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春室The POOL!春池以循環經濟打造選物、餐飲的室內公園

南美春室 design by 彡苗空間製作

台南市美術館2館(新館)5樓,以「南美春室The POOL」於1月27日新開幕,由春池以循環經濟為主題,賦予空間新生命,這裡將結合選物、餐飲與公園等多功能概念,讓南美春室成為觀展後最好的休憩空間、屬於大家的天空公園。

01.坂茂建築事務所設計之臺南市美術館2館外觀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坂茂建築事務所設計之臺南市美術館2館外觀  
03.室內空間設計以坂茂設計師之碎形樹蔭延伸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室內空間設計以坂茂設計師之碎形樹蔭延伸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限定飲品

2022年6月25日至10月16日、於南美2館展開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 」,南美春室也推出特展限定「孟婆湯芒果冰搖美式」開蓋後冒起一縷煙霧,如人生僅一次漫長又短暫的過程。

傳說中的孟婆湯,是孟婆在各河畔採集藥草,加上有迷魂作用的「忘川」河水,加上「世間多情種子之淚」,熬製成一種匯集酸、甜、苦、辣、鹹、澀、腥、沖八味的迷湯,俗稱孟婆湯。服用者會立即完全地失去記憶。要過奈何橋離開地府,就必須喝一碗,確定洗去所有過去的記憶後,才可以抵達來生。南美春室特展限定的「孟婆湯,芒果冰搖美式」建議以湯匙攪拌飲用,剛喝到會有微苦、微酸、甜感,最後吃到芒果果肉香甜在口中發散。

南美春室
特展限定孟婆湯,芒果冰搖美式

南美春室的複合式空間

現在大家可以搭電梯或走樓梯到5樓南美春室,向「右轉」享用木更咖啡企劃(有低消餐廳),攜手晶英酒店、ASHA阿霞飯店、蜷尾家的超強餐飲組合,也可以向「左轉」,前往由朋丁企劃的選物空間,更可以直接坐在入口階梯,來一杯香醇的興波咖啡。以各種方式走入南美春室,找到最適合休息的姿態在空間停留。

南美春室1
餐飲統籌木更 Mugeneration + 春室The POOL 

南美春室7
選物企劃 朋丁 Pong Ding + W春池計畫 

南美春室8
南美春室由朋丁選物 

把空間當作畫布

南美2館,是由日本建築師坂茂,以樹為概念設計,門口會先看到有如樹幹的電梯直通5樓,屋頂是透明玻璃、如葉片般覆蓋金屬鋁片,春池攜手彡苗空間製作,重新設計空間,在顏色選擇上以「白」為主要色彩計畫,彡苗表示:「白色的空間就像畫布一樣,陽光是非常有表情的自然狀態,白色能讓光與空間對話。」

07.以開放概念打造如公園感的互動空間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以白色為基調的空間,留下的空白讓陽光與空間對話 

無氏為南美春室特製燈具 idea of Loop

為了不讓空間變得太冰冷、有距離感,部分餐椅選擇捷克Ton 18號和35號穿插使用,每張桌子上都有帶著暖光的小桌燈,這是無氏設計為W LOOP設計的識別燈具 idea of Loop,燈罩以口吹玻璃製成,仔細看可以發現每盞燈的大小都不同,這裡選用的「底座」是回收大理石,每個部件都可以被拆解,春池玻璃負責人吳庭安說:「這是燈的原型,未來它可以出現在不同地方,依照不同需求,把燈座換成回收木料、鐵件,」做出不同的變化。

南美春室11
由無氏為春室設計的概念燈具,每個元素都可以依照需求再拆解組合
 
09.由無氏製作設計之W LOOP識別燈具,未來可因應不同店家變化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由無氏製作設計之W LOOP識別燈具,未來可因應不同店家變化 

南美春室是能乘載各種內容的容器

新竹春室也是由彡苗做空間設計「新竹的空間,是以窯爐和玻璃容器為概念設計,當春室拓展第二間店,我們期待它不是一間長得跟新竹一樣的二店而已,而是以春室『循環經濟』的底氣,加上空間因地制宜的品牌與空間結合。」這件事說來容易,但落實在實際空間設計上會是什麼?「南美春室不像新竹,用可見玻璃作為基底素材,我們還考慮阪茂原本以『公園』為設計核心,加上循環經濟做空間融合。」如果說新竹的具象就是一座窯爐,南美春室就是一個「容器」乘載著坂茂「公園」的概念,「這裡就像大家走進公園,隨意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有各種座位,」我們也利用建築本體的空間條件,用設計做意義上的延伸。

