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街頭藝術家Mantra推出了一系列視覺錯覺的壁畫,在西班牙、奧地利、法國和波哥大,將商用或是住宅大樓的邊牆,變成巨型蝴蝶標本畫框,殊不知這全都是靠著Mantra精湛的彩繪技巧創作而成,不只是蝴蝶本身翅膀上的花紋,就連蝴蝶身下的陰影,看起來都像是會隨光線而遷移,難怪真的會騙倒一票人啊!
Mantra從去年就開始了他的「蝴蝶標本」創作,有興趣的人可以到他的臉書上欣賞更多作品!
Text、Photo / 大人物
熱門關鍵字
by Izzie Pang 2025-10-20
「台北藝術週 Taipei Art Week」即日起至11/2登場,串聯城中上百個藝術單位,包含北美館、台北當代等17座美術館,及畫廊、藝術家工作室等多元場域,打造全城藝文盛典。本篇由La Vie編輯精選9個據點帶逛!
無論我們望向何處,皆充滿渴望:在面臨假訊息時尋求真相,在破碎的社群中尋找歸屬,在分歧的時代渴求連結。本展以「地平線上的低吟」為題,從台灣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出發,邀集來自全球35個城市、共52位藝術家,透過影像、表演、雕塑和沈浸式場景等載體,具象化這股「思慕」之情存於現實和想望之間的張力,引領觀眾走入一個個「介於之間」的空間,聆聽世界各地因思慕而生的低吟。
現代生活雜訊多,漸漸吞噬人們對生活的感知。其實浪漫從未死去,只是因人們鈍化的感知而暫時凋零,就讓瑞士藝術家Thierry Feuz的作品為你注入生機。Feuz的畫作主題總不離自然,他用繽紛色彩描繪漫天飛舞的花朵、隨山丘蔓生的花叢,唯美卻不造作、清麗而富靈氣,喚起人們藏於內心的浪漫主義,在漂浮色彩間尋回心中那片失落的天堂。
一座木雕,一組人格,一個世界。泉啓司的木雕是「建構式」的,以人的形象為起點,利用繽紛色彩、奇形怪狀的木件、纏繞的金屬支架等,讓主角的性格和思想不再抽象,成為可被觀看的形體。木雕中看似奇異、超現實的元素,其實都是再真實不過的人格縮影。有人在作品中看見雨幕、火光和樹林,可泉啓司說:「那不是傳統的山與海,而是一種從人物內心長出來的精神地景。」那是某個人的勇敢、好奇或熱情。
這場荒謬默劇無聲無息,但絕無冷場。Mirza Cizmic童年曾經歷戰事,但成熟後的他,不以受害者姿態創作,也不激進批判社會,而是透過曖昧、溫柔雜揉幽默的敘事,包裹自身及社會的矛盾。東歐上世紀末期的生活意象常出現在他的畫作,從布料紋理、牆紙花樣到色調,都透著懷舊感,甚至有份異樣的溫馨。他用畫筆描繪小日子,看似從從容容、游刃有餘,實則偷渡了對性別權力、英雄崇拜等主題的反思。
以美酒為經、藝術為緯交織出歐式典雅風格的慕舍酒店,與台灣竹編藝術家林靖格一同響應台北藝術週,以竹藝點綴酒店各處,邀旅人與自然、工藝和藝術不期而遇。林靖格此次帶來《流形》系列新作,透過竹篾的線性延展與疊旋結構,展現金色陽光、漣漪、薄霧、晨曦等意象,用雙手「編織自然」。
台北藝術週不僅在藝文場館發生,也走入城市街頭。數位藝術放映計畫將於「敦南之森」登場,呈現王新仁(阿亂)、陳普、王經堯和陳依純的創作。每段放映約3分鐘,每隔約20分鐘輪播一次,邀人們駐足觀賞,讓當代藝術的湧動能量流入日常。
對日本藝術家AKI INOMATA來說,「製作」這行為並非人類獨有,因此她透過與昆蟲等生物合作,藉「跨物種共創」的過程,邀你重新感受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連結。他以日本民間習俗為靈感,將絞染布料碎片給予蓑蛾揀選材料為自己築巢,再將巢穴小心蒐集,保留昆蟲與染布匠人間共創的手藝;也透過冰雕重現現只存於歷史檔案中的遠古日本馬種「南部馬」,透過12格連續影像重現馬兒在雪原上奔馳的身影,喚起古時當地人與馬共居一屋的生活記憶。
