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極速狂飆》經典標誌!TAG Heuer與Gulf海灣石油攜手打造Monaco Gulf特別版腕錶

TAG Heuer隆重宣布與Gulf海灣石油簽署全球合作協議,雙方將聯手展開一系列活動,並推出聯名錶款Monaco Gulf特別版腕錶,採用經典「賽車」配色、以及Gulf海灣石油公司在過去贊助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主演電影《極速狂飆(Le Mans)》時所使用的經典標誌。

 

從過去的Heuer,到Gulf海灣石油、Monaco、史提夫麥昆、極速狂飆,並以今日TAG Heuer的賽車傳統為核心串聯起合作關係,精彩好戲還在後頭!

 

以著名藍橘條紋為招牌標誌的Gulf海灣石油,成為汽車工業的重要支柱已有115年歷史。品質、耐用、熱情是這間石油公司的座右銘,貫穿其整個歷史的創新、發明與持續發展,則是最好的證明。Gulf海灣石油是第一家在海底鑽油的公司,也是1913年全世界第一家開設加油站的公司。

 

Gulf海灣石油與瑞士先鋒製錶品牌TAG Heuer有著共同的價值觀,以及深植靈魂的賽車基因。雙方曾一起走過無數道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1971年的電影《極速狂飆Le Mans》中,莫過於史提夫麥昆佩戴Heuer Monaco腕錶、駕駛印有Gulf標誌的Porsche 917那一刻。

 

TAG Heuer執行長兼LVMH集團腕錶部門總裁Jean-Claude Biver表示:「我們很榮幸能夠和Gulf結盟,成為其賽車歷史的一分子,與Porsche 917K、史提夫麥昆、勒芒24小時耐力賽(法語:24 Heures Le-Mans)和Monaco腕錶共享榮耀。這項合作既充滿熱情也備受矚目。我知道鮮少有其他品牌能夠一起擁有這麼多的賽車回憶,並建立如此強大而真實的聯繫。我們分享同樣的熱情,也將以此促成未來的美好合作!」

 

Gulf海灣石油副總裁Frank Rutten也補充道:「TAG Heuer在賽車運動領域享譽盛名,我們兩個品牌之間的聯繫,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以前。我們非常高興達成這項合作,並且期待未來的發展。這項合作將為Gulf海灣石油和TAG Heuer的關係開啟新方向。時間管理是我們執行各方面業務的重要因素,例如Gulf在海運業務始終保持『準時交貨』原則,永遠重視時間精準。我們雙方同樣擁有追求創新和品質的價值觀,而我們一起走過的歷史,更使得這項合作協議成為汽車界最水到渠成的協議之一。」

 

全新TAH Heuer Monaco Gulf 2018特別版腕錶

Monaco腕錶於1969年3月3日在日內瓦和紐約同步發表,成為瑞士製錶史上第一款採方形防水錶殼的自動計時碼錶。這款時計完全顛覆製錶界的傳統美學。採用寬大的方形直角錶殼、金屬藍色錶面、亮紅色秒針和凸面塑膠鏡面,此外,錶冠更特別放在左側,代表當時的腕錶可以自動上鍊。技術工藝同樣極富創新意義,不但具有完美的防水性,更是世界上第一款方形腕錶。

 

然而,最重要的革命性設計來自腕錶的內在,此錶款搭載製錶史上第一款消費性的自動上鍊計時機芯,也就是著名的Calibre 11機芯。「McQueen Monaco」更成為拍賣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珍品和收藏家競逐的焦點,並持續推出復刻版本。

 

1971年電影《極速狂飆(Le Mans)》拍攝期間,領銜主演的史提夫麥昆在駕駛舉世聞名的Porsche Gulf 917K時,堅持戴著它不離身,腕錶從此聲名大噪。

 

這款經典之作的色彩也運用到Monaco Calibre 11 Gulf 2018 特別版腕錶的設計中。錶面採用相同的39毫米尺寸、左側錶冠、神秘的藍綠色錶面搭配白色雙眼計時盤、6時位置日期窗、橫向菱形時標以及復古Heuer品牌標誌,內部則搭載具日期顯示的Calibre 11自動計時機芯,並具有100米防水性能,忠實還原Monaco的特質。為了讓人聯想起腕錶的起源和運動血統,錶面裝飾淡藍色和橘色條紋,6時位置亦飾有Gulf標誌。

