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DI法棍包「Hand in Hand」工藝展登台!巧奪天工的純蕾絲、木雕特製Baguette亮相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近賞巧奪天工的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等7款特製Baguette

“ It's not a bag. It's Baguette! ” 經典美劇《慾望城市》主角凱莉(Carrie)被搶劫時的一句驚呼,讓暱稱「法棍包」的FENDI Baguette,從1997年誕生至今仍備受擁戴。

闖進時尚迷的精品收藏櫃近30年,Vintage FENDI Baguette始終經典,新款則隨時代不斷進化——2020年,以Baguette為主角的「Hand in Hand」企劃問世,FENDI結合自家製包技藝、義大利各地的傳統工藝,將編織、刺繡、木板印刷、蕾絲等工藝手法,引進包款的製作過程,成就時髦又富匠心的Baguette,其與常規版大不相同,收藏價值極高。想要近賞這些工藝臻品的細節?別錯過9/4~9/7於台北登場的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FENDI Baguette「Hand in Hand」匠心工藝展

地點|FENDI 台北新光三越Diamond Towers精品店

時間|2024年9月4日(三) - 9月7日(六)

入場方式|預約制,預約鑑賞專線:02-8773-6061 

IT Bag始祖,世紀末風靡全球的「法棍包」

1997年,FENDI家族第三代傳人Silvia Venturini Fendi設計的「Baguette」問世,細長包身上點綴雙F Logo,獨特外型打破90年代盛行的極簡主義設計規則;取名也很有意思,之所以用「法棍」命名,源自設計師期待人們穿戴這款腋下包時,能像法國人帶著法棍漫步於街頭那般,既洋溢自在、寫意的生活感,也不失時髦和優雅。2000年前後,FENDI Baguette在《慾望城市》的推波助瀾下,熱賣將近10年,堪稱當時的IT Bag。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慾望城市》主角凱莉肩背FENDI Baguette/FENDI Baguette 2021形象廣告。(圖片來源:《慾望城市》劇照、FENDI)

對FENDI來說,Baguette是辨識度極高的品牌符號、不斷變化的創意載體,於是透過「Hand in Hand」工藝企劃,為經典包款注入新意,也藉此延續義大利各地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出自本企劃的Baguette,內袋都印有工坊的名稱、地點和「FENDI Hand in Hand」標誌,極具收藏價值。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FENDI 2021年在羅馬總部舉辦的「Hand in Hand」工藝展。(圖片題供:FENDI)

盤點6款來台「Hand in Hand」特製Baguette

01 Basilicata|流傳千年的編結絨毯工藝

出身南義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的藝術家Marianna D’Aquino,專精絨毯製作,她所擅長的手工編結絨毯技術已有千年歷史。以此技藝做成的絨毯,可透過繩結調節絨面的密度、高度、色澤濃淡,巧妙創造出三維的圖案效果。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創作Baguette時,D’Aquino以框架式織機為工具,透過由下至上的垂直操作,為包身賦予紅色針織表面,並裝飾白色植絨羊毛條紋,為經典注入活潑風格。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2 Calabria|金雀花的恩賜

在沿海大區卡拉布里亞(Calabria)首府科森紮(Cosenza),不同世代的匠人之間,流傳著「ginestra」金雀花纖維紡織工藝,其全程由匠人手工製作,無需耗電和複雜機械,也用不到任何化學品,生產過程零污染。每年夏天,當地人會採集灌木,用純手工的方式將其加工為原生態的纖維,最後編織成型。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FENDI與義大利布料製造商Fabbrica Tessile Bossio共創的Baguette,就以金雀花纖維作為包身主體,四周的穗飾也採用同樣材料,由匠人手工編織而成。細節充滿卡拉布里亞風情,如包身上的嫩粉、亞麻色圖樣,靈感來自當地傳統花紋;經典的FF Logo也以純天然植物染料進行染色,展現質樸一面。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3 Marche|祭服刺繡工藝躍上包身

