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時光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說,「我認為建築不必說太多。建築應該保持沉默,讓光線與風為建築表達。」對於LIGHTWELL而言,建築不是沈默,建築只是合宜地內化、把自然引入內在空間,有機地讓空氣與光穿行;在走逛之間,透過不同區塊的框景,輕盈包圍參與者;在新舊之間,抽取一間店超脫風尚與美學的催生能量。

接連的內斂曲面與直線、從外門開始漫入室內,即使被框架在穩重的水磨石面中,這股溫和介入建築的態勢,像是藏不住的靈動,引人走進。在門面之外,整個建築以收斂體積感示人的LIGHTWELL,不力圖實體零售快板的視覺節奏,反而由內而外,在不妥協的曲飾弧線、至微細節與活躍明暢的光之間,繫起新舊量體難能可貴的深度,使之保持靜中有動的平衡感。

1-1_4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原點和集大成的「光」

想要無可取代,就必須與眾不同;尤其,對於實體零售來說,要在重疊性極高的商業夾縫中,找到新鮮度,更是難上加難。身為台灣首間結合「時尚選品店」及「當代藝術展覽」的新型態零售概念空間,LIGHTWELL蹲踞的面向,既不盲從、還摻了點偏執,更隱約透露一種文化觀察的使命感。「LIGHTWELL並不是有藝術的選品店,而是非常完整的1+1>2。這2個內容單位,拆開後都能獨當一面,各自專門、極致,回歸大於1的本質。」 LIGHTWELL主理人李品濤和翁小涵這麼說。像是一同構思腳本、架設場景,這個拿下2020年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空間設計類」與「第三屆台灣光環境獎」的複合場域,匯集了LIGHTWELL團隊、JYC Studio設計師施苡竹、藝術家高德亮與洋蔥設計團隊的聯想集思;在不斷介入、吸收與碰撞間,於藝術與零售茂密生長的中山廊帶,構築出帶著有機縱軸的建築體。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因為流動的光,建築更多了情感的連結。」保留建築物的天井主體,LIGHTWELL不僅以「天井」的英文直譯作為品牌名、直覺回應建築特色;也將「光」輕盈佐上量體,用高度自然的穿透性,傾瀉感性體驗的美學。除了懸浮場域內的自然光,由新媒體藝術家高德亮設計貫穿天井、從建築內部「長出」的裝置藝術《Light Zone光區》,則是如光譜強化器般、刻意提點「光」在此蔓延的時間性與起伏流動感;無論移步穿行、還是定點駐足,這些時而折射出霓虹、光點的因子,都凝繫LIGHTWELL空間美學的迷人關係。李品濤表示:「LIGHTWELL順應建築的舊有記憶與自然脈絡,把光視為一種引向或是符號。正因為它充滿互動性的特質,我們也把創作還給場域,以互相呼應、橫縱向的環境交流,回應時尚與藝術的創作模式。」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探索、觀察、回應時尚與藝術

隨著時間與光在此逐漸遞移,和天井等比重、形塑LIGHTWELL光華的時尚選物與藝術展覽空間,也在此蘊生。「在選品上,我們設定的TA比較廣,風格上也沒有侷限。我覺得現代人的角色是流動的,不同場域會需要不同面向的呈現,LIGHTWELL的開放性,盡量趨近了符合時宜的當代想像。」主理人翁小涵說道。從設計師時裝、香氛、配件、音響到健身物件,聯袂灰白色系與簡約線條的1樓選品店,用以簡馭繁的設計語彙,讓沖孔版、陳列或櫃體,都能因應主題埋入牆面或優雅延展;在細微處看到隨性的講究,也為走逛者重尋避世般舒適的購買體驗。

