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基隆許梓桑古厝風情!基隆青年陣線找回城市活力與人文藝術之美

基隆青年陣線

沒落多年的基隆港,沒有光鮮亮麗的市容與景觀,但基隆青年陣線成員從捲起袖子清理古厝、舉辦梓桑文化祭等活動開始,改變城市外在印象,為自己也為其他年輕人,創造一個回家的理由。

 

故事的起點,是一棟荒廢了四十年的老房子。兩層樓的老房子已經沒了屋頂,紅磚牆爬滿綠青苔,庭院野草及膝,牆角則是榕樹根系、姑婆芋和鐵線蕨的天下。失去屋瓦保護的一樓,塵土厚達十數公分,如果老屋子裡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大概就藏在海綿般的鬆軟黑土下:破瓦片、可樂瓶、黑膠唱片、針筒以及馬桶蓋四散分佈,主人離開了多久,垃圾就堆積了多久。直到一群基隆青年帶來鏟子和掃帚,兩星期一次大掃除,整整花了半年撢盡飛灰,蒙塵老屋才以清淨之姿撥雲見日。一連三年,青年們在這裡舉辦創意市集、攝影展、導覽活動,以「梓桑文化祭」之名對外廣做宣傳,至此,台灣各地才漸漸有人知道,原來在知名的基隆廟口夜市不遠處,有那麼一處美麗的老宅,一直靜靜俯瞰著雨都眾生,而老宅的第一位主人,是日治時期曾經擔任過基隆區長的漢人仕紳許梓桑。

 

只不過,在2014年開始打掃之前,這群泰半在基隆土生土長的青年,都不曉得家鄉竟然有這麼一處寶藏存在。

 

自己的家鄉自己救

2014 年上半,擔任過紀錄片《無米樂》、《牽阮的手》執行製作的陳立儀、發起保護基隆西二三碼頭倉庫運動的張之豪,各自在立法院周遭聲援太陽花學運;基隆車站前,馬浩鈞抱著一把吉他不停彈唱,希望喚醒地方冷漠的政治關懷;還有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的年輕人,都在台灣的某一處角落,思考著如何改變家鄉未來。學運結束後,這一群回到基隆的年輕人,在網路和實體活動中找到彼此,志同道合組成了「基隆青年陣線」(以下簡稱基青陣),他們透過田野踏訪重新認識故鄉,試圖重整文化元素振興觀光,並以政治倡議爭取曝光。

 

「學運當時大家喊著『自己國家自己救』的口號,但是我們的城市沒有人救。」基青陣理事長張之豪說:「基隆有很多長年累積下來的問題,需要持續去做才有辦法改善,我們不能期待外地人會長期關心,必須由在地人自己挽起袖子來做。」。

 

從清潔街區累積社區好感

1990 年代起,基隆的海運地位一落千丈,曾經的全球第七大貨櫃港之都,逐漸成了地方子弟口中「又黑又髒」的沒落城市,由於在地工作機會付之闕如,基隆年輕人一畢業後,往往離鄉背井,前去鄰近的台北工作、定居,沒有太多機會回到故鄉貢獻所長。「我們開始打掃偶然發現的許梓桑古厝,目標之一就是想創造一個有吸引力的環境,讓外地人對基隆感興趣,也讓年輕人有一個留下來的理由。」張之豪解釋道,近年基隆港迎來許多國際郵輪停靠,看似重生契機,偏偏數十萬名旅客下了郵輪後,往往無縫接軌被遊覽車直送台北。但是基青陣的成員們相信,基隆雖然外貌髒亂,但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美食、美景和建築,絕對有條件留住這群旅客,只要把觀光的基礎打好,他們就能號召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一塊打拚。

 

打掃許梓桑古厝是第一步,基青陣透過每年一度「梓桑文化祭」的舉辦,期望打開古厝的知名度,使其成為深度旅遊的示範景點,順便讓基隆在地的創作者,有一個能夠定期行銷自己的舞台。成員之一的趙佩雯回憶道,年輕人的用心其實居民都感受得到,有回辦活動時,當地里民不但無償提供插座用電,還特地做了壽司請基青陣的成員們吃,答謝他們整理環境的努力。

 

「我們前陣子還弄來兩台強力沖水機,把台階上的青苔全部清乾淨。」張之豪開玩笑道,現在基青陣就像是兼職經營清潔隊,所以老人家們一聽到又有活動要舉辦,都會樂見其成,因為這意味著市容將會更乾淨,周遭街區的生意也會更加興隆。

 

