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革命起!聶隱娘、看見台灣電影海報設計師陳世川操刀2018華文朗讀節主視覺!

朗讀革命起!聶隱娘、看見台灣電影海報設計師陳世川操刀2018華文朗讀節主視覺!

一群人帶著書本上街頭,華文朗讀節今年以「書業革命」的意象,沈重的拋下一聲巨響。今年由知名設計師陳世川擔任主視覺設計,陳世川在電影圈內赫赫有名,國際級作品包括《刺客聶隱娘》、《破風》、《看見台灣》、《總鋪師》及《我的少女時代》等。設計師陳世川除了找來攝影師陳又維合作拍攝海報視覺,也邀請了演員李劭婕、導演蘇三毛及音樂人好友共同拍攝演出,以1968年法國青年革命為發想起點,視覺以帶著書本在華山文創園區號召年輕人來一場「朗讀革命」的精神呈現,盼掀起書業的社會運動。

 

在台灣以華文文學為核心、師法德國萊比錫書展的華文朗讀節,4天內邀集200多位名人作家,在台北高雄屏東三地,舉辦100多場動靜態活動。華文朗讀節發起人、同時也是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指出:「過去的台灣,閱讀只停留在個人行為,但在連續6年推廣朗讀節後,如今文化界不僅春看書展、秋聽朗讀,更因朗讀節舉辦大量有溫度、有感染力的跨界共讀分享,讓想像力不囿於紙本出版,更體現在各種多元領域創作能量上。」

 

今年朗讀節一共有三大特色五大亮點!由知名文化評論家、新活水雜誌總編輯張鐵志擔任總策劃,由青鳥文化制作蔡瑞珊擔任主要企劃統籌,邀請到五月天的瑪莎、美學大師蔣勳、金曲台語男歌手謝銘佑、導演吳念真與三金設計師方序中,三地接續以文學、設計、建築、音樂、戲劇、電影接力。朗讀的形式從經典講座結合鋼琴、傳統布袋戲到叛逆搖滾樂,多語朗讀的影視新創再回到民謠。更邀請來自日本的《革命青春:高校1968》作者四方田犬彥老師擔任國際講座嘉賓。

 

「獨立」做主,書店發聲——關於策展團隊,他們因朗讀集結

今年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結台北青鳥書店、高雄三餘書店、屏東的繫.本屋,共同策劃台灣最大閱讀festival。希望能效法50年前,青年們揭竿而起,為愛與自由革命;希望50年的此刻,有更多青年加入朗讀與革命的行列,讓想像力自由飛翔!

 

重返六十年代,「解放」你的想像力——關於主題意象,他們朗讀自由

核心精神在呼應五十年前的1968。那是一個激情與反叛的年代,青年以想像力奪權,各種新的思潮、運動、價值被提出,改變了世界。今年一方面回望那個最迷人的年代,不論是西方或台灣。同時更凝視現在,關注走在時代前端的創作與朗讀議題。更展望未來,討論關於閱讀與書店的未來。

 

一地一亮點,屏東首度參戰!——關於三地,都從土地發想

首度開拔到國境之南,帶進一地一亮點的城市主題,台北「讓想像力自由」;高雄「打破圍牆」;屏東「流動的邊界」,都是以突破框架讓自由無限延伸為主體。今年首度參與主辦的屏東縣,以多元文化搭配城市朗讀與走讀,場地從屏東市區的孫立人將軍行館、青創聚落、美術館,擴及至屏北原住民文化園區,與恆春小兔仔書窩、紅氣球書屋等,連有最美驛前咖啡店之稱的竹田大和頓物所,也將首次開放舉辦講座。期待三城一線,匯聚思想風暴成花火。

 

關於節目的五大亮點

前導:六十年代專題電影專題率先開跑!「那個,愛得狂熱的年代」

華文朗讀節今年首度與光點華山合作,策劃三場電影放映搭配映後座談,記錄並重現60年代的時代氛圍:1960年日本的《反安保藝術之戰》、1968年法國的《戲夢巴黎》、1966年台灣的《上山》。匯集50年前的社會能量與熱情,在今年我們走入電影之中,重聚在那個愛得狂熱的年代裡,繼續閃閃發光。

 

