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BRAVIA A80J 找到設計理念相符的良伴!水相設計主理人李智翔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

Sony BRAVIA A80J 找到設計理念相符的良伴!水相設計主理人李智翔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

如何在忙碌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中取得平衡點,是現代人持續思考的課題。對於許多人而言,離開辦公場所,進入舒適的居家空間,就是一種卸下工作的劃分,每日在場所間的轉換,有節奏地舒緩了壓力,然而對於水相設計的設計總監李智翔而言,設計工作與生活是相輔相成的角色,在充滿著簡約中性設計語彙的家中,帶來最放鬆、最自然的生活模式,而 Sony BRAVIA OLED A80J也成為了總監居家生活角落中不可或缺的陪伴角色。

IMG_7129-1108
Photo by Lopez Robin on Unsplash

 工作 vs 生活:相互汲取養分與能量

「我以設計師的角度看待,我覺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代表著彼此抽離,反倒是融合在一起相輔相成。」李智翔總監認為,設計的細節與深度要從生活中裡累積經驗,生活也需從設計裡汲取養分和能量,如旅遊、看展覽、從各式各樣的載體上吸收新知等,這些屬於生活亦或是工作呢?「我覺得都是。」

SONY3

因此居家生活中,可見李智翔在空間中或繪製設計圖、或運動、或閱讀、或花時間陪伴家人孩子,其中A80J則自適地存在於空間之中,與所有的居家活動共存,如同最親密的陪伴角色。李總監說道:「對我來說看電視不是一件刻意的行程,而是生活中很隨性、輕而易舉就發生的事。早上我可能想看運動 NBA 或棒球,從 CNN 關注了解國際大事,於家中跑步機上運動時也自然地會開啟 Sony BRAVIA,甚至於工作的同時透過A80J來塑造環境背景音、或睡前醞釀睡意......,觀賞電影戲劇時則投注更多對螢幕的關注,這是我對於 Sony BRAVIA OLED A80J 在居家生活中的定義。」或許不全然地專注在螢幕上,對於日理萬機的總監來說,分別由聽覺與視覺組合出的相伴生活情境,也訴說著 Sony BRAVIA OLED A80J演變為不同於以往的價值。

設計品味的究極

與設計品味畫上等號的李智翔,對於螢幕顯示器如何將美學設計融入居住的空間裡,有獨到的觀點。「對於外型,我真的蠻挑剔的。Sony BRAVIA OLED A80J 採用一體成型的面板設計,並從窄框線體現極簡主義,展現其設計的細膩度,超薄的側面厚度更是科技與工藝技術的高超,底座三段式的變化,呼應了當今室內設計趨勢中對於電視牆主體性削弱的彈性,我認為螢幕顯示器應可以被設置於任何空間,為每一個角落創造放鬆的氛圍。」

SONY4_1
Photo by Rod Long on Unsplash

SONY5

與個人設計理念契合的居家良伴

不只美型設計與空間融合的講究,軟體功能性的完備更不可被忽略。「萬物再精美,也達不到自然呈現出來的巧妙。」李智翔總監引用達文西的名言觀點,其所主理的水相設計便持續實踐且追尋著這樣的信念。「我覺得最好的設計是讓人感覺渾然天成、不著痕跡,彷彿原本就該這樣存在,保持空間的中性(neutral),呈現與自然接近的畫面。」Sony BRAVIA OLED A80J 搭載的認知智慧處理器 XR,使色彩的呈現上至臻接近生活真實的樣貌,涵蓋豐富鮮明的高對比、高飽和,細微的陰影、淺色調也表現出逼真的質感;生活中肉眼所見的紋理細節如動物毛髮、岩石稜角等,也智慧型地重現,相當適合觀賞 National Geographic 類型節目。而總監喜愛的運動型節目也透過此技術讓快動作場景不模糊,結合獨家螢幕發聲技術,塑造環繞音效感,更能感受運動賽事的臨場感。

SONY7
Photo by John Lee on Unsplash

追尋最自然的光影

Sony BRAVIA A80J 以XR OLED 對比增強技術在陰影中展現黝黑深邃的清晰,也能呈現逼真的光照感,在電影及影集節目中可完整體現,這也與李智翔總監規劃建築與空間時最為注重的「光影」不謀而合。「如何讓光產生最有趣的層次和互動,是水相設計的原則。我覺得光影是設計最簡單的媒介與表現手法,光影打在材質上的質地,便是最美的呈現,因此對藉由設計語彙擁抱自然的明度與暗度,也是我們持續追求的。」

SONY6
Photo by Jonatan Pie on Unsplash

「30年來,我一直都是使用 Sony 的,就連我奶奶家的第一台電視也是 Sony。我早已習慣 Sony 對於畫面風格調性的處理。」李智翔分享道對於 Sony 的親切情感,對應兩者都想將為生活帶來純粹自然真實的美好,Sony BRAVIA OLED A80J 無疑是李智翔總監最為貼心的生活陪伴。

了解更多 OLED A80J:https://bit.ly/3oo0b9r

文字  |  Diane Tang 攝影 | 黑王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當香蕉皮、咖啡渣和腐爛蔬菜不再只是廚餘,而能被「列印」成生活小物,你對「廚餘」的想像或許會被顛覆。「Foodres.AI」是一台來自MIT畢業生之手的創新3D列印機,它結合AI人工智慧,不只是重新定義了食物廢棄物的用途,更讓永續生活這件事變得可見、可觸,也更容易實踐。

家庭廚餘該何去何從?

