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啟動橋樑上的城市計畫「正念之城」!BIG以傳統建築為靈感,設計永續發展的宜居大橋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一座在建立在橋樑上的城市,會是什麼樣子?不丹王國宣布將於南部的Gelephu地區啟動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Mindfulness City)」,以不丹文化遺產和國民幸福總值(GNH)原則為基礎,邀請丹麥建築團隊BIG、工程顧問公司Arup與Cistri共同打造,將包含設有機場、大學、寺廟等公共設施的數座「可居住橋樑」,並整合當地農業打造永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打造一個兼顧自然與人文的城市

選址在不丹與印度邊境的「正念之城」,具備地理位置的優勢,為不丹的對外交通發展奠定基礎,也將投入綠色技術,創造更多當地的經濟、教育機會與基礎設施。「正念之城」總體規劃包括了一座全新的國際機場、鐵路鋪設、水力發電站、公共建築等,並納入居民身心健康、生活水準、時間利用等考量,同時也以兼顧生態多樣性、環境韌性與文化多樣性為目標。

「正念之城」所在的Gelephu,是世界上僅剩的生物多樣性熱點(Biodiversity Hotspots)之一,共有35條河流流經,目前這裡有11個村落。居民生活與周遭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發展出帶狀的社區與山巒間的梯田,各種建設也以居民日常活動的公共空間為中心對稱開發。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Gelephu是世界上僅剩的生物多樣性熱點(Biodiversity Hotspots)之一(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共有35條河流流經Gelephu,目前這裡有11個村落(圖片來源:BIG)

BIG創辦人兼創意總監Bjarke Ingels表示,「這座『正念之城』旨在創造一個成長、創新的城市,並同時保有不丹獨有的自然與文化。這裡是一片河流與橋樑之地,我們整合農業、強調自然環境;保存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藉由整體的規劃,『正念之城』得以連結自然與人文、過去與未來、在地與全球。」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正念之城」旨在創造一個成長、創新的城市,並同時保有不丹獨有的自然與文化(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藉由整體的城市規劃,「正念之城」期望能夠連結自然與人文、過去與未來、在地與全球(圖片來源:BIG)

保留生態廊道、以不丹傳統建築為靈感

為了保護既有的村落以及未來的開發項目不受季風帶來的洪水威脅,不丹「正念之城」將沿著由北到南的河流建立稻田,並發揮生態廊道的作用,維護野生動物的遷徙路線。在建造的選材與工法上,「正念之城」也依據當地人文、自然特色設計,例如以透水的石磚鋪路,讓雨水滲入地下而不是進入污水系統;建築物則採用木材、石頭、竹子等當地材料,並從不丹獨有的裝飾窗「Rabsel」、飛檐等樣式汲取靈感。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正念之城」以透水的石磚鋪路,讓雨水滲入地下而不是進入污水系統(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正念之城」採用木材、石頭、竹子等當地材料建造(圖片來源:BIG)

內建機場、寺廟、大學的「可居住橋樑」

「正念之城」將由數個主要的橋樑連接,這些橋樑都是「可居住」的巨型建設,裡面分別設有機場、寺廟、紡織市場、結合東西方醫學的保健中心、一所大學、一座古代與現代農業科學並行的魚菜共生系統,以及一個專門接待遊客、介紹不丹傳統習俗的文化中心。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不丹「正念之城」將由數個主要的橋樑連接(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不丹「正念之城」的橋樑都是「可居住的」(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正念之城」在橋上規劃了各式公共設施(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除了機場、寺廟、市場等,「正念之城」還有一所大學、一座魚菜共生系統等(圖片來源:BIG)

其中,桑科什寺大壩(Sankosh Temple-Dam)被建築團隊敘述為「人造懸崖」,由一座壯觀的階梯牆組成,並有觀景台、寺廟供遊客和朝聖者沿著牆面上下行走參訪。Bjarke Ingels形容,「桑科什寺大壩將該城市的核心價值融入層疊的景觀中,像是一座人造紀念碑,將建築工程轉化為藝術、將自然轉化為力量。」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桑科什寺大壩被建築團隊敘述為「人造懸崖」,由一座壯觀的階梯牆組成(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桑科什寺大壩內有觀景台、寺廟供遊客和朝聖者沿著牆面上下行走參訪(圖片來源:BIG)

資料來源|BI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造訪西班牙巴塞隆納,絕對少不了一趟天才建築師高第的鉅作巡禮。其中,高第的遺作、至今仍在建造中的「聖家堂」,上週正式宣布將於2026年完工,是距離鋪下第一塊石磚以來的144年後,也正好是高第逝世的一百週年。

聖家堂由建築師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所設計,共由18座尖塔組成,其中12座現已完工。聖家堂基金會早前宣佈,聖家堂的所有塔樓預計將於2026年完工,其中「聖母升天教堂」將落成於2025年、「耶穌基督塔」則是2026年。不過,建築上的裝飾、雕塑等細節等預計2034年才會完工。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聖家堂由建築師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所設計,共由18座尖塔組成,其中12座現已完工。(圖片來源:聖家堂)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聖家堂基金會於2024年3月宣佈,聖家堂的所有塔樓預計將於2026年完工。(圖片來源:聖家堂)

即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

落成後的聖家堂,最高塔樓為172.5公尺高的「耶穌基督塔」,不僅將成為巴塞隆納的最高建築,也將超越德國的烏爾姆大教堂,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目前,基金會邀請國際工程顧問公司Arup共同合作,幫助減輕建材的重量,並加快聖家堂的施工速度。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全面完工後,聖家堂將成為世界最高的教堂建築。(圖片來源:聖家堂)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聖家堂內部。(圖片來源:聖家堂)

在2019年前,聖家堂一直是「違建」?