以循環經濟為核心自製傢俱

玻璃回收過程中,必須把玻璃碎成小塊「碎片」,彡苗擷取玻璃回收過程中的這個階段,作為空間設計切入角度,南美春室使用的傢俱,是彡苗委由幸中傢俱製作,每張桌面都像不規則的玻璃碎片,散落在空間中「這些看似造型隨機的桌椅,是經過計算的結果,其中幾張桌子是一樣的,轉個方向又有不同的表情。」

04.散落的光影在南美春室The POOL空間之中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南美春室

FotoJet
桌面由金屬、玻璃和木頭三種材料組成  

目前擁有100個座位的餐飲區,有如碎片的不規則桌面,可以依照人數多寡併桌或獨立使用,每張桌子都是從餐盤擺放的尺度計算,看起來不成形,用起來卻意外順手。被擺在牆邊的高腳椅面,是用回收玻璃珠和金屬碎屑、加Epoxy灌注,坐板顏色擷取春室基本「綠」,做成三種不同漸層;沙發特別選擇柔軟的坐墊,讓看完展覽的人,可以舒服地坐在這裡消化剛看完的展覽內容。

南美春室10
高腳椅座面使用回收材料並以春室綠設計而成 
05.彡苗空間實驗以玻璃碎形解構打造家具設計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高腳椅的座面

使用現成的傢俱很方便,卻很難找到符合「循環經濟」核心的商品,「這次終於有機會可以自己設計傢俱,從製作原料,到傢俱做成可拆卸式的多功能使用等,以既有框架延伸未來更多可能。」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是,雖然春室是做「玻璃」,在南美春室玻璃傢俱數量卻很少,「這次我們講的是玻璃型態的改變,循環經濟是可以無限延伸,也意味著,春室未來在循環經濟的基礎下,可以是橡膠、木頭、鐵件等,」甚至未來春室的空間中,沒有玻璃,而是用其他材料發展不一樣循環經濟的新樣貌。

06.家具設計以循環設計可重組適應對應人數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木製的椅子是捷克TON 18號和35號椅

最美的南美春室

在這裡沒日沒夜待了幾個月的彡苗說「我們最喜歡早上10點(美術館10點開館),陽光從東邊升起,映照在春室Logo上的倒影,像在替大家上班加油打氣;傍晚夕陽也很漂亮,是另一種不同的風景。」

271970369_10159626260158540_8806483989761022363_n
早上10點陽光正好會落在The POOL Logo上

南美春室9
最高的閣樓空間,目前僅提供預約使用 

16.與阿霞飯店合作之啤酒滷肉米糕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與阿霞飯店合作之啤酒滷肉米糕 

15.與台南晶英酒店合作之雞肉涼麵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與台南晶英酒店合作之雞肉涼麵

14.以玻璃通透融化之概念打造餐點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以玻璃通透融化之概念打造餐點,玻璃肉凍

12.與蜷尾家合作之接骨木蘋果冰棒 蜜檸桂花氣泡飲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與蜷尾家合作之接骨木蘋果冰棒 蜜檸桂花氣泡飲 

13.春室The POOL與木更合作限定白色池塘小戚風 Photo Credit 春室The POOL ,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春室The POOL與木更合作限定白色池塘小戚風 

南美春室The POOL團隊
總策規畫|W春池計畫 + 春室The POOL
空間總策|彡苗空間實驗 seed spacelab
識別設計|究方社 Joe Fang Studio
燈具設計|無氏製作 PiliWu-design
建築設計|坂茂建築設計 Shigeru Ban Architects
家具設計|彡苗空間實驗 seed spacelab
家具製作|幸中家具廠 SHINGJONG
家具結構|幸中家具廠 SHINGJONG(結構設計) + 彡苗空間實驗 seed spacelab(結構概念)
玻璃工藝|春池玻璃 SPRING POOL + 春室GLASS STUDIO
餐飲統籌|木更 Mugeneration + 春室The POOL
餐飲協力|晶英酒店、ASHA阿霞飯店、蜷尾家、興波咖啡 Simple Kaffa
選物企劃|朋丁 Pong Ding + W春池計畫
選物品牌|向罕設計、地衣荒物、筑子、陶的纖維式、楊水源、DHH東海醫院、HMM、Kamaro'an、nag.19、NIKO LEUNG、Polo Enríquez、Studio Lim、SUSAN BIJL、Vein Studio、W LOOP
特別感謝|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臺南市美術館Tainan Art Museum