拼1

從門面另一側、穿越拱廊門而上的狹長空間,則是正式進入2、3樓藝術展覽空間的轉換地帶。像是一路緩慢釋放昔日吸附飽滿時光的況味,這段經過廊道的必要性,也成為李品濤口中收斂與沈澱的儀式感。乘著遞進路徑上映照牆壁、細縫裡、或偶而躍上衣著的光,在還沒踏進展場空間前,觀者早已甘願被滯留於此。而遍佈空間內的開闊方形框景,也精準合宜地納入窗外綠景,或有意識地在場域內強化重點作品,將視覺感受還給觀者;和上下各自保留傳統灌漿技法的天花及鵝黃磨石子階梯,發起一場舊時代的新文化運動,在新舊交錯的佈局下,驅策場域的感染力。另外,像是為了體貼藝術家、策展人而多安裝的插座及可折收的活動式隔間,也反應出2、3樓身為藝術空間的高規格考量。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不甘墨守風格成規,走入LIGHTWELL新舊態勢的美好迷失

以《氣味》註寫生命

從第一年由建築「光」元素出發的《IN YOUR OWN TIME》,到探討時尚與當代藝術之間關係的《棲夢幻室》,LIGHTWELL一直在開放地琢磨自身與藝術的關係。面對一年後的後疫情時代,LIGHTWELL這次則是回歸藝術本身,以疫情的共感為發揮,讓觀者回放或體會當下從「無常變日常」所註寫的感受。現正如火如荼開展的《氣味》,濃縮了藝術家洪禎佑在替代役期間面對生死的巨大體悟,以「嗅覺」描繪記憶,為無常留下些平實註記。而5/7~5/9為了慶祝LIGHTWELL一週年,2、3樓的展覽空間也首次免費開放參觀,為觀者帶來零售群落之外,另一處歡迎叨擾的藝術空間;更回應主理人李品濤和翁小涵所說:「身為通路與藝術空間的綜合體,我們希望LIGHTWELL能繼續帶來好的流動。除了在未來能持續保持開放性,讓更多人看到不一樣的視角,還能以中山區輻射藝文觀點的小聚落為棲居,為大家更新交替不同美學感官。」

1-19
1-20

[ LIGHTWELL ]

電話:02-2522-1896

營業時間:13:00 - 21:00(週一公休)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20巷6-1號(捷運中山站4號出口,步行2分鐘)

設計從來不是新鮮事:三世紀的 Villeroy & Boch,如何讓經典活在當下?

從歐洲皇室餐桌到現代人的衛浴日常,德國百年國寶品牌 Villeroy & Boch 早已是高品質生活美學的象徵。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不只延續近三世紀的工藝精神,也不斷嘗試與當代生活對話,讓設計的語言在時間與文化之間流動。

楠弘集團

當一個品牌走過近三百年,它所面對的挑戰不再只是市場競爭,而是如何持續回應生活的變化。對 Villeroy & Boch 而言,設計不僅承載歷史,更是連結文化與人的語言。亞太區董事總經理Sami Häikiö 長年觀察市場趨勢與文化轉譯,他認為唯有讓歐洲的設計語言能被在地文化理解與吸收,品牌才有可能真正進入當代生活的感知層面。

楠弘集團

品牌語言的歷史厚度,如何在當代被延續

創立於 1748 年的 Villeroy & Boch,不只是洛林地區的一間瓷器工坊,而是橫跨三世紀的生活美學符號;它的歷史不屬於博物館,而是一座持續運作的靈感資料庫。從梅特拉赫的修道院工坊起步,品牌從十八世紀走來,歷經歐洲美學、文化與日常實用性的交織淬鍊,逐步發展出專屬於 Villeroy & Boch 的設計語感與風格肌理,成為當代設計師創作的重要養分。對 Sami Häikiö 而言,V&B 的設計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每一項作品背後,都承載著品牌數百年來對形式、比例與文化的長期思考。

楠弘集團

近年推出的 Antao 系列,靈感取自森林清晨露珠的形態,將微觀生命轉化為當代空間的有機曲線;而 1971 年問世、2020 年重返市場的 La Boule 球形餐瓷組合,則以精準比例與模組化結構,詮釋經典如何蛻變為當代生活的美感細節。「我們的設計從不模仿歷史,而是用歷史對話當代。」Sami 認為,這種再詮釋的能力,讓 Villeroy & Boch 同時保有優雅底蘊與面向未來的語言。

