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璣台灣與全球35間精品專賣店同步歡慶6月26日陀飛輪日

Swatch Group台灣總經理Heidi(左二起)、台北101購物中心營運長朱麗文,以及寶璣副總經理Maggie,共

【台北訊.2019年6月25日】1806年,不少法國市民前往巴黎參加全國工業品展覽會(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dustrial Products),並對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創新發明的陀飛輪(Tourbillon)讚歎不已。在展覽會的五年前,準確地說,也就是法國共和曆的IX年獲月7日,亦即1801年6月26日,傳奇製錶大師寶璣獲法國內務大臣頒贈史上第一個陀飛輪專利,並將之命名為「陀飛輪」,這不僅是懷錶時代極為創新且實用的發明,甚至在今日亦深深地影響高級製錶業,成為頂級精湛工藝的代名詞。寶璣一直致力守護這項製錶史上的偉大發明,而在每年6月26日,寶璣更會廣邀支持者、愛好者和收藏家一同慶祝陀飛輪日。當天,世界各地的寶璣專賣店會向顧客展示陀飛輪珍藏,並進一步介紹這項獨具一格的複雜功能。瑞士各個品牌製錶師每到此時都齊聚一堂歡慶這個特別的日子,向鐘錶之父發明陀飛輪的紀念日致慶。


繼去年寶璣在台北、蘇黎世、紐約等三大城市共同歡慶「陀飛輪日」,獲鐘錶愛好者熱情迴響,今年為慶祝218週年盛大歡慶這個難能可貴的日子,寶璣特別號召全世界15個國家27個城市旗下35間專賣店同步歡慶陀飛輪日,尤其寶璣台北101精品專賣店更一次展現了35只風采各異的陀飛輪腕錶,以35這個數字,紀念來自全球35間寶璣專賣店的祝福,同時致敬寶璣大師在生前共銷售了35只陀飛輪懷錶,更顯意義非凡。


陀飛輪的起源 

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一生出售了35只陀飛輪時計。此機密數字,反映了這項精密機制的製造過程極為複雜。陀飛輪在1801年取得專利,並在1795年至1805年間經歷不少於10年的實驗和研究,才發展至理想水準。當時,人們將時計垂直佩戴並置於背心口袋,這位製錶大師為此構思特別方法,以抵消重力對振動器的影響,藉此改善機芯的走時精準度。他想到將擺輪游絲和擒縱裝置(擒縱叉和擒縱輪)一同裝配於一個自轉的活動框架之中,如此一來,便可透過如此特殊的結構運作方式,來抵消地心引力對懷錶走時的誤差。而由於「調節裝置」的框架與其他零件作雙重旋轉,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為其取名「Tourbillon」(陀飛輪),此詞語代表著行星系統,但其原本意思早已被人忘卻。


時序來到兩百多年後的今天,由寶璣發明的陀飛輪結構與零件,大部份仍保持原本特色,只是具體而微地融入於現代腕錶之中,甚至多年來不少同業發明出眾多工藝的作品,擁有陀飛輪,就有如同高級製錶能力加持。事實上,陀飛輪從研發初期、獲頒專利,一直至實際運用於銷售錶款上,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同時帶動瑞士高級製錶業的一波陀飛輪競技風潮。


輕盈優雅的超薄自動陀飛輪 

陀飛輪的原理絕妙,其運行令人著迷,自問世至今一直備受讚譽。陀飛輪的功能始終如昔,並隨著創新技術的出現而不斷蛻變。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Automatique 5367腕錶便是最佳例證,此作融合彰顯寶璣特色的多項設計精髓,如「大明火」琺瑯面盤、阿拉伯數字偏心時圈,以及藍鋼指針,其造型與品牌的經典懷錶一脈相承。


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Automatique 5377腕錶的機刻雕花金質面盤呈現前衛的不對稱設計,營造出精緻迷人的整體效果。兩款傑作均配備全球數一數二纖薄的自動上鍊陀飛輪機芯,其厚度僅為3毫米。玫瑰金或鉑金錶殼直徑41毫米,搭配最厚為7毫米的機刻雕花金質錶盤,或是7.45毫米的琺瑯款式,兩者完美結合,相得益彰。纖薄設計絕不影響機芯裝飾,錶橋和發條盒均由經過手工精細鐫刻。腕錶的雙向鉑金自動盤位於機芯外圍,並由寶璣工匠以手工飾以機刻雕花。