記錄傳統民俗文化

「梓桑文化祭」逐漸打響名號後,基青陣也投入地方最重要的民俗祭典「中元祭」,為已有凋零跡象的傳統民俗文化,尋找永續傳承的新動力。張之豪說:「我們發現慶典活動外包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廟宇裡的龍柱、神像都是直接從淘寶上買來,儀禮中的北管音樂也缺乏傳人,整個傳統文化的基礎,將來稍有不慎可能就整個垮掉。」為此,基青陣成員們四處走訪廟宇、北管樂團,訪談耆老和文史工作者,從事保存、紀錄之餘,還訓練高中生成為文化導覽員,於「中元祭」時向外地遊客作解說,讓訪客不只看熱鬧還能懂門道,帶著滿滿收穫離開基隆,有朝一日還會重新回流。

 

老中青三代合作

1990 年代中葉,「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推動,創造了一波地方文藝復興熱潮,許多有心人士,開始積極蒐羅、考察地方文史,在基隆,同樣也有像李正仁、王傑這樣的前輩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尋故訪舊。

 

許多當年投身基隆文史紀錄的工作者,如今都已經年逾半百了,站在他們成果的肩膀上,基青陣成員們更能發揮年輕一代所長,把相關調查成果重新包裝、行銷,一一宣傳出去。這種將文化結合觀光的想像,因老、中、青三代的通力合作,有了發揚光大的機會。不可諱言,各有正職在身的基青陣成員,仍是以非營利組織的型態,靠著熱情在經營地方活動。2016 年,他們向文化部申請補助辦理「梓桑文化祭」和「中元祭」,2017 年,基青陣決定將補助機會讓出,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自力籌措經費。

 

儘管一套能夠永續運營的商業模式還沒出現,但總要有人願意先跨出改變現狀的第一步,才能翻轉出更多想像。聊到未來願景,張之豪說:「我希望有天大家看到基隆有所改善,是因為我們存在,而且我們不只是存在,還對改善作出了一點點貢獻。我們希望基隆人有朝一日能像台南人一樣驕傲,對自己家鄉的一切感到自豪和自信。」。

 

走訪基隆推薦景點

潮境公園
 位於八斗子漁港旁的潮境公園,面海的草坪是放風箏的佳境。公園與鄰近的海科館、忘憂谷、容軒步道連成一氣,風光老少咸宜。

 

小北投

基隆港區腹地狹小,許多民居沿山而建。義六路的山腰社區,舊稱小北投,洋樓林立,曲徑通幽,適合一場寧靜的午後散步。

 

高遠新村

基隆港西岸的高遠新村,鮮為人知,卻擁有基隆最大、最完整的日式建築群。此處曾是港務人員宿舍區,也是多齣電視劇和MV 的取景地。

 

更多的基隆青年組織

小暖蛋青年團隊

由社區規劃師、醫師、策展人、工程師等多元人才組成的「小暖蛋青年團隊」,在基隆暖暖區從事地方再造,服務已經進入高齡化階段的社區。他們透過訪視長輩,實地了解在地需求後,發揮各自的醫療諮詢和空間修繕專業,改善銀髮族的生活環境,打造安心的長照體系,讓老人家都能夠在地終老。

 

外木山.青春逗

年輕的社規師團隊「外木山. 青春逗」進駐外木山漁港,與在地居民合作,重新整理、美化閒置空間。除了彩繪廢棄的舊崗哨外,也參與在地的文化訪查,記錄王船祭和草鞋編織的傳統民俗,並透過深度小旅行的規劃,讓外木山的漁村之美能被更多人看見。

 

文/ 陳泳翰
 攝影/ 張藝霖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花飾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創立五年,台北「朵常花藝」工作室在今(2024)年夏天搬遷至大安區的幽靜巷弄中,並悄悄在空間中策劃以「台式生活記憶」為靈感的花藝概念展覽《Momentary》,邀請大家走入開放式展間,也讓花朵走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花店裡的策展

「朵常」的命名代表著品牌概念——將花朵與日常融合。延續這樣的核心理念,朵常團隊思考生命旅程中曾出現花朵的時刻,並將這些日常片段集合起來,轉化為花店空間中的藝術裝置。這些花朵可能乘載了當時快樂的情緒、記憶,或是代表著人生中的亮點,通通被收藏在這座「生活切片的保管所」。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朵常花藝」工作室搬遷至大安區的幽靜巷弄中(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朵常」的命名代表著品牌概念——將花朵與日常融合(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以台灣人的共同生活回憶為題

