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米蘭設計週 Loro Piana! 以3款獨家布料推出燈飾躺椅新設計

米蘭設計週! Loro Piana Interior 部門獨家布料作品設計

Loro Piana 家飾部門專為2021年9月米蘭設計週,打造三組以「布料」為價值脈絡主軸的作品:Bul-bo落地燈、Delight Chairs休閒椅、Palm Duet喀什米爾躺椅,日前於Via Montenapoleone蒙特拿破崙大街27號的 Loro Piana 旗艦店展出。

1. Bul-bo落地燈

傳統以極具義大利標誌性的代表設計呈現——Bul-bo落地燈——是由義大利知名建築師公司 Gabetti & Isola,聯合建築師包括 Roberto Gabetti、Aimaro Isola、Guido Drocco及Luciano Re,於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為都靈市 Olivetti 住宅中心設計的系列傢俱之一。

這款為追求增添生活逸趣而創造的設計,燈座造型是一隻倒放的燈泡Buld ,燈座內裝填25公斤的小石子,使得支撐照明器的燈桿可以各種傾斜、實現多種功能,Bul-bo落地燈的主照明器可猶如吊墜般從上方照亮,也可調整角度下降至書桌邊作為工作燈、或者更進一步低垂至舒適的座椅旁作為閱讀燈。

燈座覆蓋以喀什米爾和Altai羊毛布料的燈座套有兩種顏色選擇,天然色搭配對比色縫線拼接以及指甲花紅搭配色調縫線接合。此燈座套可以拆卸、便於維護,底部包覆麂皮作為保護層,燈柄則採用擁有天鵝絨般表面處理的nubuck磨砂牛皮,照明器採LED光源;而巧妙如「旗幟」般的照明器裝飾,則採用Bul-bo落地燈原創的白熾燈泡輪廓,向經典致敬。

8. Loro Piana Interior_Bul-Bo 落地燈
由Gabetti & Isola設計的Bul-bo落地燈。

2. Loro Piana Interior_Bul-Bo 落地燈
由Gabetti & Isola設計的Bul-bo落地燈。

2. The Delight Chairs休閒椅

經典導演椅的極致版本:天然木框架、椅座和靠背採用布料織物,可完全嚴密對折疊合。由Loro Piana Interior部門與義大利高端時尚戶外傢俱EXTETA及義大利設計教母 Paola Navone 攜手Studio Otto一起打造,設計套椅包括一把可折疊椅子、小扶手椅和可展開成一張小桌子的折凳,椅子結構下方配置的天然橡膠保護裝置,最適場合遊艇甲板。

為其戶外使用目的開創全新布料,椅座由EXTETA全手工製作,選用珍貴的Sapelli沙比利桃花心木,綿密紋理似髮絲般纖細;Paola Navone和Studio Otto工作室則致力於融合優雅、精緻營造一種讓我們與周遭事物單純連結而自然融入的幸福感。如此精心打造出這組展現完美和諧、極具當代感及多功能的設計套椅,其略帶襯裡的軟墊座椅和靠背以及猶如歡迎擁抱般的良好弧度設計比例,提供無比愜意、得以舒心的自在及舒適感。兩個扶手中的一個還可展開,配合任何快樂時刻,隨興放置玻璃杯、書籍或是美好物品創造完美空間。

13. Loro Piana Interior_The Delight Chairs 休閒椅_1

The Delight Chairs休閒椅

7. Loro Piana Interior_The Delight Chairs 休閒椅
The Delight Chairs休閒椅

1. Loro Piana Interior_The Boundless Living Outdoor系列_1
The Boundless Living Outdoor系列

3. The Palm Duet 喀什米爾長躺椅

The Palm Duet喀什米爾躺椅設計以療癒的觸感打造溫馨舒適的氛圍,同時散發靜謐美感。以手掌為靈感,搭配單純的線條和 S 形輪廓,一氣呵成,不帶一絲稜角;有機造型設計,無論單獨擺放或合放,都散發出包覆感十足的休閒感與寵溺氣息。

這款匠心獨具的造型有一部份要歸功於採用品牌 Cashfur 布料的椅套,為躺椅賦予極致迷人的柔軟及純粹質感。Cashfur 布料是款獨一無二的布料,選用最頂級的天然米白色喀什米爾材質混紡真絲織製,打造出具備驚人柔軟觸感的「皮草質感喀什米爾」(即 Cashfur 的由來),製作全程均於義大利以純手工打造完成。

1. Loro Piana Interior_Palm Duet 喀什米爾躺椅
由設計師 Raphael Navot 所設計的Palm Duet喀什米爾躺椅。

7. Loro Piana Interior_Palm Duet 喀什米爾躺椅
Palm Duet喀什米爾躺椅

本次設計週,Loro Piana家飾希望透過三個創造設計故事來貫穿同一脈絡主軸:「布料」。總監 Francesco Pergamo 表示:「Bul-bo Soft落地燈展現經典標誌性設計、The Delight Chairs休閒椅以愉悅享受為目的向大海致敬、The Palm Duet喀什米爾躺椅則是為分享和溝通而設計,這些美好的物件體現了屬於我們理想的生活方式。當然,我們也一直謹記-完美的觸感和極致柔軟度-是我們開創布料的顯著特徵,也是我們不斷追求極致品質的表徵。」

