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不能僅止於發想就結束!3招落實創新文化你也可以!

創意不能僅止於發想就結束!3招為企業落實創新文化

在產業變動劇烈的今天,企業無不將創新視為最重要的競爭優勢,許多領導人也都將打造創新企業文化納入組織重要綱領當中。為了將創新基因徹底植入員工的工作當中,企業努力做了許多嘗試,舉凡在辦公室引進手足球台(football table)的遊戲設施,或將牆壁漆成明亮的色調,並宣布「創新」將成為公司最優先的考量,甚至以現金獎勵提供創新構想的員工。於是在短時間之內,這股創新風潮與員工的興奮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幾個月後,一切又恢復原貌,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

 

為什麼企業花了這麼多心思凝聚公司創新氛圍,卻維持不了多久破功?New Markets Advisors 管理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Stephen Wunker日前參加了由商業教育機構General Assembly和ONEin3舉辦的討論活動,活動號召各方創業者、設計思考專家與創新者,共同討論創新企業文化營造失敗的原因,Wunker將討論結果整合成以下三項策略,並刊載在《富比士》(Forbes)雜誌網站上:

 

1.讓員工在擅長的領域發揮

在鼓勵員工一起玩創新之前,企業必須先了解想培養與促進的是哪一種類型的創新。許多企業犯的毛病是,創新思考的範圍僅侷限於新產品的發展,這代表著儘管部分員工缺乏客戶需求的相關知識、對產品開發沒有熱情,依然被強迫去做新產品概念發想的腦力激盪。

 

除了舊思維中的產品創新開發外,一個企業通常包含哪些領域的創新?依據4P模式,產品(products)、流程(processes)、獲利模式(profit models)、策略方針(policies)都是可供員工發揮創意的舞台。跳脫傳統一切以產品為中心的窠臼,創新的視野無限寬廣

 

無論是什麼領域的創新,都應是由下而上的(bottom-up),依據不同員工的需求,為員工創造不同的創意發揮舞台,讓員工在擅長的領域、熱愛的事物上盡情揮灑。而非僅僅由企業高層統籌制定、高呼創新口號,將產品中心思維的觀點灌輸給員工,再下令全公司員工都必須照做。

 

舉例來說,微軟的創新團隊現在積極鼓勵員工投入、參與三種型式的創新:產品、商業模式、策略。跳脫以往只有產品創新的舊思維,微軟的創新力量為公司注入更多活力。Office相關軟體上架到Android和iOS平台,供用戶免費使用,便是微軟推動嶄新創新策略下的產物,而這樣的創新政策也會持續成為推動公司的力量。

 

2.給予員工安全、友善的空間測試創新構想

大企業有龐大的員工規模,因此通常會建立一套線性垂直的訊息傳遞系統,讓公司井然有序的運作。這套科層體制結構透過層層委託與交辦,提供員工一套簡單的溝通依循指標,卻也帶來一些後遺症。尤其是當企業要推動創新的時候,科層體制訊息一層一層上報的系統,造成下情不易上達的困境,對創新概念的傳遞與組織彈性而言,是很大的阻礙。

 

 

套用到真實情境裡,當企業高層宣揚創新的種種益處時,中階主管仍然在公司核心任務中確認團隊有沒有達到最佳表現,他們沒有多餘的精力將時間與熱情投注在未經檢驗、風險未知的創新任務上。因此,當員工有任何創新構想時,在中階主管那一關就被擋下來了,主管期望部屬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上,把份內的事做好,於是好不容易萌發的創意就被扼殺了。

 

美國第一資本金融控股公司(Capital One)管理設計策略家Brett Bishop,解釋他的團隊如何瓦解上述科層體制帶來的困境。「我們去找那些太忙碌以致於無法治專注將創新概念實現的人,向他們保證公司會給他們機會嘗試。」Bishop的團隊獨立於整套科層體制之外,他們直接在公司內部尋找符合條件的員工,給予這些員工一個友善的空間測試創新想法,並確保這些員工的直屬長官不會插手,保護員工不會因創新理念的嘗試而受到主管苛責。

 

3.提供員工需要的創新工具

縱使是一個好的構想,在概念剛發想出來的時候,通常只有模糊的雛形,具體應如何執行、能對公司創造多少價值,這些細節都還不夠清晰。而企業要做的便是提供適當的工具,讓概念發展得更清晰。許多企業只是將錢砸在「發想創新概念」上,然而當新生兒一般的概念被發想出來後,卻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與工具、思考框架幫助這些概念長大,導致這些概念雖然出生了卻早早夭折。

 

被《財星》(Fortune)雜誌列為全球前1000大企業、3D 設計軟體公司歐特克(Autodesk),能成功營造創新企業文化的秘訣在於,公司為員工籌建了一系列的創新工作坊。工作坊中傳授的並非發想創新理念的方法,而是如何把創新理念「養大」,包括應該將構想說給哪位關鍵人物聽、應考慮哪些細節才能讓概念在市場上付諸實踐、如何做商業簡報突顯概念的核心價值、思考為什麼這個概念非歐特克執行不可、歐特克執行這個創新概念在市場上有何優勢與劣勢。這些訓練與資源,能有效幫助員工為每一個創新理念加值。

