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容錯、抽離意識的「隨機」設計哲學!彭冠傑個展《RANDOM 隨機》集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視覺設計師彭冠傑(Jay)睽違6年舉辦全新創作個展《RANDOM 隨機》,展覽以他實踐多年的「隨機」設計哲學為基礎,延伸至近年對「單位造型」的設計實驗。除了全新創作,現場也集結POMProject On Museum)歷年設計代表作,展現彭冠傑於設計實務、藝術創作方面的多重實踐。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隨機」作為創作的策略與起點

在《RANDOM 隨機》創作展中,彭冠傑從「單位造型」出發,透過拆解、鏡射、旋轉、變形與模組化,讓圖像脫離原貌,轉化為全新的符號語彙,不停突破圖像的構成限制,既隨機又有意識地實驗新可能。「隨機」在此不僅是策略,更是結構生成的起點;視覺上的「完形法則」則作為驗算與感知的依據。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化身「半自動機器」,在規則與錯誤之間組構造型

在創作流程中,彭冠傑無意識地選取與複製、有意識地進行排列與組合;創造規則,同時容許錯誤的發生,讓自身知覺感受形態與輪廓的生成。他認為,這是一種「意識抽離」的狀態——造型的出現並非來自主觀設定,而是在身體(手部)的動作與大腦即時連動、意識與潛意識共同參與下成型;最終,他再依據個人美感邏輯對造型進行「個體化的視覺運算」,完成圖像的組構與呈現。創作過程中,彭冠傑彷彿化身一部「半自動化的機器」,遊走於隨機與程式化之間,不斷試算圖像的各種可能。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隨機的痕跡,真實的美學

展覽除了展示造型生成的過程,還可見大量「隨機的痕跡」,像是軟體運算過程中出現的視覺瑕疵或「破圖」狀態。這些技術性的小缺陷,因運算限制而產生,彭冠傑並未選擇修正,而是讓它們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如此一來,圖像既具備冷靜的結構,又因為這些「隨機的痕跡」而更具生命力,體現了不完美卻真實的美學。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本次展覽的主視覺,正是彭冠傑在「隨機」創作過程中偶然誕生的結果。他分享,這個造型原本是被擱置的半成品,某次回顧時,卻意外發現它輪廓像是隻麒麟神獸,於是著手重新修飾線條、疊加色彩並調整細節,完成作品。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未來道場轉變為「大型視覺處理器」

RANDOM 隨機》展覽選在「the MEDIAN」舉辦,這裡是彭冠傑與POMProject On Museum)夥伴石岱芸共同創立的前衛身心靈品牌空間。兩人在POM主攻視覺設計,近年代表作包含台中PARK2草悟廣場品牌視覺形象;也在the MEDIAN將瑜伽、頌缽、礦石、銅鑼浴等結合多媒體創作,創造不拘一格的身心靈體驗。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為配合展覽主題,彭冠傑以「視覺處理器」為概念改造the MEDIAN,讓空間化身為一座大型處理器。展區中央呈現《RANDOM 隨機》創作的起點 ——「單位造型」,象徵處理器的核心機制;側邊展出的POM精選設計作品,則作為造型與邏輯的延伸應用,邀請觀眾從不同角度思考視覺語言的變化。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POM歷年作品回顧,看「單位造型」的應用演變

回顧展區中的十餘件POM精選作品,都是彭冠傑認為在創作上帶來新挑戰或學習的專案。例如《Tropical Deli Cafe 熱帶》是他首次嘗試以「單位造型」構成模組進行應用;2020年為高雄市立美術館規劃的《歐布澤宇宙》展覽主視覺,更清楚展現了從單位造型、模組構成到整體視覺的運算邏輯。對他而言,每一個專案都像是一次「視覺處理器」的韌體升級,讓圖像運算的邏輯更加成熟、完整。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彭冠傑首本個人作品集即將發行

今年6至7月間,彭冠傑將推出首本個人作品集《Random 隨機:Visual Processing by Jay Guan-Jie Peng》,書中完整收錄此次展覽的核心創作,並延伸呈現更多未公開的視覺實驗與研究資料,是他多年來視覺探索與設計語言發展的重要紀錄。預購資訊可持續關注彭冠傑IG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彭冠傑設計展《RANDOM 隨機》集結「單位造型」實驗新作、POM歷年代表作
(圖片提供:Project on Museum)