義大利中部馬爾凱(Marche)大區匠人代表,是來自聖喬治港(Porto San Giorgio)的Elena Ciarrocchi,她專精於宗教祭服的修復與製作,並將這種古典服裝工藝融入個人時裝作品,以傳統工法創造摩登、炫麗的視覺效果。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出自Ciarrocchi之手的Baguette,外部以薄荷綠雲紋綢為主要面料,內是清麗的蜜桃色真絲,氣質典雅。包身上的對稱花卉圖樣,由亮銀線、彩線刺繡而成,花瓣與葉片會隨著觀看角度的轉換,展現出微妙的色澤變化。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4 Emilia Romagna|木板印刷再現古典穗飾

1826年,Pascucci家族工坊在甘貝托拉(Gambettola)創立,其精通手工木版印刷,長年依循地方傳統,先在梨木板上雕出精美花紋,接著利用廢鐵銹將花紋反覆印於麻布紡織品表面,再進行染製。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創作Baguette時,Pascucci工坊再現了來自家族檔案館的復古穗飾與花卉紋樣,以手工技法將其印於粗麻布料,呈現巧克力棕色,呼應同色系的FENDI cuoio皮革包帶、及雙F Logo鎖扣。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5 Lazio|以工藝復刻古羅馬精神

羅馬所在的拉齊奧大區(Lazio),擁有淵源流長的大理石細工鑲嵌、金銀雕琢工藝傳統。珠寶巨擘Massimo Maria Melis更是結合兩者,將工藝推向新高度,他用古錢幣、彩色玻璃、大理石製作出的首飾,富古羅馬風格,其背後的繁複工藝在義大利獲得廣泛好評。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在「Hand in Hand」計畫中,Melis運用脫蠟法,結合手工雕刻大理石鑲嵌而成的銀質鍍金貼花「鑲框」,成就神秘感與古典氣息交織的Baguette。包中所見的「鑲框」,製程中採用了古羅馬工藝「granulatura」,為古董黃銅硬幣、彩色玻璃等飾品的邊框外側,賦予如稻穗的細緻紋樣。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5 Abruzzo|巧奪天工的純蕾絲包款

生活在阿布魯佐(Abruzzo)城市拉奎拉(l’Aquila)的匠人Simona Iannini,擅長自15世紀流傳至今的古老蕾絲工藝「tombolo aquilano」,其特點在於匠人絕不會剪斷織線,而是在多條連續的織線上,透過不斷交叉、縫合、打結來勾勒圖案。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Iannin便將這項巧奪天工的蕾絲工法,運用於FENDI Baguette,光是製作包身,就得花費超過100小時;加上包裡沒有內襯,還要透過「掛漿」工藝加強包身的挺度,接著在木質模具上乾燥3天,才能完成一只純蕾絲Baguette,工藝及收藏價值堪比珍稀珠寶。此外,包款上還可見橄欖木細節,靈感來自蕾絲工藝中不可或缺的木質線軸,匠人先是將織線編成網狀,再把FF logo嵌入其中,還為包身特製蕾絲肩帶,無處不是匠心。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6 Valle d’Aosta|木雕工藝也能造包

在北義的奧斯塔河谷(Valle d’Aosta),FENDI攜手木工師Ornella Crétaz演繹傳統胡桃木雕技法,這種手工鑿刻技藝起源於當地的冬季休閒活動,可創造出精緻如蕾絲的幾何與花卉紋飾。為FENDI Baguette,Ornella用一整塊椴木打造出柔軟框架,然後將黑色漆皮折為U形,包覆底部與兩側,最後鑲入金色飾釘。扇形、菱形、花卉紋飾與FF鏤刻字母交錯排列,與光滑的黑色包身、漆皮配飾形成華麗對比。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資料來源|FENDI

Bottega Veneta編織工藝50週年「手勢」攝影展:演員、設計師、藝術家等全球翹楚都來拍,無Logo美學何以引領時尚?

Bottega Veneta編織工藝50週年「手勢」攝影展:演員、設計師、藝術家等全球翹楚都來拍,無Logo美學何以引領時尚?