聖家堂自1882年開始建造,當時週遭還是一片廣大的農田。在原本的建築師於1883年辭職後,接管的高第大幅改變了教堂的設計,規劃了18座尖塔,分別象徵18個聖經人物:聖母瑪利亞、耶穌、耶穌的12門徒,以及四福音書的作者。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接下聖家堂的建築師身分後,高第大幅調整了其整體設計。(圖片來源:聖家堂)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聖家堂內部。(圖片來源:聖家堂)

高第於1926年去世時,聖家堂僅僅建造了計畫中的10%至15%,包含一個橫廊、一個地下室和一些牆面。往後的一百多年間,聖家堂持續在「非法」的狀態下施工,直到2016年,當局才發現這個建案從未獲得規劃許可。2019年,巴塞隆納市政府終於頒發聖家堂的建築許可證。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高第於1926年去世時,聖家堂僅僅完成了計畫中的10%至15%。(圖片來源:聖家堂)

過程挑戰不斷,設計圖一度被燒毀

多年以來,聖家堂的工程面臨各種挑戰,遭遇戰爭、缺乏資金,以及近年的疫情影響所停擺,導致建造過程一再拖延。尤其是1930年代的西班牙內戰期間,聖家堂的地下室遭到無政府主義者放火焚燒,高第大部分的設計圖、石膏模型都被摧毀,令繼任建築師失去了工作指南。後來,國際多名建築師分別將模型碎片重組、運用科技重建設計細節等,讓工程得以繼續。近年參訪遊客漸增,可觀的門票收入也讓這座永遠蓋不完的教堂如今終於看見施工的終點。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高第的設計圖與手稿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毀,後由多名建築師分別將模型碎片重組、運用科技重建細節等,讓工程得以繼續。(圖片來源:聖家堂)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以現代建築詮釋傳統編織工藝!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交織出富有生機的人文意象

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以當地獨有編織工藝為靈感,交織出繽紛建築立面

英國建築工作室海澤維克(Heatherwick Studio)公布了其最新專案,是一棟位於哥倫比亞的設計學院建築,從當地原住民獨有的編織工藝「Werregue」汲取靈感,在立面打造色彩繽紛、交織而升的柱子與露台,也為首都波哥大創造一個嶄新的公共空間。

這棟建築是什麼?

該建築坐落於波哥大的主要幹道之一,將作為當地一所大學Universidad Ean的設計學院和工作室使用,為現有的校園增添嶄新色彩。這是海澤維克在南美洲的第一個專案,預計將於2025年開工,設計團隊尚在研究創新的立面材料,以應對該地的高海拔和強烈日照,讓計畫成果更加穩固耐用。

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以當地獨有編織工藝為靈感,交織出繽紛建築立面
海澤維克南美洲首個專案預計將於2025年開工,是一棟設計學院院館。(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以原住民族的編織工藝為靈感

從目前釋出的模擬圖,可以看到這座七層樓的建築立面由一系列色彩繽紛、起伏的柱子組成,營造具有動態感的視覺;建築兩側也能看到這樣五顏六色的幾何柱子。這個獨特的設計靈感源自當地傳統工藝,尤其是哥倫比亞原民族群Wounaan獨有的「Werregue」編織籃。橢圓形的「Werregue」通常由天然棕梠纖維編織而成,並以天然植物染料上色。除此之外,也能注意到建築的牆面以大面玻璃與木製窗框建構而成,更加強化建築與當地人文、自然的連結。

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以當地獨有編織工藝為靈感,交織出繽紛建築立面
這些色彩繽紛、起伏的柱子,靈感源自哥倫比亞原民族群Wounaan獨有的「Werregue」編織籃。(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把森林意象帶進都市

「創造力是波哥大的一大特色,在城市中無處不見,」專案負責人Eliot Postma表示:「我們希望學生在進入建築物之前,就為自己的校園感到自豪。我們透過建築前方歡迎任何人拜訪的開放式廣場,在城市環境中營造出一個綠洲。」

哥倫比亞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第二豐富的國家,而波哥大被也認為是可持續發展的領先城市之一。為了致敬這項特色,團隊把圍繞著這座城市的森林意象帶到建築物中,在立面凸出的開放式露台上種植當地綠植,讓都市也能與自然並存。

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以當地獨有編織工藝為靈感,交織出繽紛建築立面
團隊把圍繞著這座城市的森林意象帶到建築物中,讓都市也能與自然並存。(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資料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