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2020「愛心獎」8位得獎人揭曉

第15屆‧2020「愛心獎」8位得獎人揭曉

「大愛無疆」。「愛心獎」的甄選範圍按創辦時的規劃,本屆起由兩岸四地擴展至全球華人社會,並預計第20屆起拓展為世界性的獎項,詮釋愛心無分國界、地域、種族、宗教等的理念。本屆的參選者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泰國,以及兩岸三地的華裔慈善家、宗教領袖、公益先行者和非牟利組織創辦人等。本屆因應全球華人各地區,增加網上推廣管道如FB、新浪微博、LINE、YouTube、Google Banner等。

本屆「愛心獎」因新冠肺炎疫情,未克實地探訪各終選入圍者;終選改為「通訊投票」,經由兩岸三地28位評委的三輪「通訊投票」,8位得獎人終於揭曉,其中包括台灣的星雲大師、呂若瑟、沈文振;大陸的盧邁、劉海鷹;香港的陳守仁、黃凱欣;海外的鮑潘曉黛,他/她們在慈善界展現卓越的領導能力、堅持不懈的愛心事蹟,是人間典範,每位同時獲頒15萬美元獎金。

本獎預定12月中旬在香港舉行盛大頒獎典禮,由鳳凰衛視協辦和製作、台灣現代財經基金會及北京東西方慈善論壇共同協辦。典禮錄影將於12月底在鳳凰衛視等電視台播出。

得獎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台灣)

1.星雲大師: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67年於台灣高雄開創佛光山。一生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推動人間佛教,致力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之發展。於全球創建300多所寺院,又創辦美國西來大學、台灣的南華及佛光大學、澳洲南天大學及菲律賓光明大學,並於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國際佛光會,為全球華人最大社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2.呂若瑟:1940年生於義大利帕多瓦省,65年與兄長呂道南神父到台灣服務至今,67年至羅東鎮丸山村的肺結核病院、麻瘋病院服務;同年四月宜蘭淹大水,領導修道院神職人員營救村民;77年至澎湖服務,見身心障礙者無法得到適當照顧與教育;81年於澎湖創設惠民啟智中心;86年調回羅東,看見宜蘭當時身心障礙者照顧資源不足,於87年善用丸山廢棄修道院,創立聖嘉民啟智中心;有感於台灣邁入老人社會,於是將丸山的肺結核病院改成老人安養中心,2005年搬至三星;2009年成立聖嘉民長期照顧中心。

3.沈文振:拓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慈濟資深志工。事業有成之際,心裏時刻懷抱着對整個社會的感恩,長期投身公益。向來以「利他、共好」為處事原則,成功推動公司轉型,並以追求三倍以上的創新價值為經營理念,獲獎後亦將獎金3倍捐出,合共45萬美元,全額用於公益慈善。他深感獨自行善力量有限,2010年設立基金會,逐步建構企業志工資源平台,致力打造相互學習公益服務經驗與資源互聯的網絡,透過串聯,激起「參與」公益事業的熱忱。

(大陸)

4.盧邁曾任職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美國哈佛大學國際發展研究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50歲邁入公益行業,執掌剛剛起步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並與之相伴至今。自此之後,基金會在國際交流、高端培訓、政策研究和社會試驗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大進展,《中國發展報告2005》獲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人類發展獎,其「社會試驗+政策宣導」的干預模式在推動中國大陸偏遠貧困農村兒童教育和營養改善方面取得可見成效。

5.劉海鷹:為推動中國脊柱疾病的治療,2001年牽頭組建中國最早一批脊柱外科;為實現「解除患者疾苦,救死扶傷」的誓言,年均手術量達800台以上,成為國內「單人脊柱手術量最多、手術併發症最低」的醫師。2011年創立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注於脊柱疾病的慈善組織——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 2018年,為促進全民脊柱健康,牽頭成立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推行預防重於治療的理念;8年來,帶領團隊善用休息時間,深入中西部貧困地區,足跡遍佈16省43個貧困縣市;在全國建立17個脊柱疾病國家級救助中心,先後為6,000多名山區患者義診。

