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拉.基弗(Sarah Kieffer),一位深受美國大衆喜愛的烘焙師,創辦知名部落格「The Vanilla Bean Blog」,「敲盤烘焙法」的研發者,其撰寫的《餅乾烘焙聖經》收錄100道餅乾食譜,以餅乾種類分門別類,從歷久彌新的經典配方、傳統口味的新創演繹,到獨樹一格的創意甜點應有盡有。皆適用於派對、聚餐、餅乾義賣,或只是待在家享受一個舒適的夜晚。
烘焙的初心
十四歲時,我展開一段在我們家被稱為「餅乾歲月」的人生旅程。每一天我走下悶熱的校車,再走過半個街區回到家,書包丟在廚房的某個角落,然後開始上工——混合、攪拌和烘焙,直到媽媽接管廚房為全家人煮晚餐。我和媽媽說,我的午後烘焙的目的是為了做出完美而經典的餅乾,但其實在一開始,這只是個我想吃生餅乾麵團的藉口。
起初媽媽半信半疑,但日復一日,我們家廚房的工作檯上總會擺著數十塊餅乾。這是一段青春期的時光,一個典型的,由年輕女孩逐漸變成女人的尷尬過程。吃完晚餐後,我回到我的房間,寫下沾滿淚水的日記。至於那些日記的主題,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我只是覺得,自己不屬於任何地方。」這些淚水,我從未和媽媽分享過,但或許她感覺得到,我確實需要宣洩情緒的出口,所以她讓我繼續玩烘焙。或者,當我專心混合和攪拌,就沒有時間和我妹妹吵架,或戲弄我弟弟。又或者,在她的內心深6.6425公分處,母性的直覺悄悄對她低語,讓她得以看見我更大的潛力,只是當時的我還看不見。

我每天嘗試、實驗、劃掉失敗的食譜。我發現自己沒那麼在意結果,反而更在乎過程。如果我那時候有讀過莎士比亞,我一定會覺得他說得很好:「完成的事,就已經完結,但喜悅的靈魂,會存在於過程中。」
我最後掌握了不少餅乾食譜,其中巧克力餅乾最獲盛讚:那是我用起酥油、少許奶油和額外添加的香草製作的,並在麵團撒上巧克力片。我分送給鄰居、奶奶,自己也吃了許多。我對我的餅乾感到滿意,同時為我付出的努力感到驕傲。我主動出擊,有做事的決心,即使會有不順利和倦怠的時候,仍願意堅持到底,我對這樣的自己感到滿意。

重新建立烘焙的自信
結束高中歲月後,我前往維諾納州立大學就讀,相信未來的自己會當英文老師,或成為詩人。我找了份在藍鷺咖啡館(Blue Heron Coffeehouse)擔任晚間和週末咖啡師的工作,這家店是賴瑞.沃爾納(Larry Wolner)和柯林.沃爾納(Colleen Wolner)夫妻一起經營的。我不知道有什麼樣的工作等著我,更從未想過,這一家沒有空調的廚房,以及櫃檯狹小的小店,竟然會成為我的避難所和光明之地。這裡是一個安全的地方,能夠安心學習和失敗,還是一個可以笑、可以哭,並且長時間駐留的地方。在這裡,我可以學習,還可以逃避現實壓力,喝很多的咖啡。我走進那家店工作的第一晚,還是沒聽見神靈的聲音。但現在回頭看,確實有明顯的訊號。
我入職時,賴瑞和科林才剛接下這家店,所以有一陣子只有我一個工讀生。一開始店內的生意平淡,但過了不久就開始好轉了。一個忙碌的晚上,賴瑞看著空蕩蕩的烘焙櫃,問我會不會做餅乾。我想起那段午後烘焙時光,每天待在家中廚房做了一爐又一爐的餅乾。那段時光早已過往許久,我已進入新的人生階段,那些辛苦自學的東西大多忘光了,而我卻滿懷自信,撒了個謊:「我會做!」
賴瑞讓我做巧克力餅乾。我哼著小曲,一邊混合一邊攪拌,很開心可以重啟烘焙製作。然而,從烤箱取出的餅乾全都糊成一團,奶油和麵粉並沒有攪拌均勻。我永遠忘不了,賴瑞撅著嘴唇,斜眼看著慘不忍睹的餅乾的神情。他彎下高大的身軀,把馬尾往後撥,小小聲地說:「你確定你會做餅乾?」我滿臉通紅,但他讓我重做一遍,耐心地帶著我一步步完成食譜,然後讓我練習一遍又一遍。不久後,我開始做出漂亮的餅乾,然後是方塊餅、咖啡蛋糕、司康和瑪芬。那時沃爾納夫婦剛開店沒多久,或許很缺人手,所以願意給我機會,又或者他們有感應到風中的低語,發現我有這個潛力。無論如何,他們努力教導我、信任我,讓我培養烘焙這個興趣,終生受用。

從那時開始,餅乾烘焙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接下來的歲月中,無論個人生活或是職業生涯,我不斷磨練手藝。雖然我花了無數日夜來研究技巧、配料和比例,但我不知不覺開始思考「餅乾」本身。餅乾的核心,就是一個圓圈圈,由奶油、糖、雞蛋、麵粉,還有鹽和蘇打粉組成,或許還會有一些巧克力、花生醬或燕麥。但餅乾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一直不斷地製作餅乾?我小時候待在廚房裡,餅乾成為一個基礎,一個通向烘焙世界的墊腳石、一個成長的儀式。我找到通往廚房工作檯的道路,在那裡我學會用一個碗、一根木勺和幾種簡單材料來製作餅乾。
餅乾是糕點的基石。但是在我們許多人的心裡,餅乾也是記憶的核心,從味覺連結自我。餅乾等著放學的大家,期待孩子們從校車下來,衝進家門。餅乾一個貼著一個,擠在餅乾盒,期待在寒冷的聖誕早晨,分發給左鄰右舍。餅乾在長桌上擺得整整齊齊,哀悼離去的至愛之人。那些華麗的蛋糕和塔搶盡風頭,它們的烤蛋白霜、糖絲和巧克力捲很有吸引力,卻維持不了多久,只有餅乾低調地散發著樸實的香氣。餅乾小巧、毫不閃耀,為我們提供溫暖的毛毯和舒適的拖鞋,遞給我們最愛的書,知道我們最愛的電影台詞。聽著我們的笑話大笑,樂意待在家一整晚。餅乾是好朋友,是溫柔的話語。餅乾不嫉妒、不自負,也不驕傲。餅乾喚起了奉獻的精神和慷慨的本性。餅乾渴望分享,因為建立連結而歡欣鼓舞。餅乾,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家。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餅乾烘焙聖經:家用烤箱就能做,獨創「敲盤技法」,變化100款經典與創意食譜》
出版日期|2025/07/19
作者|莎拉.基弗(Sarah Kieffer)
美國著名甜點女王莎拉.基弗(Sarah Kieffer)擁有多年的餅乾烘焙經驗,最爲廣爲人知的是她獨創的「敲盤」(pan-banging)技術,能讓餅乾邊緣酥脆、内裡柔軟,還有漂亮的波紋。本書收錄莎拉多年的餅乾烘焙經驗,每一份食譜經過測試與改良。除了她獨創的敲盤餅乾,從各種製作方式的不敗經典巧克力餅乾、布朗尼,再到創意獨特的法式烤布蕾乳酪蛋糕餅,讓你輕鬆在家做出一口接一口,香甜美味的100款餅乾!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