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青」與「春」的美好樂音!2017到臺中國家歌劇院看NTT-TIFA!

「青」出於藍-「春」天到臺中國家歌劇院看NTT-TIFA!

已邁入第九屆的「TIFA臺灣國際藝術節為臺灣在亞洲表演藝術界的重要品牌,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整合帶領下,今年將由臺北國家兩廳院,延伸至臺中國家歌劇院成為「歌劇院2017臺灣國際藝術節」簡稱「NTT-TIFA」。

 

從明年2月至5月,推出七檔與臺北TIFA全然不同的節目內容,NTT-TIFA以「青春」為主題,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表示,「青」有「青出於藍」的延伸意義,期望NTT-TIFA延伸TIFA一貫的高品質,掀起中臺灣的表演藝術生活風潮;「春」是提醒民眾「春天到臺中看TIFA」,因為其中多檔國際重量級節目僅在臺中演出。2017 NTT-TIFA匯集海內外表演藝術界巨星從舞蹈、戲劇到音樂,精選七檔重量級節目亮麗登場。

 

法國《費加洛報》譽「舞蹈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荷蘭舞蹈劇場《激膚》X《揮別》X《停格》

風格前衛新穎、實驗性強烈的荷蘭舞蹈劇場率先為2017 NTT-TIFA揭開序幕。被法國《費加洛報》譽為「舞蹈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荷蘭舞蹈劇場,睽違十五年再次來台,將於歌劇院帶來國際最受矚目的三位編舞家所創作的三部風格迥異的舞作:向龐克教母佩蒂.史密斯致敬的搖滾狂放之作《激膚》、脈動強烈層次豐富的《揮別》、及以詩般唯美視覺描繪時光消逝的《停格》,皆為臺灣獨家首演。在此全球編舞家最渴望合作的頂尖舞團中,首位臺灣舞者、來自臺中的吳孟珂,也將返鄉參與演出,讓此節目更加引人期待。

 

封箱前,全球最後一次機會!柏林劇團成年冒險童話《彼得潘》

路易斯霧靄劇團《小木偶》 憂傷詩意手法反思成長旅程3

美國前衛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以更貼近原著的方式,與國際知名的柏林劇團及音樂風格飄渺奇異的獨立樂團可可蘿絲聯手,徹底顛覆眾人對於《彼得潘》童話般的想像:頭頂龐客髮型的彼得潘、身形魁梧的小仙子、冷冽燈光及疏離的敘事以及大膽的後現代舞台風格,使《彼得潘》自2013首演後,於各大國際舞臺中一票難求。此次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後,《彼得潘》將封箱暫停巡演,全球最後觀賞此超現實黑暗冒險童話的機會,您千萬不可錯過!

 

同樣賦予經典童話故事新韻味的,是兩度蟬聯法國劇場界最高殊榮「莫里哀獎」、國際間享譽盛名的路易斯霧靄劇團。被公認為歐陸最重要的劇場導演的喬埃・波默拉,此次帶來另一齣童話三部曲之作品《小木偶》,描述與生俱有欲望卻又天真的小木偶皮諾丘,在一連串荒謬又殘酷的奇遇後,對生命的體驗與學習,帶領觀者在充滿詩意美學的極簡場面及魔幻情境中走入童話,反思好奇、慾望、恐懼、欺瞞、渴望自由等人性議題。

 

臺灣與波蘭跨國驚豔製作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夜鶯》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晴空小待郎》打造華麗的歌仔戲兒童劇場

國內的戲劇類節目,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各自帶來精彩的文學改編作品。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首齣歐亞跨國製作《夜鶯》,只見舞台上操偶師手持神秘的東方紙雕戲偶,踏著生動的曲調現身,還有前所未見、討喜詼諧的連體三人偶2016年《夜鶯》推出國際中文版,更邀請波蘭名作曲家彼得.薩拉伯參與東方當代音樂創作,由臺灣知名戲曲家游源鏗老師譜入古典文詞,將敞開您心中最真誠的靈魂。

 

緊接著《夜鶯》的嘹亮動人而來的,是明華園第三代弟子陳昭賢創立的風神寶寶兒童劇團改編金鼎獎作家哲也的奇幻作品《晴空小待郎》。劇情描述小男孩為了尋找失蹤的妹妹,意外闖入鬼魂世界,還陰錯陽差的當上鬼部尚書的小助手「晴空小侍郎」。風神寶寶兒童劇團承襲明華園一貫的華麗舞台風格,以國台語雙聲道生動靈活地呈現,保證老少咸宜!

