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時光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說,「我認為建築不必說太多。建築應該保持沉默,讓光線與風為建築表達。」對於LIGHTWELL而言,建築不是沈默,建築只是合宜地內化、把自然引入內在空間,有機地讓空氣與光穿行;在走逛之間,透過不同區塊的框景,輕盈包圍參與者;在新舊之間,抽取一間店超脫風尚與美學的催生能量。

接連的內斂曲面與直線、從外門開始漫入室內,即使被框架在穩重的水磨石面中,這股溫和介入建築的態勢,像是藏不住的靈動,引人走進。在門面之外,整個建築以收斂體積感示人的LIGHTWELL,不力圖實體零售快板的視覺節奏,反而由內而外,在不妥協的曲飾弧線、至微細節與活躍明暢的光之間,繫起新舊量體難能可貴的深度,使之保持靜中有動的平衡感。

1-1_4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原點和集大成的「光」

想要無可取代,就必須與眾不同;尤其,對於實體零售來說,要在重疊性極高的商業夾縫中,找到新鮮度,更是難上加難。身為台灣首間結合「時尚選品店」及「當代藝術展覽」的新型態零售概念空間,LIGHTWELL蹲踞的面向,既不盲從、還摻了點偏執,更隱約透露一種文化觀察的使命感。「LIGHTWELL並不是有藝術的選品店,而是非常完整的1+1>2。這2個內容單位,拆開後都能獨當一面,各自專門、極致,回歸大於1的本質。」 LIGHTWELL主理人李品濤和翁小涵這麼說。像是一同構思腳本、架設場景,這個拿下2020年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空間設計類」與「第三屆台灣光環境獎」的複合場域,匯集了LIGHTWELL團隊、JYC Studio設計師施苡竹、藝術家高德亮與洋蔥設計團隊的聯想集思;在不斷介入、吸收與碰撞間,於藝術與零售茂密生長的中山廊帶,構築出帶著有機縱軸的建築體。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因為流動的光,建築更多了情感的連結。」保留建築物的天井主體,LIGHTWELL不僅以「天井」的英文直譯作為品牌名、直覺回應建築特色;也將「光」輕盈佐上量體,用高度自然的穿透性,傾瀉感性體驗的美學。除了懸浮場域內的自然光,由新媒體藝術家高德亮設計貫穿天井、從建築內部「長出」的裝置藝術《Light Zone光區》,則是如光譜強化器般、刻意提點「光」在此蔓延的時間性與起伏流動感;無論移步穿行、還是定點駐足,這些時而折射出霓虹、光點的因子,都凝繫LIGHTWELL空間美學的迷人關係。李品濤表示:「LIGHTWELL順應建築的舊有記憶與自然脈絡,把光視為一種引向或是符號。正因為它充滿互動性的特質,我們也把創作還給場域,以互相呼應、橫縱向的環境交流,回應時尚與藝術的創作模式。」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探索、觀察、回應時尚與藝術

隨著時間與光在此逐漸遞移,和天井等比重、形塑LIGHTWELL光華的時尚選物與藝術展覽空間,也在此蘊生。「在選品上,我們設定的TA比較廣,風格上也沒有侷限。我覺得現代人的角色是流動的,不同場域會需要不同面向的呈現,LIGHTWELL的開放性,盡量趨近了符合時宜的當代想像。」主理人翁小涵說道。從設計師時裝、香氛、配件、音響到健身物件,聯袂灰白色系與簡約線條的1樓選品店,用以簡馭繁的設計語彙,讓沖孔版、陳列或櫃體,都能因應主題埋入牆面或優雅延展;在細微處看到隨性的講究,也為走逛者重尋避世般舒適的購買體驗。

拼1

從門面另一側、穿越拱廊門而上的狹長空間,則是正式進入2、3樓藝術展覽空間的轉換地帶。像是一路緩慢釋放昔日吸附飽滿時光的況味,這段經過廊道的必要性,也成為李品濤口中收斂與沈澱的儀式感。乘著遞進路徑上映照牆壁、細縫裡、或偶而躍上衣著的光,在還沒踏進展場空間前,觀者早已甘願被滯留於此。而遍佈空間內的開闊方形框景,也精準合宜地納入窗外綠景,或有意識地在場域內強化重點作品,將視覺感受還給觀者;和上下各自保留傳統灌漿技法的天花及鵝黃磨石子階梯,發起一場舊時代的新文化運動,在新舊交錯的佈局下,驅策場域的感染力。另外,像是為了體貼藝術家、策展人而多安裝的插座及可折收的活動式隔間,也反應出2、3樓身為藝術空間的高規格考量。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以《氣味》註寫生命