在學習語言之前,我們都曾是用「肢體」表達一切情緒的初生個體;即便社會化過程中學習了各種語言,也終究無法做到完全的無邊界溝通——走進Bottega Veneta《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攝影展現場,全身心彷彿回到了某種純粹、簡單和至深的浪漫之中,憶起「手」如何穿針引線、聯繫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Bottega Veneta舉辦《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展覽,以慶祝並展示品牌皮革編織工藝50年薈萃。(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Bottega Veneta舉辦《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展覽,以慶祝並展示品牌皮革編織工藝50年薈萃。(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為紀念品牌標誌性Intrecciato皮革編織工藝誕生50週年,Bottega Veneta邀請包括演員、歌手、設計師、藝術家、運動員、電影及音樂製作人等各領域佼佼者和自家工匠「的手」,共同演繹一系列形象作品。由攝影師Jack Davison掌鏡、編舞家Lenio Kaklea擔任動作編排,藉由手勢的「層疊交錯」特性,在呼應品牌編織工藝的同時,更邀請觀者自由地將個人情感經驗編織到這些作品所留下有形與無形的空隙裡,完成既私密又共通的無聲紀實。

>> 先跟著編輯看展覽亮點

認出影片裡是哪些人的手了嗎?認出來的絕對是真愛!但沒有認出來倒一點都不要緊,這或許也是此一廣告的美學所在——沒有了明確而直觀的識別,視覺傳遞的即是視覺本身,你看到什麼、接收到什麼,那就是什麼——那就是屬於你無限大的「什麼」。

>> 再欣賞完整形象影片

「使用雙手,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正如英國小說家Zadie Smith為廣告影片所破題,亦如演員Julianne Moore接續道,「彷彿將身體向對方靠近的動作,蘊藏著深刻的意義;每次觸碰乘載著記憶,也蘊藏著生命的經歷。」此次黑白形象廣告以紀錄短片形式穿插編舞家Lenio Kaklea設計的「手之舞」和手主人的現身說法,編寫在不同養成背景、不同術業專攻下,人們對「手勢」這個靜默語言的解讀及其之於自身的意義,將每一手各自蟄伏、各自閃耀的故事載入Bottega Veneta這50餘年來同樣以手織工藝為核心的非凡歷史。

片中運用獨特的鏡頭語言來回講述Intrecciato皮革編織工藝並非只為一項手工藝,更有其深邃的內涵隱喻——交錯編織的皮革,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關聯、交流與協作,而這正是Bottega Veneta自1966年從手工坊起始,發展迄今未曾改變的品牌精神。由此推及《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的手勢意涵,便也不僅僅是工藝的具體化呈現,更象徵著跨越世代、文化與語境的人際連結。

此幀影像致敬Bottega Veneta 1995年經典廣告,使「編織」從此作為品牌識別深刻人心。(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此幀影像致敬Bottega Veneta 1995年經典廣告,使「編織」從此作為品牌識別深刻人心。(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各界翹楚新銳都來拍

影像作品由Bottega Veneta工匠們與來自藝術、電影、時尚、文學、音樂、體育等領域的翹楚和新銳共同詮釋。出鏡人物包括藝術家兼雕塑家Barbara Chase-Ribou、設計師Edward Buchanan、指揮家Lorenzo Viotti、小說家Zadie Smith、網球運動員Lorenzo Musetti、導演Dario Argento、電影製作人兼唱片製作人Dave Free、唱片藝術家兼製作人Tyler Okonma、創作歌手兼音樂製作人Jack Antonoff、創作歌手Neneh Cherry、歌手I.N(韓團Stray Kids主唱)、歌手兼演員Thanaerng,以及世界各地優秀演員Julianne Moore、Lauren Hutton、Troy Kotsur、Vicky Krieps、宮澤理惠、舒淇、劉俊謙。下面挑選呈現其中8位的演繹,歡迎大家應感受填入自己的故事。

