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冽冬日風景中的溫潤色調 土屋鞄聖誕限定商品登場

冷冽冬日風景中的溫潤色調 土屋鞄聖誕限定商品登場

1965 年成立,以製作日本小學生書包奠定職人製鞄基礎的土屋鞄製造所,今年聖誕節也以溫潤的皮革質地和 PASS THE SMILES 為主軸,揭開溫暖聖誕序曲,推出自冷冽冬日風景裡,汲取靈感的 2 個聖誕限定色、2 款限定文具商品、3 款聖誕限定商品共 21 個品項,以及店鋪限定的聖誕紙袋、皮革禮物包裝吊飾、期間限定的土屋鞄聖誕 Instagram 帳號等創新的聖誕主題活動,聖誕限定商品的販售,將於 11 月 20 日起至 12 月 25 止在台北店、香港陳列室、官方網站三處進行,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每到年底,土屋鞄的顧客總是引頸期盼,期待土屋鞄又以帶給顧客驚喜的商品迎接又一年特別的聖誕時刻。今年聖誕節,土屋鞄以 PASS THE SMILES 為題,希望透過皮革贈禮,將幸福的感受傳遞給身邊重要的人。對土屋鞄的顧客而言,除了期待土屋鞄每年精心製作,透過線上申請發送的免費紙本聖誕禮物型錄之外,台北店與香港陳列室總會有期間限定的聖誕店舖佈置;最重要的,是期待每年都不一樣的聖誕限定商品的推出。

2 個聖誕限定色

土屋鞄經典的「Tone Oilnume 系列」,也在此次的聖誕限定色中登場,以溫潤的「午夜針葉綠色」與「星燦暖灰棕色」,揭開溫暖聖誕序曲。

「午夜針葉綠色」靈感取自針葉樹、桉樹樹葉裝飾的聖誕花圈,帶有森林深處傳來祝福話語的暖意,融入北方森林的深邃綠意,內層如披掛於森林上方的冷冽穹空,在澄澈冬夜裡,悄然覆上一片凜然夜色的「星夜醇藍」。感受柔軟質地的同時, 也突顯皮革的上等質感。 銀色的金屬部件,搭配限定色系的深綠色縫線,提升整體洗鍊形象。自然散發沉穩氣質的午夜針葉綠,醞釀出獨特成熟的大人氣息,成為穿著風格上的重點搭配。


被火光映照著的明亮臉龐,細聽爐火裡傳唱的劈啪低語,餘溫的柴火,在煙燻的木質香氣中,成了聖誕冬夜裡迷人的「星燦暖灰棕色」。為了享受柔和的對比色彩,內層在大地色的朦朧色調裡,添入迷濛中帶著明亮的極地色彩「苔原橄欖綠」,為這場流動饗宴,捎來北方的景致。對應溫暖的星燦暖灰棕色,選用了偏深的棕色縫線製作,隨著一起度過許多時光,皮革呈現溫潤柔和的醇厚表情,逐漸加深的色澤,也伴隨柔軟的質地,更加地契合自己。搭配深色系的穿著風格時,能巧妙帶出明亮感,以及低調展現奢華質感。

2 款限定文具商品:皮革筆套、A5 手帳本皮套

隨著一字一句書寫下的溫度,逐漸加深手感韻味的「皮革筆套」。將溫潤貼合手心的 Oilnume 皮革,輕輕戴上皮革帽子般的筆套。在生活日常裡習以為常的筆,也希望能成為往後自己記錄心情與靈感來源的夥伴。相當適合做為給家人、朋友的禮物,也適合與重視的人一起共用,是相處愈久愈令人喜愛的文具。



溫柔包覆起手帳本,沉浸思索的時光,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的「A5 手帳本皮套」。隨著文字記錄的時間增長,手帳本皮套散發的皮革韻味與色澤也會愈加明顯。無論做為留存特別回憶的日記,或記錄工作上重要事項的筆記都十分合適。可以契合不同個性使用的手帳本皮套,更能自由展現自我的個人風格,在形塑專屬自己的皮革表情同時,也可盡情享受天然皮革的獨特魅力。

3 款聖誕限定商品

宛如灑上白色霜雪般,具有豐富皮革表情的「Froschia L型拉鍊短夾、拉鍊筆袋、文庫本皮套」,是點綴今年聖誕節的 3 款限定商品。皮革表面的白蠟,飄散著聖誕夜的靜謐氛圍,隨著使用的時間漸增,會如融雪般溫潤地滲入皮革裡,隨商品附贈的迷你皮革毛刷,可依使用者對於皮革外觀的喜好,選擇體驗刷與不刷的雪融景致,讓皮革愛好者能盡情感受其豐富多變、獨特的舊化魅力,是一款在等待白雪融化的日子。也能愉快享受的皮革。