關於 Loro Piana Interior部門

Loro Piana Interior 部門選用全世界最高級和最珍稀的材質,設計並製造室內裝潢專用的布料與配件,推出匠心獨具的獨家傢俱單品。布料嚴選自柔軟親膚的喀什米爾,搭配最頂級的羊毛、亞麻、真絲與棉質,從大自然的色彩中汲取靈感,無論是選用單一材質或獨家混紡材質,均以大自然色調為靈感,搭配風格協調的樣式與紗線,打造別出心裁的質感與紋理。品牌以打造令人醉心的迷人觸感為初衷,所有面料都是在義大利皮埃蒙特公司的工廠生產,這些工廠在紡織領域有著六代人的傳統和創新。服務的客群涵蓋專業客戶和私人客戶,同時也與室內裝潢顧問公司合作。Loro Piana Interior 部門的產品在遊艇、航空以及餐旅業均廣受使用。

資料提供|Loro Piana Interior 

文字整理|peggy w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華康浪狗狗體 2.0》開放免費下載!華康字型再度攜手三牲工作室,將浪浪身影化為注音符號筆畫

《華康浪狗狗體 2.0》開放免費下載!華康字型再度攜手三牲工作室,將浪浪身影化為注音符號筆畫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即日起於華康官網開放免費下載。另外,此次也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合作,推出「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讓浪浪獲得更多被看見的機會與希望,其收益也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全數捐贈予流浪動物相關公益團體。

《華康浪狗狗體 2.0》誕生

自2021年首度推出以來,《華康浪狗狗體》受到熱烈迴響。當時華康與三牲工作室共同發起「浪狗狗回家字型」企畫,靈感來自三牲長期為中途之家浪浪拍攝肖像的行動,期望打破社會對流浪動物的刻板印象。再進化推出 2.0 版本,華康希望讓「字體」不只是溝通的媒介,更成為一種能被感知的語言——透過筆畫的彎曲、姿態的延展與字形的節奏,感受狗狗的神情與等待。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融入台灣狗狗的可愛姿態

《華康浪狗狗體 2.0》以華康明體為基礎,本次特別推出兩款全新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注音 小黑」與「華康浪狗狗體注音 小黃」,融入台灣狗狗的可愛姿態與特徵,將浪浪的身影化作熟悉的注音符號筆畫。新版共新增 74 個注音文字與 10 組顏文字(其中藏有浪貓版彩蛋),象徵為 88 隻浪浪爭取曝光機會。字體將於華康官網開放免費下載(限非商業使用),邀請大眾以創意書寫的方式,傳遞對浪浪的關懷。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字型 × 三牲工作室 × 全家雲端列印

三牲工作室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合作,推出「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以《華康浪狗狗體 2.0》為主要視覺,由華康設計 4 款注音文小卡與 2 款顏文字貼紙。民眾只要在 FamiPort 雲端列印平台選購喜愛的設計圖卡,即獲得專屬 QRcode,隨時可在全台任一「全家」店舖的 FamiPort 機台列印出來。本次合作由三牲工作室提供素材、華康提供字型、「全家」支援列印服務,相關收益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全數捐贈流浪動物公益團體。期許透過設計與日常行動的結合,讓每一次列印都成為浪浪的一份希望。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 2.0》不僅是一款字型,更是一場跨界的溫暖合作。從華康字型的專業設計出發,結合三牲工作室的影像故事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的大眾通路,讓設計、公益與日常生活產生連結。因為每一筆畫都藏著浪浪的身影,每一次列印都可能改變牠們的命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 2.0》即日起免費下載
字體下載請點此
▨ 字體使用|華康浪狗狗體字型檔與圖檔,均僅供個人非商業用途使用
▨  FamiPort 雲端列印「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
▨ 公益用途|列印收益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捐贈予流浪動物相關公益團體

資料提供|華康字型、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用設計翻轉地方,商圈美學再進化: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高雄旗山商圈新面貌亮相!

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之「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自去年開始將美學設計導入商圈發展,成功改造台南「國華友愛商圈」、「孔廟商圈」,以及今年剛舉辦完台灣設計展的彰化「小西商圈」。除了商圈識別、指引的重塑,商圈改造也從空間擺設、商品陳列與包裝設計等全面向切入,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完整的商圈品牌。

今年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持續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以「形塑商圈品牌,創造地方經濟活力」為核心,串連地方政府與商圈店家,透過設計導入協助商圈轉型與美學升級。

2025年選定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及高雄旗山等四處商圈作為示範案例,從商圈品牌重塑到與地方空間美學,打造街區整合的公共休憩空間,並引導商圈與店家建立設計思維與經營能力,打造兼具深度與旅遊魅力的地方商圈新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位於高雄旗山商圈的老饕店家「101包子」,透過計畫輔導,統一品牌視覺,量身打造店面展示空間與服務動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祈願文化再詮釋,推動慢遊散策路線