劇場:經典大師結合劇場設計,向60年代致敬

由劇場總導演楊景翔、陳仕瑛結合比照劇場規模打造的朗讀空間,炫歷的燈光、音響、舞台設計,讓每一位創作者都能最佳狀態下向讀者傳遞書的思想和溫度,精湛呈現。我們精心排練了二十幾場結合劇場規模的節目,打造復古60年代精緻場景,同步開啟你的想像力。

 

跨界:不只是朗讀文學,他們以創作致敬

華文朗讀節,是朗讀的節慶,卻超越了朗讀!今年集結各界厲害明星,台北開幕場是五月天的瑪莎,開幕夜是美學大師蔣勳;高雄開幕是謝銘佑;屏東開幕是吳念真與方序中,三地接續以文學、設計、建築、音樂、戲劇、電影接力。朗讀的形式從經典講座結合鋼琴、傳統布袋戲到叛逆搖滾樂,多語朗讀的影視新創再回到民謠。更邀請國際講者來自日本的《革命青春:高校1968》作者四方田犬彥老師擔任講座嘉賓,不僅要向在諸多領域都留下不朽經典的六零年代致敬,也將滿足你對閱讀的期待!

 

主題:關於四大主題之夜,他們歌舞青春

有別於以往的華文朗讀節,今年我們特別企劃多場「主題之夜」。由詩人鴻鴻策劃的「詩歌之夜」、李明璁策劃的「危險閱讀之夜」、以出版社總編輯為主角的「編輯之夜」,還有相知音樂將率領多組樂團,輪番上陣的「音樂之夜」。這個夜晚還年輕,我們還年輕,今年10月,一場豐盛而深刻的思想與閱聽盛宴,等你來赴約。

 

島嶼:我們在島嶼朗讀——關於記憶經典與重現

《他們在島嶼寫作》電影計劃自2011年啟動,為兩季13個文學大師的紀錄片。從自由想像出發一則作為對過去經典作品的紀錄;二則邀請新生代導演的全新視角詮釋,讓經典與時代接軌。計畫聲響與跨領域的結合,邀請新生代作家,分享文學大師的作品,並將選定的文學作品錄音,由DJ 林貓王混音在現場放歌,同時油墨投影藝術家白油進行現場創作,讓你聽見不一樣的朗讀之聲!

 

第六屆的華文朗讀節的特色獨立、解放、三地,以及節目的精彩亮點:前導、劇場、跨界、主題之夜、島嶼寫作。一段愛與自由的凝視,一場思想風暴的飛翔,回首1968、展望2018,10月,見證歷史的時刻,你要在場!

 

活動資訊|2018 第六屆華文朗讀節「讓想像力自由」

台北|10/1(一)-10/3(三) 華山光點電影院《讓想像力自由》電影專題放映

       |10/4(四)-10/7(日) 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7A中3館2F拱廳.青鳥書店

高雄|10/4(四)-10/7(日) 駁二特區INOURTIME、三餘書店、城市書店、高雄文學館

屏東|10/4(四)-10/7(日) 青創聚落、孫立人將軍行館、屏東市立美術館

 

via / 華文朗讀節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最美的皮拉提斯教室開幕!充滿知性、優雅力量的「Joshua Pilates」引進全台最完整Balanced Body實木核心床,結合精緻的課程設計與專業指導,為學員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並藉此尋找屬於自己的內在和諧與力量。

皮拉提斯結合「約書亞樹」療癒能量

Joshua Pilates創辦人Annie在美國學習皮拉提斯多年,深刻體會到這項運動對身心靈的調和作用。在一次加州旅行中,她與友人造訪了一處滿是約書亞樹(Joshua Tree)的地方,其外型獨特,彷彿手臂一般向外延展,如同暗夜中的燈塔,為人們指引方向。Annie被當地的寧靜氛圍與療癒能量深深觸動,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和諧平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Annie相信,皮拉提斯是身體、思想和精神的完整協調。回到臺中後,面對都市的喧囂與快速節奏,他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誠摯邀請大家用好玩的方式,找到生活的美好平衡。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Annie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覺察身體狀態,內化為生活方式