演員Julianne Moore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演員Julianne Moore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演員宮澤理惠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演員宮澤理惠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演員舒淇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演員舒淇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歌手I.N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手勢表達「我愛你」之意。(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歌手I.N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手勢表達「我愛你」之意。(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網球運動員Lorenzo Musetti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手勢表達「勝利」之意。(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網球運動員Lorenzo Musetti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手勢表達「勝利」之意。(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創作歌手兼音樂製作人Jack Antonoff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已有一V,再來個倒V!(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創作歌手兼音樂製作人Jack Antonoff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已有一V,再來個倒V!(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演員Vicky Krieps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演員Vicky Krieps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演員劉俊謙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演員劉俊謙出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作為新晉品牌大使,劉俊謙另有一幀與Bottega Veneta工匠一人出一隻手組成的心形手勢,跨越語言詮釋無邊界的愛。(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作為新晉品牌大使,劉俊謙另有一幀與Bottega Veneta工匠一人出一隻手組成的心形手勢,跨越語言詮釋無邊界的愛。(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其中,設計師Edward Buchanan和演員Lauren Hutton與品牌之間尤有淵源。Edward Buchanan為Bottega Veneta史上首任設計總監,於1995至2000年領銜工坊並推出了首個成衣系列。Lauren Hutton則在1980年電影《美國舞男(American Gigolo)》中攜Intrecciato手拿包出鏡,一舉將Bottega Veneta及其皮革編織工藝的知名度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亦與Bottega Veneta工匠以手勢展開創作。

過去即與品牌尤有淵源的設計師Edward Buchanan和演員Lauren Hutton,亦出鏡此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過去即與品牌尤有淵源的設計師Edward Buchanan和演員Lauren Hutton,亦出鏡此次《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通過單人肖像與手勢的組合影像,《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形象廣告全篇章帶出匠人與配戴者、藝術家與工匠、雙手與心靈之間的深度對話——儘管西方話語體系往往將「藝術家」與「工匠」區分開來,但Bottega Veneta卻致敬了它們共同的詞源——拉丁語「ars」,意為「藝術、技藝、工藝」。

《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展覽現場。(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展覽現場。(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觀展動線以演員Julianne Moore的演繹為始,交錯呈現各位藝術家手勢作品。(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觀展動線以演員Julianne Moore的演繹為始,交錯呈現各位藝術家手勢作品。(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9月開啟品牌新時代,《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同步發行成書

作為根植於義大利的品牌,《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在慶祝Intrecciato皮革編織工藝誕生50週年的同時,亦致意義大利眾多創意大師與思想家,當中尤其對米蘭藝術家、設計師Bruno Munari及其編寫的義大利手勢指南《義大利詞彙補充》(1963年版)表達了敬意(註)。

值9月新總監再啟新時代之際,品牌還將發行《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圖書,並公開第二波形象廣告影像,呈現50個手勢及更多才華橫溢者群像,打造一部記錄Bottega Veneta語言、工藝與價值的辭典。

《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系列作品後續將釋出更多影像並集結成書。(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Craft is our Language匠藝吾言》系列作品後續將釋出更多影像並集結成書。(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註:該書現由義大利Corraini出版社出版,是對手勢和肢體語言的永恆禮讚。書中許多手勢源自那不勒斯,後逐漸融入義大利乃至國際日常用語體系。

同場加映「無Logo」美學怎麼來:看到這塊斜紋編織,誰還不知道是BV?

論Bottega Veneta怎憑藉「無Logo」靜奢美學從奢侈品老牌各就各位的嚴實「階級」中竄出一條路,那得從Intrecciato皮革編織工藝的50年淬煉娓娓道來。該工藝自1975年問世,即完美融合底蘊深厚的工藝知識與無拘無束的藝術想像力;不僅是Bottega Veneta「無Logo的Logo」,亦表彰品牌以工藝為根、創新為本的宗旨。

