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場日式春茶宴!「飛花落院」三周年限定餐會:和宅料理佐5款台灣好茶,天光山色交織琵琶樂音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親臨隱身台中新社山中的「飛花落院」,便能明白為何這裡被譽爲「中台灣最美餐廳」。入口流水洗淨大石的靜心畫面,串接著茶席凹間、石坡茶屋、露台枯山水,配上一旁山景與池水波光相映,把日式庭院襯得極美。

每年三月,冬末初春之際,正是飛花落院慶週年的時節,院子裡的藍花楹正好在此時盛開,成為夥伴們與舊雨新知共度生日的寫意背景。今(2024)年,飛花落院匯聚藍花楹美景、和宅料理、琵琶聲,以及台灣5款出自頂尖製茶師的在地好茶,推出「三周年音樂茶餐會」,3月27日至31日五天限定,即日起開放預約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飛花落院日式庭院。(攝影:izzie pang)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飛花落院入口處廊道。(攝影:izzie pang)

走訪台灣各地,找最好的茶

自開幕以來,飛花落院致力推廣台灣在地好茶,從茶人事茶的茶席、隨每季餐點轉換的茶搭餐(tea pairing),到石坡茶屋內的珍貴茶飲,都是以茶品為主角的精心安排。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飛花落院二樓茶間及山坡茶屋。(攝影:izzie pang)

不僅如此,每逢飛花落院生日季,創辦人魏幸怡更會親自走訪台灣各地拜訪茶師,尋覓極少量的頂級好茶,不只帶回料亭供主廚搭餐,也將其送悉心裝盒,讓參與週年茶餐會的訪客將好茶帶回家。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2023年飛花落院兩週年茶餐會現場。(攝影:izzie pang)

編輯開箱「飛花落院三周年茶餐會」

茶餐會從藍花楹樹下的茶席展開,我們在頌缽聲的引導下,依序走訪5個木茶桌,跟著茶師賞茶具、觀茶相、聞茶湯後品茶。看著茶葉從原型經熱水浸潤後舒張、茶湯入白杯後流淌漂亮的琥珀色澤,心情隨之弛放。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2024飛花落院三周年音樂茶餐會體驗現場。(攝影:izzie pang)

在庭院將品得魏幸怡從台灣各地蒐羅而來、由5位獲獎無數的頂尖製茶師製作的好茶,嚐到搭配茶風味特製的小點,為後續的餐席暖胃。以下分別看向魏幸怡精選的5款名茶: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飛花落院三周牛茶禮盒,左為三峽頂級白茶。(攝影:izzie pang/圖片提供:飛花落院)

01 美人紅茶,帶甜感的發酵風味

體驗現場收穫一面好評的「美人紅茶」,來自人稱「魚池茶王」的莊鎔璞。「美人紅」,顧名思義結合了東方美人與紅茶的個性——莊鎔璞選用經著蜒而生蜜香的東方美人茶菁,採製紅茶的方式處理,為茶湯賦予蘋果、蜂蜜香氣,流露發酵的豐富氣味,尾韻回甘,非常好喝。美人的伴侶是一小盤「鱒卵茄泥冬蔬」,兩者甜味互不搶戲,平衡極好。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美人紅茶 X 鱒卵茄泥冬蔬。(攝影:izzie pang)

02 頂級白茶|內斂淡雅的自然氣息

來自三峽的「白茶」是出自李宥陞的手藝,帶內斂的白花香、恬淡青草氣息和細雅的蜜香,香氣飽滿而優雅。主廚端上「車蝦青花筍串」,以蝦的鮮甜襯托白花香氣。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車蝦青花筍串。(攝影:izzie pang)

03 梨山紅茶|層次豐富,果香、蜜香與木質香交織

由杜蒼林製作的「梨山紅茶」,源自世界最高海拔的烏龍紅茶產區,因產地海拔高,茶韻更為悠長;熱泡後,茶湯散發恬淡甜果香,是柑橘氣味,接續著木質香氣,以及經小綠葉蟬吸吮後而成的蜜香。搭配的是鮮鹹的「鮑魚佃煮」,略帶醬香的海鮮讓梨山紅的甘甜更為鮮明;吃一口鮑魚再喝口茶,甜香瞬間撲鼻。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梨山紅茶 X 鮑魚佃煮。(攝影:izzie pang)

