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鹽業遺跡裡的互動劇場與巨型柏青哥

台南「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鹽業遺跡裡的互動劇場與巨型柏青哥

位於台南官田區的「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緊鄰隆田火車站,前身為臺鹽隆田儲運站與倉庫,經修復後以「嘉南大圳」為主題,融合科技、藝術與地方歷史等,設計沉浸式劇場、互動遊戲、感官體驗等多樣設施,打造一個適合全家大小的文化園區。

「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除了是親子學習與娛樂的環境,同時也運用了公共參與模式、形塑出場域品牌特色,以創作重新詮釋百年大圳,開啟未來更具延展性的討論空間。

鹽業建築化身水文化園區

「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由歷史建築「臺鹽隆田儲運站」及週邊6座閒置倉庫修復而成,舊時主要用來儲放散裝鹽。園區內也保留「四鐵共構」遺跡,除了日治時期園區用來運送建造烏山頭水庫重機械的水鐵,亦見證早期台灣曬鹽外銷,從七股鹽場的「鹽鐵」開始,經過「糖鐵」、「臺鐵」,接運到高雄港外銷的產業風景。

除此之外,隆田地區也是埤塘、圳道與溪流交織而成,因水而蓬勃富庶的聚落,鄰近烏山頭水庫。「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也以此為題,推廣在地文化資產及水圳文化,打造一系列的活動、設施。

逛園區也可以欣賞鐵道火車風景
逛園區也可以欣賞鐵道火車風景

園區俯瞰
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緊鄰台鐵鐵道

274677579_710411286996241_2259302447348809320_n
保留原本生長於北倉空間的構樹,以大面玻璃配合自然採光,展演出各種光影變化

● Big Channel 嘉南大圳地景劇場

策展團隊將園區中的「南倉」、「北倉」兩座古蹟建構沉浸式劇場,「Channel」代表嘉南大圳這個水路連結,也代表各種圖像、聲音和知識的傳播渠道。

日本畫家「伊東哲」以畫作見證嘉南大圳風光,此劇場以伊東哲作品《嘉南大圳工事圖》為基底,將場景分為白晝與夜幕,在傳統絹畫中融合數位質感,成為具有當代感的視覺語言,透過觀眾的身體行為與影像進行互動,呈現人、土地、水源的共存關係。

在畫面設計上,團隊特別將原畫的鳥瞰視角轉化為平視角度,運用科技再現歷史中的地景與各種角色記憶,引領觀眾走入畫面,與畫中原件進行互動。

274673639_710411310329572_3341093755603448864_n
以《嘉南大圳工事圖》為基底的沉浸式劇場

274659625_710411193662917_4315980955417406937_n
以《嘉南大圳工事圖》為基底的沉浸式劇場

● 水路柏青哥

發想自嘉南大圳灌溉系統的巨型柏青哥,造型上參考台灣宮廟節慶常見的舞台車,結合機械、聲音、燈光,以水源作為彈珠,從右側東引口水道出發,沿路經水利設施及農田,並在碰觸各個裝置時,產生不同燈光效果及預先採集的相關聲響,更結合溜滑梯增添互動趣味性。

274695735_710411273662909_1032114806455614339_n
融合多重感官的巨大柏青哥遊戲

● 地景跳格子

以嘉南平原地景為主軸的地面投影遊戲裝置,透過8-bit美術風格、使用色塊表現不同農作的層次紋理,包含了稻作、甘蔗、菱角等,踩踏時還會發出對應作物的環境音,藉此傳達四季輪作之景。

274698124_710411303662906_3939969908503372947_n
具有互動效果的跳格子投影

● 大圳混音場

邀請到聲音創作者吳燦政,從常民生活聲音出發,實地採集雲嘉南地區聲響,包含鐵路、生態、飲食、祭典等。只要以手阻擋特定投影物件,就能觸動感應器並發出對應的聲響,創造混音共創的遊戲體驗。

