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院迎10週年揭幕大作!品味威爾第歌劇《弄臣》的情緒張力,隨著音樂流動帶出戲劇共鳴

在華麗與悲喜交織的舞台上,威爾第經典歌劇《弄臣》揭開臺中國家歌劇院邁入10週年序幕。此製作為澳洲歌劇團(Opera Australia1991年首演版本的重製版,已故澳洲知名歌劇與戲劇導演莫辛斯基(Elijah Moshinsky)將16世紀宮廷搬移至1950年代義大利,經由黑幫與上流社會的奢靡對照出人性的幽暗。旋轉舞台上娃娃屋般的空間轉換,映照角色命運的流轉;而費里尼電影式的場景切換語彙,讓戲劇張力倍增。隨著〈親愛的名字〉、〈善變的女人〉等旋律響起,指揮張尹芳將帶著觀眾沉浸於愛恨交錯的宿命樂章中。

(圖片提供: Keith Saunders)
極力保護女兒吉爾達的弄臣里戈雷托,不讓她接觸外界的險惡。(圖片提供: Keith Saunders)

弄臣的人性掙扎:旋律下的矛盾與情感

「《弄臣》闡述了社會底層中不是那麼風骨的樣態,那樣的人性與人生,實在是太寫實了!」年輕時指揮過《弄臣》中的四重唱,張尹芳當時單純覺得這是一首好聽的曲子。歲月的淬鍊後,再次指揮《弄臣》時,她體會到優美的旋律之下,包藏的是無情命運與人性掙扎,「威爾第以極致優美的音樂,訴說最深的悲劇,這正是它的力量所在。」

(圖片提供: Keith Saunders)
弄臣里戈雷托在化妝鏡前,準備裝扮成取悅公爵的小丑。(圖片提供: Keith Saunders)

深受電影大師費里尼影響的已故歌劇導演莫辛斯基,將這個製作的時空背景設定在1950年代的義大利,將黑幫世界的浮華與腐敗樣態,與威爾第音樂中的矛盾張力兩相照映:以大調描繪恐怖場景,以小調烘托哀傷氛圍。「最深刻的是弄臣為了尋找被綁架的女兒,整個段落透過戲劇與音樂展現的情感張力。」張尹芳說,一開始弄臣試探性地行動,小調旋律下隱含憂心與哀傷;發現女兒確實受困後,他憤怒狂暴,音樂也隨著情緒迸發;最後,他跪地懇求敵人、為女兒求情,將強悍外表與內心柔情完全呈現。「演員跪下來的那一刻,我自己常常很難控制住情緒,實在是太令人心碎。」

(圖片提供:Keith Saunders)
義大利經典汽車飛雅特500,描繪1950年代義大利時空背景。(圖片提供:Keith Saunders)

張尹芳說:「這一幕既複雜又真實,這種人性中的二元對立面,讓人感受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威爾第揭示的矛盾與社會情境始終存在,令人讚嘆音樂的深刻力量。」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威爾第音樂的沈浸體驗:感受音樂與舞臺的完美協奏

同一部作品可以有多種詮釋方式,執行導演沃里克.達德羅( Warwick Doddrell)的戲劇視角讓張尹芳對音樂的想法得以深化。「威爾第的音樂與劇情文本緊密結合,單靠音樂或單靠戲劇表現都無法完整呈現,必須兩者協作才能圓滿。執行導演清楚提點出聲樂家在每句台詞或旋律中的情緒轉折,使他們能精準結合音樂呈現角色的內心世界。」張尹芳說,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讓觀眾能體驗歌劇獨到的人性描繪手法。

(圖片提供: Keith Saunders)
劇中16世紀貴族轉化為黑幫份子,以詼諧的姿態演繹險惡人性。 (圖片提供: Keith Saunders)

此外,這個製作另一大亮點是舞台上如娃娃屋般的場景設計,藉由旋轉舞台快速切換場景,呈現奢華與腐敗並存的社會圖像。張尹芳說,舞臺場景變化極快,而樂曲之間幾乎也沒有停頓,觀眾甚至沒有時間鼓掌,這對樂團音樂家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她舉例,從華麗的宴會廳場景,在幾秒鐘之內轉換到凌亂的小屋,明亮光線瞬間跌入陰暗,呈現天堂與地獄般的強烈對比。

這樣快速的場景切換,考驗著樂團的演奏技巧與情緒掌控,也使得觀眾的情感起伏被放大,展現出歌劇兼具戲劇性與視覺衝擊力的一面。

(圖片提供: Keith Saunders)
昏暗的燈光預示著悲劇的結局。(圖片提供:Keith Saunders)

「透過音樂的帶領,歌詞、劇情的緊密交織,希望觀眾能感受不同角色情緒的起伏、心理的轉折,甚至在快速的場景切換與明暗變化中,體會人性與人生的複雜與深度。」張尹芳說,每一個細節、每一段情緒都值得細細品味,希望觀眾在觀賞後,帶著對愛、對人性、對生命的共鳴離開劇場,感受到歌劇獨有的震撼與溫度。