Random 隨機》Visual Processing by Jay Guan-Jie Peng

展期|2025.05.0305.12

展場 | the MEDIAN(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745樓之1

開放時間|11:0021:00 05.12僅開放至15:00

門票資訊|免費參觀

延續Team Taiwan奪冠的感動!Bito設計運動部新Logo,致敬12強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2024年是「體育」凝聚台灣人力量與氣勢的大年,前有巴黎奧運拳擊奪金、羽球雙打衛冕冠軍等傲人成績,後有世界棒球12強賽首戰擊敗韓國,徐展元主播那句「好想贏韓國」終不再是願望而是現實,到前進東京巨蛋擊敗美、日等棒球強權,用精彩的再見雙殺奪下世界冠軍——這些感動和驕傲,深植台灣人心中。

20259月,台灣運動部由教育部體育署改制後正式成立,其全新識別系統由曾獲D&AD黃鉛筆殊榮的台灣設計團隊Bito操刀,將台灣隊在球賽中「胸前比框」的手勢轉化為Logo,延續台灣人集體記憶中的感動和熱血,將這份精神化為日後台灣體育的標誌。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胸前那個框,我們都知道要填上「台灣」

Bito團隊表示,此次運動部全新LOGO的設計靈感,來自2024世界棒球12強賽中「台灣隊長」陳傑憲擊出全壘打後,在胸前「劃框」的手勢——雖然框裡沒有字,但我們都知道那是「台灣 Taiwan」。這個簡單而有力的動作,凝聚了全體國民的認同與情感。

字母「S」與「TT」暗藏的視覺戲法

在圖像上,Bito讓外輪廓與內部留白共構成字母「S」,象徵Ministry of Sports(運動部);雙層框線則是由雙層「T」字母所組成,展開後即為Team Taiwan,將台灣人的共同意識凝聚於識別中。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動態思維融入設計

擅長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的Bito,也將動態思維融入識別,當靜態Logo圖像向左右展開,即形成呼應12強棒球賽中選手們在胸前比出的框,不僅框出台灣人的驕傲,也象徵包容與開放、容納多元運動樣貌,更乘載著屬於台灣的榮耀。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國慶主視覺正式揭曉!同步盤點2016~2024年雙十主視覺設計

2025國慶主視覺正式揭曉!同步盤點2016~2024年雙十主視覺設計

2025年國慶主視覺設計揭曉,其以雙十圖樣為基礎,下方中央結合主題與國旗元素,展現出融合創新元素與傳統雙十意象,主色則取自國旗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而不論你是否喜歡今年的設計,都先跟著我們一起回顧2016~2024年國慶主視覺。

歷年國慶主視覺一次看

2025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分享,今年主視覺設計主要依主任委員韓國瑜所訂主題延伸創作,由一群充滿熱情與創意的年輕設計師共同完成,融合創新元素與傳統雙十意象,展現新一世代的想像力與設計語彙,同時延續過往國慶日家家戶戶懸掛國旗、喜迎國家生日的傳統情。

主視覺整體圖像以雙十圖樣為基礎,下方中央結合主題與國旗元素,筆觸自由奔放、揮灑有力,象徵臺灣人民直率、熱情與堅韌,主色取自青天、白日、滿地紅,則象徵中華民國的榮耀與堅定;設計核心理念為「以筆為刃,刻劃歷史;以筆為翼,書寫未來」,透過濃淡變化與動態筆勢,呈現旗幟飄揚的新樣貌,也展現創造未來的力量。

2025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國慶籌備委員會)
2025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國慶籌備委員會)

2024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指出,113年國慶主題為「中華民國 生日快樂」,主視覺設計為雙十形狀和梅花組合,強調團結和共榮的理念,著以紅、藍2色,並特別在線條裡融合文化傳承的梅花與現代感圖形,凸顯在尊重歷史與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發展,追求更美好的未來。結合主題語句「A Beautiful Taiwan Today, A Better Taiwan Tomorrow」,傳遞出對臺灣土地的讚美與對未來的希望。另外,國慶籌備委員會說明,此次主視覺是由一群年輕設計師所共同創作,而他們選擇以匿名方式支持國慶活動。

2024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4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年