● 伊東哲座敷

園區內特別打造了「伊東哲座敷」,展出其作品如工事畫、書信、親人訪談影片等,從多視角加深觀眾對於伊東哲與嘉南大圳的認識。

274663267_710411123662924_1357871884020892890_n
伊東哲的畫作展出

● 瞰水丘遊

靈感源自烏山頭水庫,以鏡面不銹鋼重新詮釋珊瑚潭水景。一旁設置的彈跳小丘,除作為觀看「珊瑚潭」的至高點,彈跳過程中也讓孩子更親近藝術作品。

鏡面珊瑚潭在不同角度反射光影形成獨特美感
鏡面珊瑚潭在不同角度反射光影,形成獨特美感

A7304098
彈跳小丘是孩童的天堂

周邊景點整合串聯

「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鄰接「大隆田生態文化園區」、「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與「葫蘆埤自然生態休閒公園」,往南更可連結到「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往東還有「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及烏山頭水庫,串連多個景點,帶動地方的文化觀光能量。

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

票價資訊|全票100元、優惠票70元、半票50元

開放時間|09:00-17:00(每週二公休)

園區地址|臺南市官田區新生街43號(隆田車站步行3分鐘)

資料來源|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朗敘設計 

圖片提供|朗敘設計  

展場攝影|七六番影像工作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誠品生活台南」5/28試營運!綠建築致敬傳統埕文化、繪本公寓、挑高十米雙層書店等5大亮點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誠品生活台南」將於5/28試營運!這間廣達6,000坪的四層樓獨棟大店,設計融入台灣傳統於厝屋、公共廣場聚會的「埕Tiânn」文化,打造讓人們歡聚交流的生活據點。館內又以集結全球特色繪本的「誠品繪本公寓」為最大亮點,雙層書店藏書量、兒童館規模都居南台灣第一,另有主題餐廳、台灣設計選物、潮流品牌專賣店、誠品酒窖等進駐,各年齡層的訪客皆能在此覓得樂趣。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引台南暖陽入內的有機綠建築

以「南方新桃花源」為概念,誠品攜手建築師羅耕甫規劃「誠品生活台南」街邊大店,這棟有機綠建築善用自然採光與通風,將台南暖陽引入室內,也縫合室內空間與城市風景。正門入口旁以壯觀的景觀步梯迎賓,邀訪客拾級而上,步入挑高10米的雙層書店沈浸於書海。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雙層書店空間融入「埕Tiânn」文化打造

室內空間由建築師蕭博文操刀,融入台灣傳統厝屋庭院與公共建築前聚會廣場的「埕Tiânn」文化,將誠品書店置於全店核心位置,結合多元藝文體驗、親子共讀Plaza等活動空間,以及綠意天井、8米寬大步梯、大面積露台等設計細節,為城市打造全新聚所。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館內亮點:挑高十米雙層書店、繪本公寓等

挑高10米的雙層書店,藏書以美術設計與建築類書籍最多元,並設有台灣文學角落、文具館、觀點放送策展牆、黑膠音樂空間等。兒童館更特別打造「誠品繪本公寓」,集結多國著名繪本插畫家作品,曾獲國際安徒生插畫獎肯定的安野光雅、Suzy Lee,及獲時代雜誌封為童書界畢卡索的美國繪本作家Maurice Sendak等,都將帶來豐富多彩的創作。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誠品酒窖進駐,台南名店齊聚

「誠品生活台南」每層都設有主題餐廳或咖啡輕食,囊括台式、日式、歐美、中式、泰式等菜系;「誠品酒窖」亦首度來到南台灣,帶來逾7,500款紅白酒和香檳。館內齊聚台南在地名店,包含咖啡廳「StableNice Coffee Express」、早午餐「光合箱子」、日式風格小店「KADOYA喫茶店」、甜點店「狸小路」、烘焙坊「懿品乳酪菓子手造所」、專賣古早味台式麵包的「蜷尾家パン」等。此外,五星級漢來美食引進「漢來上海湯包」等私房菜,台中知名排餐「FORE restaurant柴燒牛排」、高雄老字號「汕頭泉成沙茶潮鍋」也將進駐。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來源:誠品酒窖)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台灣設計師、國際潮流品牌集結

期望成為激發人們創意的靈感基地,「誠品生活台南」也攜手品牌創作全新店型,囊括時尚設計、休閒潮流、新銳文創、台灣冠軍茶等類型,其中以時髦撞擊凹痕著稱的義大利精品行李箱「CRASH BAGGAGE」首度在台灣開設獨立專賣店,美國百年工作靴之王「Red ing」則是在台南展店,值得一訪。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誠品生活台南