 

 

Photo、Text via /  SmartLinkin

台灣也買得到!日本全家Convenience Wear ✕ KOKUYO聯名,推出Campus筆記本、多角橡皮擦、自動鉛筆等文具選品

台灣也買得到!日本全家Convenience Wear ✕ KOKUYO聯名,推出Campus筆記本、多角橡皮擦、自動鉛筆等文具選品

「全家」首度導入日本全家Convenience Wear✕KOKUYO聯名29款事務文具,涵蓋Campus筆記本、自動鋼珠筆、螢光筆、自動鉛筆、多角橡皮擦、剪刀、釘書機等多款事務文具選品,即日起於4,300間「全家」店舖正式販售。

2021年,日本全家攜手設計師落合宏理推出以「好素材、好技術、好設計」為理念的「Convenience Wear」服飾品牌,且自品牌誕生以來,其貼近日常且輕鬆入手的特點,成功開創出在便利商片購買服飾的嶄新文化。2023年11月,Convenience Wear更舉辦了日本首場便利商店時裝秀,展現了全新的可能性。

→ 日本全家Family Mart推Convenience Wear!打造簡約便利的平價服裝品牌

Convenience Wear ✕ KOKUYO文具系列登場

今(2025)年4月,日本全家與設計師落合宏理聯手日本代表性的文具品牌KOKUYO,共同開發出兼具機能與設計感的「Convenience Wear✕KOKUYO」文具系列商品。在商品設計上,落合宏理以使用手感與便利性為優先考量,並融入多邊形的造型設計;選色上,則以大地灰做為主色,搭配水藍色點綴,使這些文具能自然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日本全家Convenience Wear攜手文具品牌KOKUYO推出文具新品。(圖片提供:全家)
日本全家Convenience Wear攜手文具品牌KOKUYO推出文具新品。(圖片提供:全家)
Convenience Wear✕KOKUYO聯名事務文具,更有「全家」專屬藍綠品牌色設計款筆記本、橡皮擦,將美感與機能完美融合。(圖片提供:全家)
Convenience Wear✕KOKUYO聯名事務文具,更有「全家」專屬藍綠品牌色設計款筆記本、橡皮擦,將美感與機能完美融合。(圖片提供:全家)

台灣全家開賣29款聯名文具

而自去年11月,台灣全家引進「Convenience Wear」系列商品後,備受好評。此次全家也正式導入Convenience Wear ✕ KOKUYO聯名29款事務文具,包含:封面字樣融入全家品牌藍綠色的Campus筆記本,內頁選用「森林認證紙」,具備83%白色度,書寫滑順不滲墨;採用 KOKUYO獨家開發的樹脂製「柔軟環圈」的軟線圈款筆記本,手感服貼且翻頁更為順暢;多角橡皮擦結合全家品牌色白、藍、綠,3入一組,每顆均有28個邊角,擦拭更順暢俐落;自動鉛筆則採用六角筆桿設計,搭配「快速補芯機構」,補充筆芯更加迅速便利。

左:平裝筆記本A5(6mm點線)、右:平裝筆記B5 (6mm點線)(圖片提供:全家)
左:平裝筆記本A5(6mm點線)、右:平裝筆記B5 (6mm點線)(圖片提供:全家)
左:自動鉛筆0.5 白桿、右:自動鉛筆0.5 灰桿(圖片提供:全家)
左:自動鉛筆0.5 白桿、右:自動鉛筆0.5 灰桿(圖片提供:全家)
左:多角橡皮擦(3色入)、右:雙頭水性螢光筆(5色入)(圖片提供:全家)
左:多角橡皮擦(3色入)、右:雙頭水性螢光筆(5色入)(圖片提供:全家)
左:軟線圈筆記本A5(6mm點線)、右:軟線圈筆記本B5(6mm點線)(圖片提供:全家)
左:軟線圈筆記本A5(6mm點線)、右:軟線圈筆記本B5(6mm點線)(圖片提供:全家)

同步引進Convenience Wear春夏新品

除此之外,全家這次也引進「中線筒襪-便利商店黑」,於全台800間店舖販售中,還有17款「Convenience Wear」春夏服飾同步登場,包括簡約寬版POLO衫、純棉背心、牛仔短褲與細肩BraTop上衣等新品。消費者也可透過全家APP地圖趣中的「Convenience Wear地圖」,查詢鄰近販售店舖。

「全家」引進網友敲碗許願的話題單品「中線筒襪-便利商店黑」,於全台800間店舖熱銷中。(圖片提供:全家)
「全家」引進網友敲碗許願的話題單品「中線筒襪-便利商店黑」,於全台800間店舖熱銷中。(圖片提供:全家)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星巴克 ✕ miffy米飛兔聯名登場!馬克杯、托特包、不鏽鋼杯、手機掛繩組等10款商品開賣

星巴克 ✕ miffy米飛兔聯名登場!馬克杯、托特包、不鏽鋼杯、手機掛繩組等10款商品開賣

星巴克與米飛兔miffy跨界合作推出聯名商品,於5月2日登場,實體門市和線上門市同步販售,除有馬克杯、不鏽鋼杯和生活用品等10款聯名商品,也同步推出3款端午限定聯名禮盒。