圖片提供|春室The POOL

攝影|Kris Kang、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鄭又維、elif cha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從森林到漁港、炮仔到龍眼乾,《嘉義18巡:氣味》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阿里山林鐵、雞肉飯、成群的木房子,都是提及嘉義時會閃過腦袋的印象,它們乘載了城市日常和發展軌跡。現在暫讓視覺退居次位,打開「嗅覺」尋訪這座小而美的台灣南部城鎮——嘉義地方誌《嘉義18巡:氣味  Ka-gī Tsa̍p-peh-sûn: Khì-bī》以「氣味」為索引,走訪嘉義縣18個鄉鎮,紀錄土地上的日常氣息,邀讀者用鼻子與舌頭引路,探索嘉義的氣味。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地方的氣味越深,人的根就扎得越穩

《嘉義18巡:氣味》由嘉義縣文化基金會攜手創意團隊「平凡製作」推出。書中的氣味,有些來自廟埕的炮仔聲、柴火裡慢烘的龍眼乾,也有的來自森林、鹽田、漁港、碾米廠,或是一鍋滾沸的鴨肉羹......它們不一定濃烈,卻往往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候,突然被喚起。那是一種生活的印記,也是一個地方仍然有人深愛看顧著、用心生活著的紋理。

「地方的氣味越深,人的根就扎得越穩。《嘉義18巡:氣味》從氣味出發,想紀錄嘉義這塊土地,如何透過18個不同鄉鎮的日常,活出各自的風格。這本書寫下的,不只是嗅覺的記憶,更是一個地方在變動中,如何守住自己風格的證明。」——嘉義縣長翁章梁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氣味引路,探索18鄉鎮的生活紋理

這場紙上的嘉義之旅,循著4條氣味路徑依次展開:「印象:好氣味」(Ìn-siōng: Hó-khì-bī)、「種塗:大豐收」(Tsìng-thôo: Tuā-hong-siu)、「煮食:芳貢貢」(Tsú-tsia̍h: Phang-kòng-kòng)與「走跳:好鼻獅」(Tsáu-thiàu: Hó-phīnn-sai)。在書中,你會遇見屬於18鄉鎮的獨特氣味,例如涵融海味的「鹹臊氣」、物產經烈火烤灼產生的「火燒氣」,或是時間所催化的「發酵味」。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你也能跟著在地人的引領,透過氣味探索嘉義各個角落——隨民雄七星藥局第二代藥師吳嘉文、吳至鎧父子,在散發薄荷雞香氣的餐桌旁感受清涼氣息;隨著台文作家鄭順聰回望民雄的氣味鄉愁;或在旅行作家下港女子的帶路下,走進海潮瀰漫的東石,嗅聞那片土地獨有的鮮味。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輕輕摩擦,就能聞到嘉義香

一本以「氣味」為主角的書,視覺和裝幀該如何傳達才適切?本書由設計師黃耀霆操刀,封面以大面積留白開展想像,邀請讀者在翻開書頁之前,便先停下腳步、靜心感受,讓無形的氣味觸動感官。此外,本書不只能閱讀,更能實際「嗅聞」嘉義,書籍設計特別融入了氣味,從封面到特別製作的香氛書籤,讀者只要輕輕摩擦紙面,就能嗅見屬於嘉義山林的野薑花香,那是許多人童年的氣味記憶。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值得一提的是,《嘉義18巡:氣味》主創「平凡製作」是實際在嘉義生活、成長的編輯團隊,本書從發想到創作歷程,也讓創意總監黃銘彰深有感觸,他分享:「18巡,一方面是實地走訪18個鄉鎮的記錄;另一方面,在台語裡,『巡 Sûn』也有紋路、線條的意思。我們想留下的,是生活在這些地方的人,如何在時間裡留下自己的紋理。作為在嘉義生活的編輯團隊,我們盡量不去概括、不去命名,而是讓地方自己說話、讓每個人用自己的語氣與節奏說出:他們如何記憶,如何過日子。那些嗅覺與感官的線索,編織起來,也就成了一張獨屬於嘉義的生活肌理。」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即日起,本書將陳列於嘉義縣內及全台各地的咖啡廳、藝文空間與圖書館,詳細地點資訊請見此,歡迎前去閱讀、嗅聞並感受嘉義的日常氣息。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中山 X 大稻埕老屋巡禮:誠品生活南西「風格老屋地圖」沿赤峰街、迪化街圈選必訪百年建築,帶你穿梭今昔風景

