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立、共存到和解,比利時當代藝術家大衛.克拉耶伯以虛實梭織影像,深度重擊觀者感知!

從對立、共存到和解,比利時當代藝術家大衛.克拉耶伯以虛實梭織影像,深度重擊觀者感知!

踏入由黑白無聲影像、過渡至二十四位合聲鳴唱的入口作品,比利時當代藝術家大衛.克拉耶伯(David Claerbout)的「片刻冥想」展覽,從一開始,就打算從不同元素的對立與共存,掀起看似冷靜平和卻伏流深刻撞擊性的思索巨浪,帶領觀者在獨特挑高的沉浸場域,穿越六件不同時期、潜匿事物歧義性的影像作品。

13
「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場景照。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

曾於2004年參與第4屆台北雙年展,這次比利時當代藝術家大衛.克拉耶伯在北美館的首次個展,也以他擅長平和靜心的影像表象,轉化歷史與文明背後的深切議題;在墜入靜觀冥想的時空之際,挑起觀者不同面向的提問。從1996年藝術家早期、隱藏在展場最深處梯間的《安然共處的貓與鳥》作品,到去年創作、也是本次唯一一件有配樂的作品《巷弄內》,皆重建了藝術家過去25年藝術創作生涯最重要的本質。

2
大衛.克拉耶伯,《巷弄內》(影像截圖),2022,單頻道投影、黑白影像、六聲道環繞音效,15分鐘。圖像由藝術家、柏林施博爾藝廊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7
大衛.克拉耶伯,《安然共處的貓與鳥》,1996,單頻道錄像螢幕裝置、彩色、無聲,6分33秒(循環播放)。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所謂的「歷時性」

具備深厚繪畫底蘊的大衛.克拉耶伯,以精細手繪稿為基礎,結合攝影、電影、聲音、數位技術及電腦影像生成(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為聞名,擁有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德國漢堡車站美術館、美國密爾沃基美術博物館等豐富國際參展經歷。大衛.克拉耶伯說:「在我放棄這些紙上作畫的作品後,我才真正找到救贖,利用影像及它的『歷時性』(diachronic)來雕塑作品。」這也是為什麼大衛的創作,從不僅止於攝影和電影之間,而是運用動態模擬技術,創造時間的可塑性,以歷時性改變觀者感知。

12
「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場景照。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3
大衛.克拉耶伯,《巷弄內》,2022,單頻道投影、黑白影像、六聲道環繞音效,15分鐘。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正因為這層對歷時性的思辯,藝術家在視覺畫面操控影像的靜與動、連續與靜滯或聲音的有無,都反饋出一種無限的感知張力,消弭觀者對於時空、記憶及現實的既定視角。我們問大衛如何在作品中拿捏電腦特效的比例或完成度?他回答:「一般來說,我們看到商業裡蔚為奇觀的影像,其實是昂貴也需要人力與時間的;因為成本高,所以也需要考慮投資報酬率;可是我做的事,卻是完全相反。我創造的這些影像雖然也投入大量金錢,卻沒有要它充滿戲劇效果或湧現某種奇觀、故事。我想要呈現的,是時間創作出來的作品。」他更說道:「在我的影像裡,不需要有開頭與結尾;時間並不是像箭頭一樣,要一直往前;時間應該是循環週期性的,這也是我作品一直在陳述的重點。」

11
大衛.克拉耶伯,《飛機(最終組裝產線)》(飛機-侏羅紀時代-日光),2021,壓克力顏料、氈頭筆、水彩紙,66.5×102.5公分。圖像由藝術家、柏林施博爾藝廊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用六件作品窺探大衛.克拉耶伯

而在諾大展間呈現的六件影像作品,不僅以「聲音」扣合「片刻冥想」的主軸,更呼應著藝術家大衛.克拉耶伯的不同創作時期。從1996年拍攝自家貓與鳥開始的《安然共處的貓與鳥》,直截帶出大衛對於對立與共處的創作核心概念;曾經於台北雙年展登台的《越南,1967年,德富縣臨近地區〈以峯弘道拍的照片修相而成〉》和介於2015~2021年完成的《飛機(最終組裝產線)》,則是以大衛喜愛的創作主題「飛機」作為詮釋。前者挪用真正在越戰中失速、失重下的墜機拍攝照片,以處理後的隱約光影,撫摸著機身、機翼和周圍山谷,用看似靜止卻有變化的美感,撫慰過去傷痛;後者則是以1950年代的黑白照片為靈感,在實景舊工廠裡,以精密3D建模數位技術混合出全新飛機,通過守衛迴盪場域的腳步聲,帶出虛實的感知體驗。採訪中,大衛更引用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對於飛機的釋義,認為飛機在空中,既沒有到達目的地、也不在出發點,僅是懸浮於那樣的狀態,沒到未來、也沒在過去。這些哲思,呼應著他建構虛擬影像的感受—雖然在真實世界並不存在,但就像在空中的飛機一樣,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