04 凍頂金萱|焙火與香甜的平衡

接下來這款「凍頂金萱」,茶樹以阿里山為鄉,茶農特別在穀雨前採摘,因為這時茶的氣韻、甜味、氨基酸最飽滿;接著茶菁被送到南投交由「名間茶王」陳立偉製作,經32小時反覆焙火後,充滿炒栗子的香氣、帶點熟果香。熱泡後入口,會先嚐到金萱標誌性的奶香,過一會是因焙火而生的焦糖牛奶滋味。餐點搭的是主廚特製的日式「最中餅」,酥脆圓餅夾入脆皮圓鱈、馬鈴薯洋蔥泥,呼應茶的甜感。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吃過餅後再喝茶,會品到炒栗子、焦糖牛奶以外的甜感,茶師特別問大家喝到什麼味道?我感覺是成熟桃子的香氣,茶師喝來則像烘烤堅果的甜味。茶師表示,會特別問只是覺得好奇,因為每個人喝到的總是不同!。(攝影:izzie pang)

05 龍鳳峽冬片|極其珍貴的青草甘甜香

壓軸的「龍鳳峽冬片」來自衫林溪,生在當地一片原始林中的私密茶園,產量極少、特別珍貴,交由全國冬片製茶冠軍葉孟展製作;茶湯帶有竹杉香味,甘醇雅緻,且平時喝冬片較常喝到花香,這款卻有一股玉米的甘甜,十分特別。呼應「龍鳳峽冬片」的青草香、甜尾韻,主廚將絲瓜、豚肉和蛤蠣送上桌,茶與食材的搭配極其貼合。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龍鳳峽冬片 X 絲瓜 蛤蠣 豚。(攝影:izzie pang)

5款冷泡茶加乘和宅料理風味

以上5道隨熱泡茶端上的料理,僅僅只是前菜;正式入席後還有7道菜、1道甜點等待上桌,搭配的是5款茶的冷泡版本。一熱一冷的呈現,將茶的個性完整體現,足見飛花落院對茶的執著。席間飛花落院招牌菜「蕪菁蔬菜濃湯」「新社 水井 風味野菜」美味依舊,以下新菜和本季釜飯也令人印象深刻: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蕪菁蔬菜濃湯」湯底以老母雞熬煮,入口後還能嚐到蛤蜊、蔬菜的甜;擺盤帶有冬季薄冰的意象,桌邊放上奶油後則如冬日轉暖後的融雪,呼應初春時節。(攝影:izzie pang)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飛花落院的招牌菜「新社 水井 風味野菜」,匯集在地香菇、白蘿蔔的天然甜味,交織山葵、山椒葉辛香以及涼菜紫蘇漬的清涼,鮮美風味與茶香相輔相成。(攝影:izzie pang)

梚物開蓋後,濃厚的辛香襲來,本季飛花落院端上的是「青花剝皮烏骨雞麵」,湯底洋溢青花椒的獨特香氣,充滿剝皮辣椒帶甜的辣感,兩者疊加的結果極其美好,也令人驚喜。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青花剝皮烏骨雞麵。(攝影:izzie pang)

每一季的重頭戲——釜飯,今年春天以黑鮑為主角,配以干瓢、羊栖菜及冬季蔬菜上桌。米口感一如既往地粒粒分明,風味鹹中不失鮮味,還帶點解膩的清甜;不只現場熱熱的吃很美味,時隔五小時拿起主廚特地讓賓客帶回家享用的「宵夜」——同款釜飯三角飯糰,即使不加熱也好吃。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鮑魚干瓢釜飯。(圖片提供:飛花落院)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淺草甘露車海老。(圖片提供:飛花落院)

水光山色佐琵琶樂音

光臨茶餐會,不只有天光山色、池水波光佐餐,飛花落院更邀請「植心樂集」首席演奏家徐偉珊現場演奏琵琶,引領人們在充滿禪意的環境,品著好茶、嚐著美味,再乘著樂音,與重要的人一起度過春意的午後和夜晚。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琵琶演奏家徐偉珊將於茶餐會現場表演。(圖片提供:飛花落院)

台灣5大製茶師好茶怎麼入手?