 

值得注意的是,由三部份組成的精鋼錶殼(1998年起採用)以4顆螺絲固定,顯得更菱角分明,2點鐘和4點鐘位置的按鈕則呈長方形,錶耳更加厚實,搭配藍寶石水晶錶鏡(2009年起採用)和鏤空錶底蓋,透露出機芯面貌。精美的藍綠色皮革錶帶加上橘色縫線點綴,與腕錶相得益彰,展現優雅質感,也讓人再次憶起Gulf的品牌標誌。

 

精心演繹TAG Heuer位於拉紹德封(La-Chaux-de-Fonds)製錶廠的賽車傳統精髓,這款新作將成為所有賽車手企求的夢幻逸品。

 

Info│TAG Heue Monaco Gulf特別版腕錶

技術規格:

機芯 - TAG Heuer Calibre 11。自動上鍊計時機芯

6時位置日期窗、9點鐘位置分鐘計時盤,以及3點鐘位置小秒盤

錶殼 - 39X39毫米,3片式精鋼錶殼,以4顆螺絲固定。

錶面 - 藍色PVD太陽紋飾以淺藍色和橘色條紋

鍍銠時標具紅色尖端和白色SuperLuminova™ 夜光塗層

錶帶 - 藍色鑽孔小牛皮錶帶飾有橘色縫線。拋光精鋼摺疊扣,具HEUER盾牌標誌

防水性能 - 100米

建議售價:NT$191,800

 

via / TAG Heuer

當全球人口邁向百億:《世界人口圖鑑》談資源、和平與未來的難題

Photo by Anthony Da Cruz on Unsplash

如今透過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全球資訊唾手可得,其中卻也夾雜著偏頗的資訊和不正確的內容。每個人當然都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卻不該散播錯誤或帶有惡意的流言。現在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不固執己見、傾聽各界聲音、客觀俯瞰全體、平衡取捨資訊的能力。希望《世界人口圖鑑》能幫助讀者培養這種眼界,從全球視角與歷史長河中,以現代人觀點來洞察萬事萬物。

人類的歷史是一場「戰爭」盛宴,光是列舉大型戰役,數量就非常驚人,若再加上小型戰爭,那真是多不勝數。有些戰爭是意識形態造成的衝突,但大部分戰爭之所以爆發,都是因為統治者想要侵略、犧牲他國來壯大自己的國家,說穿了就是統治者的私慾。

從人類歷史長河的觀點來看,地球上所有人都是「移民」,各個國家的領土劃分也沒有絕對依據,當一個國家富強時,就會宣示並擴張自己的「領土」,而當鄰國實力增強時,領土就會被奪回去,週而復始。國民人口是「力量」的根源,當落後國家的人口增加並強化軍備,就會挑戰昔日大國並奪取霸權。然而,對於參與戰爭的平民而言,這卻是一場悲劇,不僅得被徵收軍費,農田遭到破壞,入伍後甚至會喪命。如果全世界的人類都能夠停止對立,放棄所有武器,致力維護和平並鑽研科技以促進自然保育,繼而使國民都幸福安康,那麼世界會變得多麼不同呢?

大家都明白和平比打仗好,問題在於如何實現和平。就連聯合國,都無法在常任理事國參戰時遏止戰爭。一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德國和義大利退出國際聯盟,美國又不參加,導致國際聯盟失能。人類顯然需要一個更有效的系統來維護和平。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世界人口圖鑑》透過圖解,闡述了在人類歷史中,瘟疫和饑荒對人口造成了哪些深遠的影響。在現代,災害、瘟疫和饑荒依然頻繁,然而隨著醫療和公共衛生改善,科技進步、農業產量突飛猛進,瘟疫和饑荒的影響已經大幅縮小。綜觀全球,犯罪和交通事故也在減少,那麼還有什麼會對人類構成嚴重的威脅呢?目前,人類喪命的主因為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儘管醫療日新月異,卻依然無法克服這些疾病。當然,人類也必須維護自然,才能安居樂業。2022年,全球人口已達到80億人,預計在2086年左右將達到巔峰104億人,屆時地球該如何養活這麼多人呢?人類必須解決的課題,仍堆得像山一樣高。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如今透過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全球資訊唾手可得,其中卻也夾雜著偏頗的資訊和不正確的內容。每個人當然都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卻不該散播錯誤或帶有惡意的流言。現在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不固執己見、傾聽各界聲音、客觀俯瞰全體、平衡取捨資訊的能力。希望《世界人口圖鑑》能幫助讀者培養這種眼界,從全球視角與歷史長河中,以現代人觀點來洞察萬事萬物。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世界人口圖鑑:從豐富資訊圖表了解全球人口分布與變動狀況》