走進工作室的第一座裝置,靈感來自朵常花藝舊址拆遷時的畫面。當時,各個工作桌椅、家具全部集中在卡車車斗上,錯落的置放和堆疊,彷彿將這幾年的時光濃縮於這個小小的面積中,在團隊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試著重現這個畫面,在相似面積的桌板上堆疊了家具與裝潢材料,並安排花朵穿插在縫隙中,萌芽重生。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團隊重現品牌舊址拆遷時的畫面,成為展覽的第一座裝置(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一旁以金莎包裝紙折成的花束,源自小時候情人節會收到的巧克力,象徵著生命中最初感受到愛情的一瞬間,點綴在由玫瑰構成的七夕鵲橋裝置,彷彿花朵之間的閃耀鑽石,匯集了人生不同階段的愛情。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由玫瑰構成的七夕鵲橋裝置(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路上販售玉蘭花的長輩,大概是台灣人最熟悉的買花場景了。空間中最顯目的裝置,以物流籃架堆疊起車潮中的經典印象,團隊使用小販常用的串花手法,將玉蘭花與相似的晚香玉、百合融合,讓香氣與畫面縈繞於展覽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保水的花朵會逐漸乾燥,並散發出更濃郁的香氣,如同這些在街頭販賣玉蘭花的小販們,展現出堅毅的精神。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以物流籃架堆疊起車潮中玉蘭花小販的經典印象(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傳統桌菜不可或缺的擺盤裝飾——石斛蘭以及荷蘭芹,是台灣人對於花朵的共同記憶。團隊將這兩個歷久彌新的元素結合,並將辦桌的感官經驗帶入,融合製作成流線型的捧花作品;另一個屬於台式生活的元素,則是插在桌邊慶生花藝的傳統數字蠟燭,在每年的重要日子裡,讓喜悅和祝福瀰漫在餐桌上。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傳統桌菜的擺盤裝飾、充滿童年記憶的生日蠟燭,都成為展覽的一部分(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花朵與蠟燭堆疊起喜悅與祝福,瀰漫在餐桌上(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喜愛野外探險的朵常團隊,也特別策劃了以大自然為題的展間。無論是登山或是漫步海濱,回家時總會不經意的帶上小小的植物細屑或是種子,它們在感受潮濕的海風、登頂的開闊感後,附著在衣擺上一起離開。展間重現了這樣的場景,想像去山上採集了不同的野花野草,恣意的隨風搖動,在生活中以各種不經意的方式與我們互動。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論是登山或是漫步海濱,回家時總會不經意的帶上小小的植物細屑或是種子(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以大自然為題的展間(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手作「便當花盒」帶得走的體驗

除了花藝策展,朵常團隊也邀請觀眾成為參與者,親手製作一盒專屬的「便當花盒」,如同本次展覽所傳遞的概念,讓花藝成為大家的日常體驗,常伴生活左右。另外,品牌也特別訂製全新的花束包裝裝飾,趣味引用生鮮卡扣意象,讓買花就像每日的超市採買一樣,能夠輕鬆地進入生活之中。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便當花盒」手作體驗(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品牌也特別訂製全新的花束包裝裝飾,趣味引用生鮮卡扣意象(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 朵常花藝HIDE DAILY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69巷28號1樓
電話|02-27082829
官網|www.hidedaily.com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由可口創造策劃的「Cuysine藝術家餐桌計畫」於11月8日回歸,本次以墨西哥畫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為題,結合一年一度的墨西哥傳統節慶「亡靈節」文化,展開為期三天的「芙烈達.卡蘿藝術亡靈節之夜」,從芙烈達的六福經典畫作一窺藝術家的內心世界,打造一場美食、美酒、音樂與舞蹈等豐富想像的藝術慶典。

Cuysine藝術家餐桌計畫自2022年起推出,引用古法文「Cuysine」的時代精神,將用餐視為一場莊重的儀式,以優雅、浪漫思想行事並專注在每個環節與當下,在餐飲、展覽、表演、市集等多重形式中邂逅藝術。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本次活動主視覺由藝術家詹賀所繪製。(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繼2022年《畢卡索餐桌》、2023年與13Hill聯手演繹《詩詠盛世 貴妃宴》,再到轉化知名作家瑪格麗特.莒哈絲生命與創作歷程的《莒哈絲.三部曲》後,今年藝術家餐桌計畫以《芙烈達.卡蘿餐桌—缺憾之美:裂縫中的自由》為題,將芙烈達名作融合墨西哥經典料理,並結合亡靈節派對的歡快氛圍,呈現多重感官與藝術元素揉合後的精彩體驗。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CUYSINE《畢卡索餐桌》。(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CUYSINE《莒哈絲.三部曲》邀請到台灣知名創作者同場參與。(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芙烈達六幅經典畫作躍上餐盤