2023年國慶主視覺設計,由以《八歌浪Pakelang》專輯奪下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的李政瀚、于薇操刀,其以紅藍白「國旗三原色」為主,搭配代表海納百川的「海水藍」,加上廟宇的「磚牆紅」,以及傳統野台戲常見的「戲台紅」,象徵臺灣文化的深度與美學。整體色彩搭配與造型,呈現出「國旗在空中飄揚」時的反光效果與自信感,當國旗隨風飄揚時,隨著光影產生了不同深淺的色彩,象徵熱情多元、團結一致。

2023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國慶主視覺出爐!葛萊美獲獎設計師李政瀚、于薇操刀,以國旗三原色展現「民主台灣 堅韌永續」

2022年

2022年國慶主視覺設計由大象設計操刀,其藉由平面構成的方式表現出立體視覺面相,多色凝聚的線段,代表臺灣人民多元的族群與來自各地的不同聲音,並在線段中隱含箭頭向內集中的意象,營造出你我同行的穿梭力道感。用色上,主視覺使用的「大地綠」與「海洋藍」,代表臺灣美麗的土地及我們所珍視的家園,「暖陽黃」與「天幕青」則表現並肩同行、無所畏懼,一起守護臺灣、捍衛民主,綻放璀璨的自由未來。

2022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2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2國慶主視覺亮相!向中心匯聚的多色線段,展現同行、前進的意象

2021年

由IF OFFICE創辦人馮宇操刀的2021國慶主視覺,以「金陽雙十」為設計核心,運用交織紐結的六條繩線做為呈現,既象徵著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希望、和平6個元素,也展現出臺灣人民團結的緊密力量。色調上,馮宇以「陽光金」為主色,代表不放棄終會迎來的耀眼陽光;並以象徵熱情的「桃紅色」與自由的「明亮綠」為輔色,致敬每一位在動盪中仍努力不懈、堅守崗位的臺灣人。

2021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1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1國慶馮宇操刀主視覺!「金陽雙十」以6條繩線交織紐結搭配3種色彩設計

2020年

2020年國慶主視覺由「一件設計工作室」設計師曾國展操刀,其以「多元聲音」貫穿設計理念,象徵台灣大眾多元的聲音,都可以自由地表達,並且被聽見。色調上,主色以榮耀金和溫暖橘為主,展現臺灣這片土地民主榮耀,以及臺灣人熱情親切;輔色的湖水綠與優雅紫,則分別代表冷靜理性與沉穩高貴。

2020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0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0國慶主視覺設計!4種色彩、聲波線條設計象徵台灣多元聲音

2019年

由「O.OO工作室」設計師Pip、小肆設計的2019年國慶主視覺,特別將雙十的符號設計成如箭頭般往右上前進,象徵台灣追求進步的腳步不曾停歇,並以「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為主色調,繽紛的藍、靛、黃、橘等輔色,則意味著「就如同這片孕育我們的土地,包容多元聲音,造就無限可能。」

2019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9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9雙十國慶主視覺出爐!「台灣耀飛」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箭頭般雙十符號象徵不斷進步

2018年

由設計師葉忠宜負責的2018年國慶主視覺,以雙十字作為設計背景骨架,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團結意象。特別的是,葉忠宜也以電玩為發想打造動態視覺圖,他借鏡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一級玩家》裡所闡述「遊戲的真諦在於攜手共存,不在爭奪輸贏;在於合作分享,不在單打獨鬥」,葉忠宜將這樣的意涵,濃縮至電子般的動態logo裡,不同顏色的同心圓,象徵不同族群的集合體,一起突破當下,創造未來。

2018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8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8雙十國慶Logo主視覺曝光!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Taiwan together」團結意象

2017年

2017年國慶主視覺由設計師鄭司維擔任藝術總監,紅、藍、綠三色編織交錯的色彩不僅看來熟悉,更滿溢濃濃「台味」,而其設計概念正源自於最能體現台灣在地精神的「茄芷袋」,盼望藉由這份交織、編織凝聚於一塊的意念,一同編織出美好台灣的想像。

2017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7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7雙十國慶主視覺台味十足!台灣在地「茄芷袋」為靈感用編織象徵團結

2016年

2016國慶大會主題為「台灣有你真好」,由設計師賴柏燁操刀,LOGO設計以繽紛華麗的顏色,象徵多元族群的人民,不同顏色緊密交疊,則象徵台灣人的和諧包容。

2016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6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