飽餐一頓後,還能帶著裝有美人紅、凍頂金萱的「和煦春曦」茶組回家,不妨擇日下廚時泡壺茶搭餐。若未能親臨現場體驗,也可在飛花落院官網買到「和煦春曦」和「凝冬暖暄」(龍鳳峽冬片、梨山紅茶)茶組,讓台灣茶的風貌成為餐桌上獨特的佐料。

飛花落院2024三週年音樂茶餐會
飛花落院景色。(攝影:izzie pang)

飛花落院「三周年音樂茶餐會」

價格|$5,880 / 人(服務費外加),包含:10道精緻料理、樹下茶席、音樂演出、5大製茶師Tea Pairing、精選茶禮盒「和煦春曦」

預約|請點此

 

飛花落院三周年茶禮盒

「和煦春曦」美人紅茶 + 凍頂金萱|$1,380

「凝冬暖暄」龍鳳峽冬片 + 梨山紅茶|$1,580

預購|請點此

日本「I’m donut?」甜甜圈插旗台北東區!推出3款台灣限定專屬口味,打造質感簡約店空間

日本「I’m donut?」甜甜圈插旗台北東區!推出3款台灣限定專屬口味,打造質感簡約店空間

日本超人氣甜甜圈專門店「 I’m donut?」,以獨創「生甜甜圈」口感與多款創意口味,顛覆了大眾對甜甜圈的想像,迅速成為話題品牌。而I’m donut?亞洲首間海外分店選址於台北東區,將於2025年7月4日上午10點正式開幕。

日本人氣甜甜圈I’m donut?插旗台灣

I’m donut?創辦人暨主廚平子良太(Hirako Ryota),以福岡烘焙坊(AMAM DACOTAN)所使用的布里歐修麵團進行油炸,意外誕生出柔軟、輕盈、入口即化的全新口感,開創出如雲朵般鬆軟、甜而不膩的「生甜甜圈」。這份意外的美味,加上「希望讓更多人嚐到」的初心,成就了I’m donut?的誕生。

富錦樹集團繼成功代理挽肉と米、MERCER BRUNCH等日本人氣品牌後,今年又代理 I’m donut?,再次掀起美食話題。(圖片提供:富錦樹)
富錦樹集團繼成功代理挽肉と米、MERCER BRUNCH等日本人氣品牌後,今年又代理 I’m donut?,再次掀起美食話題。(圖片提供:富錦樹)

而品牌命名中的「?」,正是來自這份驚喜。咬下第一口時,柔軟化口的質地讓人忍不住驚呼:「這真的是甜甜圈嗎?」這也象徵著甜甜圈本身對自我定義的挑戰與趣味,I’m donut?希望透過每顆甜甜圈,為顧客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美味。

 I’m donut?以獨創「生甜甜圈」口感與多款創意口味,顛覆了大眾對甜甜圈的想像。左為抹茶口味、右為原味。(圖片提供:富錦樹)
I’m donut?以獨創「生甜甜圈」口感與多款創意口味,顛覆了大眾對甜甜圈的想像。左為抹茶口味、右為原味。(圖片提供:富錦樹)
左為草莓巧克力生法蘭奇、右為焦糖巧克力脆脆堅果(圖片提供:富錦樹)
左為草莓巧克力生法蘭奇、右為焦糖巧克力脆脆堅果(圖片提供:富錦樹)
左為可可、右為卡士達(圖片提供:富錦樹)
左為可可、右為卡士達(圖片提供:富錦樹)