這次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巧妙融合兩大品牌的經典元素與配色,讓miffy的單純、快樂與冒險精神,與星巴克所傳遞的溫暖、分享和連結願景相互交織,體現在商品設計細節裡,打造出4款杯款、3款包袋、手機掛繩組、聯名隨行卡和miffy綠圍裙娃娃,以及3款端午限定禮盒。

星巴克與miffy跨界合作推出聯名商品,於5月2日登場,實體門市和線上門市同步販售。(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跨界合作推出聯名商品,於5月2日登場,實體門市和線上門市同步販售。(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miffy隨行卡,售價$180(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miffy隨行卡,售價$180(圖片提供:星巴克)

結合雙品牌經典色與圖案設計

本次杯款運用雙品牌的經典色和以miffy和星巴克咖啡杯圖案為主要設計,結合經典同時保有活潑童趣風格,有特殊造型把手的「miffy綠把手馬克杯」、「miffy綠蓋不鏽鋼杯」和「miffy橘蓋不鏽鋼水壺」兩款大小尺寸的不鏽鋼杯款,更有夏季必備「miffy TOGO冷水杯」,吸管附有造型miffy吸管套,相當可愛。

由左至右分別為:miffy橘蓋不鏽鋼水壺,售價$1,180,容量:295毫升。miffy綠蓋不鏽鋼杯,售價$1,280,容量:473毫升。miffy綠把手馬克杯,售價$780,容量:414毫升。miffy TOGO冷水杯,售價$850,容量:591毫升。(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由左至右分別為:miffy橘蓋不鏽鋼水壺,售價$1,180,容量:295毫升。miffy綠蓋不鏽鋼杯,售價$1,280,容量:473毫升。miffy綠把手馬克杯,售價$780,容量:414毫升。miffy TOGO冷水杯,售價$850,容量:591毫升。(圖片提供:星巴克)

其中最令人期待,為身穿星巴克綠圍裙化身為門市夥伴的「miffy綠圍裙」娃娃,療癒感的生活小物,讓miffy成為你的咖啡好夥伴。本此更推出miffy聯名包袋和miffy手機掛繩組,多款聯名商品miffy迷必須收藏。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miffy絎縫托特包,售價$1,200。miffy綠圍裙,售價$1,680。(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miffy絎縫托特包,售價$1,200。miffy綠圍裙,售價$1,680。(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miffy絎縫隨行杯袋,售價$550(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miffy絎縫隨行杯袋,售價$550(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miffy帆布手提袋,售價$750(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miffy帆布手提袋,售價$750(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miffy手機掛繩組,售價$650(圖片提供:星巴克)
星巴克與miffy聯名系列商品:miffy手機掛繩組,售價$650(圖片提供:星巴克)

推出3款端午限定禮盒

為迎接端午節,此次星巴克端午禮盒首次與 miffy聯名推出3款限定禮盒,「夏日miffy風格禮盒」、「夏日miffy沁爽禮盒」和「草莓可可杏仁捲」,於5日2日起全門市及線上門市端午節檔期禮盒開放預購。 

迎接炎夏端午佳節,端午禮盒首次與 miffy聯名推出3款限定禮盒。(圖片提供:星巴克)
迎接炎夏端午佳節,端午禮盒首次與 miffy聯名推出3款限定禮盒。(圖片提供:星巴克)

兩款禮盒內含多種新風味星冰粽與星蕨餅,茶風味「紅烏龍百香芭樂星冰粽」和咖啡風味「開心果摩卡星冰粽」,搭配清爽Q彈口感新風味星蕨餅。「夏日miffy風格禮盒」搭配miffy相機包造型包袋,大口徑的上開式側背包,內有活動式隔板,與印有miffy聯名圖案的內襯相當俏皮,後側設有口袋可置物,方便收納外出物品。

「夏日miffy風格禮盒」售價$980。(圖片提供:星巴克)
「夏日miffy風格禮盒」售價$980。(圖片提供:星巴克)

「夏日miffy沁爽禮盒」則以大容量保冷側背包,方便採買購物,兩側設有口袋可放置物品,亦有手提功能,搭配可愛miffy圖案和星巴克經典綠色系,可愛中帶有質感,兩款皆適合出外旅遊、野餐使用。

「夏日miffy沁爽禮盒」售價$1,250。(圖片提供:星巴克)
「夏日miffy沁爽禮盒」售價$1,250。(圖片提供:星巴克)

搭配端午食品禮盒推出miffy聯名款「草莓可可杏仁捲」,酥脆的捲心餅中填滿濃郁的可可內餡,外層披覆香甜草莓淋醬與杏仁粒,小巧精緻的單包體驗,讓人心喜的甜蜜滋味,常溫或冷藏後食用,不同口感相同美味,適合與朋友共同分享。

「草莓可可杏仁捲」售價$420(圖片提供:星巴克)
「草莓可可杏仁捲」售價$420(圖片提供:星巴克)

資料提供|星巴克、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