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台上的感染力?「烟」三個來自生活中俯拾即是的靈感

雲門舞台上的感染力?「烟」三個來自生活中俯拾即是的靈感

提到靈感,相信大家都會很好奇,藝術家創作時,靈感到底從哪裡來?尤其是雲門,到底林懷民的腦袋裡裝了多少種想法?他又是怎樣把這些不同的靈感抽出來,放到同一個舞台上?

 

雲門舞集將於今年十月,帶來十多年沒在台灣登台,因此更被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的舞「烟」。「烟」的舞台上其實並沒有烟,但往事如煙,無奈、撲朔迷離的人生,更讓人莫名震撼,這些撩撥起無限莫名情緒的烟,到底怎麼來的?舞作名稱源自林懷民當年⋯⋯

 

屍體焚燒的漫天煙霧

「流浪,是我與自己的對話方式。」林懷民自一九九四年初抵印度後,開啟了往後多次進出,自我探尋的過程。二〇〇二年,與燈光設計張贊桃、舞台設計王孟超再次來到印度。瓦拉納西鹿野苑的巨大枯樹與恆河水上的生老病死、焚燒屍體的未盡之煙,觸動他心中最幽微的感受,因此讓林懷民有了因火生烟,以「烟」命名的創作靈感。

 

生命中最長的春天

帶著心中初步萌生的「烟」,林懷民與雲門舞集開始在歐洲進行巡演,一待就是三個月,從花開待到花落,從清晨起床聞到空氣中的紫丁香,待到繁花落盡、空氣中只剩寂寥,如此生命交替的脈動讓他有感說道:「我彷彿重新認識了春天。」歐洲繽紛色彩的刺激,與印度截然不同,逐漸洗淡了林懷民對印度五味雜陳的感受,也因為受到歐洲色彩的滋潤,讓他對烟的想法有了全新的詮釋。而在巡演空擋,搭乘遊覽車四處走訪,周遭的景物快速經過,讓林懷民感嘆時光流逝的殘酷現實外,也仍舊不忘請舞台設計王孟超快速拿起錄像攝影機,記錄一切,化為素材。

 

從卡夫卡公墓撿拾靈感

布拉格,林懷民飯店房間看出去就是一片公墓-卡夫卡以及許多猶太人埋葬之地,讓林懷民想起在德國曾參觀的柏林猶太博物館,想起一個國族曾經被迫害的歷史,也因而想起口袋裡的俄國當代作曲家許尼克的音樂:蘇聯體制在解體前,或許那裡的人民也曾背負難以承受的情感傷痛。於是,節奏性強、力道渾厚、情感激昂的俄國當代作曲家許尼克的音樂就這樣出現在「烟」的作品當中。「其實許多音樂都放在我的口袋裡許久,就是在等待某一天時機點的扣合。」林懷民如是說。

 

林懷民的創作靈感來自日常生活的龐雜零碎的累積,他把閱讀、音樂、生活周遭細膩變化的觀察通通收進心底,不為了哪支舞,更不想目的。然後在很久以後的某個時間,聽到風聲,看到落英,忽然發作起來,口袋中記憶有如寶石一一掏出,拼湊出如馬賽克色彩般絢爛多彩的「烟」。

 

創作不是要用來看懂的!

或許有人不禁要問:舞蹈那麼藝術,看得懂嗎?林懷民笑著說道:「創作不是要用來看懂的,是要來感受的。」「從小考試考太多了吧!我們都太急著有標準答案、要看懂」,但你看到萬物生長、四季美景、看山看海⋯⋯,會要求自己「看懂」嗎?曾經在一個小鎮演出後,一位歐巴桑興奮的拉著林老師說:「老師啊!我攏總看無,可是我好感動喔⋯⋯」,每回說到這個故事,林懷民總是笑得特別開心,因為他知道,這支舞已經在這位歐巴桑的心底,與她對話,長出了自己的生命。

 

關於雲門舞集 「烟」

「烟」是林懷民二〇〇二年發表的作品,當中的迷離幽微的神祕氛圍、片段碎裂的記憶馬賽克,以及舞者擷自芭蕾向上挺拔的身體基調動作,大不同於雲門其它舞作。首演隔年,這支舞作便授權瑞士蘇黎世芭蕾舞團演出,成為該舞團巡迴世界的經典之作。新蘇黎世報更盛讚:「回憶,頂多只是片刻或如夢的瞬間。然而林懷民的「烟」,卻讓觀眾沈醉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生動而絢麗的憶想世界。」流浪歐洲十三年,「烟」終於今年回到台灣。

 

演出資訊

2015舞蹈秋天  台北國家戲劇院

10/16-17、10/23-24 (五、六) 19:45

10/18 (日)、10/24-25 (六、日) 14:45

24日下午場演出結束後將會舉辦「林懷民答客問」

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11/13-14(五、六)19:30

 

※本節目有部分裸露畫面,請斟酌入場

 

