成功將印象派帶到美國,引起潮流。印象派在美國的發展,亦有賴於卡薩特的穿針引線。身為少數能打入法國印象派圈子的女性藝術家,來自金融世家的卡薩特憑藉豐富人脈與影響力,促進印象派作品在美國被收藏。隨著印象派在美國的普及,當地藝術家也發展出融合在地風格的印象派,在創作中注入家庭生活、鄉村景致等本土題材,展現印象派在世界各地綻放出的繽紛風貌。
3大焦點帶看印象派,一場撼動傳統的視覺革命
展覽將聚焦於印象派繪畫的3大關鍵特色:捕捉眼睛所見的瞬間印象、走出畫室進行戶外寫生、運用明亮色彩與鬆散筆觸展現光與空氣的流動感。策展敘事從印象派的革命性起源與對傳統繪畫的顛覆,到巴黎作為印象派的中心、印象派在歐洲的擴展、美國畫家利用印象派技法描繪美西風景的獨特手法等,看藝術家們如何撼動傳統,及印象派如何改變人們觀看的方式。
盤點莫內《睡蓮》等3大亮點作品
52件展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莫內經典的《睡蓮》,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創作之一,透過層層疊疊的筆觸、流動的色彩,捕捉水面上瞬息萬變的光線,展現對光與色彩的終極追求,是印象派走向現代抽象藝術的重要橋樑。
有「美國莫內」之稱的哈薩姆,則以《在法式庭園中採花》一作為代表,畫作色彩繽紛、清新脫俗,完美融合印象派對光影的獨特詮釋與美國本土精神。
美國印象派最重要的女畫家之一——卡薩特,是當時極少數能打入法國印象派圈子的女性藝術家,有別於其他印象派畫家鍾情於塞納河畔風光,她選擇描繪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時刻,經典作品《母與子》精準捕捉親情的真摯與溫暖。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Frontiers of Impressionism: Paintings from the Worcester Art Museum
展覽期間|2025.06.11-09.29(週二休館)
展覽時間|11:00-18:00(17:30停止售票入場)
展覽地點|富邦美術館(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79號)
門票資訊詳細如下|購票請點此
› 全票 $450
› 愛心票 $220
› 12年國教票暨教師票 $100
資料提供|富邦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