皮拉提斯是一種訓練肌群力量的運動,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避免因長期不良姿勢所引發的肌肉不平衡、緊張或痠痛。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皮拉提斯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透過覺察自身身體狀態,逐步矯正姿勢,學員們將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將這樣的觀念與感受內化為日常生活習慣,讓身體自發性地保持最佳狀態。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重新定義「健康」,推廣身心靈深層連結

為了讓追求身心靈和諧的都市人享受質感與專業兼具的頂級訓練體驗,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私人教練空間也配備全系列器械,包含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以及專為團課打造的塔架設備,提供學員更豐富且多元的課程選擇。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一般教室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期望以知性、優雅且充滿力量的品牌精神,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為現代人重新定義「健康」,推廣以自主健康為核心的運動理念,讓身體、思想與心靈達到真正的連結,進而建立全方位的健康意識,並打造積極推廣健康意識的在地社群。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教室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河南路四段188號
官網|www.joshuapilates.com
Instagram|@joshuapil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由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座落於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日式町屋群,在一方巷弄內重現山林景觀樣貌。每一季度於山物所現場,亦舉辦「山友會」講座,特邀跨界專業人士開講,透過知識科普或個人經驗分享,與關注台灣山林議題的聽眾們進行深度交流!

舉辦於「0km 山物所」的第3屆山友會會員講座,於去年10月登場,以「巡山之徑: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之旅」為題,邀請7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講者,他們都熱愛台灣山林與百年步道,從公民運動、推廣教育、故事分享、藝術創作等不同視角,傳達對於這座島嶼自然的熱愛,與追求世代傳承、永續守護的美好心意。 以下盤整7位講者的演講重點,帶大家一同走進森林,認識與重新發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1)重新思考「砍伐森林」

「斯創教育工作群」執行長李芝瑩展示資料:台灣每年需要約600萬立方公尺木材,但自給率不到1%,幾乎完全依賴進口。這導致3大問題:進口木材常來自非法砍伐,對原產地生態造成破壞;運輸木材的碳排放對環境不利;全球政經不穩可能帶來木材供應風險。為解決這些問題,林業署自2017年起推動「國產材」計畫,希望到2028年將木材自給率提升至5%,並透過科學管理實現永續森林經營。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李芝瑩表示,社會大眾對砍伐森林的直觀反應常是負面的。但森林其實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要經過合理經營,就可持續利用。台灣目前合法的砍伐區域以低海拔人工林為主,而非天然林。更重要的是,在當前世界追求減碳的趨勢下,木材比水泥與鋼筋更符合節能減碳需求,將可在台灣推動淨零轉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2)山林的文學啟發

「大凡整合規劃設計」景觀規劃師兼步道設計師李嘉智,在演講中分享他的親身經歷。他回憶起個人第一次雪山之旅,獨自面對挑戰與未知,在風雨欲來的高山中學會了敬畏與順應,也體悟生命中的無常與堅韌。那段旅程像是一場靈魂的洗禮,啟發他對山林的熱愛與思考。

有趣的是,他提及了自己從閱讀中得到的啟發,例如川端康成的《山之聲》曾提到:「每片森林中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樹。」每次進入山林,他都試圖尋找那棵樹,也尋找與自然共鳴的自我。村上春樹更在《挪威的森林》裡寫道:「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即使我們從未踏足其中,它依然存在。」山林就像人類心靈的棲息地,也是文化與自然交融的場所。

(3)步行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

由「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帶領的步道運動,從2006年開始,經過近20年的推動,成功將步道運動打造為一場大型的公民行動。協會鼓勵一般大眾從徒步旅行開始,藉由步行更深入認識這塊土地,讓自己從「消費者」轉變為「守護者」的角色。

 周聖心表示,「步行」其實就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以20243月協會舉辦的「海岸山脈浪遊縱谷」活動為例,帶領參與者從台東池上走到花蓮,途經田埂、山脈與部落,聆聽阿美族、客家人與漢人的故事,感受土地的多元文化。協會亦於2012年開設「步道學」課程,結合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推廣步道修復與環境調查。目前已舉辦29期課程,並提倡聘用在地工班修繕步道,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傳承工匠技藝,保護步道文化。