 2025 NTT遇見巨人—威爾第歌劇《弄臣》

演出時間|10/02(四)19:30、10/03(五)19:30、10/04(六)14:30、10/05(日)14:30

演出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大劇院(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購票請點此

文|翁珮恒

奔跑的生命隱喻:《奔跑者》在瘋狂加速的世界裡找回自己的步調!專訪捷克當代馬戲團體夜店馬戲團

「Can we run even faster? Can we do it even quickly? 」舞台上,一台長達十公尺的巨型跑步機不斷運轉,多位表演者接續踏上跑道,他們奔跑、跌倒、相遇、錯身,不知停歇,但是沒有人知道為了什麼而跑?捷克夜店馬戲團(Cirk La Putyka)的作品《奔跑者》,將這樣的提問直接拋向觀眾。如同現代人在時間洪流裡的縮影,總是追求再快一點、再多一點、再好一點⋯⋯。

(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震撼全球的捷克當代新馬戲《奔跑者》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臺灣震撼首演。(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當代馬戲的新語言

成立於 2009 年的夜店馬戲團,是捷克當代馬戲的代表性團隊。與傳統馬戲強調技藝展演不同,他們的作品融合舞蹈、雜耍、音樂與戲劇,以跨界的形式探索「馬戲」更多元的可能性。對團隊而言,這樣的表演語言並非單純的形式突破,而是一種「共同創作」的方式——在舞台上,沒有一種藝術是主角,每一個元素都是平等的,彼此呼應交織,構築出新的情感張力。

(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捷克最強當代新馬戲!十公尺「變速」跑步機表演者展現超高馬戲技巧。(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舞者 Šárka Říhová 分享:「我喜歡《奔跑者》的一點是,這裡沒有主導的藝術成分。我們都是平等的,彼此共同創造出一種力量。這齣戲講述的是生活,以及我們被給予的時間。」

(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不只是奔跑,更是一場找尋自我節奏的旅程!融合敘事和高難度技巧的當代新馬戲。(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巨型跑步機上的隱喻,人生停不下來的追求

《奔跑者》最引人注目的設計,莫過於舞台上那台十公尺長的跑步機。它不僅是空間上的挑戰,更是全劇的隱喻核心,表演者不停的狂奔直到失速跌落,彷彿眼前有一個永遠追不上的目標——永遠感到不夠好的自己。當觀眾隨著節奏屏息注視時,這不只是馬戲表演,而是一場對生命節奏、內心速度與存在意義的思辨。音樂家 Jakub Ruschka 直言:「奔跑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否則就會讓自己筋疲力盡。」

(圖片提供:© Lukas Biba)
《奔跑者》融合舞蹈、雜耍及現場音樂,展現當代馬戲的多元魅力。(圖片提供:© Lukas Biba)

在這部作品裡,表演者需要一邊跑、一邊舞動,甚至邊唱邊演奏樂器。舞者 Aneta Bočková 回憶起加入作品時的挑戰:「我最擔心的部分是,一邊在跑步機上走路跳舞,一邊還要唱歌。起初我覺得自己完全做不到,但現在我真的很享受這段表演。」這樣極高難度的身體調度,使《奔跑者》在舞台上顯得格外震撼。

(圖片提供:© Lukas Biba)
《奔跑者》隱喻加速時代!全力奔跑的你,還記得為什麼開始嗎?(圖片提供:© Lukas Biba)

除了肢體語言,音樂也是《奔跑者》的靈魂。作曲家 Veru Linhartová 分享,她與音樂家們原本計劃以純電子音樂為基底,但在首演前一週臨時轉變方向,改為現場演奏。這樣的突發決定,反而賦予音樂強烈的直覺性與即興感。「我們的結構來自每位表演者的獨舞,音樂則反映他們各自的主題與故事。最後再加入後末日風格的親密歌曲,完成整體的氛圍。」Veru 解釋。

(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精湛的肢體表現為演出一大亮點,在不停滾動的跑步機上挑戰極限,每一幕都是驚喜。(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引起滿滿共鳴的表演舞台,亞洲首次登台

《奔跑者》的舞台不只是一部跑步機,還有旋環(Cyr Wheel)、雜技特技、舞蹈與音樂的層層交織。演出中,表演者幾乎等同跑完一場馬拉松,每一個片段既具爆發力,又充滿細膩的情感傳遞。觀眾的反應也印證了這份力量,從布拉格到歐洲其他城市,幾乎場場獲得熱烈迴響,有人因為強烈的共鳴而一看再看,有人則將舞台上的隱喻串聯到自己的生命經驗。