5
大衛.克拉耶伯,《越南,1967年,德富縣臨近地區〈以峯弘道拍的照片修相而成〉》(影像截圖),2001,單頻道投影、彩色影像、無聲,3分鐘(循環播放)。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另外,展場中高高豎立的《野火(觀火冥想)》與《純粹的必要性》,則是分別運用3D動畫、電腦計算和拍攝技術構築戲劇性的森林大火,以及移用1967年經典迪士尼動畫電影《森林王子》,協力與動畫師讓角色們卸下擬人化個性、回歸原始習性。而以1910年電影萌芽年代作為黑白無聲序幕的《巷弄內》,亦在畫面刻意鋪陳當時沒有話語權的市井小民,以影像技術將紀錄影片的歷史街景、與實景片場拍攝的演員影像相容,帶出第二段環繞拍攝虛擬建模的孩童,以極具天使之籟的六聲道合聲鳴唱《請賜平安》(Da Pacem Domine),疏解凝聚情感與感官的獨特體驗。

6
大衛.克拉耶伯,《野火(觀火冥想)》(影像截圖),2019-2020,單頻道錄像投影、3D動畫、立體聲、彩色影像,24分鐘,與比利時布魯日博物館合製。圖像由藝術家、柏林施博爾藝廊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9
大衛.克拉耶伯,《純粹的必要性》(洩了氣的舞者/路易王),2017,壓克力顏料、鉛筆、水彩紙,56×76公分。圖像由藝術家、柏林施博爾藝廊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由影像鋪陳、佐上歷時性,再使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大衛.克拉耶伯嘗試發展影像哲學與作品親近度的兩個端點。誠如藝術家所說的:「電影講的第四道牆,通常指的是製作過程或團隊;對我來說,我的第四道牆就是觀眾。」在虛實幻變、打開觀「影」感受的創作裡,大衛鬆動傳統視覺媒介的界線,並且試圖消除敘事表現,讓觀者一次次跨越時序藩籬,在多層次的時間裡,跳躍提問。

–「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

展期:2023.03.31-2023.06.25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1B展覽室

每年僅出版一刊!日本獨立雜誌《NEUTRAL COLORS》首次來台展出,探索「Magazine is the Life」的魅力

每年僅出版一刊!日本獨立雜誌《NEUTRAL COLORS》首次來台展出,探索「Magazine is the Life」的魅力

日本雜誌《Neutral Colors》將於9月14日至10月6日,在台北朋丁舉辦第5期新刊「語言」發表活動/展覽,展覽定名爲〈Magazine is the Life〉;總編輯加藤直德也將於開幕日在廊與讀者互動,並於10月5日於展覽現場舉行講座。

NEUTRAL COLORS以日本獨立出版社之姿,去(2023)年帶著第四刊「工作」來台參加「傻瓜書日 Fotobook DUMMIES Day 攝影藝術書展」,3天內售出百餘本。而NEUTRAL COLORS這回受朋丁之邀,首次來台展出並進行第5期「語言」新刊發表。

NEUTRAL COLORS 這回受朋丁之邀,首次來台展出並進行第五期「語言」新刊發表。(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 這回受朋丁之邀,首次來台展出並進行第五期「語言」新刊發表。(圖片提供:朋丁)

「Magazine is the Life」

此次展覽名稱取作「Magazine is the Life」,開宗明義直陳雜誌就是生活。聽起來或許誇張了點,然而自從創辦人兼總編輯加藤直德開始在日本編輯雜誌以來,已經20多年,雜誌確實就是生活。大約6年前,他第一次造訪朋丁,看見那裡陳列著許多很棒的獨立雜誌,產生了「哇,台灣人很喜歡雜誌」的想法。因此,將自己的雜誌陳列在朋丁的書架上就成為了他的夢想。

展覽名稱取作「Magazine is the Life」,開宗明義直陳雜誌就是生活。(圖片提供:朋丁)
本次展覽名稱取作「Magazine is the Life」,開宗明義直陳雜誌就是生活。(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首次來台展出