具備複雜功能的超薄機芯  寶璣581型機芯

為了成就機芯的纖薄設計,各個主要零件均運用了特殊材質重新製作。陀飛輪的整體結構亦經過重新設計,由於移除了小齒輪,其框架改由側面驅動,此特別方案最初由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構思,需要運用額外齒輪直接與框架外部接合,而目前的設計則更顯纖薄。另一方面,寶璣選用調整了90度的擒縱裝置,以及一個配備20齒的齒輪,這項裝置由寶璣自製,確保齒輪系以高振頻運行。活動框架採用鈦金屬,而螺旋和擒縱輪則以矽質製成,由於重量減輕,因此振頻可達4赫茲,這項成就令陀飛輪更見非凡,而且可確保卓越的計時功能。


超薄陀飛輪搭配時間等式功能

超輕盈的框架總重量最多為0.290克,並具有長達80小時的動力儲存,然而,這款新一代的581型機芯並不只限於此。此機芯不僅是真正的微型傑作,以向竭力打造纖薄設計的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致意,更為第二項複雜功能:時間等式的獨特詮釋奠定基礎。作品顯示出平均太陽時(民用時、分)與真太陽時(太陽時、分)之間的差距。 


Marine航海系列Tourbillon Equation Marchante 5887時間等式陀飛輪萬年曆腕錶,搭載相同的超薄陀飛輪,製錶師在其上方的腎形時間等式凸輪裝設藍寶石圓盤。此結構運用陀飛輪的分鐘旋轉機制,以控制凸輪在一年之間的轉動。觸角軸則將這項訊息傳送至正在運行且與分針分離的太陽指針。


輕巧通透的鏤空陀飛輪

2019年,寶璣隆重推出全新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腕錶,配備僅厚3毫米的581型超薄鏤空陀飛輪機芯。品牌以超級卓越技術和美學成就創舉,彰顯精湛製錶工藝。寶璣在不影響任何腕錶運作的情況下,為機芯移除接近一半的材質。18K金機芯採用鏤空設計,發揮無限可能,更讓人憶起寶璣製錶師的真正技藝。寶璣為這款腕錶特別選用18K合金製作機芯夾板和橋板。儘管製作和組裝過程異常複雜,但金質具有多項技術優勢,例如其硬化性質,可使鏤空機芯更加持久耐用,而且完全適合進行手工修飾。機芯更綴以手工雕刻及機刻雕花工藝,並經倒角處理,呈現卓越的視覺效果。


數個世紀以來,陀飛輪一直與科學發展同步前進,成就經典而前衛的傑作。最重要的是,寶璣於陀飛輪領域傾注無限熱忱,並彰顯品牌工藝,方可傳承前人發明,精益求精,開創嶄新未來……此次,陀飛輪頂級腕錶展也敬獻了適合女性配戴的Classique Tourbillon 3355鏤空陀飛輪以及Classique Tourbillon 3358陀飛輪腕錶, 還有Classique Tourbillon Quantième Perpétuel 3795萬年曆陀飛輪腕錶,被賦予了鏤空萬年曆的典雅風貌;還有隱藏在通透鏡面之下的Classique Tourbillon Messidor 5335魔術水晶陀飛輪腕錶;以及帶有濃厚懷錶色彩的Tradition 7047芝麻鍊陀飛輪腕錶,也都在台北101寶璣精品專賣店可一次欣賞。


並伴隨著與寶璣齊名且年代相仿的路易十三頂級干邑,票選出您心目中最欣賞的寶璣陀飛輪腕錶,同時近距離品牌逾四個世紀的頂尖製錶工藝。2019年「陀飛輪日」在歡慶氛圍中揭開序幕,緊接著到6月30日(日),都安排了一系列的貴賓尊榮座談會,對於陀飛輪工藝有興趣的鐘錶收藏家,不妨趁此絕佳時機,親身感受錶壇至為尊貴的陀飛輪饗宴。