 (香港)

6. 陳守仁︰聯泰集團創辦人及主席,以香港為家,是念祖愛鄉企業家、慈善家,也是促進中外友誼的民間大使。曾僑居菲律賓、馬來西亞、關島、塞班及西太平洋地區,熱心參與僑務40多年,出資出力、推動中、港與西太平洋地區的交流。事業發展到哪裏,他的慈善工作亦發展到哪裏。先後在香港、塞班、關島及福建泉州設立陳守仁基金會,積極興學、助殘、辦醫、扶貧,捐資數億元,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將服務社會的理念寫入家訓中,帶領兒孫一起參與各地的慈善社會服務。

7. 黃凱欣目養計劃聯合創辦人。早年畢業於香港拔萃女書院,獲全額獎學金負笈英國讀醫,後於美國哈佛大學作訪問學者。曾參與各地多項人道主義項目:設立流動診所及開辦急救課程等。2006年舉家從英國移居非洲加蓬,與夫婿宋安理於宣教醫院創立非牟利眼科中心,每年幫助約六千名病人。2011年創立目養計劃,憑着「世上再沒有人會因可治療的眼疾而失明」的理念,帶同年幼子女遷至剛果共和國北部,發展該區首間非牟利眼科中心。機構分別於英國和香港註冊,目前正籌建第二間全新綜合眼科教學醫院,致力為病人恢復無價的視力,改變更多人的生命。

(海外)

8.鮑潘曉黛加州洛杉磯「幫幫忙基金會」(Simply Help Foundation)創辦人兼會長。出生在台灣貧寒的軍人家庭,2000年創辦基金會,在薩爾瓦多、柬埔寨、巴拉圭、宏都拉斯等26國救助貧困民眾、通過慈善捐助幫他們獲取生活必需品,進而通過教育,使他們有能力自我成就。至今已發送300多個愛心貨櫃救援物資,到國內外遭受自然災害或貧困的國家。20多年來,在中美洲和亞洲設立26所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讓身處貧困地區的2萬多名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又在薩瓦爾多和巴拿馬,為無家可歸的老人建造6座老人中心,18年來每月供養200多位老人。基金會在聯合國的NGO(非政府組織)活動佔一席之地。

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2004年成立,凝聚港澳台商、台胞,關懷社會、濟厄扶困。2006年創辦「愛心獎」,表揚善心楷模,提升社會正能量。今年已邁向第15屆,獎金提升至15萬美元,成為華人世界最高獎額的愛心慈善獎。

「愛心獎」創辦人林添茂表示,本獎創辦15年來,嚴謹選拔兩岸四地為公益無私奉獻的慈善楷模,彰顯人間大愛。第1~9屆「愛心獎」甄選集中在港澳台地區,第10屆邁進大陸,兩岸四地共選愛心楷模。本獎歷年總結經驗,適時調整評選機制,甄選最具代表性的得獎人,涵蓋基層慈善楷模、愛心企業家、非牟利團體領袖,以及公益慈善觀念引領者、先行者。用愛心把兩岸四地乃至全球華人連結起來,共融發展。

今年的甄選活動一如既往,廣獲兩岸四地各方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續任本屆終選委員會主席。評委包括:台灣統一企業前總裁林蒼生、現代財經基金會董事長黃輝珍、台北科技大學前校長姚立德、新加坡恆一基金公司董事長李伸一、中聯辦前部長唐怡源、深圳社會組織研究院院長饒錦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香港城巿大學校長郭位、愛心獎-許曉暉基金發起人翟普、鳳凰衛視執行副總裁何大光、鳳凰衛視節目運營副總裁兼中文台執行台長高雁及資訊台副台長吳小莉等28名政、學、商、媒體等各界人士,有助推動本獎探討善經濟的時代文明,未來惠及更多弱勢群體。