 

白先勇與蘇州崑劇院  青春版《牡丹亭》

暌違12年經典全本再現  歌劇院賀臺灣文學巨擘80大壽

在傳統戲劇類節目方面,戲曲界最情深的生死戀曲《牡丹亭》,由臺灣文學巨擘白先勇改編此鉅作並親任藝術總監,偕同中國蘇州崑劇院打造青春版《牡丹亭》,作品雍容大氣,由白先勇欽點的男女主演俞玖林、沈豐英,更以精湛演技,演繹出超越生死的纏綿悱惻,自2004年起全球巡迴,風靡60萬觀眾,更獲英國每日電訊報評為「如同置身於一場精彩的中國文化盛宴之中!2017年正值白先勇80大壽,臺中國家歌劇院以青春版《牡丹亭》於臺中首演,向此位臺灣文學大師致敬

 

沙隆年與英國愛樂管絃樂團 

小提琴王子曾宇謙閃耀登場  古典樂迷不可錯過!

享譽國際、創意無限的芬蘭指揮大師沙隆年,曾任洛杉磯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長達17年之久。此次沙隆年將率領英國愛樂管絃樂團演出多首德系經典曲目,包括獲奧斯卡獎電影《王者之聲》選為電影配樂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此外,更首度與國際間無數次打破最年輕得獎記錄的「臺灣小提琴王子」曾宇謙合作,以兩人最拿手的知名作曲家西貝流士作品《小提琴協奏曲》獻給首次造訪的臺中,成為節目一大亮點。

 

2017 NTT-TIFA 購票優惠

2016/12/1會員預購

2016/12/8起全面啟售


套票優惠

牡丹亭套票:一次購買青春版《牡丹亭》上中下各1張,共3張,享7折。(適用於1500元以上票券)

NTT套票:一次購買4檔以上不同節目各1張,享75折。

家庭套票:一次購買單一場次節目3張以上,享75折。
 

via / 臺中國家歌劇院

 

一起走入劇場!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以四檔節目開啟關於性別、環境與生命本質的對談

繼2023年以「未來到劇場」為主軸探討科技、疾病與超人類主義之後,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以「換『劇』話說」為策展主題,透過四檔當代跨界節目展現劇場無窮的魔幻手法,經由衝擊觀眾視覺和激發想像來拋問性別、環境與生命本質的重要性,進一步映照現實也預警人類的未來!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主視覺。(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主視覺。(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擔當開場的是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巨人來了-山海遇見偶》,起源於2023年開始的「偶戲種子教師計畫」,攜手藝術導師無獨有偶培育種子教師,讓偏鄉藝文教育進一步擴散、在地扎根並永續發展;計畫影響力擴散至花蓮、宜蘭、新北、台南與屏東,更首次進入特教班級。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山海共生》首次於台北演出。(攝影:李建霖,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山海共生》首次於台北演出。(攝影:李建霖,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

今年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與無獨有偶,在南港中信金融園區打造一場全齡共享的偶戲嘉年華,繽紛吸睛的偏鄉學童偶戲夜光秀與偶戲作品共六檔輪番上演,現場還有MUZIK x教育部樂器銀行樂器體驗、藝術家版畫工作坊及多項闖關集章遊戲,另有人氣拍貼機讓觀眾體驗。

在公益場也特別出動4.5公尺高的巨型大偶漫步南港,首次登陸台北的山海巨人,同心戮力六所師生,演繹這塊土地的疲憊與沉睡、甦醒與共生。活動採免費入場,76日週末就到南港中國信託金融園區跟著戲偶一起上山下海吧!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山海共生》公益場現場出動4.5公尺大偶快閃南港。(攝影:李建霖,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山海共生》公益場現場出動4.5公尺大偶快閃南港。(攝影:李建霖,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

緊接著於88日至11日在臺大遊心劇場亮相的比利時夏綠瓦蒂劇團X焦點劇團《最後一個星期天》,跳脫以語言為唯一媒介的形式,非語言的演出飽含詩意又充滿滑稽的諷刺,譏嘲人類面對極端氣候和環境崩毀卻視而不見。

《最後一個星期天》探討人類與極端氣候、環境的關係。(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一個星期天》探討人類與極端氣候、環境的關係。(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這部作品不但榮獲愛丁堡藝穗節「整體劇場獎」、比利時梅特林克獎「最佳表演」及「最佳藝術和技術成就」,2018年更獲頒法國著作人協會(SACDthe BelgianArtPrize的「最佳手勢劇場獎」,該獎項肯定劇團創團以來的所有製作,直至今日,夏綠瓦蒂劇團作品已經在全球演出逾1,000場次。