以天燈聞名的平溪,透過符號重塑商圈品牌識別,於平溪火車站一帶起梳理老街立面、掛起寫著「平溪」商圈識別的燈籠,展現地方特色外也與在地商圈共同調整旅遊定位。現地採集的植物——大菁,是製作藍染的原料,設計團隊將藍染應用於商圈的公共空間傢俱設計,透過微型策展、工作坊策劃,期待未來透過共同維護街道的藍染家具凝聚社區意識,融入地方美學的同時,也讓平溪的藍染文化能被延續。希望帶給商圈的發展不只是原有祈願文化的延伸,更多是在地特色的挖掘,並推動平溪獨有的深度小旅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將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現地採集在地藍染原料應用於街道傢俱設計,增加遊客停留的休憩空間。(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時,編輯策劃地方刊物《平溪好評》,以「祈願文化 × 慢遊體驗」為主題,串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與在地日常,形塑可閱讀的地方風采。未來也期待交棒給地方商圈自行編撰,讓平溪在熟悉的旅遊印象中持續表達新意,為當地觀光開啟山城緩行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平溪好評》地方刊物,串連老街周邊自然景觀與歷史軌跡,增添旅遊體驗層次。(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從品牌到場域,打造學區與商圈共構的生活街景

位於桃園中壢區的中原商圈,以校園與商圈共生為背景,聚焦「商學共融」的設計策略,改造商圈門面的停車場出入口立面,打造兼具動線導引的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強化旅客感受;並整合店家雨遮帆布與設計公共電箱設施色彩,將品牌視覺延伸至街道,使整體街區空間更具可識別性,傳達中原商圈學區共榮、生活共構的當代城市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重塑品牌識別,結合停車場立面作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亦為動線導引,強化旅客體驗。(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動57家達成共識更新雨遮,街區視覺全面升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建立區域品牌,延伸文化體驗觀光半徑

擁有山城優勢的高雄旗山商圈,這次透過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串連起地方政府、商圈協會與設計團隊打造商圈識別,擷取老街在地符號的紅磚與拱門為題材,運用古典建築圓弧線條與沉穩色系,建立視覺導引系統融入街景,呼應旗山深厚的人文底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停車場入口增設地圖標示,從抵達的第一步開始,望向指標旗尾山,作為認識品牌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理事長提到:「要讓觀光客願意前來,需要重視消費者需求。」為延伸旅客於旗山遊憩的停留時間,公共設施運用高雄獨有的大溝頂空間,於街區打造融合了新舊元素的「無人旅客中心」,以旗山老街為起點導覽旅客,不只能探索附近景點,延伸旅遊半徑,也期待帶動更多人潮、提升商圈整體旅遊發展。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翻轉大溝頂空地,設置景點介紹化為深度體驗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賦能組織經營力,創造消費新體驗

彰化小西商圈首年將布業與在地吉祥物「錢鼠」融入設計概念,第二年持續深化改造,於街區增加「金幣」元素,強化商圈入口與走逛點位串聯,營造獨特街區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街區牆面變身拍照熱點,彩繪成為旅人與商圈品牌互動的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針對商圈軟體經營與組織賦能部分,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輔導成員創設《小西有囍》商圈刊物,作為地方故事的平台與對外品牌傳播的重要工具。同時策劃主題式消費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推出限定商品,展現創新設計與地方風俗融合的魅力,其中更邀請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及精品甜點品牌法朋跨界合作,進一步提升商圈的吸引力與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實現商圈刊物自主編輯,成為地方文化記憶與商圈品牌傳播的新平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導入商圈店家!更新街區風貌外深入品牌經營

另外,設計導入不僅更新街區風貌,也深入店家空間與品牌經營。在平溪商圈,「平安嚴選」以在地農產與祈福傳統結合,打造具祝福意象的選物品牌;「美玉天燈製作所」延續手工製燈職人工藝,讓天燈文化成為富含儀式感的手作體驗;「六扇門」優化空間動線與商品陳列,營造自在品茗氛圍;「覓石底」整合品牌識別與門面設計,描繪地方特色;「碳場咖啡」保留洗選煤場結構語彙,成為旅人休憩新地標。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菁桐店家輔導:百年建築地標咖啡廳「碳場咖啡」的招牌及店內空間一隅再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則以設計帶動商家店面改造,「枝仔冰城」以品牌統一視覺、重整動線聚焦冰品形象;「101手工包子」以木質與暖色營造品牌氛圍,梳理顧客動線;「鮮緹香蕉蛋捲」以裂葉造型與亮色設計體現品牌活力;「迷路麋鹿糖藝舖」融合糖藝工法與琥珀色調,呈現甜而不膩的手作質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店家輔導:老街指標店家、百年老店「枝仔冰城」整併空間動線,以中島平台強化主視覺、聚焦品牌核心,聚焦商品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串連地方商圈與日常生活的風景

隨著設計導入商圈,商圈不再只是消費的場所,更是連結人文底蘊、生活與城市精神的公共平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將持續攜手,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期望透過設計與組織賦能,打造更多具品牌識別、觀光體驗與永續經營力的地方典範,讓臺灣商圈能展現自我特色,成為國內外旅客必訪的景點。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