今天聖誕節,土屋鞄製造所首次日本插畫家伊藤淳志合作,取材自土屋鞄聖誕節主題與商品,以簡單的線條刻畫出一幅幅充滿靜謐幸福感的聖誕圖片,是伊藤淳志這次替土屋鞄特別花心思設計的插畫,透過聖誕期間限定的「tsuchiya_xmas2019」Instagram 帳號,每週一次推出一段土屋鞄不同年代的聖誕節短篇動畫故事,以新穎的手法巧妙呈現出此次聖誕主題 PASS THE SMILES 的概念,聖誕期間至土屋鞄台北店、香港陳列室消費,也能擁有伊藤淳志插畫版聖誕限定紙袋。


土屋鞄相當重視每次與消費者溝通的機會,每年都能透過官方網站的聖誕特設頁瀏覽聖誕限定商品,今年聖誕節也一如以往,製作能於線上免費申請即寄送的「聖誕禮物型錄」,型錄的申請日將於11月25日開放,於土屋鞄製造所官方網站開放申請,申請過後,紙本型錄與一封中日文的聖誕招呼信將會直接寄送至申請者指定的地址,讓顧客透過一本像故事書一般的紙本型錄,閱讀土屋鞄今年訴說的聖誕故事,挑選想要買給自己或重要的那個人的禮物。

去年的聖誕節,土屋鞄在櫥窗中裡做了一本會跳出聖誕樹的立體卡片,今年在台北店與香港陳列室,則是由日本空運來台,與日本所有分店同步設置了象徵聖誕節的聖誕花圈,除了顧客在官網上能有充滿主題的良好購物體驗外,也希望能透過實體店舖的佈置,吸引更多皮革愛好者在造訪實體店舖時,能親自體驗觸摸皮革製品,也順便欣賞每個包袋因為皮革紋路不同而產生的獨特表情。今年也首次與日本同步,推出店舖、陳列室限定的皮革吊飾禮物包裝服務,凡於店舖購買商品送禮,則可免費享受包裝服務,並免費獲得一個店員挑選的皮革吊飾。

【2019 聖誕限定商品販售資訊】

官方網站:2019 年 11 月 20 日(三)09:00

台北店:2019 年 11 月 20 日(三)13:00

香港陳列室:2019 年 11 月 20 日(三)11:30

※ 聖誕限定色為數量限定的商品,售罄販售則提早結束。

2019 土屋鞄聖誕特設頁點此

Via / 土屋鞄製造所

專訪全臺首間永續百貨「House of Story Wear」:讓綠色消費成為更多人的日常

(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永續無疑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關鍵字之一,不僅從環境保護談永續、從企業責任談永續,包含日常食衣住行,也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在意來源是否永續。以此為主題,坐落於臺北大稻埕的全臺首間永續百貨——House of Story Wear,讓消費市場又多了一個熱烈討論的話題。逾兩百坪的兩層樓空間裡頭,集結國內外超過三十個具永續精神的品牌,舉凡服飾、鞋包配件等選品,均符合ESG 標準,打造全面綠色消費體驗。

永續起點,不讓臺灣跟世界脫節

關於這棟永續之屋的故事,要從一條廢棄牛仔褲說起。House of Story Wear 共同創辦人陳冠百穿著一襲以回收丹寧布料改製的外套,娓娓道來她投入永續時尚這條創業路的心路歷程。

陳冠百在時裝產業打滾許久,多年前她遠赴英國攻讀碩士,進修服裝管理專業領域,在指導教授的課程裡頭,開始接觸到時尚產業永續發展的觀念,「那時發覺歐洲市場的『永續時尚』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很多品牌都在做。」反觀臺灣即使身為紡織大國,卻和亞洲各國一樣對這些概念一無所知,顯得跟世界趨勢脫節。

對此,陳冠百感到既詫異又汗顏。課堂上,教授和同學們異口同聲評論說你們亞洲人不在乎環境才會如此,秉著一股不服氣的心情,她毅然決然在回臺後成立了Story Wear——訴求「零廢棄」的永續時尚品牌。陳冠百走訪回收廠尋找原料,發現當中最大宗、也最適合用來舊衣再造的類別就是牛仔褲,「牛仔布本身是百年的經典工藝,有韌性,回收再製後還可以穿很久。」她和腦麻協會、家扶中心等社福機構合作,讓這些單位裡頭二度就業的婦女協助完成拆解布料、重新車縫等需要費時製作的手工步驟。Story Wear出品的每件衣服都縫上「身分證」,清楚記錄是誰花了多久時間製作出這些商品,讓消費者了解每件衣服背後的故事。

