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三館是如同交響樂般精采的建築對談,每個單位就像不同樂器,發出最美好的綠聲音。」要如何讓建築跟土地共生?「盡量轉彎不砍樹」是張清華團隊尊重原地貌的堅持,讓木造與建築構成略為扭曲狀,更甚也,還將新生三館造成兩座小山丘的樣貌, 順著未來館的屋頂走上,除了能看穿三館構成心領神會的太極形狀,也有被郊山包圍之感,享受一趟都市裡的隱建築綠遠行;如同我們仍對上海世博「沙特館」印象深刻,頂部花園種上一百多棵椰棗樹,打造對沙國意義最深的「城市綠洲」。
除了外型,屋頂上裝置為全台北市面積最大的太陽能光電板、覆土植栽,並使用與北京奧運場館「水立方」相同的ETFE薄膜披覆材料,讓自然光可以透入照耀裡頭的溫室植物。而ETFE又因為輕,讓建築能以鋼構取代重又耗能的鋼筋混凝土,張清華形容,這就像一棵負載鳥獸生態、開枝葉茂的大樹,僅以極小的立足點根植土地,還給公園更多空間。
陽光有了,空氣因為植栽、還回綠地空間而變得更好, 那水呢?在新生三館戶外使用高透水磚來蒐集雨水,並設置雨水回收系統, 能將其用在澆灌花博植物,而屋頂上大量的植栽也因為使用不織布材質,能輕易在豪雨季時固定土壤。讓人不經意發現,在新生三館的每一處角落設計,其實都是跟著台灣的天氣與土地行走。
環境都更計畫開跑
「這不只是一場建築都更,更是永續性的環境都更。」張清華曾在夜晚目睹蝙蝠來宿,感受到新生公園區對生態復育的用心,藝術家呂秉承更在此以大型裝置
藝術〈漫延〉,用兩萬多支免洗筷創作提醒大眾重視環境危害,花園內,〈萌芽〉街燈也是呂秉承的巧思,親自繪上38棵植物和花卉的種子圖,用藝術引誘遊客
認識植物種子長相。
ABOUT 張清華
主導2010台北花博新生三館的建築團隊,經歷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美國University of Penn.大學建築碩士。現任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美國
綠建築協會會員、太陽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以勇奪2007年台灣建築獎首獎的北投圖書館聞名建築界。
‧綠建築達人 簡學義×美術館 白色森林裡的新藝術
‧綠建築達人 黃謙智×流行館 寶特瓶蓋的未來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