現場手工製作、打造鬆軟濕潤的口感

I’m donut?堅持每日手作麵團與內餡,精心調和多種麵粉比例,經長時間低溫熟成、高溫油炸,打造出獨一無二、如雲朵般鬆軟濕潤的口感。內餡橫跨草莓、抹茶、巧克力到鹹口味系列,絕不使用現成材料,每一顆甜甜圈皆於現場手工製作,確保將最新鮮、最佳口感與細膩層次帶給每位顧客。

左為海鹽焦糖培根、右為開心果鮮奶油(圖片提供:富錦樹)
左為海鹽焦糖培根、右為開心果鮮奶油(圖片提供:富錦樹)
左為覆盆莓鮮奶油、右為楓糖生火腿(圖片提供:富錦樹)
左為覆盆莓鮮奶油、右為楓糖生火腿(圖片提供:富錦樹)
左為生法蘭奇、右為炒蛋(圖片提供:富錦樹)
左為生法蘭奇、右為炒蛋(圖片提供:富錦樹)

推出3款台灣限定專屬口味

I’m donut?台灣首店將同步呈現東京本店經典人氣口味,包括原味、抹茶與卡士達等,共推出12款風味甜甜圈。此外,更用心研發3款台灣限定口味,包含結合在地元素的「超台灣」、靈感來自台灣手搖飲文化的「香蕉奶茶」,以及滿載水果香氣的「水果帕妃」,將品牌職人手作精神與在地食材巧妙融合,打造專屬台灣的限定風味。

香蕉奶茶口味(圖片提供:富錦樹)
香蕉奶茶口味(圖片提供:富錦樹)
超台灣口味(圖片提供:富錦樹)
超台灣口味(圖片提供:富錦樹)
水果帕妃(圖片提供:富錦樹)
水果帕妃(圖片提供:富錦樹)

低調具質感的簡約店空間

歷時一年的籌備,I’m donut?台灣首店悄然落腳於敦化南路街廓之間,空間設計延續品牌低調內斂質感風格,運用亂紋不鏽鋼與原始水泥牆面,保留建築紋理痕跡,展現純粹個性與當代美感。走進店內,最吸睛的是中央一座長達9公尺的流線型木製吧台,溫潤木質與柔和曲線,自然流動於極簡空間之中,注入未來感與溫暖氣息,這座吧台由匠人純手工耗時半年打造,每一道弧線都蘊含著I’m donut?對甜甜圈與細節的執著。吧台結合開放式甜甜圈現場製作區,讓顧客能親眼見證甜甜圈誕生的過程,感受職人手作的臨場魅力,讓選購甜甜圈的過程,成為一場充滿儀式感的互動體驗。

I’m donut?台灣首店悄然落腳於敦化南路街廓之間。(圖片提供:富錦樹)
I’m donut?台灣首店悄然落腳於敦化南路街廓之間。(圖片提供:富錦樹)
(圖片提供:富錦樹)
(圖片提供:富錦樹)

除了每日手作甜甜圈,I’m donut?台灣首店也為來訪顧客準備了滿滿細節,店員身上穿著由創辦人平子良太與日本時尚造型師大森伃佑子聯名設計的制服,簡單俐落又帶著日式可愛氣息。搭配經典粉紅色手提袋,不僅成為街頭拍照亮點,更是提在手上就能讓心情變好的風格配件。

(圖片提供:富錦樹)
(圖片提供:富錦樹)

規劃多款原創周邊

店內特別規劃多款I’m donut?原創周邊,從馬克杯、保溫瓶、貼紙、帽子、大容量保冷袋,以及台灣限定版T恤、鑰匙圈與明信片等,不只好看實用,還能把這份甜甜圈的好心情一起帶回家,陪著大家走進生活每個角落。

店內特別規劃多款I’m donut?原創周邊。(圖片提供:富錦樹)
店內特別規劃多款I’m donut?原創周邊。(圖片提供:富錦樹)
(圖片提供:富錦樹)
(圖片提供:富錦樹)
(圖片提供:富錦樹)
(圖片提供:富錦樹)
(圖片提供:富錦樹)
(圖片提供:富錦樹)