「愛心獎」下一個目標是在2025年成為世界公益慈善項目,全球甄選愛心楷模。本獎將結合兩岸四地及全球華人、華商的力量,共同維繫及推動「愛心夢想」。期待有一天實現「愛心水滴,匯流成海」的願景。最新資料請瀏覽:網站 www.compassionaward.orgwww.hmtcf.org臉書;微信-愛心獎CompassionAward;微博-愛心獎CompassionAward。

全台首創沉浸式餐廳插旗信義!以視覺開啟味蕾饗宴,聯嘉光電跨界打造融合科技、藝術與永續餐飲品牌

聯嘉光電集團旗下首間餐飲高端品牌 ──《eoi 極致餐飲》正式落腳台北信義區宏泰交易廣場 1 號 2 樓,開啟台灣沉浸式餐飲體驗新篇章。自去年 11 月起,聯嘉光電啟動多角化經營策略,持續深耕 AI 科技領域,同步拓展生活場域應用,透過餐飲實踐沉浸式科技應用,讓科技真正走入日常生活。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特色餐點〈浪來前的靜默〉北海道厚岸生蠔 × 綠豆沙 × 椰奶。(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eoi 極致餐飲」三大核心價值

坐上餐桌,不只是為了滿足味蕾,更是進入一場視覺與風味、創意與情感交織的美學旅程。「eoi 極致餐飲」三大核心價值——「Enjoyment」是一種沉浸於當下的態度,細細品味料理背後的溫度與心意,感受每一道菜餚與每一次舉杯之間的真實連結;「Original」則是回歸料理本質的堅持,打破制式框架,讓創作重新回到原點,展現職人對風味與食材的初心與探索;而「Imagination」則是打開感官的邊界,將日常轉化為意想不到的風味體驗,從視覺到味覺,讓每一次餐桌相聚都成為難忘的記憶。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餐廳 5 大亮點曝光

全台首創 Mini LED 沉浸式餐廳
・聯嘉光電集團獨家研發 Mini LED 全環繞顯示技術,將牆面與地面化為動態舞台。
・影像隨料理節奏切換,帶領賓客踏入夢幻花境、穿越羚羊峽谷的光影縫隙、遨遊浩瀚星海,甚至潛入海底與鯨魚共舞,實現虛實交錯的劇場級饗宴。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餐桌即舞台,一道道皆為創意風味展演
・主廚團隊以美學與故事設計菜單,從菜名、擺盤到食材堆疊,皆蘊含詩意故事。
・系列主題「邊吃邊環遊世界」,每道菜都是一場跨感官的演出。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特色餐點〈春之綠〉富士蘋果 × 烏龍茶冰淇淋 × 茴香。(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新派義法料理 × 台日風土選材
・結合歐洲、日本與台灣在地農場食材,呈現食材原味的邏輯,從前菜到甜點構築完整味覺旅程。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永續精神 × ESG 友善餐飲
・70%以上食材源自台灣各地農場,縮短食物里程,降低碳足跡。
・全食材利用技術,活化食材各部位運用,預計逐年減少 30% 餐廚廢棄。

雙主廚體系 × 穩定與創意並行
・行政主廚 陳宏儒:20 年義式料理經驗,精通正統技法,確保品質穩定。
・營運主廚 陳泓叡:澳洲米其林餐廳歷練,擅長打破既有食材印象,凸顯食材原味,打造不同層次與口感疊加的料理。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特色菜色搶先看!

在料理與風土、感官與想像之間,「eoi 極致餐飲」主廚以細膩技法與創意構思,詮釋跨越味覺疆界的餐桌風景。從〈浪來前的靜默〉——北海道厚岸生蠔結合綠豆沙與椰奶的意想不到組合,展開味蕾沉浸的序章;〈致敬與重生〉以自製酸種麵包搭配麥芽奶油與蟹肉醬,在熟悉之中找回創作初心;〈隱藏在地平線下〉以燉牛頰結合馬鈴薯巴菲,帶出層次豐富的醇厚韻味;〈春之綠〉則以富士蘋果、茴香與烏龍茶冰淇淋,收束一場充滿想像力的四季對話。更多菜色與完整菜單,邀請大眾親臨現場,體驗這場專屬於味蕾與靈感的美學饗宴。

