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ffany Ku
編輯/歐陽辰柔
圖/OMA、PRADA、Giorgio Armani
Giorgio Armani × 安藤忠雄
無論在螢光幕前如何絢爛,時尚終究需要一個實體空間與消費者面對面。但什麼人才能不失分毫,設計出完整傳遞品牌概念的空間?大師品味終究要大師才懂,時尚與建築的登峰相會,不僅再繹經典,更出新意。
Giorgio Armani和安藤忠雄不僅分別稱霸時尚和建築,甚至各自將東西方美學演繹至極。兩人首次合作是2001年的Armani/Teatro。這座鑑別度極高、現在被拿來作為品牌專屬秀場的建物,過去曾是雀巢的巧克力工廠,在安藤的加持下,蛻變為以黑白兩色貫穿、如劇場般的空間,強調人與建築間的關係,以及在留白之中如何自處,同時乘載Armani低調的奢華精神。
安藤的建築讓不少時尚界人士傾心,像Karl Lagerfeld、Tom Ford、三宅一生等人都相當讚賞其設計能力,而Giorgio Armani更將一生的成就託付給安藤。2015年,位在Armani/Teatro的對街,Armani/Silos正式開幕,同樣出自安藤之手。這是一座1950年代就佇立在米蘭市區、四層樓高的建築,有摺紙藝術般的立面,搭配裸露的門廳,沒有過多矯情的裝飾。而它如今是最能象徵King Giorgio帝國豐功偉業的實體博物館,展出Giorgio Armani橫跨40年設計生涯的作品,包括從1980年至今收藏的600件套裝和200件配件。展品在單純的空間中因不單純的異國情調配色以及材質搭配,更顯珍貴。
Armani曾宣稱他的設計理念是「不說話的背景」,不浮誇、不搶鋒頭。安藤則致力於希望欣賞他作品的人們,能觀察光影在空間中的更迭。熱愛東洋意象的Armani與講究獨特禪意的安藤一拍即合,讓看似花花綠綠的時尚產業,在高冷的清水模建築中更顯突出。安藤拆解了「時間」感,與時尚的季節性和流行趨勢形成巨大衝突;空間細水長流累積而來的美感,卻又與Armani的品味相互呼應。正如後者曾對《紐約時報》說的:「他(安藤)的作品並不時尚;它是永恆的。」
Miuccia Prada × Rem Koolhaas
Miuccia Prada最早遇見Rem Koolhaas,是為了替紐約旗艦店找一位合適的建築師。「我翻到他的作品集,好奇為何從沒有人推薦他給我?」Miuccia Prada告訴《purple DIARY》。外界對他的評語是「難搞」(difficult),但在先生Patrizio Bertelli的大力支持下,她還是找上了Koolhaas,而這個決定是對的。2001年於紐約開設的PRADA旗艦店,與其說是銷售空間,不如說是兩人第一次共同宣示了「當態度以形式體現」(When Attitude Becomes Form)的理念:店內地板從平面忽然潛入地下室再躍起的大波浪形設計,構成了座位、展示平台,也能作為表演空間,給訪客置身於博物館的錯覺,顛覆過往精品店的形象,讓設計和時尚界大感驚奇。
「他非常專注於作品隱含的政治及社會意涵,不僅標準嚴苛,而且會透過各種手段達到想要的效果。這點和我很像。」Miuccia Prada說。
這次的成功,開啟雙方接下來長達十幾年的合作關係。除了2004年的洛杉磯旗艦店,2009年首爾的臨時多功能展場Prada Transformer,Rem Koolhaas還包辦PRADA和MIUMIU的伸展台。例如2011年PRADA春夏男裝秀,Rem Koolhaas率領的OMA將毫無新意的線性動線破除,來賓坐在散落場內的藍色方格上,而模特兒則在其間恣意穿梭。OMA旗下的創意設計中心AMO甚至替PRADA打造Look Book,翻轉傳統以走秀照為主的合輯形式,轉而強調服裝材質,製作猶如作品級般的精緻刊物,2012年起更發展出結合動畫的宣傳短片,全方位打造品牌形象。近年引人注目的合作則非PRADA基金會莫屬,向來熱愛藝術收藏的PRADA基金會,請來OMA替米蘭一座建於1910年、有7棟倉庫與實驗室的工業園區,新增了劇院、平台和塔樓,成為容納所有收藏、滿富藝術氣息的全新基金會總部。
「若沒有委託,建築師什麼都無法做,這個職業有時相對被動,需要別人激發它的能量。和PRADA基金會的合作正是如此。」Rem Koolhaas向《Metropolis Magazine》談到:「時尚可以在8小時內將作品昇華到極致,建築卻可能需要8年,這種速度的落差非常有趣。但不論時尚或建築,又都是將不同的東西整合,給予新的語彙。如此一來只要雙方攜手,將能對時下的文化和技術做出新的回應。」
Miuccia Prada與Rem Koolhaas會如此相投,其實從枝微末節就可一窺究竟。兩人同樣對政治狂熱、對事物極具「有個性」的詮釋,甚至理出建築與時尚設計型式的相似之處,這大概就是將雙方串聯起來的主要契機吧!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7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