「2019寶璣陀飛輪日」頂級腕錶展

展覽期間: 2019年6月26日(三)至6月30日(日)

活動地點:寶璣101精品專賣店(台北市市府路45號3樓)

貴賓專線:02-8101-8068

via 寶璣

RICHARD MILLE 致敬 2025 年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推出 RM 30-01 LMC 限量版腕錶

RICHARD MILLE 為迎接 2025 年第 12 屆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推出全新 RM 30-01 Le Mans Classic 限量腕錶,全球僅發行 150 只,再次展現品牌對賽車運動與製錶藝術交匯的堅定信仰。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創辦於 2002 年,是一項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賽事,旨在致敬那些曾在全球最傳奇耐力賽中載譽而歸的經典賽車。2025 年 7 月 3 日至 6 日,第 12 屆賽事將於 13.6 公里長的傳奇賽道 —— 薩爾特賽道隆重舉行,屆時將有約 750 輛來自 1923 年至 2000 年代的賽車齊聚一堂。遵循過往賽事的傳統,這些曾在 1923 年到 1981 年間曾參與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的賽車將在 6 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分組(“grids”)中奔馳。輔助賽事也將為現場注入另一股澎湃激情。

大約 1,000 名車手將在此競逐冠軍榮譽,賽場及周邊區域將展出來自約 80 個品牌、200 多個汽車俱樂部以及私人藏家的 9,000 多輛經典賽車。自首屆吸引約 3 萬人以來,2023 年已迎來超過 23.5 萬觀眾,賽事影響力持續攀升。

RICHARD MILLE:奔馳賽道的熱情共鳴

自 2002 年起,RICHARD MILLE 便成為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的主要合作夥伴,雙方共同致敬機械之美、頌揚輝煌歷史,並展現堅定不移的承諾——甚至品牌成員親身駕駛賽車馳騁賽道。如今,品牌共同創辦人 Dominique Guenat 之子 Maxime Guenat 傳承父輩精神,征戰頂級歷史賽車賽事,印證品牌無論是在賽道內外薪火相傳的賽車靈魂。

RM

RM 30-01 Le Mans Classic:駕馭經典,詮釋競速靈魂之美

自 2008 年起,RICHARD MILLE 為每一屆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打造專屬限量時計,歷年推出的十只特別版腕錶皆融入了利曼經典賽代表性的綠色與白色配色。全新 RM 30-01 Le Mans Classic 版限量 150 只,致敬 2025 年第十二屆 Le Mans Classic 利曼經典賽,延續品牌經典的錶殼結構:以鈦合金錶圈和底蓋搭配綠色 Quartz TPT® 石英纖維中層錶殼,展現鮮明競速美學。

綠色與橙色細節貫穿其中,超大日期窗周圍點綴黑白方格旗幟元素,藍寶石水晶錶背鐫刻 Le Mans Classic 經典標誌,搭配宛如賽車通風口設計的綠色橡膠錶帶,共同構成這一致敬品牌摯愛賽事的全新時計作品。

技術細節方面,腕錶搭載的 RMAR2 機芯如同賽車精密構建,經過重新設計,新增 24 小時計時盤,其中「16」數字以綠色呈現,象徵傳奇耐力賽的發車時刻(又稱「綠旗時刻」),這一巧思為腕錶錶盤注入全新視覺語言。重新演繹的鏤空錶盤設計令人聯想到賽車賽道的蜿蜒軌跡。透過鈦合金橋板與鏤空底板,55 小時動力儲存指示器一目了然。11 點位置的離合器嚙合狀態指示器可顯示自動擺陀的當前狀態(on 為上鍊、off 為分離),而 3 點位置的錶冠功能選擇器則方便佩戴者切換錶冠模式。

RM 30-01 Le Mans Classic 腕錶,無論內外皆盡顯賽車精神,正如這一賽事本身,既是對百年利曼賽道精神的讚頌,也是 RICHARD MILLE 競速信仰的凝練表達。

RM

More information

RICHARD MILLE

七月熱浪裡的冰涼提案:LaPO製冷高速可折疊隨身風扇,讓城市熱浪退散!

