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返回文章

《原創基地節》

松山文創園區創設的《原創基地節》,呈現眾多國內創意品牌,是相當高人氣的大型展覽。

《台灣設計師週》

在《台灣設計師週》網羅諸多新銳設計師的創意之作。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已是國內每年最盛大的視覺藝術活動,來這裡能看到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作品。

《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2015《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橫跨松山文創園區、華山1914、花博公園爭豔館三地,意圖營造優質文化生活圈的概念。

《簡單生活節》

諸多實力派歌手串連登台,是《簡單生活節》的一大魅力。

《台北數位藝術節》

《台北數位藝術節》作品演出片段。

《台北當代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國際藝術博覽會》利用飯店空間展出小型作品,成功吸引許多新手買家。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La Vie2015文創100報導:文創會展──回歸日常,等待轉變契機

+7
+7
+7
+7
+7
+7
+7

此次入圍的前十名中,絕大多數已舉辦超過五年,亦即走過草創的打底期,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接下來如何更往上突破即為關鍵。純藝術類的會展如《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當代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數位藝術節》等影響力依舊,但要吸引更廣大的民眾參與,結合生活感為一大重點。例如《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雖以表演為主軸,但將場地拉至池上,結合當地生態旅遊,是近年高人氣的秋日行程。由掌生穀粒主辦的《飯粒厚 台灣米食力展》,同樣以貼近日常的米飯切入,充滿新鮮感又不失人文風韻。《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則首次嘗試以文創策展的手法,攫取更多民眾目光。


一旦主題設立明確、成功聚焦後,下一步即在提升內部規格。如《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今年擴大規模舉辦,不但展出空間增加,商請建築師劉冠宏擔綱空間設計,更委託Art Basel 合作的公關公司Sutton 擔任海外行銷,力欲拓增國際能見度。而奪得第一名的《簡單生活節》,以結合獨立音樂與生活市集聞名,在國內耕耘多年後,2014 年首次出走海外,於上海世博公園引起廣大迴響,不僅再次展現台灣領航華語流行音樂文化的實力,也證明依循會展時程短暫、主題明確的特性,成功的典範可以複製它處,
持續延伸影響力。

 

然而《簡單生活節》也是唯一成功跨足國外的例子。除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外,剩下九名入圍者都聚集台北,但不論是藝術類會展,或設計類如《台灣設計師週》等,都大抵保持平穩態勢,尚未見更進一步的串連。《簡單生活節》和《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能在數年內衝高人氣,背後主辦單位運籌的專業人脈與企業資源不可小覷。起碼以藝術類會展來說,如何在藝文活動蓬勃發展的台北,將對的人事物接上線,找出一種橫向連結的方法,將活動提升為整座城市層級的盛事,才能更有效作出足以躍升國際的風格。

 

2015 La Vie文創大調查:10大文創會展

1. 簡單生活節
2.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4. 台灣設計師週
5. 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6. 飯粒厚 台灣米食力展
7. 台北電影節
8. 原創基地節
9. 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10. 台北數位藝術節

 

 

Text/歐陽辰柔

Photo/王漢順

via/中子創新、台北當代國際藝術博覽會、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台灣設計師週、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松山文創園區、台灣好基金會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10月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