《NEUTRAL COLORS》是一本專注於「傳遞源自個人內心事物」的獨立雜誌,每年僅出版一刊。 加藤直德全然以自己感興趣的題目為先,專注於他生活中遇見的各項事物。為什麼要創造?什麼是學校?父母是什麼?工作是什麼?以及,語言究竟是什麼?《NEUTRAL COLORS》就是聚集了許多像這樣的「Magazine is the Life」的雜誌。正因如此,他直率地表達:「這本雜誌也是你的雜誌。請在這個展覽裡找到屬於你的雜誌(和生活)。希望有一天我們能透過這本雜誌相遇。」

《NEUTRAL COLORS》是一本獨立製作的雜誌媒體。總編輯加藤直德全然以自己感興趣的題目為先,專注於他生活中遇見的各項事物。(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是一本獨立製作的雜誌媒體。總編輯加藤直德全然以自己感興趣的題目為先,專注於他生活中遇見的各項事物。(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 同時是一間印刷與製書工作室,使用平版和數位孔版印刷(Risograph)製成;每期雜誌皆結合機器與手工製作,避免大量生產與浪費。這種做法最初是源於經濟考量,但也因此讓出版變得更加有趣。加藤直德說明,「試想,一本印量5000本、華美而精緻的藝術出版,通常得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售罄,而且造價不斐,但透過數位孔版印刷,就能解決這些困難。」

《NEUTRAL COLORS》雜誌採用常見於日本週刊和漫畫的騎馬釘裝幀,設計師加納大輔認為,這是最簡單、最原始的書籍形式,證明了便宜紙材或現成材料也能成為一本書。(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雜誌使用平版和數位孔版印刷(Risograph)製成。(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雜誌印製過程(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雜誌印製過程(圖片提供:朋丁)

團隊成員親自參與印刷過程,將創意延伸至原先因人力分工與機械化而無法觸及的領域。雜誌採用常見於日本週刊和漫畫的騎馬釘裝幀,設計師加納大輔認為,這是最簡單、最原始的書籍形式,證明了便宜紙材或現成材料也能成為一本書。而對年輕夥伴來說,經由「手」來製作雜誌的感覺格外新鮮,因此隨著不同期數,參與印刷的人數陸續增加,對 NEUTRAL COLORS 團隊而言,這種關係更像是朋友之間的互動,而不是單純的工作關係。

團隊成員親自參與印刷過程,將創意延伸至原先因人力分工與機械化而無法觸及的領域。(圖片提供:朋丁)
團隊成員親自參與印刷過程,將創意延伸至原先因人力分工與機械化而無法觸及的領域。(圖片提供:朋丁)

呈現NEUTRAL COLORS出版相關企劃

而此次在朋丁展出的「Magazine is the Life」將一口氣展開5年份、共5期的 《NEUTRAL COLORS》,他們亦將印製完後的餘紙再製成新紙,並以此印製海報,甚至是將之轉化爲各種物件,如紙盒與書擋。本次展覽將以紙與書作為介質,實體呈現 NEUTRAL COLORS 大大小小的出版相關企畫。「Magazine is the Life」可以視為他們出道至今的檔案與回顧, NEUTRAL COLORS 雜誌宇宙0與1的復返;這也是一段從零到一的創造過程,一場雜誌自體循環的展演。

此次在朋丁展出的「Magazine is the Life」將一口氣展開5年份、共5期的 《NEUTRAL COLORS》。(圖片提供:朋丁)
此次在朋丁展出的「Magazine is the Life」將一口氣展開5年份、共5期的 《NEUTRAL COLORS》。(圖片提供:朋丁)

語言作為雜誌的方法

《NEUTRAL COLORS》第五期的主題為「語言」。這期雜誌的起點是總編加藤直德的父親,父親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毅然決然搬到韓國學習韓語並展開新生活,這促使他想進一步了解父親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

《NEUTRAL COLORS》第五期以語言為主題。(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第五期以語言為主題。(圖片提供:朋丁)

這本雜誌使用了大約十種不同的紙張;當希望如實傳達眼前發生的事情時,會使用適合高畫質照片的光滑塗布紙;當想生動地表達某個畫面時,則會選擇使用自家印刷機,以數位孔版印刷方式表現。《NEUTRAL COLORS》的表達方式展現在觸感、印刷密度、版面設計,以及雜誌本身的各種素材上。

《NEUTRAL COLORS》雜誌第五期內頁(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雜誌第五期內頁(圖片提供:朋丁)