 

via / 雲門舞集

 

【延伸閱讀】燈紅酒綠的夜店,驚見雲門舞者?!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將自製藝文刊物《Acne Paper》紙上策展拓展至實體空間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延續《Acne Paper》文化探索精神

來自瑞典的Acne Studios,從不只是「時尚品牌」。Acne從不侷限於時裝,而是持續探索藝術、設計及工藝,橫跨家具、出版、策展、服飾等領域的「創意團體」。想全面了解Acne,必須拜讀其自創刊物《Acne Paper》。從15世紀的古掛毯到LGBTQ文化,從大師繪畫到街頭攝影,從戲劇到雕塑,從舞蹈到冥想——只要關於文化,只要有趣,《Acne Paper》無一不包。

2025年適逢《Acne Paper》發行20週年,Acne將紙上策展的能量擴展至實體空間,於巴黎開設首座常設藝廊「Acne Paper Palais Royal」,匯聚展覽、藝術家講座、書籍出版等多元活動,構築一創意與思想碰撞的交流平台。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延續《Acne Paper》文化探索精神
位於巴黎皇家宮殿的「Acne Paper Palais Royal」。(圖片來源:Acne Studios)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延續《Acne Paper》文化探索精神
Acne Studios為《Acne Paper》第20期〈Golden〉舉辦的快閃書屋等活動。(圖片來源:Acne Studios)

「誤打誤撞」闖進時尚殿堂

1996年,Acne由一群創意工作者在斯德哥爾摩創立,成員們各活躍於平面設計、家具設計、電影與廣告製作等領域。當時Acne雖有進軍時尚界的想法,旗下也的確設有時尚部門(也就是現在的Acne Studios),但從未想過規模會擴張至當今如此之大,版圖擴及全球。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延續《Acne Paper》文化探索精神
(圖片來源:Acne Studios)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延續《Acne Paper》文化探索精神
(圖片來源:Acne Studios)

Acne踏入時尚圈的緣由說來有趣。1997年,創辦人Jonny Johansson製作了100條以紅色縫線為特色的原色牛仔褲,將其分送給身邊的名人親友,沒想到褲款優秀的版型、低調卻帶巧思的設計,意外登上諸多時尚、生活風格媒體版面,於是Acne趁勝追擊擴展產品線,自此開啟Acne Studios一步步登上時尚殿堂的旅程,陸續發展出Acne Pink霧粉代表色、無表情Logo、羊毛圍巾等經典識別與人氣單品。

時尚品牌跨足出版先驅,《Acne Paper》聚焦探索文化

2005年起,Acne Studios發行自製刊物《Acne Paper》,以「文化」為母題,透過時尚視覺、專家訪談、藝術專題等方法,探索由古至今的文化場景。如2025最新刊〈Golden探索「黃金」之於不同時代的文化意義,從古文明到當代前衛藝術,在動盪時代藉黃金的恆定特質展開視覺與文字敘事。《Acne Paper》每期印刷及裝幀都砸重本製作,內容紮實、零廣告,作為時尚品牌出版刊物的先驅,主動掌握話語權,也更加確立品牌與藝文聯繫的形象。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延續《Acne Paper》文化探索精神
《Acne Paper》第20期〈Golden〉。(圖片來源:Acne Studios)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延續《Acne Paper》文化探索精神
《Acne Paper》第20期〈Golden〉。(圖片來源:Acne Studios)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延續《Acne Paper》文化探索精神
《Acne Paper》第20期〈Golden〉。(圖片來源:Acne Studios)

Acne首間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

位於巴黎皇家宮殿(Palais Royal)拱廊下的「Acne Paper Palais Royal」,策展內容延續《Acne Paper》的精神,涵蓋攝影、電影、藝術、設計等廣泛的創意領域,參與者從大師到新銳、藝術家到思想家,活動形式則橫跨講座、雜誌發表、簽書會、跨域展覽等,宣告Acne Studios不只是時尚品牌、更是「文化推動者」的定位。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延續《Acne Paper》文化探索精神
位於巴黎皇家宮殿的「Acne Paper Palais Royal」。(圖片來源:Acne Studios)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延續《Acne Paper》文化探索精神
(圖片來源:Acne Studios)

藝廊開幕首展迎來荷蘭藝術家Paul Kooiker個展《2025》,收錄他為阿姆斯特丹Gerrit Rietveld藝術學院國際學生拍攝的肖像,有別於傳統學校拍「畢業照」等肖像紀念學生成長的重要時刻,這一系列影像聚焦於動盪時代下不確定的青春、令人不安的「成長痛」。「Acne Paper Palais Royal」預計於2025626日正式開幕,藝文迷務必收進巴黎必訪清單!