(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每個人都是竭盡全力的「奔跑者」,表演者希望臺灣觀眾觀賞完後漫步回家,找尋內心的平靜。(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奔跑者》為觀眾打開一個短暫的停格——提醒我們,在奔跑之外,還要學會呼吸,學會找到自己的速度。這次選擇在台灣登台,對團隊而言是新鮮而期待的挑戰,Jakub Slovák 希望觀眾在看完後,「能慢慢走回家,在奔忙中找回一份寧靜與喜悅。」

(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衛報》盛讚《奔跑者》是一杯完美調和舞蹈、音樂與馬戲的雞尾酒!(圖片提供:©Petr Chodura)

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捷克夜店馬戲團《奔跑者》

演出場次:10/31 () 19:3011/01 () 14:3011/02 () 14:30

演出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演出長度:約70分鐘 (無中場休息)

購票連結:馬上購票  

 

*中信卡友85折倒數熱賣中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信用卡循環年利率:本行ARMs指數+加碼利率(5.97%~13.47%);上限為15%,預借現金手續費為每筆預借金額X3.5%+150元,循環利率基準日為10491日,其他費用請上官網查詢

 

了解更多請洽藝術節官網

 

文|黃阡卉

超越偶──從雲林走向世界的戲偶奇想 2025 雲林國際偶戲節,讓傳統遇見潮流,讓偶戲進駐日常

當傳統布袋戲走出戲臺,會變成什麼樣子?在今年第 23 屆 雲林國際偶戲節,答案是─「超越偶」。

23歲的雲林國際偶戲節首度導入角色IP設計,象徵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布袋戲,正以嶄新的姿態持續蛻變,自 9 22 日起,虎尾高鐵特定區、布袋戲館、同心公園將化身為跨界藝術的大舞台,延續至 10 12 日,橫跨教師節、中秋節與雙十連假,63 個團隊、65 場演出,從傳統到潮流,從地方到國際,把「偶」重新植入我們的日常。

雲林縣政府

偶戲的跨界想像

開幕音樂會是今年最受期待的亮點之一。
台語歌王「許富凱」×「豎琴獵人管弦樂團」攜手,重新演繹史豔文的經典氣勢;滅絕師太「黃小琥」 將與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共演,一場「師太」對上布袋戲的霸氣對話;金曲樂團 「TRASH」帶來搖滾能量;偶像 婁峻碩(SHOU) 結合 Cosplay 玩轉潮流文化;更有 「百合花」× 「永興樂皮影戲團」帶來意想不到的「搖滾皮影秀」。這不只是演唱會,而是一場跨界共振的文化實驗。

主持人 郎祖筠、黃鐙輝 以幽默魅力穿針引線,讓整晚演出成為今年秋天最難忘的藝術派對。

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世界的偶戲、偶戲的世界

今年國際團隊同樣讓人驚喜,10/11-10/12在高鐵舞台區及雲林布袋戲館帶來和台灣傳統布袋戲大不同的演出,包括韓國的巨型偶、美國的手指劇、日本「Theater for One」一人劇院以及哥倫比亞的偶戲,4國形式多元樣貌、特色鮮明的國際偶戲,是偶戲節最後兩天假期中親子共享一段超越語言的藝術時光。

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從雲林到台北 101──偶戲新舞台

雲林縣府更與 台北 101 攜手合作,10 月下旬於 89 樓秘境花園觀景台展出偶戲與竹林結合的雙策展,象徵雲林既是布袋戲的故鄉,也是「世界竹地標」的代表。這不僅是文化的延伸,更是一次將地方故事帶上國際視野的嶄新嘗試。

文化的傳承與蛻變

「超越偶」不只是今年的主題,更是雲林對文化永續的態度。從 2020 年開始,偶戲節主視覺已連獲 iF 設計獎、美國 The Telly AwardsMUSE 等多項國際獎項。今年再以「掌中傳藝、共融永續」獲得 TSAA 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級,再度證明傳統藝術也能以當代語言走向世界。

閉幕壓軸的「金掌獎」頒獎典禮,更將比照三金規格舉辦,邀請許效舜、李竺芯等藝人,結合語偶交鋒脫口秀,給予布袋戲藝術最隆重的致敬。

10/10-12的重量級節目都在虎尾高鐵特定區旁的主舞台登場(建成路/永興南七路口),外縣市民眾趕快手刀把高鐵票訂下去,到時和所有觀眾一起high 翻虎尾~

2025雲林國際偶戲節打造了天王天后與偶同在的開幕音樂會;菁英雲集的金掌獎競賽;國內頂尖演藝團隊傾力演出以及國外偶戲團共襄盛舉,就是要讓民眾在熊青操、超澎湃的偶戲饗宴中感受雲林國際偶戲節的不共款

今年秋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雲林,走進「超越偶」的想像。

2025雲林國際偶戲節  9/22-10/12 相關活動細節請上官網及臉書粉絲團查詢

官網: https://2025yunlinpuppet.com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uppet.yunlin.gov.tw

雲林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