對於非正統劇場製作有著相同想法的夏綠瓦蒂劇團和焦點劇團,在視覺呈現、藝術表現及舞台語言的拿捏掌握展現高度契合,共創多部融合動態藝術、物件劇場、懸絲傀儡及攝影設計的劇場作品。

《最後一個星期天》以微型物件、場景與服裝等多重元素,表現出天寒地凍的極地景象,令觀者身歷其境。(攝影:Alice Piemme,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一個星期天》以微型物件、場景與服裝等多重元素,表現出天寒地凍的極地景象,令觀者身歷其境。(攝影:Alice Piemme,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一個星期天》講述不久將來後的某一天,人類再也無法適應極端氣候,世界末日近在眼前。小鎮上一戶人家卻絲毫不在意,伴隨暴雨的颶風侵襲,即使肆無忌憚的強風灌入屋內,眼前桌椅傾倒,杯盤狼藉遍布,一家人仍處之泰然地準備度過溫馨的午後家庭日;同一時間,三名記者行駛在顛簸的路面,正趕往另一端的荒原,為捕捉氣候浩劫下野生動物走向滅絕的最後身影。面對嚴肅的生存議題,前後兩組呈現完全相反的情境與態度,極度誇張的戲謔敘事觸發觀眾群體反思。

《最後一個星期天》演員巧妙運用戲偶、場景、物件與誇張靈活的肢體,表現人類面臨末日侵襲卻泰然自若的荒誕場景。(攝影:Mihaela Bodlovic,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一個星期天》演員巧妙運用戲偶、場景、物件與誇張靈活的肢體,表現人類面臨末日侵襲卻泰然自若的荒誕場景。(攝影:Mihaela Bodlovic,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演出結合多元形式,微型物件搭配影像設計,表演者更時不時將延伸的軀體幻化作大自然的起伏樣貌,挑戰觀眾對肢體運用的想像極限;科幻模擬和現實面的荒謬混亂在台上交替穿梭,無需台詞的偶戲及默劇,反而激盪出觀者無窮邊際的想像。是部看似腦洞大開的警示預言,實則從平凡日常出發,與大眾生活經驗深刻共感,又極具趣味性的省思製作,猶如一堂全齡共賞的劇場生態課。

《最後一個星期天》是一齣適合全齡共賞的默劇。(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一個星期天》是一齣適合全齡共賞的默劇。(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強力接棒的曼波男孩舞團1994年成立於巴塞隆納,擅長透過詼諧幽默的方式把舞蹈變成喜劇。藝術總監菲利普.拉斐耶(Philippe LAFEUILLE)以編舞家及舞者雙重身分活躍於舞壇,職業生涯中曾與流行天后瑪丹娜(Madonna)和芭蕾舞傳奇魯道夫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共舞。其舞作《Méli-Mélo show》以黑馬之姿在外亞維儂藝術節首演,並於愛丁堡藝穗節大放異彩,獲得「最佳國際表演獎」(Prix du Meilleur Spectacle International)

曼波男孩舞團舞作《蓬蓬TUTU》。(攝影:Michel Cavalc,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曼波男孩舞團舞作《蓬蓬TUTU》。(攝影:Michel Cavalc,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主辦單位替這回來台的《蓬蓬TUTU》下了個相當顯眼且吸引人的關鍵標題:「猛男芭蕾撞上幽默舞劇,解放觀眾搞笑魂!」原來,男人也能精準掌握踮腳尖的藝術。是繼《Méli-Mélo》再次登上外亞維儂藝術節的舞作,以破竹之勢獲得「最受觀眾歡迎獎」(Prix du Public),喜劇風格的舞蹈驚艷愛丁堡藝穗節的觀眾,並獲得媒體逾五星好評;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百老匯報The Broadway Baby和專業藝評Edinburgh Festival Magazinethe wee reviewone4reviewThe List等媒體也皆給予超過四顆星評價。