攜手吉田ユニ打造台灣限定版預購商品

台灣限定版預購商品更邀請日本知名視覺設計師吉田ユニ(YUNI YOSHIDA)操刀,將I’m donut?「多樣性」的品牌精神,轉化為細膩且具巧思的視覺語彙,以各式食材圖樣設計而成的窗簾、鑰匙造型為發想,象徵開啟嶄新序幕與未知世界入口,延續對生活與愜意的詮釋,每件周邊小物都藏著I’m donut?對日常的溫柔想像,等著大家親自來收藏。

I’m donut? Taipei Dunhua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188號1樓
營業時間:10:00-20:00 (售完為止)
官方instagram:@imdonut.twn

資料提供|富錦樹集團、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一碗好冰的風味構成式!專訪金雞母Jingimoo、八時神仙草

一碗好冰の風味構成式!專訪金雞母Jingimoo、八時神仙草

一碗好吃的刨冰,不只是把配料堆疊上去那麼簡單,而是關於冰體質地的講究、不同淋醬濃淡的拿捏、配料之間的搭配平衡,以及每一口風味層次的精心設計。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與嘎哩咖啡合作推出的限定「麵茶奶蓋布蕾雪花冰」,以奶蓋調出順口甜感,搭配布蕾點綴,讓仙草與麵茶多了年輕又可愛的表情。(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一口冰涼的仙草雪花冰,一口溫熱的芋圓,是一年四季都最剛剛好的味覺旋律。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金雞母|從季節果香到奶酪陷阱,讓人整碗喝光光的風味遞進術

在觀光人潮穿梭不息的永康商圈,一碗碗盛裝當季風味的冰,靜靜地述說著金雞母的初心——讓台灣本地食材與甜品文化,從這個街角延伸到世界的另一端,被更多人看見。創業初期的店面不大,他們從薏仁、愛玉等簡單的甜湯起步,嘗試將信義鄉的梅子釀成梅酒,再與自製愛玉結合,開啟了金雞母的冰品風味實驗之路。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從幾顆湯圓、一盅茶凍開始,成長為今天這間讓人們頻頻為一碗冰駐足的甜品店。

(圖片提供:金雞母)
曾經出過的限定「出雲玄米抹茶」搭配烤鳳梨與起司奶霜,雖然是個相對不大眾化的口味,但偶爾團隊也想單純分享一碗自己喜歡的冰。(圖片提供:金雞母)

「我們心目中的好冰一定要符合一個標準:不能膩,希望客人從第一口到最後一口都能喝光光。」金雞母從傳統台式剉冰出發,改以日式刨冰機調整刀片細度,削出綿密且帶黏性的冰體,讓醬料能包覆其中、層層釋放風味,並結合台灣人「愛吃料」的咀嚼習慣,大量使用當季食材或手工配料——他們堅持「純天然、無添加」的原則,茶凍、紅豆、玉米等配料皆於店內親自熬製;即便少數原料來自市場,也會實地拜訪原產地,親自確認來源與成分。

(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_林家賢)
金雞母的冰體細緻綿密,讓醬料能更均勻地融入每一口裡。從製作到出餐力拚3分鐘內完成,因為好冰真的等不起太久!(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_林家賢)
(圖片提供:金雞母)
金雞母的凍類配料皆由原始食材手工製作,確保送入顧客口中的每個細節都天然、安心。(圖片提供:金雞母)

曾在「Le Mout 樂沐」餐廳學習的團隊創辦成員之一,更將法式料理中對醬料的講究引入冰品之中——不只依賴外層淋醬,中層也會藏入自製果醬或奶酪,創造風味遞進的驚喜,而不是從頭到尾只品嚐一種味道。以「燒冰紅茶」為例,上層是烤布蕾與紅茶醬交融出的奶香茶韻,而當湯匙深入中層,藏在冰體裡的檸檬醬悄然釋放,從濃郁滑順轉為清爽酸香,彷若從奶茶過渡到檸檬紅茶的雙重奏。這樣的層次設計背後,離不開對甜度與風味強度的反覆調整。他們希望盡可能地兼顧大眾口味,不追求濃重,而是保有純粹、舒適的尾韻——若客人覺得不夠甜,也提供能自行斟酌添加的蜂蜜和醬料。