中山 X 大稻埕老屋巡禮:誠品生活南西「風格老屋地圖」沿赤峰街、迪化街圈選必訪百年建築,帶你穿梭今昔風景

入選英國旅遊雜誌《Time Out》全球最酷40個街區的台北市中山區,終於迎來「心中山線形公園」南段、一號出口所在地帶落成揭幕,無疑使得原已人潮不斷的南京西路周邊巷弄更引市民與旅客聚集。不妨趁此煥然一新之際,跟隨誠品生活南西推出的《台灣老屋。新浪潮》風格老屋地圖來趟城市小旅行,探索區內今昔共演的百年風華。

以「跨文化生活聚場」為定位的誠品生活南西近日推出《台灣老屋。新浪潮》中英雙語觀光地圖,邀來英國插畫家Tom Parker繪製、深耕老屋研究10年的老屋顏工作室攝影,並共同推薦北市西區多處被賦予新生命的老宅。

精選內容好比日本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亦造訪過的「AKA Café」,藉咖啡香氣還原街區獨有格調之餘,其綠蔭庭院更曾獲頒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又如百年焙茶工廠有記名茶延伸打造的非典型茶飲空間「Wangtea Lab」,以融合花果蜜香氣的Draft系列促成香檳般的優雅口感和品飲體驗。另當然也包括前身為今日戲院的誠品生活南西5F書店和夾層,除保留影廳圓弧穹頂意象搭配素面繃布設計外,原來挑高的觀影空間現被改造為閱讀書區、放映室則化身餐廳Waku Waku Burger客席,一切巧妙交織新舊氛圍⋯⋯

誠品生活南西推出《台灣老屋。新浪潮》中英雙語觀光地圖。(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誠品生活南西推出《台灣老屋。新浪潮》中英雙語觀光地圖。(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完整地圖和遊逛路線盡收《台灣老屋。新浪潮》,且除提供線上閱覽外,紙本刊物亦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捷運台北車站、台北101/世貿站、西門站機場捷運A1遊客中心限量贈閱。以下展開介紹迪化街、赤峰街兩行程詳細路線,本週末就能約上三五好友四處走走看看。

迪化街、赤峰街兩行程分別探訪大稻埕、中山區別具風格的百年建築。(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迪化街、赤峰街兩行程分別探訪大稻埕、中山區別具風格的百年建築。(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 點此隨即線上閱覽。

▶ 行程#01:大稻埕,迪化街「風格洋樓」散策

順著時光軌跡窺探百年建築——迪化街散策路線首推2016年被登錄為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歷史建築的古蹟碾米廠「大稻埕葉晋發商號」,一幢紅磚砌成的洋式立面街屋,維持閩南式二進空間規劃,如今更以博物館之姿發揚大稻埕米穀文化。

「大稻埕葉晋發商號」如今以博物館之姿發揚大稻埕米穀文化。(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大稻埕葉晋發商號」如今以博物館之姿發揚大稻埕米穀文化。(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其洋式立面街屋仍維持閩南式二進空間規劃。(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其洋式立面街屋仍維持閩南式二進空間規劃。(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漫步後的小憩之地則可來到曾被《紐約時報》旅遊專欄〈36 Hours〉報導的台北首間歷史建物改建旅宿「OrigInn Space」。在洗浴空間重現台式磨石子浴缸的同時,北歐老件家具愈發彰顯中西合璧的巧思;房內皆配置一台彷彿來自1960年代的Philips 200老黑膠唱盤,裝上外殼即可如隨身聽般攜至戶外,其餘多樣勾起復古情懷的藏品亦值得細細玩味。

