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如何學習語言?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探索嬰兒到成人的語言能力躍進之謎

在本書中,鑽研語言習得議題超過五十年、與多個頂尖國際研究機構合作過的兒童語言發展研究先驅帶領我們深入探索語言習得的不同階段,並串聯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等科學的最新研究與發現,揭示嬰兒如何從牙牙學語、與自己或玩具「對話」,直到最終發展出完整敘事能力的驚人過程。

出版日期:2025-11-06

作者:蘇珊娜.洛佩斯.奧爾納特(Susana López Ornat)

★兒童語言發展權威,集結五十年研究心血重量之作

我們如何從牙牙學語進展到能夠流利表達?
人類到幾歲才開始聽得懂話語中的弦外之音?
為何學弟二、第三外語這麼難?
社經地位不同的四歲兒童之間的詞彙量差距竟會達三千萬之多?

嬰兒從呱呱墜地起就能分辨自己母語的韻律特徵,此後更能夠在未經過明確的訓練下自然習得語言,直到能夠流暢地表達。然而,我們的語言能力為何會有這樣飛躍式的巨大進展呢?又為何學習第二外語很難達到母語的程度呢?

學習語言受到先天基因、大腦傾向、周遭環境及投入時間多寡等因素的交互影響,並有好幾個敏感期,語言的成長與所有認知能力——包括記憶、注意力、動作乃至思考方式息息相關,隨著大腦成熟,這些能力也會共同成長,而語言正是推動它們協同演進的關鍵。

在本書中,鑽研語言習得議題超過五十年、與多個頂尖國際研究機構合作過的兒童語言發展研究先驅帶領我們深入探索語言習得的不同階段,並串聯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等科學的最新研究與發現,揭示嬰兒如何從牙牙學語、與自己或玩具「對話」,直到最終發展出完整敘事能力的驚人過程。

引言 基因、大腦、心智、環境再加上大量時間

第一章 學習中的孩子正逐步塑造他的語言腦
大腦與語言相輔相成/大腦天生具備有利於語言習得的傾向/語言本身也帶有促進習得的傾向/發展的每一步都各有其時:其中是否存在關鍵期?/具備彈性與可塑性,但同時兼具特殊性、專業性和針對性/漸進式髓鞘化/神經元增生和修剪/鏡像神經元系統(MNS)與語言習得/處理語言的大腦差異/

第二章 傾聽外界的語言
注意語言使用者的聲音以及嘴部、頭部與眼神的動作/成功發音:發聲與手勢/最初就用於處理語言的方式/在聽與說之際,大腦會選擇要注意哪些語言細節:競爭與協商/注意力三大焦點:單字的語音、語音變化以及其意義。/自閉症的情況/我也會只對自己說話,並聽見自己所說的內容/

第三章 由外界處理我的語言:溝通目的
其他人會留心並配合孩子的語言/從「模擬對話」到「真實對話」/共享注意力,超乎「你我」之間的關係/溝通目的:全新領域/指東西的重要性與人工智慧/原詞、單字與語言/自閉症的情況/社會在關心兒童語言學習方面的文化差異

第四章 我聽我的,而非你聽到的
眼睛有眼皮可以蓋住,那麼耳朵有嗎?/個體差異/語言感知的重大進展:知覺窄化/「比猴子還精」:統計學習/語言感知不只用到聽覺:一個人說話時,我們會看他的嘴和頭,並共享溝通情境

第五章 模仿行為是永不止息、頑強又無人可擋同時也不夠用
模仿與融入群體/模仿或擬仿:音韻記憶/模仿、鏡像神經元系統與預期/模仿或安靜/模仿然後學會語言,或者不學會語言

第六章 記憶與語言發展
施工中的語言記憶/記憶在語言習得中的作用/語言工作記憶降低了習得語言的難度:少即是多/記憶力與詞彙發展(慣用單字和短語)/詞彙臨界量以及與文法的關係:抽象與類比/細微差異引發的非典型發展與典型發展中的差異

第七章 說故事,全新的語言星球
敘事有何特別?/文法包、反事實語句、修辭、隱喻與譏諷的靈活彈性/閱讀與書寫/有個體差異,那有世代差異嗎?

第八章 沒錯,但是……
非典型發展:嚴重影響語言習得歷程的障礙/社經地位不同的四歲兒童之間的詞彙量差距有三千萬之多嗎?/雙語或多語言的習得

後記
語言習得、學習以及發展
參考文獻

作者|蘇珊娜.洛佩斯.奧爾納特(Susana López Ornat)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的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是專攻語言處理的教師與研究學者,自其職涯初期便開啟了語言早期習得的研究之路,足跡遍及馬德里及多個國際研究機構。於 1986年至 2005年期間,她創立了語言習得研究團隊(EQUIAL)並擔任團隊領袖,眾人一同完成了歐洲西班牙語版本的 MacArthur 語言及溝通發展量表的改編。此外,她還建立了瑪麗亞縱向語料庫,收錄了1989年至 1994年間,19個月至4歲之間的兒童語言習得過程。此資料庫目前已在兒童語料交換系統 (CHILDES)國際平台上對外公開。

譯者|洪貞韻

1988年生,小時候學過英文、日文,淡江大學西班牙文與法文雙主修畢業,目前以英文與西班牙文翻譯為生,與墨籍老公育有一女二貓,在台墨之間往返是常態。這是第一本譯作,翻譯過的電影、卡通倒是不少。

★專業推薦★

人類習得語言的奧祕,與AI的語言生成機制截然不同,本書從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最新發現抽絲剝繭試圖解密。
────何萬順|東海外文系講座教授

孩子來到精采多樣、時而喧囂的世界,是如何擷取那些語言的零光片語,一步一步打造自己的語言世界呢?推薦各位讀者細品這本書,探求人類學習語言的奧祕。
────黃竹佑|「麻瓜的語言學」創辦人

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們對語言習得的單一認知。作者巧妙地融合認知神經科學與發展心理學,揭示基因、環境與心智的動態互動,不僅提供了全新的視野,也展現了人類語言既複雜又優美的存在。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內容豐富但深入淺出,綜合跨域研究成果,探討人類語言習得發展不同面向,專家和大眾讀者相信都能有所收穫!
────謝承諭|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助理教授

江文瑜|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謝伯讓|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蘇席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共同推薦。

精彩文章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