(4)台灣特有的「有人的山林」

現任「山盟公益協會」監事,同時也是攝影師的雪羊,分享了10年來登山旅程中的心得與成長。雪羊強調,與歐美荒野不同,台灣的山林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一座與土地、文化對話的平台,富含人文歷史。他多次在原住民朋友的指引下,探訪深山部落,例如沿著馬遠部落的遷徙路徑走訪其老家 Takibakha(布農族語)。在一次又一次的探訪中,他深入了解山林作為生活靈魂的意義,並認識到尊重與共鳴的重要性。

從台灣群峰繼續向海外冒險,雪羊也在攀登中亞列寧峰等國際挑戰中,重新審視自己登山的初衷。他認為,登山並非追求英雄式成就,而是成為一位忠實的講述者,將山林的故事與感動傳遞給更多人。而登山也不僅是一場體能的挑戰,更是心靈探索與文化交融的旅程。台灣擁有獨特的「有人的山林」,這是一份值得珍視與守護的財富。

(5)如何透過策展傳達在地文化?

「孩在 Hi! Kidult」近年透過工藝創作的方式策展,藉以傳達在地文化的獨特魅力。總策劃林心恬首先分享2024年於自來水博物館園區舉辦的展覽「獵島計畫」(Hunter Island),巨型版畫作品「考古化石-岩層說」,將紙漿與雕刻結合,以層層堆疊的手法,重現不同年代的考古地層;以馬祖海域奇景「藍眼淚」為靈感發想的作品「藍眼淚-時間的軌跡」,運用複合媒材結合傳統編織技法,加上燈光特效,將原本黑夜海上的藍色奇景,開展於空間上方,觀眾經過時頭頂彷彿空中銀河,奇幻重現馬祖海域特色。

她也介紹如何透過策展重現地方文化,例如與文化部合作的「芝味祭」,運用當代藝術與數位科技,深入挖掘三芝地方的文化特色。三芝因為地理環境相對隔絕,至今仍留存傳統生活方式,流傳數代的大道公信仰,透過當地數個庄頭輪流祭祀,讓信仰與生活結合。策展團隊於是擷取大道公形象,作為導覽三芝當地各景點的代表,並與LINE結合,運用數位科技與社群推廣,讓外地參觀者能更深入感受地方文化的豐富內涵。

(6)用藝術探索山林多樣性

「木直牛勿 plant practice」品牌主理人暨植物藝術家 Hsin ,擅長以壓克力和水彩為創作媒材,台灣自然風景為靈感來源。2022年起開啟了「近山計畫」創作主題,以「海拔」為分界,針對低、中、高海拔地區,系統性探索台灣山林風貌,藉由畫作來記錄台灣山林的多樣性景觀。

「近山計畫」著眼於台灣山脈的整體性,Hsin透過五感捕捉各海拔區域的不同特質:低海拔靠近平地,蘊含日常生活的親切景象;中海拔有著霧氣繚繞與迷人的森林層次;高海拔則呈現群峰遼闊與湖泊純淨的景致。這些不同特質都被 Hsin 巧妙融入作品,例如她描繪了高山中的山屋或低海拔與都市的緊密連結,在在展現人與山之間不同的距離。

(7)淡蘭古道的爬山「生活感」

平日任職於中研院分生所、從事動物研究的吳雲天,同時也是登山愛好者。在這次演講中,他分享了淡蘭古道的獨特魅力。淡蘭古道的歷史可追溯至1897年日本接管台灣後繪製的地圖。當時的古道是連接台北城、大稻埕、艋舺與基隆的重要交通路徑,經過如今的南港、小巨蛋等地區,最終通往瑞芳、草嶺等地。

這條總長約200公里的古道分為北、中、南三路,串聯茶葉運輸、礦產開採與居民生活等文化痕跡。吳雲天強調,淡蘭古道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同時具備深厚的歷史意義與自然生態價值。例如,日治時期的博物學家曾在此地發現多種台灣特有種植物,如石碇佛甲草,甚至還能見到穿山甲等珍稀動物,部分區域更設有生態保護區。若想要更深入了解淡蘭古道,吳雲天推薦使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作為探索工具,透過地圖的透明化功能,能對比古今地貌的變遷。他呼籲人們親自踏上古道,用雙腳感受它的魅力,挖掘更多自然與人文的故事。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資料、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文字整理|張以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