(圖片提供:金雞母)
頂部放上自製布蕾、桌邊炙燒的「燒冰」與搭配季節冰品口味的「金銅燒」,都是金雞母自豪的招牌甜品。(圖片提供:金雞母)

在冰品的風味搭配邏輯上,金雞母格外講求食材間的「協調性」——茶要保有回甘卻不能過澀;咖啡苦韻不能過重,否則會壓過甜味與層次;水果的酸甜比例因產地與熟度而異,因此他們會根據實際狀況調整配方,不設定死板比例。至於酒感,則著重讓風味留於冰中,而非讓「吃冰像在喝酒」。例如提拉米蘇冰將咖啡酒與煉乳融合,僅保留微醺香氣;抹茶適合搭奶酒,紅茶、焙茶與琴酒相得益彰;果香濃郁如芒果,則宜搭配厚實的威士忌。這些細膩調和都來自一次次實驗後的味覺平衡,目標不只是創新組合,而是讓每一口都溫潤順口,並自然地完成風味遞進。吃冰這件事,在金雞母眼中,是一場溫柔、講究節奏的日常練習。

(圖片提供:金雞母)
今年春季限定的「白葡萄蜜柑」搭配自製紅茶醬與鐵觀音奶茶醬,為清爽果香增添濃郁風味。(圖片提供:金雞母)

蜜桃初夏の風味構成式

香氣飽滿的紅鈴水蜜桃色澤粉嫩、酸甜平衡,熬煮出濃稠的果膠質地,牢牢地扒在冰體上,就像夏天的顏色一樣討喜!中層偷偷藏了自製的茶莊紅茶醬與滑順奶酪,當冰慢慢化開時,蹦出一種像「蜜桃奶茶」的驚喜口感。原本曾想過讓蜜桃跟紅茶各占一半,但後來想想,大家心裡期待的,是一整碗充滿水蜜桃感的夏日幻想吧!於是最後讓蜜桃當主角、紅茶作為配角增添風味。配料則搭配Q彈有存在感的茉莉茶凍,讓口感更有變化,也不會太甜膩。製作時外層冰要刨得夠薄,蜜桃醬才滲得進去;紅茶醬則要藏得剛剛好,才不會太快沉到底。吃的時候從上往下挖,每一層都有不同小驚喜等著你發現!

選用紅鈴品種的蜜桃冰,酸甜剛好,果醬煮起來還透出漂亮的粉紅色,是今年初夏的必吃甜品。(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_林家賢)
選用紅鈴品種的蜜桃冰,酸甜剛好,果醬煮起來還透出漂亮的粉紅色,是今年初夏的必吃甜品。(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_林家賢)
(圖片提供:金雞母)
開店初期推出的「春暖大花玫瑰冰」,是金雞母認為最能代表品牌精神的品項。以屏東玫瑰熬煮花醬,搭配萬丹紅豆與煉乳,讓記憶中的台式刨冰有了新的樣子。(圖片提供:金雞母)