這也是陳冠百將品牌命名為Story Wear 的用意,「可能是長輩傳承的舊衣,或是人生的第一件牛仔褲,這些有故事的衣服,因為有回憶、有感情,就不會輕易丟棄。」她強調不管從品牌端做再多努力,最終能解決環境污染的根源還是要回歸消費者的使用行為,「所以我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地珍惜擁有的物品,才會不會導致後面這一連串的問題。」

House of Story Wear 以丹寧牛仔布料為起點,搭配永續選物與復古陳列,將生活風格與穿搭美學融為一體。(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House of Story Wear 以丹寧牛仔布料為起點,搭配永續選物與復古陳列,將生活風格與穿搭美學融為一體。(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選品機制,關注永續時尚產業的全面向

品牌成立六年來,雖然知名度不斷提升,陳冠百也發現許多人對於永續時尚的認知,仍停留在比較片面的理解,「其實整個永續時尚產業鏈牽涉很廣,Story Wear 所主張的『零廢』,只是整個產業中末端的環節,所以我們覺得應該有一個地方可以讓大家很完整看到永續時尚產業的所有問題,包含海洋污染、土壤保護,甚至人權議題等,以及各自對應的解方。」

因著這樣的起心動念,2024 年全臺第一間永續百貨House of Story Wear 應運而生。對陳冠百而言,從原本只需要經營單一品牌,變成一次集結這麼多永續品牌,首先光是數量倍增,從選品、陳列到行銷就是一大挑戰,特別是在訂定選品機制上花了很多時間。

「以ESG 的大架構為基礎,建立屬於我們的篩選條件,比如品牌的原料來源、製作過程做到了哪些保護環境的地方、是否有維護基本勞工權益,還有企業的正當合法性等。」她表示,進駐的品牌除了必須符合ESG 基本標準,也要簽訂合約展現對永續的承諾。

比方Story Wear 的服裝是以回收牛仔布料再造設計;Hibāng 蒐集臺灣海域廢棄漁網製成的再生尼龍作為鏡框原料,工藝品牌「太平藍」專注於臺灣植物藍染,都是以實際行動支持海洋保護;還有來自義大利、瑞典、法國等不同國家的品牌,也從原料和製程來實踐環保與資源節約。

利用回收丹寧或廢棄布料,重新設計改造,並加入手工縫製,賦予廢棄布料新的靈魂。(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利用回收丹寧或廢棄布料,重新設計改造,並加入手工縫製,賦予廢棄布料新的靈魂。(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品牌願景,讓世界看見臺灣

除了銷售商品,House of Story Wear 也提供衣物租賃服務,消費者可以用實惠的價格租用設計師品牌衣物。陳冠百觀察到很多為了尾牙、主題派對等特地目的性購入的衣服,往往買回去之後一年到頭穿不了幾次,「那不如不要買,就來這邊租。」既能減輕購物負擔,也降低資源浪費。

她笑笑說這是自己一直想嘗試的方式,光是一、兩百件衣服要建檔管理、送洗整理,就頗為麻煩,從商業角度來看實在有點不符成本,「但至少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個永續的行動,減少了不必要的消費。」

Story Wear 創辦人陳冠百,堅持「零廢棄」理念,為了賦予廢棄布料新生命,打造了臺灣第一家零廢時尚品牌,致力成為國內永續時尚的典範。(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Story Wear 創辦人陳冠百,堅持「零廢棄」理念,為了賦予廢棄布料新生命,打造了臺灣第一家零廢時尚品牌,致力成為國內永續時尚的典範。(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走在推廣永續時尚的路上,陳冠百認為消費者之所以選擇永續品牌的產品,不見得是抱持「做公益」的想法,絕大多數仍是基於自身需求,「比如他就是喜歡這個產品的風格,或說因為肌膚敏感所以想要挑選親膚的衣服。」因此在現場銷售時,會讓消費者了解環境議題的重要性,但重點仍是從產品本身的特點和價值來和消費者溝通。

「我們希望這裡不只作為販售永續商品的平臺,更是一個能夠幫助獨立品牌被看見、共同推動永續理念的基地。」她強調,每個企業都可以成為社會企業,在追求營利之外,也能為社會、為環境多盡一份心力,只要開始做,就有改變的可能。

陳冠百也期待House of Story Wear 能成為臺灣代表性的據點,向國際展示:臺灣不只是擁有世界級的紡織工廠和製造能力,更有許多用心投入永續時尚的設計品牌。有朝一日,這裡能成為外國旅客來臺的理由之一,一座以永續為名的百貨,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