台北首間歷史建物改建旅宿「OrigInn Space」。(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台北首間歷史建物改建旅宿「OrigInn Space」。(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每間房皆配置一台黑膠唱盤。(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每間房皆配置一台黑膠唱盤。(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整體內裝和陳設直勾復古情懷。(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整體內裝和陳設直勾復古情懷。(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悉心傳承文化的「有記名茶 x Wangtea Lab」,由百年焙茶工廠有記名茶延伸打造,其內將傳統製茶焙籠骨架轉化為燈座,裹上布幔,呼應著過往洗衣店將焙籠間借作烘衣使用的空間脈絡。

有記名茶延伸打造非典型茶飲空間「有記名茶 x Wangtea Lab」。(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有記名茶延伸打造非典型茶飲空間「有記名茶 x Wangtea Lab」。(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其內將傳統製茶焙籠骨架轉化為燈座。(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其內將傳統製茶焙籠骨架轉化為燈座。(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並裹上布幔呼應過往空間脈絡,悉心傳承文化。(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並裹上布幔呼應過往空間脈絡,悉心傳承文化。(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獨特Draft系列於茶飲中注入氮氣與二氧化碳,製造出細緻氣泡感。(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獨特Draft系列於茶飲中注入氮氣與二氧化碳,製造出細緻氣泡感。(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最後,藏於紅磚洋房內的「AKA Café」,運用挑高設計與實木家具的鋪排,勾勒日治時期富貴人家生活樣貌,滿屋幽靜氣息令人流連忘返。

「AKA Café」藏於紅磚洋房內,入內備覺幽靜。(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AKA Café」藏於紅磚洋房內,入內備覺幽靜。(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供應各樣甜點及飲品。(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供應各樣甜點及飲品。(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挑高設計與實木家具的鋪排,還原百年前富貴人家生活樣貌。(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挑高設計與實木家具的鋪排,還原百年前富貴人家生活樣貌。(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 行程#02:中山,赤峰街「文創空間」尋訪

走進赤峰街巷弄間的文創藝術空間「志文裝訂行・赤空間」,能一併欣賞近百年歷史的精美洋樓花瓶柱、歷經50年晴雨的樸實台式老宅鐵窗花,裡頭乘載數萬文字的鉛字牆面,更足足見證了台灣書籍與印刷品手工排版裝訂的鼎盛時期。

「志文裝訂行・赤空間」從昔日的裝訂行轉型為文創藝術空間。(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志文裝訂行・赤空間」從昔日的裝訂行轉型為文創藝術空間。(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一整面鉛字牆見證台灣手工排版裝訂的鼎盛時期。(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一整面鉛字牆見證台灣手工排版裝訂的鼎盛時期。(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並能同時欣賞洋樓花瓶柱和台式老宅鐵窗花。(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並能同時欣賞洋樓花瓶柱和台式老宅鐵窗花。(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作為老屋一員,續寫城市記憶

至於座落幹道、同樣延續城市記憶的誠品生活南西,不僅外觀保有1977年今日百貨的圓柱轉角、尖型窗戶,4樓樓面特別注入磨石子、木窗格與百葉窗等老屋元素;內裝化為館內餐廳Waku Waku Burger的今日戲院放映室亦可見未拆除的舊馬賽克磁磚,使懷舊感和現代感未來仍並存且相成。

誠品生活南西外觀保有1977年今日百貨的圓柱轉角、尖型窗戶。(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誠品生活南西外觀保有1977年今日百貨的圓柱轉角、尖型窗戶。(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館內5F夾層所對應的原戲院放映室則化身餐廳Waku Waku Burger客席;頂部未拆除的舊馬賽克磁磚使空間存有懷舊感。(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館內5F夾層所對應的原戲院放映室則化身餐廳Waku Waku Burger客席;頂部未拆除的舊馬賽克磁磚使空間存有懷舊感。(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影廳圓弧穹頂意象搭配素面繃布設計亦被保留下來,成為書店天花板。(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影廳圓弧穹頂意象搭配素面繃布設計亦被保留下來,成為書店天花板。(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