在策畫這期的過程中,團隊成員經常深刻體會到,明明想傳達重要的事,卻無法順利地用語言表達。因此,他們嘗試在這本雜誌中傳達這個概念,利用視覺圖像來表現「語言」。另外,點字、手語和手勢也是語言,語言可以是「任何用來傳達資訊的東西」。這期雜誌就像現代版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NEUTRAL COLORS》雜誌第五期內頁(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雜誌第五期內頁(圖片提供:朋丁)

為了這次在台北朋丁的新刊發表會, NEUTRAL COLORS 團隊也與朋丁協力,將雜誌中的日文內容轉譯成中文,並特別印製小冊,展覽期間將於現場限量隨書發售。

《NEUTRAL COLORS》雜誌第五期內頁(圖片提供:朋丁)
《NEUTRAL COLORS》雜誌第五期內頁(圖片提供:朋丁)

選書展「語言是一顆石頭」

此外,為了回應新刊主題,朋丁也邀請到傻瓜書日 FotobookDummies Day 創辦人之一的林君燁策劃「語言是一顆石頭 Language is a Stone」選書展,其為「Magzine is the Life」的前言,展出近 30 本與《NEUTRAL COLORS》新刊「語言」互文的藝術出版與雜誌,以及 10 本延伸閱讀作為附註,於朋丁一樓書店中島區展出。

Magazine is the Life
Neutral Colors 第五期「語言」新刊發表/展覽
展期|2024.9.14 - 10.6(週一休)
時間|12-7 pm
地點|朋 丁 pon ding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53巷6號)
開幕|9.14 Sat. 3-5pm ⁣
NEUTRAL COLORS 創辦人加藤直德在廊
大家一起製作中文翻譯小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談|10.5(六) 3-5pm
NEUTRAL COLORS 創辦人加藤直德在廊⁣
林君燁 主持
入場150元可折抵當日購書

資料提供|朋丁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夜行動物派對」下午就開始,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臺北白晝之夜」邁入第九年,將於2024年11月2日至3日回歸,以公園裡的「夜行動物派對」為主題選在大安區登場,本次呼應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特別提前從下午2點開始,邀請大眾一起重返自然萬物的懷抱。

改期至11月舉辦、從下午2點就開始

今年白晝之夜最大的不同,就是日期與時間的改變。考量過往常遇到下雨等天氣因素影響展演品質與觀看體驗,本屆改於氣候較穩定的11月第一個週末舉辦;另外也呼應「打造最全民的生態文化行動」總概念,將活動時間提早為下午2點至凌晨2點,一方面維持白晝之夜12小時的跨夜精神,另一方面尊重城市中的公園自然生態,也避免在深夜時段影響到周遭鄰里。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考量過往常遇到下雨等天氣因素影響展演品質與觀看體驗,本屆白晝之夜改於11月第一個週末舉辦。(圖片來源:白晝之夜)

選定大安區,大安森林公園化身主展場

繼去年信義區、前年士林區,以及再之前的北投、南港、內湖等地,今年白晝之夜將以市中心的大安區作為主場域,聚焦大安森林公園作為主要展區,衛星展區橫跨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忠泰美術館蒙藏文化中心師大美術館臺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臺北市立動物園東區商圈永康商圈建國花市玉市假日藝文特區等,並為不同個性的參加者打造多種白晝遊走路線。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去年白晝之夜活動現場。(圖片來源:白晝之夜)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去年白晝之夜活動現場。(圖片來源:白晝之夜)

本屆白晝之夜的藝術總監陳怡潔,曾操刀國慶總統府光雕、北門古蹟建築光雕、嘻哈故宮等大型展演。透過前期走訪、田野調查,團隊以「夜行動物派對」為主題,發想自大安森林公園,特別設計生態踏查、當代藝術、表演藝術、露天電影院、文創市集、藝文講演等豐富內容。

廖小子執掌主視覺,打造動物夜行意象

目前搶先公開的2024白晝之夜主視覺由廖小子設計,將主題「夜行動物派對」視覺化,參考大安森林公園內特色物種,包括斯文豪氏攀蜥、中華鱉、赤腹松鼠、夜鷺、盤古蟾蜍等,以熱成像檢測物體輻射的想像,將動物的生命能量與體型動作呈現於畫面中;也利用像素圖形反映在地特色,像是大安森林公園前身的眷村窗花、公園植物意象等,組合起來象徵此處的豐富多采,創造人與動物們和諧共處的意涵。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2024臺北白晝之夜主視覺。(圖片來源:白晝之夜)

2024臺北白晝之夜「夜行動物派對」展演卡司、活動詳情等預計於9月起陸續公布,請持續關注白晝之夜Facebook粉絲專頁或白晝之夜Instagram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