「工藝」顧名思義經時間、耐心與技術的淬煉。Intrecciato皮革編織工藝由工匠們耗費數小時甚或數日,徒手或借助木質模具,將纖細的皮革條帶編織成型。沿襲著義大利悠久的編織工藝傳統,點滴汲取品牌發源地威尼托大區的皮革匠造精髓,以創新性的斜紋編織結構、考究的黃金比例美學和Bottega Veneta卓越的製革工藝,成就出獨樹一幟的品格,且時至今日仍動態發展——在Bottega Veneta工坊內不斷蛻變的過程中,持其雋永的編織結構基礎,從形狀、顏色、尺寸和風格上煥發新意。

Bottega Veneta包袋上無任何Logo綴飾,純粹以標誌性編織成就品牌格調,並透過不同質地與光澤的皮革為不同包款賦予生命力。(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Bottega Veneta包袋上無任何Logo綴飾,純粹以標誌性編織成就品牌格調,並透過不同質地與光澤的皮革為不同包款賦予生命力。(圖片提供:Bottega Veneta)

「雋永」是當代關鍵字——大家或許也能一起想想,有什麼東西對你而言足具分量,能夠不受侵蝕地在一浪疊一浪的淘汰潮水中被打上岸,留於廣漠沙地上閃閃發光?一縷精神,不到極致不甘休的信念感。是編輯此刻心中的回答。也確為曾覺察BV作品中這份精神而目不轉睛。

緊接於9月到來的2026春夏米蘭時裝週,預備接手Matthieu Blazy的新任創意總監Louise Trotter將帶來她備受矚目的首秀。這位曾「救起」過多個品牌的英國女性設計師,被挖角來到如今風生水起、堪稱開雲集團再不能失去的生力品牌,必然是既居優勢又承壓巨大的。Bottega Veneta有內斂的一面、奢華的一面、童趣的一面⋯⋯正因豐富面向而令人著迷,未來如何繼續維持這些面向彼此之間的張力,並注入她的設計語彙加以延展,就靜待Trotter在首作中給我們透露的線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Longchamp首度跨足家具銷售!專訪創意團隊談「跳舞的木作」技術挑戰、時尚結合家具設計的產業趨勢

Longch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時尚品牌的競技場不只在四大時裝週,近年戰線更延伸至米蘭設計週,創意載體也從時裝、包袋等拓展至家具家飾。2025年,以「Le Pliage」摺疊包風靡全球的法國時尚品牌Longchamp加入陣容,攜手家具設計師Pierre Renart於米蘭設計週發表兩件新作——結合木材與皮革打造的「Wave」波浪長椅及「Ruban」緞帶單椅,其融合Longchamp精湛皮革工藝、Pierre Renart對木材「層壓彎曲」技術的嫻熟掌握,成就如書法般線條流動、視覺感輕盈、氣質優雅之作。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於2025米蘭設計週發表兩件家具新作:「Wave」波浪長椅及「Ruban」緞帶單椅。(圖片提供:Longchamp)

木頭不再僵直!以「木質絲帶」彎折而成的動態感家具

Wave」及「Ruban」都以美國胡桃木為主要材料打造,覆上柔韌的小牛皮革,流線輪廓由Pierre Renart將極薄木片彎曲成形、精雕細琢後成就。兩件作品各有其技術挑戰,其中「Wave」由一條長約7公尺的「木質絲帶」彎繞而成,雖飾面為胡桃木,內部結構卻是表面更均勻的另一種木材,這麼做的原因是胡桃木的節疤會產生張力,長期置於室內將削弱家具的結構強度。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Wave」波浪長椅。(圖片提供:Longchamp)

點綴8色繽紛皮革的「Ruban」則有著緞帶般的靈動線條,其造型獨特的馬蹄形底座需高難度木工技巧,才能在展現優雅線條的同時維持結構穩定。木工之外,皮革從選材到加工技藝也都是匠心所在。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Ruban」緞帶單椅。(圖片提供:Longchamp)

揭「跳舞的木作」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跨足家具的產業趨勢

接下來就由Longchamp創意總監Sophie Delafontaine及設計師Pierre Renart現身說法,分享「Wave」及「Ruban」製作過程中的趣味及挑戰;並回顧雙方自2021年至今,從品牌店鋪延伸至全球設計盛會的合作之路。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Longchamp創意總監Sophie Delafontaine及家具設計師Pierre Renart。(圖片提供:Longchamp)