食物浪費早已不是新議題,以美國為例,每天被丟棄的食物量之大令人仍難以想像,而這些廚餘,有些作為堆肥或動物飼料再利用,但絕大多數最後都進了掩埋場。多年來,許多團隊投入研發,期望以創意思考解決廚餘問題,而「Foodres.AI」正是成果之一。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圖片來源:FOODres.AI Printer)

「Foodres.AI」由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Yiqing Wang與Biru Cao攜手打造,這台桌上型裝置以全新視角處理廚餘問題,透過人工智慧與3D列印技術,將廢棄物轉化為家中實用又有趣的小物件。他們不僅讓「垃圾」重新被看見,也賦予其全新的價值。

動手DIY,把廚餘變成花器

「Foodres.AI」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它將3D列印的複雜程序,設計成一套直覺又親民的使用流程。使用者只需將廚餘放進機器中,透過手機App拍照掃描,系統就會自動判讀材料類型與物理特性,再推薦對應的「列印物件」。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圖片來源:FOODres.AI Printer)

不管是杯墊、花器、餐具架、裝飾品,或是你自行上傳的3D模型,「Foodres.AI」都能透過其擠出系統,將這些廚餘與天然添加劑混合,轉化為再生生物塑膠並列印成型。整個過程無需專業知識,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既友善又有趣。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圖片來源:FOODres.AI Printer)

除了流暢的使用體驗,設計團隊也特別強調列印成品的美感與實用性。「Foodres.AI」App內建的模板不僅選擇多元,造型也相當精緻,為這項環保科技增添不少質感。

讓環保行動成為你我都能參與的日常

「Foodres.AI」不只是技術上的創新,更是一種生活觀念的轉變,邀請人們從「創造價值」的角度重新看待廢棄物,並在日常飲食中更有意識地做出選擇。也因此,這台機器不只是處理食物廢料的工具,更是一個教育平台、一個環保行動的觸發點。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圖片來源:FOODres.AI Printer)

像「Foodres.AI」這樣的設計,透過使用者親手參與、見證變化,讓永續不再只是政府、企業或環保團體的口號,而是變成你我都能參與的家庭日常。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圖片來源:FOODres.AI Printer)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隨著科技發展,各品牌爭相推出充滿創新概念與功能的裝置,而與此同時,一項實驗計劃「Aperture」採取了與眾不同的策略。它很簡單地運用多數人已經擁有的物件——手機與手機殼,打破想像的框架,創造一款簡單、易上手,為健康意識而生的使用介面。

想使用Aperture,只需把手機殼拆下,然後反過來裝在螢幕那一面即可。這樣一來,螢幕的尺寸被限縮,如同一扇迷你的窗,而Aperture會以最極簡的介面,在這個小小的窗框裡,為使用者提供最極簡的手機功能,像是傻瓜相機、簡易版本的播放器與通訊軟體等。透過直觀的界面設計,Aperture提醒使用者思考:什麼是我當下真正需要的功能?什麼是我需要獲得的資訊?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想使用Aperture,只需把手機殼反過來裝在螢幕面即可(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Aperture是創新設計工作室Special Projects的最新實驗,該團隊致力透過以人為本的設計,探索實體與數位體驗的交叉點。團隊表示,雖然市面上有許多「回歸基礎」的手機設備(如:The Light Phone),強調能幫助使用者減少智慧型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如果不需為此購入新裝置,還能根據使用者當下心境做出修正,不是更好嗎?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Aperture畫面示意(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幫你除去多餘資訊,只留下最重要的

Aperture的使用介面由AI人工智慧技術驅動,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客製化生成式介面(generative UI)。要決定顯示哪些應用程式,你只需對手機說話:「幫我導航去Brick Lane,沿路標出唱片行。」或是:「幫我播放音樂,並且只允許Alba和Pearl的來電。」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Aperture的使用介面由AI人工智慧技術驅動,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客製化生成式介面(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除此之外,Aperture還能幫你簡化充斥著繁雜資訊、礙眼廣告的介面。比如,當你想閱讀一篇網站上的食譜,Aperture會自動切換成簡潔的「閱讀模式」,或為你製作AI生成摘要,將混亂的頁面轉換為乾淨、逐步引導的烹飪教學。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Aperture能幫你簡化充斥著繁雜資訊、礙眼廣告的介面(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Aperture將混亂的網頁轉換為乾淨、逐步引導的烹飪教學(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另外,如果你發現自己開始無意識地滑起手機,只要把手機殼反過來裝,Aperture也能啟用「專注計時器」,幫助你戒斷手機成癮,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上。反覆將手機殼拆下、重裝其實有點麻煩,也因此將大大減低使用者查看手機的頻率,鼓勵大家更有意識地使用科技裝置。

 

和親朋好友一起使用

Aperture還鼓勵多人一起使用。當大家在聚餐時一起翻轉手機殼,裝置便會自動識別彼此,在不同裝置間創造一些可愛的連動效果,然後才逐漸關閉螢幕,提醒眾人專注於彼此相處的時光。若你不是iPhone的使用者,也別擔心!Aperture非常彈性化,其介面會根據不同型號的螢幕形狀與設計做出調整。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Aperture會根據不同型號的螢幕形狀與設計做出調整(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Aperture起初只是非常實驗性的概念,不過如今已逐步邁向成熟。Special Projects相信,無論是設計或是AI,其未來都不在於創造更多物品,而是從已有的物件中挖掘嶄新的可能;我們需要做的,或許僅是跳脫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安排,並重新理解一切。

資料來源|Special Project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