八時神仙草|我們想要的,是堅持做好一碗「真正的」仙草冰

「為什麼古早味冰店一定要是鐵皮桌、舊鋼椅,再搭配PM2.5、鬆動的柏油路?」八時神仙草不只想讓人吃到記憶裡的那碗仙草,更希望打破傳統冰店給人的刻板印象。他們堅持不加鹼、不用添加物,以最傳統的方式慢煮出天然仙草的甘香與微苦——這樣的原味,在速成為主的市場裡成了少見之選。「很多年輕人以為仙草本就該是加料後的味道,覺得我們這種才是假的。」創辦人藍俊麟回憶,創業初期在逢甲夜市擺攤時,幾乎只有年長顧客會停下腳步。直到搬進門市,開始研究冰品的擺盤與結構,仙草才從單一凍狀,轉化為清新順口的雪花冰,成為吸引年輕世代入門的第一步。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從台中逢甲的攤販出發,八時神仙草一路走到台北與香港,把「原味仙草」的記憶分享給更多人。(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比起市面上為了定型與節省工序而加入鹿角菜膠、吉利丁等添加劑的仙草製品,八時選擇繞遠路,以純粹的食材與時間堆疊風味。草本熬煮需歷時8小時以上,僅靠仙草本身釋出的天然膠質凝結成凍,帶出牽絲而入口即化的口感。為了讓這份質地延伸進冰品中,他們將仙草凍直接冷凍為冰磚製成雪花冰。與一般液態基底的大型冰磚不同,凍狀仙草水分不易流動,冷凍時間更長,成形過程也較不穩定。為此,他們改以單人份冰磚製作,雖然提高了成本,但也提升了操作效率與品質一致性,讓每一口冰維持乾淨、可靠的狀態。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原型澱粉接觸冰品後容易老化,因此內用時將冰體與配料分開盛裝;建 議交錯享用,風味更剛好。(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這種對於「食材原味、安全與乾淨」的堅持,也延續到八時的配料設計上。以廣受歡迎的芋圓為例,他們以高達8成比例的真實芋頭自製,並依季節選擇不同產區——冬天來自大甲,夏天則選用屏東品種,尊重食材的天然差異,不為求全年一致而使用添加物;不採用能與冰共存的修飾澱粉,而是選擇口感更真實的原型澱粉,因此建議消費者將冰與配料分開享用——一口冰、一口溫熱的芋圓,是創辦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組合吃法。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八時堅持保留食材的「原味」,芋圓、薯圓皆以真實食材與原型澱粉製成,還原最自然的口感。(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在冰體與配料之間,八時始終講究風味的平衡。天然仙草略帶草本苦味,因此多以甜感或奶香元素中和,讓入口更圓潤滑順;他們也不走噱頭式創新,而是透過微幅調整,觀察每一口的回饋。草莓、麵茶奶蓋等限定新品,一年只推出一次,為的不是製造話題,而是作為從熟悉口味出發的「半嘗試」,希望讓原本不吃仙草的消費者願意跨出第一 步。「我們選擇堅持做仙草,也是一種實驗——我們能不能像日本那樣,在台灣也開一間『職人』的傳統甜品店?不只東西好吃,空間也很乾淨、舒服。這是除了食物以外,我最想讓大家感受到的事。」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八時自家熬煮的紅豆紫米粥甜潤綿密,帶點復古日式甜點的氣息,入口不膩,與仙草冰的草本香氣自然交融。(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八時從仙草起家,與其什麼都賣,他們選擇把一件事慢慢做到最好。(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芝麻糰子仙草雪花盛盤の風味構成式

主角仙草雪花冰質地柔軟、像棉花糖一樣絲滑,入口會帶一點淡淡的草本香氣,牽絲的口感吃起來很輕盈、舒服。搭配的芝麻糰子是這碗冰的靈魂角色——芝麻內餡濃郁香醇,外皮Q彈,入口時的溫熱與冰涼形成強烈對比,是香氣與口感的高點,同時搭配帶有苦韻與茶香的抹茶糯米餅,作為充滿「大人味」的清新轉折。接下來可以單吃一些芋圓和薯圓,感受台灣芋頭、地瓜的自然香甜,加上珍珠讓咀嚼節奏更豐富;紅豆煮得鬆綿但不會太甜,紫米則保留穀物香氣,吃起來比較沉穩。吃到最後,把所有喜歡的配料加入冰裡一起拌開,口感多了分隨性,也讓每一口都能吃出不同風味。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圖片提供:八時神仙草)

文|葉欣昀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圖片提供|金雞母、八時神仙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6月號《2025大阪世博設計攻略》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