此外,這是Longchamp首度跨足家具設計及銷售,也是Pierre第一次讓木材與皮革融於一作的創作想法落地,此次合作對雙方而言,無論在品牌經營策略、工藝實踐上都是一大突破。在此,兩位也從時裝及家具設計師的專業角度談趨勢:越來越多時尚品牌跨足家具領域,如何影響產業發展?身在工業化與數位化製造時代,AI又如大浪襲來,手工藝與人類創意存在的價值是否如常、或將如何轉變?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Longchamp店中的Wave咖啡桌。(圖片提供:Longchamp)

Q:請先分享Longchamp與Pierre合作訂製家具的契機,品牌與設計師的風格如何共鳴?

Sophie:「我們第一次認識Pierre的作品是在Maison Parisienne,這間畫廊代理一群擅長以特定材質創作的藝術家,從紙張、金屬線材、大理石到木材等,作品兼具工藝價值和藝術性。眾多展品中,Pierre的木作深深吸引了我。木材是一種溫暖、自然、真實的材料,就像Longchamp擅用的皮革一樣,讓我感到親切。此外,木材通常被認為是生硬、靜止的,Pierre卻賦予了木材動態感,在他的作品中,木頭就像在跳舞,姿態輕盈、柔韌、優雅又充滿活力,這和Longchamp所形塑自在、真實、充滿生活樂趣(joie de vivre)的當代女性風格不謀而合。」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Longchamp店中的莫比烏斯木桌(Möbius Console)。(圖片提供:Longchamp)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Pierre:「2021年起,我有幸與Longchamp展開合作,為品牌旗艦店訂製家具。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位於倫敦攝政街(Regent Street)門市的莫比烏斯木桌(Möbius Console)。對我來說,這件作品體現了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優雅、流動性與卓越工藝,它超越了實用性本身,展現的是傳統與創新之間持續的對話。」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Longchamp店中的莫比烏斯木桌(Möbius Console)。(圖片提供:Longchamp)

Q:米蘭設計週兩件新作「Wave」及「Ruban」,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或氛圍?

Sophie:「作品以富動態感與流動性的Wave(波浪)、Ruban(緞帶) 為名,不只呼應形體,也是對Longchamp歷史的一種詩意詮釋,呼應品牌自1948年至今延展的美感軌跡,像是一齣跨越時代、雋永的優雅舞作。」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Pierre:「透過創造幾乎不可能以木頭完成的流動曲線,我試圖挑戰人們對木材堅硬、僵直的既定印象。我的目標始終是創造出輕盈、優雅且歷久彌新的形體,讓作品給人『圓滿』的感受——無需增減,恰到好處。色彩方面,我們致敬Longchamp經典:深淺綠色呼應品牌識別與歷史;橘紅色調則與春季Longchamp手袋的配色相映。我們悉心考量每種顏色與線條之間的互動,確保色彩不會喧賓奪主,而是與形體相輔相成,希望在色彩、造型與品牌傳承之間達到完美平衡。」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Q:Pierre在與Longchamp合作的多件作品中,都融入木材「層壓彎曲」技術,它是什麼樣的工法?如何創新?

Pierre:「我使用的層壓彎曲(laminated bending)技法,以薄至1毫米的木片為材料,極細的厚度讓木片足夠柔韌,能被彎成曲線;多層木片交疊並膠合後,便形成堅韌結構。這項技法最早由芬蘭建築師Alvar Aalto開創,發展至今已相當成熟,而我的作品新穎之處在於突破單一線條所能創造的尺度和維度,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連貫性』,在組裝大量板材後,我必須精準對齊木材之間的木紋與色澤,讓作品整體看似無縫銜接,創造像是木頭雕塑般一體成型的視覺效果。」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Pierre:「選材方面,我喜歡美國胡桃木漂亮的巧克力色澤、對比鮮明的紋理,加上它是大樹,所能提供的木材尺寸相對大,這對我的技術來說是應用上的優勢。舉例來說,要製作Longchamp店裡的Wave咖啡桌,需要一條長約4公尺的扁平木片,才能將它彎曲成約1.5公尺長的桌子。一棵小樹的木材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尺寸。」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臨窗之作為Wave咖啡桌。(圖片提供:Longchamp)

Q:創作「Wave」及「Ruban」最大的技術挑戰為何?過程中Pierre的木工專業、Longchamp的皮革工藝如何相輔相成?