(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特色餐點〈隱藏在地平線下〉燉牛頰 × 馬鈴薯巴菲。(圖片提供:eoi極致餐飲)

eoi極致餐飲

餐廳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 89 號 2 F (宏泰交易1號廣場2樓)

營業時間|每日11:00 - 22:00

預訂電話|+886-2-2345-2000

資料提供|eoi極致餐飲

當全球人口邁向百億:《世界人口圖鑑》談資源、和平與未來的難題

Photo by Anthony Da Cruz on Unsplash

如今透過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全球資訊唾手可得,其中卻也夾雜著偏頗的資訊和不正確的內容。每個人當然都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卻不該散播錯誤或帶有惡意的流言。現在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不固執己見、傾聽各界聲音、客觀俯瞰全體、平衡取捨資訊的能力。希望《世界人口圖鑑》能幫助讀者培養這種眼界,從全球視角與歷史長河中,以現代人觀點來洞察萬事萬物。

人類的歷史是一場「戰爭」盛宴,光是列舉大型戰役,數量就非常驚人,若再加上小型戰爭,那真是多不勝數。有些戰爭是意識形態造成的衝突,但大部分戰爭之所以爆發,都是因為統治者想要侵略、犧牲他國來壯大自己的國家,說穿了就是統治者的私慾。

從人類歷史長河的觀點來看,地球上所有人都是「移民」,各個國家的領土劃分也沒有絕對依據,當一個國家富強時,就會宣示並擴張自己的「領土」,而當鄰國實力增強時,領土就會被奪回去,週而復始。國民人口是「力量」的根源,當落後國家的人口增加並強化軍備,就會挑戰昔日大國並奪取霸權。然而,對於參與戰爭的平民而言,這卻是一場悲劇,不僅得被徵收軍費,農田遭到破壞,入伍後甚至會喪命。如果全世界的人類都能夠停止對立,放棄所有武器,致力維護和平並鑽研科技以促進自然保育,繼而使國民都幸福安康,那麼世界會變得多麼不同呢?

大家都明白和平比打仗好,問題在於如何實現和平。就連聯合國,都無法在常任理事國參戰時遏止戰爭。一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德國和義大利退出國際聯盟,美國又不參加,導致國際聯盟失能。人類顯然需要一個更有效的系統來維護和平。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世界人口圖鑑》透過圖解,闡述了在人類歷史中,瘟疫和饑荒對人口造成了哪些深遠的影響。在現代,災害、瘟疫和饑荒依然頻繁,然而隨著醫療和公共衛生改善,科技進步、農業產量突飛猛進,瘟疫和饑荒的影響已經大幅縮小。綜觀全球,犯罪和交通事故也在減少,那麼還有什麼會對人類構成嚴重的威脅呢?目前,人類喪命的主因為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儘管醫療日新月異,卻依然無法克服這些疾病。當然,人類也必須維護自然,才能安居樂業。2022年,全球人口已達到80億人,預計在2086年左右將達到巔峰104億人,屆時地球該如何養活這麼多人呢?人類必須解決的課題,仍堆得像山一樣高。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如今透過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全球資訊唾手可得,其中卻也夾雜著偏頗的資訊和不正確的內容。每個人當然都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卻不該散播錯誤或帶有惡意的流言。現在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不固執己見、傾聽各界聲音、客觀俯瞰全體、平衡取捨資訊的能力。希望《世界人口圖鑑》能幫助讀者培養這種眼界,從全球視角與歷史長河中,以現代人觀點來洞察萬事萬物。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世界人口圖鑑:從豐富資訊圖表了解全球人口分布與變動狀況》

出版日期|2025/06/07

作者|原島廣至

天災、疾病、戰爭、移民等因素如何影響人口變化?
以全彩圖表清楚展現全球各種與人口消長有關的議題,
更探討其他物種的數量變化及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