《蓬蓬》中男舞者穿著粉紅色芭蕾舞裙,以詼諧逗趣的肢體顛覆傳統芭蕾意象。(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蓬蓬》中男舞者穿著粉紅色芭蕾舞裙,以詼諧逗趣的肢體顛覆傳統芭蕾意象。(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色彩繽紛的芭蕾舞蓬蓬裙和尖頭鞋不再專屬於女舞者!」,六位男舞者彷彿變色龍,突破性別框架,大秀猛男芭蕾,展現「雌雄同體」的身體創意;在全劇二十個場景中詮釋近四十個角色,不僅是舞者也是小丑,在台上無所不能的他們,淋漓盡致地融合古典芭蕾舞、現代舞、韻律體操、嘻哈及雜技等各類型舞蹈,專業深厚的舞蹈身段和底蘊揉合出一幕幕的視覺饗宴。

《蓬蓬》男舞者有力的肢體與詼諧方式,轉譯經典芭蕾舞作《天鵝湖》。(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蓬蓬》男舞者有力的肢體與詼諧方式,轉譯經典芭蕾舞作《天鵝湖》。(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如同藝術總監所說:「這場秀就是場遊戲,這齣舞作我想獻給那些沒看過舞蹈表演的觀眾!」舞蹈本就是一門世界通用的語言,觀眾只需要純粹地享受這趟震撼的感官之旅;宛如時裝秀般的致敬經典卻又是齣挑戰創新的天鵝湖,接二連三詼諧逗趣的肢體語言徹底顛覆傳統芭蕾印象,一部兼具節奏感與喜感的舞劇,將於1019日至20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俏麗登台。

《蓬蓬》劇照。(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蓬蓬》劇照。(攝影:Michel Cavalca,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最後1116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壓軸登場,由比利時偷窺者舞團轟動國際的驚悚大作《密室三舞作》,描述在遠洋客輪的船艙和走廊中,時間及記憶被無法控制的力量扭曲;窺探人類暴力、情慾與偏執的脆弱與掙扎,並營造「超現實」的詭譎場景,畫下堪比大衛林區的懸疑美學。

扭曲的肢體舞蹈、極具壓迫感的場景,讓《密室三舞作》滿溢詭譎氛圍。( 攝影:Virginia Rota, Peeping Tom,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扭曲的肢體舞蹈、極具壓迫感的場景,讓《密室三舞作》滿溢詭譎氛圍。( 攝影:Virginia Rota, Peeping Tom,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人類在享受便利的網路生活之際,卻面臨了更大的意識危機:身而為人的知性與感性,正在慢慢消逝,巨量襲來的碎片化資訊看似簡潔又吸收快速,卻逐步侵蝕著不斷匱乏的注意力,甚至是無法達到或擁有完整的學習與深度的思考。換「劇」話說,讓我們好似參加末日慶典般地走入劇場沉澱心情、聚焦日常話題並開啟華麗的世代對談吧!

《密室三舞作》打造超現實的劇場空間。( 攝影:Virginia Rota, Peeping Tom,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密室三舞作》打造超現實的劇場空間。( 攝影:Virginia Rota, Peeping Tom,圖片提供:中國信託基金會)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比利時夏綠瓦蒂劇 X 焦點劇團《最後一個星期天》

演出場次|08/08() 19:3008/09() 19:3008/10()14:30&19:3008/11 () 14:30
演出地點|臺灣大學遊心劇場
演出長度|約75分鐘 (無中場休息)

早鳥限時8折(7/4止),雙人88折四人套票85折(7/5起)

更多藝術節相關資訊請洽官網

資料提供|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深入2024新營藝術季《水水的起點》!專訪臺南市文化局長、雙策展人,如何讓藝術如水一般融入生活?

深入2024新營藝術季《水水的起點》!專訪臺南市文化局長、雙策展人,如何讓藝術如水一般融入生活

2024新營藝術季以《水水的起點》為主題,並透過一系列演出、工作坊、講座等活動,讓藝術如水一般融入生活。而La Vie也訪問到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以及雙策展人王宇光、李尹櫻,帶你深入此次藝術季的背後故事。另外,擔任「我們從河而來」策展人的龔卓軍,也搶先透露這檔將於暑假登場的大展亮點。

打造全齡式參與的藝術行動

作為大臺南溪北地區藝文盛會的新營藝術季,今年以《水水的起點》為發想,從其名稱便可發現「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的是,不若常見的藝術季是以展出藝術作品為主,此次新營藝術季以舞蹈、表演藝術、親子樂齡工作坊為主軸,打造一場全齡式參與的藝術行動,並邀請到致力於當代舞蹈創作及「到處跳舞」計畫的微光製造藝術總監王宇光、微光製造團長李尹櫻,首度跨界擔任藝術季雙策展人。