從第一年由建築「光」元素出發的《IN YOUR OWN TIME》,到探討時尚與當代藝術之間關係的《棲夢幻室》,LIGHTWELL一直在開放地琢磨自身與藝術的關係。面對一年後的後疫情時代,LIGHTWELL這次則是回歸藝術本身,以疫情的共感為發揮,讓觀者回放或體會當下從「無常變日常」所註寫的感受。現正如火如荼開展的《氣味》,濃縮了藝術家洪禎佑在替代役期間面對生死的巨大體悟,以「嗅覺」描繪記憶,為無常留下些平實註記。而5/7~5/9為了慶祝LIGHTWELL一週年,2、3樓的展覽空間也首次免費開放參觀,為觀者帶來零售群落之外,另一處歡迎叨擾的藝術空間;更回應主理人李品濤和翁小涵所說:「身為通路與藝術空間的綜合體,我們希望LIGHTWELL能繼續帶來好的流動。除了在未來能持續保持開放性,讓更多人看到不一樣的視角,還能以中山區輻射藝文觀點的小聚落為棲居,為大家更新交替不同美學感官。」

1-19
1-20

[ LIGHTWELL ]

電話:02-2522-1896

營業時間:13:00 - 21:00(週一公休)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20巷6-1號(捷運中山站4號出口,步行2分鐘)

Aesop用「花磚」重現老台北城市記憶!攜手台灣在地團隊「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花磚」常見於台灣老屋,這些瓷磚不只是裝飾,更裝載著職人手藝和城市記憶。儘管傳統工藝逐漸凋零,仍有職人傾心守護這些屬於台灣的故事。

最近,Aesop與瓷磚工作室「爿爿花」攜手,以上千片手工花磚打造台北復興SOGO店空間,將老台北的記憶嵌入當代日常,讓傳統工藝在青瓷綠的溫柔光澤中,折射出嶄新的生命力。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延續花磚工藝,守護城市記憶

漫步台北舊街區,多處可見老屋外牆上傳統花磚的身影,這些瓷磚或重現動物花紋意象、或描繪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每一塊都是時光與記憶的切片。數十年來,儘管台北歷經多次都更,城市樣貌劇烈變動,仍有職人細心保存花磚,及其所乘載關於家與回憶的故事——台灣在地瓷磚工作室「爿爿花」就是這樣的「記憶守護者」。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Aesop台北復興SOGO店,以手工花磚濃縮老台北光景

1950年代老磚廠陸續歇業,傳統製磚工藝幾近失傳。為了將珍貴的老花磚帶入當代生活,爿爿花走進台北街頭巷弄,拍攝記錄各式老瓷磚圖騰,嘗試拼湊其歷史脈絡;同時延續傳統工藝,採手工製作花磚,以延續在地美學。此次爿爿花與Aesop合作台北復興SOGO店空間設計,正是對花磚所乘載的文化記憶,所提出的溫柔回應。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整間店鋪被青瓷綠籠罩,色彩靈感源自亞洲陶藝的經典色系,溫潤、沈穩且耐人尋味。爿爿花為Aesop手工打造約1,700片花磚,覆蓋店鋪的天花板、牆壁及地面,瓷磚紋樣發想自台北老宅騎樓柱子常見的花紋,將城市記憶濃縮於店內。空間中也融入錘紋與霧面玻璃材質,平衡瓷磚的堅實質感,為店內注入些許輕透感;邊角則採圓角設計,讓空間輪廓更加柔和。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以全新工法呈現經典花磚

值得一提的是,爿爿花打造瓷磚時,有別於早期乾式機械化的量產方式,改採濕式成形製法——真空加壓原土,壓入3D列印模具,再由手工切割、800°C素燒、上釉,並以1230°C高溫完成釉燒。在延續傳統工藝的同時,亦融入當代技術帶來有別以往的詮釋。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現代主義設計大師Charlotte Perriand作品妝點空間

