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材料的運用,在當今與未來建築中已為勢不可擋的趨勢,舉凡亞洲國家如越南、印尼就十分擅長使用「竹材」,在台灣仍處練兵醞釀的現階段,東南亞建築界就在竹建築的發展上,擁有相當程度的突破。越南最大島嶼富國島(phu quoc)上,有座絕美竹建築佇立,其為當地Grand World度假村迎賓中心,純由竹交織的網狀結構、圓拱室內空間極為壯觀。

整體包含拱門、圓頂、網格複雜系統
Grand World在規劃迎賓中心時,就確立要以竹材呈現,並揉入越南傳統元素,將此處打造為整座度假村最具象徵性的視覺亮點。胡志明市建築事務所VTN接下這項任務,運用42,000根竹子構築佔地達1,460平方公尺的大型場域,整體結構包含拱門、圓頂與網格系統,若再考量到竹子不規則、非均質、中空等特點,工程可說是極具挑戰性。

具莊嚴氣息、有機感的建築外觀
從外觀來看,迎賓中心呈上邊長、下邊短的梯形狀,左右兩邊以弧線呈現,兼具莊重感與活潑氣息,而層層堆疊的竹製網格,則帶來了視覺上的層次感,當光源打下,整體氛圍更是迷人。

室內空間融入圓拱、越南傳統元素
步入室內,或許會以為內部將與外立面向外擴展的設計相同,以創造出內外呼應、開闊的空間感受,但VTN反其道而行,利用竹材向內彎曲聚攏為拱狀,打造具「包覆感」的場域;細探其中,會發現除圓拱造型之外,有些竹材被彎製呈不規則狀,VTN藉此打造帶蓮花、銅鼓意象的大廳空間,以回扣在地傳統,實現Grand World所要求的「將越南文化融入建築」。


仰賴日光與自然通風,降低能耗
置身其中雖有被竹材包覆之感,但卻不會感到壓迫,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竹子本身的色調與質地就偏溫潤、柔和,二是VTN在周圍密集的網格結構中,仍特意保有一定距離的間隔縫隙,好讓陽光流入,為空間創造明亮、活潑的愜意氛圍,同時加強室內自然通風。

值得一提的是,VTN在建造過程中十分注重可持續性,多達四萬根竹子皆為天然材料,未經化學加工,而枝條間除運用繩索、竹製別針固定,幾乎都仰賴結構本身性能。除此之外,上述所提到網格縫隙所帶來的日光與微風,讓迎賓中心只有在晚上需要用電,將整日耗能降至最低,實踐生態建築友善環境的本質。


資料、圖片|VTN Archit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