展覽聚焦4對藝術家伴侶的互動關係,他們雖非一同創作、風格也各自獨立,卻透過日常生活的交疊、感知的默契,形成了微妙而深層的相互影響。這場展覽提供了兩種觀看視角:一面看8位藝術家各自在繪畫、詩歌、音樂與影像領域的創作實踐;一面看4對伴侶相互影響的線索,展品呈現的不是愛情的描繪、藝術的模仿,而是映現了「共處的軌跡」。
論壇聚焦國際館舍如何以亞洲藝術為策展核心,建構出跨國藝術對話、研究方法與文化策略。講者陣容相當華麗,包含深耕當代亞洲藝術的古根漢美術館全球藝術顧問Alexandra Munroe、剛卸下荷蘭皇家視覺藝術學院總監身份的獨立策展人Emily Pethick,以及致力於亞洲藝術交流和研究的皮力,他曾擔任香港M+「希克藏品」資深策展人,為全球最全面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擘劃展覽。
RECOMMEND
by Izzie Pang 2025-10-16
克林姆真跡將來台展出!即將於12/5揭幕的《綻放 維也納美景宮百年花繪名作展——從瓦爾德米勒到克林姆》,由維也納美景宮(Belvedere)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時藝多媒體合作推出,集結美景宮館藏中超過60幅以「花卉」為主題的經典畫作,呈現18世紀至20世紀初,從巴洛克、浪漫主義到美好年代風華的藝術流變。展覽又以克林姆名畫〈After the Rain〉首度登台為最大亮點!
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美景宮,最初在18世紀落成時為哈布斯堡王朝王室宮殿,如今則是美景宮美術館的所在地,其壯麗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大作,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美術館之一,美景宮聚焦於中世紀至今的奧地利藝術流變,收藏克林姆、席勒等經典大師作品,其中又以克林姆的世界名畫〈吻(The Kiss)〉最具代表性,畫中以金箔點綴油畫之上勾勒一對深情相擁的戀人,從創作手法到畫面表現性都極具藝術價值。
《綻放》大展聚焦於「花卉」這一象徵美感與生命力的題材,呈現兩百年時間長河中,歐洲藝術家們描繪花卉的演變——從18世紀巴洛克的繁麗、浪漫主義的抒情,到19世紀美好年代的華麗氛圍,進而走向印象派的光影探索、維也納分離派的革新,再到現代趨勢的自由表現,引領觀者花卉在藝術史中的演進脈絡。
美景宮多件珍貴館藏將首度在台灣亮相,克林姆描繪雨後綠地的詩意畫作〈After the Rain〉即是其一,且這次在台灣展出後,未來十年內將不再外借出境,藝術迷想朝聖要把握這次機會。
為了讓觀者更沈浸徜徉於大師畫中世界,展區內設置以數位投影打造的沈浸式體驗空間,邀人們走進〈克林姆花園〉感受畫中光影、色彩與線條交織而成的夢幻花海,與大師一同凝視永恆的美。
《綻放 維也納美景宮百年花繪名作展——從瓦爾德米勒到克林姆》
展期|2025.12.05-2026.03.22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票價資訊|
・早鳥票 $299(即日開賣至11.02)
・預售票 $400(11.03-12.04販售)
・單人票 $500/優待票 $450/敬老票 $250(開展後價格)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