店內的家具選品也值得一看,尤其是點綴水槽上方的銀色圓形壁燈,這盞鋁製燈具為20世紀現代主義設計大師Charlotte Perriand之作,約誕生於1960年代,採用實心鋁金屬製成,以簡潔線條構成扁平圓盤造型,打破傳統燈具印象,至今看來仍相當前衛。如果是Aesop忠實粉絲,應該對Charlotte Perriand一名不陌生——Aesop超人氣的木質玫瑰調「Rōzu 馥香水」,正是以她為繆思!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Aesop向來擅長透過店鋪空間轉譯街區故事,此次以花磚為引,將老台北城市記憶揉入店中,靜靜訴說台北建築的前世今生。下回造訪店鋪,不妨悉心感受藏於瓷磚中的職人手工與細膩故事。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春池玻璃新場域「春場」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揭開「透明孵育地」的工藝秘密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玻璃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你可曾好奇這抹「透明」如何誕生?

春池玻璃將於12月打開擁有半世紀歷史的玻璃工廠,啟動全新場域「春場 SPRINGPOOL ORIGINAL FACTORY」,一處以60年玻璃實業經驗為基礎、置循環設計於核心,介於生產與展示、工業與工藝之間的開放平台。串連8大展區,集結材料、製造現場及上百件玻璃工藝品,春場領你走上從「透明之前」、「透明之間」一路行至「透明之後」的工藝之旅,窺見傳統製造業於當代發展出的嶄新樣態與價值。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打開玻璃工廠,導入設計思維領民眾一探「透明孵育地」

繼以玻璃為核心,集結展演、選物、餐飲、零售等功能於一地的「春室」品牌版圖底定後,春池玻璃再推全新實體場域「春場」。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春場以玻璃工廠為基地,貫徹「一半開放,一半生產」概念的場域,由彡苗空間實驗及無氏製作合作空間設計。團隊打破製造現場及展示空間之間的界線,兩者之間僅以一面玻璃相隔——觀者一面看展,一面能隔著玻璃望見窯爐中燒紅的玻璃膏,觀察老師父們熟練俐落的工作姿態。在此,玻璃串連了產業與生活,實業與文創和諧共存一地,共築一個兼具技藝傳承、設計交流、循環教育等功能的空間。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延續工業符號,創造新舊混融的空間

舊與新在春場中無縫銜接,設計團隊一方面保留工廠原有的鋼構、管線與混凝土地坪,揉歲月痕跡於場域;另一方面則透過新介入的玻璃、金屬與木材結構,輕盈地回應空間本身的工業語彙。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展示道具也滿載設計巧思,玻璃製程中的耗材不再隱形,而是成為反映場域特質的展場質地,比如玻璃吹製管化為展架結構,耐火磚與平板玻璃被重新整理、堆疊,構築可調整的層架與平台。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考量到春場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活動,舉凡設計講座、品牌活動、實驗劇場等等,設計團隊在其中融入許多彈性、可變的設計,便於日後根據需求營造不同情境。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從「透明之前」到「透明之後」:揭開玻璃工藝秘密

春場也透過「玻璃鵝卵石」串起導覽體驗。每年,春池會回收超過15萬噸的廢棄玻璃,品牌將每100公克視為一「春池單位」,將被丟棄的材料重新塑形,轉化為一顆顆玻璃鵝卵石,成為春場訪客的參觀嚮導。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玻璃鵝卵石」以回收玻璃製成。(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導覽旅程以「透明之前」為始,聚焦於玻璃材質的潛能,接著推演至「透明之間」及「透明之後」,從樣品室的色料實驗、模具室的金屬肌理,到展示廳的光影折射,揭開玻璃從原料搖身一變為工藝品的歷程。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從春池玻璃轉型,看傳統製造業的當代轉機

春池玻璃是傳統產業轉型值得參考的案例,創辦人吳春池於1981年成立公司,以廢棄玻璃回收處理為核心,執行代工、回收材料應用等業務,奠定注重「永續」的企業文化;而後於2011年邁入轉型,成立「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打開民眾認識循環玻璃產業的新窗口,同時透過「W春池計畫」與設計師、藝術家跨界合作,為產業注入更多創意動能及文化價值。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春場的誕生,不只是延續玻璃產業輝煌時代的光輝,也是一次對傳統製造業的重新檢視——以「開放工廠」為本質,持開放思維迎接未來每一個合作、再造的可能,讓曾被視為夕陽產業的玻璃製造業,在當代綻放新貌。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春場

地址|新竹市香山區牛埔南路372號

試營運營業時間|2025.12.01起,週一至週六 09:30-17:30

導覽票價|自助語音導覽 現場購票$200/專人導覽 預約制$250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