Sophie:「這次Pierre提出結合木材與皮革的概念時,我立刻被打動了!創作全以Pierre為核心,我只提出一點挑戰:即使結合了木材與皮革,作品整體也必須保持如全木製作般的輕盈和流動感。我向他展示了Longchamp不同類型的皮革,它們厚度、柔軟度、手感、紋理都不同,Pierre喜歡Longchamp標誌性的俄羅斯皮革,但這種皮革較厚,不易貼合他為作品設計的曲線,最後我們選了較為柔軟的牛皮。自1948Longchamp以皮革包覆木材製作煙斗以來,皮革一直存在於品牌核心,Pierre的作品完美體現了『Longchamp製造』的工藝傳統。」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Pierre:「我已構思Ruban緞帶椅多年,但直到與Longchamp合作,想法才真正落實。最大的技術挑戰在於結構強度——椅子下方的部分必須比上方靠背厚兩倍,才能在不犧牲優雅感的情況下支撐重量。另一個難題是穩定性——Ruban馬蹄形底座的曲線,直到最近我才真正能夠掌握並實現。我曾想過用碳纖維製作,尤其是針對椅面上緊密收束的錐形結構,但最終還是找到了用我最鍾愛的木材實現的方式!」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Q:Pierre,為何你對木材如此著迷?比起其他材料,木頭有何獨特之處?

Pierre:「小時候,我就常把收集來的木塊做成玩具,也用木頭蓋堡壘、造摩托車。長大後,我意識到可以將這份熱情轉化成職業,所以我就這麼做了!木材的矛盾特性讓我著迷——它堅固又厚實,卻能在適當的技法應用下,變得輕盈、蜿蜒且富表現力。木材是一種有生命的材料,它會隨時間變化、會對工法產生反應,也會保留塑造它的雙手留下的痕跡,這對我來說是非常深層的情感連結。」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Q:永續已是當代顯學,這是否影響這次合作的選材及設計方向?

Pierre:「永續性是我設計理念中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木材是一種天然、可再生的材料,我對木材溯源也非常謹慎,加上我所使用的層壓彎曲技術極具效率,能用最少的材料創造出最飽滿的視覺張力,過程中幾乎不產生廢料。而Longchamp對工藝與品質的注重,自然而然導向了永續的價值觀,這次我們致力創造既美觀又實用,且能歷久彌新的作品。所謂『永恆的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永續的實踐。」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Q:這次合作對你們的設計思維有何啟發?你們認為家具與時尚設計有何異同?

Sophie:「對我來說,時尚和設計本質上是連結在一起的,一切都始於工藝。無論製作包包或長椅,同樣注重工作過程中的手藝和精確性。設計本身不僅關乎美學和創造力,還具備功能性,如包袋和椅子不僅要吸引人,還要滿足特定的用途。對LongchampPierre來說,這次合作都意味著『賦予物件生命』,而我們所具備的專業技藝(savoir-faire),為我們搭建了強而有力的聯繫。」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Pierre:「家具和時尚是不同的學科,但它們具有共同的核心價值——動態(movement)、物質性(materiality)和工藝(craftsmanship)。 木材與皮革都是具有自身獨特紋理、記憶與反應的『活材料』,這次合作創造了兩者之間的新對話。過程中,Longchamp對皮革製品的精準講究,激勵我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Q:時尚品牌跨足家居設計的產業趨勢逐漸成型,你們認為這將如何影響雙方產業的未來發展?