地址|台南市南區中華西路一段76號

試營運|2025.05.28(三)起 

營業時間|11:00-22:00

停車資訊|停車場請由新建路轉中華西路一段70巷進入,提供逾1,200個汽機車停車位

台南古城門成藝術畫布!府城城垣節《城城點點》集光影秀、AI及大眾共創,書寫城市記憶

台南建城門三百週年!「府城城垣節」結合光影秀、AI及大眾共創,書寫城市記憶

曾鎮守府城四面的城門,隨時代變遷,從防禦工事轉變為城市中的時間膠囊,既存於當代日常,也封存著歷史記憶。臺南為慶祝城門及城垣啟建300週年,即日起至6月1日舉辦「府城城垣節」,其串連城市歷史、傳統民俗及公共藝術,將歷史遺跡轉變為文化舞台,邀大眾以城牆及城門為引,潛入城市記憶。

節慶中由「艸非火工作室」策劃的《城城點點》系列展演,集結3組城門裝置作品,結合遶境歡迎門、刺竹構築的原始防禦工事、光影秀等元素,講述府城的城牆故事。

台南建城門三百週年!「府城城垣節」結合光影秀、AI及大眾共創,書寫城市記憶
(圖片提供:艸非火工作室)
台南建城門三百週年!「府城城垣節」結合光影秀、AI及大眾共創,書寫城市記憶
(圖片提供:艸非火工作室)

防禦之外,城牆之於城市的文化意義

過去,城牆具象化了安全感,也象徵著人與城市之間的連結,如今則牽動著市井人情與歷史記憶。艸非火工作室表示:「城牆與城門的消失,是當初臺南為了『成長』所做出的選擇;而如今的『重現』,則是未來新開端的諭示。」《城城點點》以新舊交織的城市空間為背景,串連古與今,開啟當代對城門作為公共空間的想像與討論。

台南建城門三百週年!「府城城垣節」結合光影秀、AI及大眾共創,書寫城市記憶
台南府城城垣節舉辦睽違19年的「府城隍巡城祭」。(圖片提供:艸非火工作室/攝影:大同的臺南)

《埕疊城現》:再現消逝的城門,想像未來臺南

《埕疊城現》以臺南8座古城門為靈感,結合傳統遶境歡迎門,提出「八門造境」的概念,於東、南、西、北舊址重構共10座大、小城門與城牆,透過田野調查、公眾參與及AI工具的應用,呈現串連在地歷史、日常與未來願景的公共藝術。作品朝內面集結市民攝影及藝術家創作,形成蒙太奇圖樣;朝外面則邀請民眾設想2325年的臺南,融合AI生成圖像,呈現飛行車、生態機械等未來符碼。

台南建城門三百週年!「府城城垣節」結合光影秀、AI及大眾共創,書寫城市記憶
(圖片提供:艸非火工作室)
台南建城門三百週年!「府城城垣節」結合光影秀、AI及大眾共創,書寫城市記憶
(圖片提供:艸非火工作室)

《埕疊城現。光》:以古城門為畫布,用光影描繪城市記憶

在大東門、小東門保留的古城門遺址,《埕疊城現。光》光影秀悄然展開。投影作品由當地民眾、成功大學師生、東門教會教友攜手創作,以光影勾勒府城300年的歷史脈動,為城門遺跡注入生命力。

台南建城門三百週年!「府城城垣節」結合光影秀、AI及大眾共創,書寫城市記憶
(圖片提供:艸非火工作室)

《箣竹牽牽手圍城》:原始防禦工事轉化為趣味公共藝術

在城牆尚未以磚與泥構築之前,人們利用刺竹、綠珊瑚構築屏障保護家園,形成臺南最原始的防禦體系。《箣竹牽牽手圍城》位於大南門公園,作品取「刺竹」意象,結合「手牽手」概念寓意團結,以躍動的氣球為材,構築一道凝聚大眾團結意識的城牆,將昔日的防禦工事轉化為今日的公共藝術,讓歷史記憶在現代空間中延續。

台南建城門三百週年!「府城城垣節」結合光影秀、AI及大眾共創,書寫城市記憶
(圖片提供:艸非火工作室)

府城城垣節《城城點點》系列展演

展期|即日起至2025.06.01

・《埕疊城現》亮燈時間/17:0005:00

・《埕疊城現__光》光雕時間/大東門 17:0005:00、靖波門 17:0012:00

地點|臺南市區(八城門舊址)、大東門城大南門城(南門公園)大西門城遺址大北門遺址小東門城垣遺址(靖波門)小南門小西門小北門青年路(一)青年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