楠弘集團

當生活節奏轉變,設計也必須回應新的需求

觀察亞洲市場近年的變化,Sami 注意到一項關鍵趨勢:居家空間不再只是功能集合,而是成為情緒流動與風格展現的容器。特別是在衛浴領域,他提到消費者已不滿足於「風格」與「實用」,而是期待這個空間也能承載自我生活的投射。V&B 於是從使用情境出發,蔓延出自由的獨立式浴缸、智能馬桶、情境式淋浴等多樣化選擇,搭配自然材質與柔和色彩,讓每個角落都能營造療癒與儀式感。他強調,好的設計應該是「可感知」的,而非流於形式。亞洲市場對細節的敏感、對質感的要求,也反過來促使品牌持續在工藝精度與空間氛圍上下功夫;如此體驗式設計,也讓 Villeroy & Boch 成為全球高端空間的首選之一,不只在德國擁有 70% 的衛浴市佔率,更廣泛應用於香格里拉、文華東方、半島酒店等國際頂級酒店體系。

楠弘集團

與其複製歐洲生活,不如創造在地共感

當品牌邁向不同文化語境時,能否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是成敗關鍵。對 Sami 而言,品牌與在地的關係從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透過共創,描繪出能貼近人們生活習慣的嶄新場景。他以與楠弘合作的台中旗艦門市為例,從空間設計到動線配置,皆由熟悉台灣市場的團隊主導,V&B 則輸入品牌美學視角並提供完整產品支援;這樣的分工不只是尊重文化,也讓品牌精神以在地方式自然融入生活。他形容這間門市不只是銷售據點,而是一場關於「如何在日常裡體驗設計精神」的沈浸式提案;在這裡,歐洲的歷史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透過台灣的轉譯,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說:「我們相信,真正有生命力的設計,從來不是複製,而是在對話中誕生。」

文 | 邵瀠萱  圖片提供 | 楠弘集團

Aesop把老台南裝進店中!揉謝宅日式老屋語彙、林百貨幾何輪廓,打造如家舒適的暖色調空間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每走進一間Aesop店鋪,就像讀了一則街區故事。Aesop向來擅長將在地語彙融入店鋪,與品牌俐落、講求秩序的空間設計策略相互揉合,打造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體驗空間。隨新光三越台南小北門店揭幕,Aesop新店亦同步開張,店鋪設計自兩座古色古香的城市地標「謝宅」及「林百貨」汲取靈感,再現府城獨有的懷舊氣息與生活感。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將古城記憶揉入空間設計

作為台灣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台南建城400年來歷經無數蛻變,從大航海時代作為對外貿易的據點,逐漸演變為島嶼的政經中心,如今則是文化底蘊及當代創意激盪的古城。歷經時光淘洗,台南的歷史記憶沈澱於蜿蜒的街巷之中,烙刻在老屋的古木與磚瓦之間。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Aesop新光三越台南小北門店的設計靈感,正是來自乘載府城記憶的兩座地標。設計團隊對空間想像自「台南謝宅」啟程,這座修舊如舊的歷史老屋,優雅地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材語彙,也蘊藏著家的溫度與寧靜氛圍。格局靈感則源自「林百貨」由俐落幾何線條構築的氣派佈局。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呼應「謝宅」及「林百貨」的設計細節

店鋪汲取謝宅的日式設計語彙,融合貼近台灣人日常的自然元素,如編織竹簾、木製家等,以原木色調包覆整個空間,如夕陽在此永恆不墜。貫穿全店的六角形檯面,其造型呼應林百貨的空間佈局,幾何感強烈、輪廓典雅大器。天花板與牆面則以圓弧拱形構成,為空間形塑更加親密的尺度感。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花磚、掛畫藏在地風景

產品陳列櫃則以溫潤木質打造,下方櫃體層層堆疊的木片遠看如樹木紋裡,為店鋪注入有機氣息。店鋪中央具份量感的木造櫃檯,上頭鋪滿由台灣在地職人「爿爿花」手工打造的花磚,藉此向在地傳統工藝致敬,也展現了屬於台灣人的常民美學,為零售場域注入生活氣息。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牆上畫作《鑲金招牌》出自現居柏林的台灣藝術家柴喬軒之手,他以台南作為設計構想,抽象描繪出連排的土黃色老屋在陽光照耀下浮現金邊,將府城的街市印象和暖陽引入店中。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