資料來源|Acne Studio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水景映照天空,陶瓷碰撞譜出流動樂章!隨巴黎證券交易所藝術裝置《clinamen》墜入沁涼白日夢

巴黎證券交易所藝術裝置《clinamen》:水景映照天空,瓷碗碰撞譜出流動樂章

沐浴玻璃穹頂透進的日光當中,被壯麗的歷史壁畫環繞,眼觀水景、耳聽陶瓷撞擊的清脆聲響,自顧自墜入白日夢——這樣的夢幻體驗,現正於「巴黎證券交易所(Bourse de Commerce)」發生。法國藝術家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在這座私人美術館帶來大型裝置作品《clinamen》,將長期試驗的創作媒材「聲音」交織水景,邀觀者慢下腳步細細聆聽並感受場域,投入一場冥想。

巴黎證券交易所藝術裝置《clinamen》:水景映照天空,陶瓷碰撞譜出流動樂章
(圖片來源:Bourse de Commerce)

壯麗穹頂下的藝術實驗場

自18世紀以來,巴黎證券交易所建築曾作為穀物貿易、期貨交易的據點,現則是「皮諾私人美術館(Pinault Collection)」的所在地。2017年,建築迎來由貿易場所轉生為藝文場館的大規模改造,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將其標誌性的清水模,與建築本身的富麗巴洛克式風格結合,揉古典和現代美學於一地。而館內的穹頂大廳,自開幕以來即是藝術家的實驗場,過去韓國藝術家金守子(Kim Soo-ja)曾在地面鋪上巨型鏡面,邀訪客漫步鏡上,以嶄新視角觀看建築。

巴黎證券交易所藝術裝置《clinamen》:水景映照天空,陶瓷碰撞譜出流動樂章
(圖片來源:Bourse de Commerce)

水鏡映照天空,瓷碗碰撞成流動樂章

這次在皮諾私人美術館總監Emma Lavigne親自策劃下,法國藝術家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帶來沈浸式裝置《clinamen》,這件作品延續他慣常的創作語彙,遊走在聲響、雕塑及表演的交界。在大廳正中央,藝術家設置了一座直徑達18公尺的巨大水池,藉這面「水鏡」映照穹頂外的巴黎藍天。水面上散落大大小小的瓷碗,它們隨水波緩緩漂移,當偶遇相撞時,便會發生清脆聲響,此起彼落的碰撞聲譜出流動樂章。

聲音自有生命

對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來說,聲音是一種「有生命的材料」。音樂創作者將聲響「編排」成音樂,可他卻長期試驗將聲響「脫離人為控制」,讓其跳脫傳統音樂的框架,轉化為一套能自我調節、具有生命的有機系統,不需人為干預,自隨時間不斷變化。而巴黎證券交易所版本的《clinamen》,可說是這場藝術實驗的集大成之作。

巴黎證券交易所藝術裝置《clinamen》:水景映照天空,陶瓷碰撞譜出流動樂章
(圖片來源:Bourse de Commerce)
巴黎證券交易所藝術裝置《clinamen》:水景映照天空,陶瓷碰撞譜出流動樂章
(圖片來源:Bourse de Commerce)

至今規模最大的《clinamen》

過去《clinamen》曾於墨爾本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Centre Pompidou-Metz)展出,來到巴黎後,作品以空前的巨大規模呈現,其水池面積達到過去最大尺度的兩倍。龐大尺度並非盲目的追求,而是藝術家對巴黎證券交易所建築的回應。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表示,每一座展場都像一個「模具」,他將自身裝置技術與美學灌注其中,孵化出每個場域專屬的限地版本。

巴黎證券交易所藝術裝置《clinamen》:水景映照天空,陶瓷碰撞譜出流動樂章
(圖片來源:Bourse de Commerce)

慢下腳步,感受「不確定」的詩意

clinamen》一名源自伊比鳩魯學派(Epicureanism)的哲學思想,其主張原子會產生隨機、不可預測的偏移運動。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認為《clinamen》的運作邏輯巧妙對應此學說,它不僅關注水、瓷碗及聲響本身的「運動」,也探索著事件發生、物件排列(即水波推動瓷碗導致碰撞出聲)的千萬種可能。在無數可能中,觀眾無法預測將遇見哪一種,也難以預想瓷碗碰撞的音色,這種「不確定」成就的詩意正是體驗的核心。

巴黎證券交易所藝術裝置《clinamen》:水景映照天空,陶瓷碰撞譜出流動樂章
(圖片來源:Bourse de Commerce)

也正因《clinamen》難以預測,觀眾僅能駐足、等待那份僅存於當下的體驗。在資訊爆炸、節奏極快的世界,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邀人們慢下來,在靜止與流動、沈默與聲響、秩序與混沌,及水色和天光交織之間,暫時成為作品的一部分,悉心傾聽、墜入一回冥想或一場白日夢,暫離喧鬧世界。

巴黎證券交易所藝術裝置《clinamen》:水景映照天空,陶瓷碰撞譜出流動樂章
(圖片來源:Bourse de Commerce)

資料來源|Bourse de Commerce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