Sophie:「Longchamp並非跟隨潮流,而是本就醉心於藝術和設計。我們持續與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合作,支持各種形式的工藝和創造。對我來說,時尚具有捕捉和放大潛在趨勢的獨特能力,從而塑造一種生活方式的輪廓,波西米亞(bohemian chic)、靜謐奢華(quiet luxury)等風格運動就是很好的例子。時尚本就引人注目、且觸及的受眾廣泛,向來是建立和傳播當代潮流的重要載體,對美學的形成有著『催化』作用,進而影響設計、家具等各個領域。」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Maison Parisienne)

Pierre:「這無疑是逐漸壯大的趨勢,時尚品牌得以將專業知識擴展到更耐用、實用的設計,同時保持美學意識。時尚工藝與家具設計的結合,或能推動雙方產業在材料、功能和敘事方面的創新。」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Q:Sophie,這次合作是否代表Longchamp將更積極跨足家具設計領域?

Sophie:「目前Longchamp沒有開發家具的計劃,這次與Pierre合作的專案也不具有商業目的,而是為了延續品牌長期以來的使命——支持創意人才、傳承工藝。合作過程中,Pierre得以開發新技術、擴展專業知識,並首次於米蘭設計週展示作品,讓更多人注意到他的創作。」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Q:工藝在當代設計及生產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Sophie:「在工業化和數位化製造主導的世界,手工技藝仍然是Longchamp身分的核心,它體現了品質和真實性,而我們的工匠依然是技藝和細節的守護者。科技則讓我們能夠優化生產流程,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並突破創造力的界限。」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Longchamp)

Pierre:「人們對手工家具的需求仍然強勁,尤其對忠於本質和品質的人來說,手工家具不僅是產品,更是一件與眾不同的藝術品。雖然工業流程和數位工具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但我認為『平衡』是價值所在——讓傳統工藝和當代技術相互影響和增強,這並非用其中一個來取代另一個,而是探索它們如何在創作過程中共存發展。」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Maison Parisienne)

Q:AI技術正快速發展,身為設計師與工藝家,你們如何看待?有將AI融入創作的實踐或計畫嗎?

Pierre:「AI無疑是一股變革力量,雖然它有可能徹底改變設計和生產的某些面向,但我相信它的真正作用是『增強』、而非『取代』。設計師和工匠總能在作品中融入AI無法複製的人情味、直覺和情感深度。目前我還沒將AI帶入工作,但它肯定是我正在為未來的作品探索的東西,現在要說更多還為時過早!」

Longchamp攜手Pierre Renart推設計家具!揭秘幕後技術挑戰,看時尚品牌進軍家具的產業趨勢
(圖片提供:Maison Parisienne)

Sophie:「以品牌角度出發,Longchamp相信AI可以成為工作過程中的強大工具,我們已對AI進行測試和學習,也鼓勵合作者根據精確的規範章程,將AI逐步融入日常工作。然而,人類的創造力、敏感度、情感及工匠的觸覺感知等,是AI無法複製的,現階段談論AI融入Longchamp『創作』階段的作用,我認為時候未到。」

Pierre Renart

法國家具設計師暨木工藝術家,擅於將傳統製造工藝與新興技術結合,創造出美感、實用性兼具的家具作品,流動而富動態感的線條、如雕塑般一體成型的量體,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設計語彙。2019年,PierreMöbius長椅於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展出,其後多件作品被法國國家家具典藏機構Mobilier National收藏。2021年起,PierreLongchamp展開合作,為品牌門市訂製家具。

Longchamp

創立於1948年,從製作皮革包覆煙斗起步,逐步擴展產品線至旅行配件、手袋、成衣、鞋履等,成長為世界知名的法國時尚品牌,如今在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超400間門市。現仍保有家族經營的獨立精神,由Cassegrain家族擁有並管理,至今已傳承四代。現任創意總監Sophie Delafontaine從自身對巴黎女性的獨到見解出發,以法式優雅為基礎,為Longchamp形塑自在、真實、富生活樂趣(joie de vivre)的當代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