採訪當天,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帶著我們前往七股潟湖最南端的南灣碼頭,其擁有知名的潟湖、蚵棚與沙洲美景。(攝影:黃覺深)
採訪當天,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帶著我們前往七股潟湖最南端的南灣碼頭,其擁有知名的潟湖、蚵棚與沙洲美景。(攝影:黃覺深)

王宇光分享,他在策劃新營藝術季時,去了趟新營,「當我從新營火車站,沿著嘉南大圳的支流——綠川,一路漫步到新營文化中心,看到了溫暖的陽光穿透了樹葉、兩側的阿勃勒樹影婆娑。我那時就想,這真美。」也因為這個包覆著人們的生活、藝文活動與自然關係的「綠川廊道」,促使王宇光開始思考「水」這個議題,也因而有了這次的「水水的起點」。

王宇光分享,這次藝術季的英文名字叫做 “ Sweet Swing ”,期待來參加或觀看藝術季的人都可以甜蜜的、浪漫的搖擺他的身體。(攝影:黃覺深)
王宇光分享,這次藝術季的英文名字叫做 “ Sweet Swing ”,期待來參加或觀看藝術季的人都可以甜蜜的、浪漫的搖擺他的身體。(攝影:黃覺深)

透過身體來說自己的故事

同樣感嘆於新營文化中心地理位置的李尹櫻說道,「這裡既是嘉南大圳支流流過的地方,也是臺南文化的核心與中心,那藝術,是不是也可以從這裡開始?它可以是水的起點,同時是身體跟藝術的起點。」對李尹櫻而言,水是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存在,「那我們的身體,是不是也可以像水一樣有無限可能?」因此,在這次藝術季中,民眾不會只是個觀眾的角色,而是像一直被翻攪與交流的水一樣,能夠透過參與不同年齡層的工作坊、一起動動身體,同時訴說自己的故事。

策展人李尹櫻說:「真的非常希望透過藝術季讓民眾能夠親自來參與,不只是以觀眾的身份來經歷這次的藝術季,而是透過身體來說自己的故事。」(攝影:黃覺深)
策展人李尹櫻說:「真的非常希望透過藝術季讓民眾能夠親自來參與,不只是以觀眾的身份來經歷這次的藝術季,而是透過身體來說自己的故事。」(攝影:黃覺深)

而這次藝術季規劃了各式與「水」相關的主題工作坊,比如讓家長帶著孩子一起接觸劇場、一同認識自己的身體,就像是從源頭向外發散的「涓流」;透過工作坊的形式,提供青少年們豐富戲劇體驗,同時培養他們對戲劇的興趣與熱忱的「奔流」;由在地秀琴歌劇團與銀齡長者,共同探索肢體運用與開發之不同可能性的「交流」。而在6月9日,更有工作坊的學員們一同呈現的演出,將帶大家看見「匯流」後的老中青幼,一同激盪出的精彩火花。

今年新營藝術季也精心規劃多個全齡參與式工作坊,讓藝術如水一般融入生活,透過親身參與藝術展演,栽下藝文靈魂的種子,不論是藝術愛好者還是親子家庭,都能在新營藝術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體驗。(圖片提供:新營文化中心)
今年新營藝術季也精心規劃多個全齡參與式工作坊,讓藝術如水一般融入生活,透過親身參與藝術展演,栽下藝文靈魂的種子,不論是藝術愛好者還是親子家庭,都能在新營藝術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體驗。(攝影:陳冠任)

讓不同年齡層的人有更多的交會

謝仕淵局長表示:「我們非常期待這個新營藝術季,讓全齡的社群彼此參與、溝通,而身體與舞蹈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媒介,它可以讓不同社群的人,有一個共同對話的語言,同時擁有一樣的感官能力。」他接著補充,「臺南的溪最後都流到西邊的大海,而在溪流與大海的交界處,所形塑出來對於自然的影響,乃至於人文風貌,其實各有不同。我是在這片海從小釣魚長大的人,在海裡面,會讓我們去觀察很多事情,也會更重視身體感官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我覺得所有面對大海的人,待久了後,就跟會跳舞的人一樣,會在舞蹈之中,看見彼此的關聯。我期待在這個藝術季,能夠看到不管是銀齡或孩童的舞者,經由身體、舞蹈,彼此能有更多的交會。」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表示,他期待在這個藝術季,能夠看到不管是銀齡或孩童的舞者,經由身體、舞蹈,彼此能有更多的交會。(攝影:黃覺深)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表示,他期待在這個藝術季,能夠看到不管是銀齡或孩童的舞者,經由身體、舞蹈,彼此能有更多的交會。(攝影:黃覺深)