七月的台灣,炙熱陽光不再溫柔,空氣裡有種熟悉的黏膩。無論是城市的柏油馬路、捷運站口、人行道上滿身汗的通勤腳步,還是山林裡午後蒸騰的熱氣,這都是炎夏日常的模樣。最近在Outdoor圈中大家口耳相傳的,不是哪個秘境或機能帳篷,而是讓你能在夏日出門時時保持優雅有活力的秘密武器——「LaPO」品牌的製冷高速可折疊隨身風扇 LF-C01!

(圖片提供:LaPO)
(圖片提供:LaPO)

從辦公室到山林,涼感不設限

一早趕著上班,走出冷氣房那一刻,臉上馬上被熱浪包住。等車的十分鐘像在蒸桑拿,汗水沿著髮際滑下,連妝都快融了。這時,只要從包包裡拿出 LF-C01,一按下開關,一道低溫涼風貼上肌膚,立刻讓人冷靜下來,它最大的特色,是內建的電子製冷晶片——一鍵按下,立即製冷,不只有涼風,還能「冰敷」。啟動製冷模式後,機身中央的金屬片會瞬效降溫,貼在皮膚上如同敷冰袋般,冰涼透心!內建高風速無刷馬達,共四段風速可自由選擇,從微風、柔風、涼風到強風,加上製冷晶片,對抗高溫不再只是心理安慰,而是真正有「冰」感。

(圖片提供:LaPO)
(圖片提供:LaPO)

日本高品質電芯,高效電力才夠持久涼快

夏天的悶熱不是幾分鐘就能解決的事,因此,一台便攜風扇的續航力絕對是重點。LF-C01 更是業界唯一採用日本松下的高品質電芯,內建 5100mAh 電量,擁有超長續航力!這代表不論是一整天的戶外行程,或長時間的上班時間都能安心使用。LED 螢幕更讓使用變得直覺,風速段數、模式與電量狀態都能一目瞭然,不再需要「猜」還剩多少電。充電方式也很便捷環保,USB-C 接口設計,與多數手機共通,帶著一條線就能搞定,筆電、行動電源、車充補電,隨時補能,不怕斷電。

(圖片提供:LaPO)
(圖片提供:LaPO)

貼合日常的使用者友善設計

LF-C01放在包包裡,它像一件講究的小物;掛在身上,則像一件簡約有型的配件。它的造型簡潔圓潤,機身線條帶著一點未來感,又藏著剛好的細節比例,讓它在視覺上不顯厚重,實際拿在手上也很輕盈好握。「LaPO」推出三款色調:奶茶、粉紫與白色——跳脫了一般小風扇常見的塑膠感與鮮明色系,而改以低飽和、霧面金屬質地呈現。奶茶色帶著柔和的自然調性、粉紫則是療癒又有點法式感,白色乾淨極簡、百搭任何風格。

(圖片提供:LaPO)
(圖片提供:LaPO)

配上同色系的掛脖頸繩,雙手可以完全釋放,走路、拿東西、滑手機都毫無阻礙。它的 90 度折疊設計也很靈活,無論是手持、桌面直立或掛脖都能對準角度吹風。不只在露營、健行、跑市集時好用,在平日通勤、等公車、逛街,甚至辦公室空調有限制溫度時, LF-C01都是你維持清爽的秘密小幫手。

(圖片提供:LaPO)
(圖片提供:LaPO)

而要作為每天陪你東奔西跑的好夥伴,日常的維護保養也很重要,風吹久了多少會卡塵,尤其在戶外環境更是難免,可拆卸式的風罩設計,讓後續的清潔更加簡便輕鬆。「LaPO」品牌推出的產品總是能貼近滿足使用者各種生活情境的需求,LF-C01不只是設計好看、功能齊全的隨身高速風扇、消暑工具,它更像是一種「懂生活」的選擇,讓你用自己的節奏,帶著涼風,將今年的夏季過得更加愜意舒適。

(圖片提供:LaPO)
(圖片提供:LaPO)

更多產品資訊,請見 LaPO官網LaPO FacebookLaPO Instagram

文|黃阡卉 圖片提供|L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