House of Story Wear 選擇將這間永續百貨坐落於大稻埕,是因為大稻埕是紡織業的發源地之一,直到現在仍是布料和成衣商圈的熱點。(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House of Story Wear 選擇將這間永續百貨坐落於大稻埕,是因為大稻埕是紡織業的發源地之一,直到現在仍是布料和成衣商圈的熱點。(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二期)

文字 / 張雅琳

攝影 / 一 J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明娟樓入選《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5》 詮釋粵魂與土地的對話!走向當代款待的新高度

《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5》8月19日正式公布評選結果,臺中勤美洲際酒店旗下高端粵菜餐廳「明娟樓 Ming Juan Lou」榮耀入選,正式列名於全球最具指標性的美食指南之列。作為酒店開幕後全新打造的粵菜餐廳,明娟樓憑藉主廚團隊的深厚底蘊與料理上的專注執行,於開業首年即獲國際專業評審團肯定,不僅展現料理水準與品牌理念,更為臺灣當代表述的粵菜書寫下嶄新注腳。

「這不只是肯定,而是一項邀請——讓我們更專注,以全心全意端出每一道菜。」

對明娟樓而言,入選米其林指南並非終點,而是對專業與信念的激勵與召喚。我們將持續以粵魂為本、以初心為引、以節氣為序,端出每一道承載土地記憶與人情溫度的佳餚,邀請賓客在每一口之間,品味經典與當代交織的粵式節奏。

餐廳命名靈感源自宋代文人蘇軾〈水調歌頭〉中「千里共嬋娟」的詩句,寓意團圓、美好與時間的流轉。空間設計延續洲際酒店「現代精奢、承襲土地」的設計語彙,融入台灣特有鳥種意象與草悟道的綠意景致,大面積落地窗引入流轉光影與四季綠意,讓自然與餐桌相互映照。

行政總主廚吳錫卿擁有逾三十年的粵菜資歷,擅長以火候、刀工詮釋食材之美,並以「平衡」為核心理念,在傳統與當代、風味與質地間取得和諧。

CMH
明娟樓-中餐行政主廚吳錫卿

經典招牌,詩意詮釋

明娟樓的餐桌,處處都是細膩的粵魂表現:

◆明娟樓月櫻三章 一鴨詠:嚴選雲林北京鴨,以秘製醃料入味後慢火烘烤,最後於桌邊以威士忌炙香增韻。三章鋪陳——全麥餅皮包裹片鴨與蘋果絲的清爽序曲、香炒鴨鬆搭配生菜的鹹香層次、以及藥膳鴨骨湯的溫潤收尾——如同一首味覺詩篇。

◆粵火三銘一炙詠:以火為筆,刻下粵菜燒臘經典——蜜汁叉燒選用屏東黑毛豬腿肉,醃製 48 小時後低溫慢烤 12 小時,最後刷龍眼蜜汁呈現鹹甜交織;枝木燒金磚嚴選黑毛豬五花,以細膩刺孔、風乾與多段火候烘烤成就皮酥肉嫩;金牌烤乳豬則以龍眼木炭火烘烤,外皮脆裂如芝麻、肉質鮮嫩多汁,佐特製醬汁層次分明。

◆金粒沙風脆皮雞:靈感源自廣東吊燒雞,選用南投玉米雞醃製兩日後風乾油炸,外皮酥脆金黃,內裡鮮嫩多汁,最後鋪上干貝絲與蒜酥,香氣濃郁卻不張揚。

此外,慢火細燉的煲湯系列與每日新鮮製作的港式點心,皆展現團隊對細節與節奏的掌握,讓每一道料理不僅是味覺享受,更是溫度與情感的傳遞。

CMH

節氣料理,永續承諾

明娟樓致力於可持續餐飲實踐,與台灣在地小農、漁民與畜牧業者緊密合作,選用如烏骨雞、東北角海鮮、新社香菇與屏東黑毛豬等具地域特色的食材,堅持「當令優先」、「全食材利用」、「減碳料理」等理念,讓餐桌成為傳遞土地風味與文化溫度的重要載體。

「米其林指南的肯定,讓我們更堅定初衷,也提醒我們每一道菜的背後,都是一場對節氣、食材與工藝的對話。」主廚吳錫卿表示。未來,明娟樓將繼續深耕細節、創作更多承載情感與文化的料理篇章,以料理款待時間,讓每一次來到餐桌的時刻,都值得被記住。

CMH
明娟樓-伯爵蜜瓜湯

明娟樓 Ming Juan Lou

地址|臺中市西區館前路77號|臺中勤美洲際酒店 2F

電話|04-2324-6111

線上訂位:https://www.tablecheck.com/zh-TW/intercontinental-taichung-ming-juan-lou/reserve/l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