有趣的是,策展人王宇光也是從小就喜歡釣魚,他說,「釣魚的過程中,我會一直去解讀水面以上的訊號,也試著去思考水面下會是什麼樣子,這會幫助我去判斷魚餌要往哪裡丟。我覺得這和思考藝術季、做創作,其實都是同一件事情。在這個嘗試的過程中,構成了哪些經驗,而這些經驗又是如何幫助你在創作、工作上去判斷與溝通。」

謝仕淵局長與策展人王宇光都擁有海釣的興趣,他們也表示,從釣魚中,學習到如何在工作與創作上,去解讀與判斷。(攝影:黃覺深)
謝仕淵局長與策展人王宇光都擁有海釣的興趣,他們也表示,從釣魚中,學習到如何在工作與創作上,去解讀與判斷。(攝影:黃覺深)

重新思考臺南的溪流與河川

而2024年是臺南400,許多設計與藝文美學行動,陸續在這座古城展開。比如即將在暑假期間開幕的「我們從河而來」文化大展,也是其中一項精彩活動。策展人龔卓軍說明,「臺南的總面積大概有2,190平方公里,那在這裡面,我們好像從來沒想過,水域佔了多大的面積?那以臺南的溪、水圳、埤塘,加上沿海養殖業來說,其實臺南跟水的關係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說是水體城市。臺南400比較多人談的是,從海上來、世界貿易的連結點,但如果要以水為中心來思考臺南,我們發覺,臺南市中心可能要移動到官田跟善化中間,也就是曾文溪流域上、烏山頭水庫附近。」

從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到今年暑假開展的「我們從河而來」文化大展,策展人龔卓軍以水為中心,帶大家重新思考臺南。(攝影:黃覺深)
從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到今年暑假開展的「我們從河而來」文化大展,策展人龔卓軍以水為中心,帶大家重新思考臺南。(攝影:黃覺深)

而以曾文溪流域展開的臺南,有八掌溪、將軍溪、急水溪、鹽水溪、二仁溪等各有各色的溪流,「這就是『我們從河而來』要談的,從這個溪水的源頭、水庫、水圳,到沿海的埤塘、魚塭、養殖地,臺南跟水的關係,在面對未來的整個城市發展,以及如何重新跟世界去對話連結,都是必須要重新思考的一個重要議題。」龔卓軍透露,他們讓臺南的6條溪化成6個不同的角色,並做成一部動畫,他希望透過「我們從河而來」這個觀點,引領人們重新思考臺南的溪流與河川,究竟在當下與環境的關係,以及過去與歷史的關係,它的角色特質會是什麼?

從臺南的溪、水圳、埤塘,加上沿海養殖業,可以看出臺南跟水的關係非常密切。(攝影:黃覺深)
從臺南的溪、水圳、埤塘,加上沿海養殖業,可以看出臺南跟水的關係非常密切。(攝影:黃覺深)

臺南400是一個新的開始

最後,謝仕淵局長分享,「與其說臺南400有哪項活動是重要的,倒不如說我們期待發展一種方法,讓大家成為參與這活動的一份子,也從而重新認識這座城市。不論是新營藝術季,或是甫結束的臺南燈會、臺南紅球行動,以及之後的文博與臺灣設計展,背後都有一個共通邏輯,那就是這個活動對於臺南人而言是什麼?你有沒有辦法成為這個活動的一部分?只有建立起這個方法,經歷2024的臺南400,才會是一個新的開始,而不僅是過去的延續。」

2024年為臺南建城400年,臺南也推出一系列精彩藝文活動。圖由左至右分別為:「我們從河而來」策展人龔卓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2024新營藝術季雙策展人王宇光與李尹櫻。(攝影:黃覺深)
2024年為臺南400,臺南也推出一系列精彩藝文活動。圖由左至右分別為:「我們從河而來」策展人龔卓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2024新營藝術季雙策展人王宇光與李尹櫻。(攝影:黃覺深)

2024新營藝術季《水水的起點》
期程:2024年3月9日至6月29日
地點:新營文化中心 (臺南市新營區中正路23號) 
更多資訊可至新營文化中心臉書2024新營藝術季官網查詢

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
期程:2024年7月9日至10月13日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二館1樓
更多資訊可至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臉書臺南400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