出版日期|2025/06/07

作者|原島廣至

天災、疾病、戰爭、移民等因素如何影響人口變化?
以全彩圖表清楚展現全球各種與人口消長有關的議題,
更探討其他物種的數量變化及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全球人口的興衰與挑戰:《世界人口圖鑑》圖解生育、死亡與壽命等交錯影響

Photo by Timon Studler on Unsplash

人類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欣欣向榮,不僅適應了各種土地生態,也大幅改變了地球環境。究竟什麼因素會影響人口的增減?人類又面對了哪些災害和疾病?

人口增減的要因分為兩種,「自然增減」與「社會增減」。自然增減指因生育率和死亡率變化造成的人口變化;社會增減則是因移民或遷徙而造成的人口變化。人類的平均壽命隨著醫療水準提升、嬰幼兒死亡率下降、公共衛生改善等因素而逐年增加。全球平均壽命與150年前相比,已延長了兩倍以上!然而大多數國家目前的總和生育率都低於2.1。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總和生育率是衡量少子化問題的常用指標,這是針對育齡婦女(15至49歲)加總各年齡之生育率,統計一名婦女一生中會生育多少孩子,不受父母親人口多寡影響。總和生育率2.1(精確而言目前大約為2.07)是維持人口穩定的分界。這個數值稱為「出生替代率」,高於它人口會增加,低於它人口則會減少。

全球平均總和生育率從1950年代的5左右,急遽下降至2020年的2.32。但如今許多非洲國家的總和生育率仍超過6。除了非洲、東南亞和中東,大多數國家目前的總和生育率都低於2.1,截至2021年資料,台灣則是1.11。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平均壽命的增加和生育率下降也使各國的人口金字塔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口金字塔是依照性別和年齡分組的人口柱狀圖,也就是「各年齡層人口結構圖」。尤其在開發中國家,這種柱狀圖會像埃及金字塔一樣逐漸變寬呈三角形,因此稱為「人口金字塔」。只要看人口金字塔的形狀,人口結構就一目瞭然了。透過人口金字塔的形狀可以解讀出多種資訊,例如國家未來的人口會增加或減少、是否有年輕人口流向他國或湧入國內等等。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目前的全球主要死因大多是非傳染性疾病,但在過去,傳染性疾病的占比高出許多,而且即使是現代,開發中國家的傳染性疾病比例仍然遠高於已開發國家。除了疾病以外,其他死因還有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自殺、藥物中毒、戰爭、恐怖攻擊等衝突和他殺以及天然災害。不過,上述死因的傷亡大多已逐年減少,於總死因中的比率也在降低。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從人類出現於地球到18世紀這段漫長的期間,人口一直在10億內緩步上升,直到工業革命之後突然急速增加,至今已突破80億人,根據聯合國的預測,更將於2086年左右抵達巔峰期逾104億人。與此同時,少子化、高齡化也是現今已開發國家普遍面臨的巨大問題,社會正在關注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

《世界人口圖鑑》精選許多與人口變化相關的問題,並以豐富的圖表、照片將其整理成容易吸收了解的資訊,力求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讀者俯瞰全局,並思考不同文化、環境等變因如何影響人口變化。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世界人口圖鑑:從豐富資訊圖表了解全球人口分布與變動狀況》

出版日期|2025/06/07

作者|原島廣至

天災、疾病、戰爭、移民等因素如何影響人口變化?
以全彩圖表清楚展現全球各種與人口消長有關的議題,
更探討其他物種的數量變化及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