本次藝術家餐桌計畫特別挑選芙烈達的六幅畫作:《水的賜予》、《兩個芙烈達》、《靜物》、《迪亞哥與芙烈達》、《自畫像與荊棘項鍊和蜂鳥》、《生活萬歲》,深入其生命與創作的不凡歷程,分別呼應藝術家如何凝視自我、步入性與慾望的探索、經歷動魄而艱難的親密關係,至最終直面孤寂和死亡的真摯時刻。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The Two Fridas〉。(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呼應墨西哥豐美而風格鮮明的飲食文化,食物設計師袁采楓精選出足以代表墨西哥美食靈魂要角的辣椒、玉米以及龍舌蘭,進而疊合芙烈達的生命故事、亡靈節傳統以及馬雅文化之生死觀。

《水的賜予》為芙烈達借鑑歐洲藝術與現代藝術思想,以超現實主義風格詮釋回憶與死亡,以墨西哥辣椒湯作為前菜,表達藝術家自傳中壓抑卻實則澎拜的表達;《兩個芙烈達》以多種口味交織的玉米餅象徵藝術家的混血身分;《靜物》有著慾望的暗示,選用多種調情果物,與起司結合,創造出口腹碰撞的激情。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Still Life, Round〉、〈What the Water Gave Me〉。(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迪亞哥與芙烈達》則進入到餐桌的最高潮,暗示親密關係的相愛相殺,以牛小排相襯莫雷醬的濃烈風味,指向一段毀滅愛情,終是哀歌;《自畫像與荊棘項鍊和蜂鳥》讓辣椒的痛覺先行,辣椒與玉米醬也是一種天作之合;但生命從來都是值得慶祝的,享用《生活萬歲》,就像享用一道意猶未盡的甜點,水果與酒類的組合,永遠使人滿意。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Diego and Frida〉、〈Self Portrait with Thorn Necklace and Hummingbird〉。(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Frida Kahlo〈Viva la Vida, Watermelons〉。(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以藝術、美酒與舞蹈歡慶亡靈節

除了結合畫作的藝術家餐桌盛宴外,本次活動也結合墨西哥「亡靈節」的特殊文化,企劃一系列展演節目和互動體驗。特別設置的「芙烈達.卡蘿房間」,展示藝術家詹賀、韓哲睿、王怡方、郁銚、Gia梁晏齊、成若涵等人的作品,以及花藝裝置藝術家陳艾琳、李濟章的創作,在生與死之間探討生命的意義,深入芙烈達的故事。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陶藝家王怡方、標本藝術家Gia梁晏齊。(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以戲謔態度看待死亡,向來是墨西哥人奉守的生死觀,在這場充滿歡慶精神的亡靈節派對,台北實驗酒吧unDerlab特別創作專屬調酒,憑藉其大膽且前衛的創意,將注入墨西哥傳奇龍舌蘭酒品牌Don Julio珍液,搭配墨西哥風味精緻小食展現獨特的品飲風情。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入選「2024 50 Best Discovery」的unDerlab,為芙烈達餐桌與亡靈節派對設計專屬調酒。(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此外還邀請到DJ DISCOCOCO主控派對音樂,帶來一系列貼合亡靈節氛圍曲風;精靈幻舞舞團呈現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佛朗明哥舞蹈,也另外展開沉浸式表演互動;以及刺青藝術家韓哲睿帶來刺青體驗和一系列神秘活動。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精靈幻舞舞團。(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即將登場:6幅畫作躍上墨西哥餐盤,展開為期三天的亡靈節派對
藝術家韓哲睿為本次活動設計的刺青圖樣。(圖片提供:可口創造)

⬬ 亡靈節派對

日期|2024/11/8–11/9
時間|16:30–21:3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四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購票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go/cuysine-frida-kahlo(亦開放現場購票)

* 每張票券可兌換一杯unDerlab創作指定調飲

⬬ CUYSINE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餐桌—缺憾之美:裂縫中的自由》

日期|2024/11/8–11/9
時間|11:15–13:30、14:15–16:3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四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餐桌訂位|請洽 @CUYSINE 

* 報名藝術家餐桌的賓客,當日享有「芙烈達.卡蘿藝術亡靈節之夜」派對參與資格

※ 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勿開車 ※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