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米蘭】米蘭國際家具展今日開幕!不可錯過的10大趨勢報你知

米蘭國際家具展今日開幕!不可錯過的10大趨勢報你知!

世界三大家具展之一的米蘭國際家具展Salone Internazionale del Mobile,在今日開幕了!與德國科隆家具展及西班牙瓦倫西亞家具展齊名,是全球家具、建築、燈具、設計、居家等設計專業人士必朝聖的重要活動。今年於2016年4月12日至4月17日在米蘭國際展覽中心舉辦,此次共有2310個參展廠商,將有超過160個國家的品牌及設計團隊前往參與,如此盛大的活動,身為設計迷的你又怎麼能錯過呢?

 

再次盛大舉行的2016米蘭國際家具展與米蘭設計周,同樣令世人期待,而今年知名生活設計網站Dezeen更列出了10大趨勢,讓我們來看看此次的重點有哪些吧!

 

建築女爵士的精彩作品

於3月底不幸離世的建築女爵士札哈˙哈蒂Zaha Hadid 雖然讓世界少了一位建築奇才,卻也替我們留下了不少傑作,除了建築作品外,許多與Zaha Hadid 聯合打造的設計品都即將面世,除了與知名義大利品牌Sawaya & Moroni合作的桌子外,珠寶作品更是令許多人望眼欲穿,與Georg Jensen 一起打造的最新飾品充滿了女王般的氣息,勢必造成搶購風潮。

 

兒童家具當紅

今年的兒童家具設計,可以說是當紅炸子雞。人們越來越注重兒童教育,也對於小朋友的生活越來越重視,日本設計工作室Nendo 與義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 共同推出的彩色搖搖木馬椅瑞典設計工作室Front 為Gebrüder Thonet Vienna 設計的彎木搖搖木馬以及Kartell 推出的彩色透明桌椅,都讓人看了心情愉悅,連大人都會喜愛!

 

為忙碌的生活而設計

現代人的忙碌,早已毋須多言,在匆忙的生活節奏中,需要能替我們節省時間、有效率的幫手,德國設計師Thomas Schnur 的網格設計收納系統,便是最佳範例,簡單的設計,彷彿是生活中常常能見到的物件,由Studio248 設計,隱藏輪子的儲物櫃,讓物件變得更加美觀且實用。

 

為難民而設計

此項完全獨立卻是世界許多設計師關注的議題,便是歐洲難民危機。許多設計師們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因此將設計與難民問題結合,例如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生所設計的帳篷外套,這件外套不僅可以成為睡袋、防寒外套更能架起成為帳篷。

 

引人注目的中國設計品牌

來自中國的neri& hu 如恩設計工作室已是國際家具展上的常客,而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具及居家品牌皆在國際家具展上引起眾人矚目,當中Frank Chou design 周宸宸設計工作室、3D列印設計工作室極致盛放XUBERANCE等原創中國設計品牌都將在此次展覽上大顯身手,日本堀雄一郎在中國創辦的設計品牌Stellar Works 更將首次於米蘭國際家具展上亮相,讓許多人對於東方設計更加期待!

 

複合式素材正流行!

近來受到設計行業歡迎的複合式素材:Jesmonite即將成為重要亮點。Hilda Hellström 更於倫敦知名Ace 酒店以此材料打造了一組裝置藝術,而設計師品牌Ariane Prin 也以此素材打造了一系列的家居用品,這個樹脂複合材料,在設計師的手下宛如有了魔力一般,即將席捲設計世界。

 

無人機的應用

在許多設計師及建築師眼中,無人機早已不可或缺,為了能更加全方面地展示設計作品,無人機能做到許多一般攝影無法辦到的事,知名丹麥設計品牌HAY以及英國設計師Lee Broom 更透過無人機完整地展現他們的最新裝置設計。

 

彩繪玻璃的耀眼奪目

受到許多人歡迎的素材,還包括了透明彩繪玻璃。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這材料似乎還只能出現在教堂的窗上,然而知名設計施Campana 以及Patricia Urquiola 都對於彩繪透明玻璃相當喜愛,無論是玻璃櫃、矮櫥、屏風或是桌椅,都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辦公家具再變化!

對許多人來講,沒什麼挑戰性的辦公家具時代已經結束了,為了因應人們的需求,設計師們早已踩進辦公家具的領域中大玩特玩,被人們認定一程不變的辦公家具,出現了越來越多新花樣,例如英國家具品牌Ercol 的最新辦公家具系列,以及荷蘭Lensvelt Contract Furniture 的Boring 辦公系列家具,都讓人眼睛一亮。

 

品牌營銷再晉級

無論是什麼樣的設計品牌,行銷是絕對不可少的,雖然近年來米蘭國際家具展的商業化越來越嚴重,但也的確在此讓我們看見了更多與眾不同的創意,各品牌也竭盡所能地攫住人們的目光,好與不好也許就是一體兩面,讓我們用更正面的角度檢視並看待這些來自全球的好設計吧!

 

米蘭國際家具展:

自1961年開始,米蘭家具展創辦至今已經55年,各式各樣的品牌展也相應而生,將全世界建築、家具、配飾、燈具、電器等設計囊括在內,引領世界潮流,更於2000年同時舉辦了米蘭設計周後,將「設計」的各種面向更加完善,成為一個完整的米蘭地區的設計展覽活動,也因此每年的4月,便是米蘭最熱鬧的時候!年年舉辦的除了居家家具展,便是裝飾配套展,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則為燈具展、辦公家具展以及廚房家具展,當中燈具展及辦公家具展為奇數年舉辦,廚房家具展則為偶數年舉辦。

 

 

Text / Irene Hsu

via / Dezeen

隈研吾實驗計劃「和紙雲朵」亮相倫敦!飄進18世紀古典建築,展開一場東西方對話

隈研吾實驗計劃「和紙雲朵」亮相倫敦!飄進18世紀古典建築,展開一場東西方對話

在倫敦薩默塞特府(Somerset House)的樓梯間,一場輕盈卻深刻的相遇正悄悄上演。由隈研吾發起的實驗團隊SEKISUI HOUSE – KUMA LAB,透過「Paper Clouds(紙雲)」這座漂浮的和紙裝置,把日本工藝、自然意象與未來建築研究一同帶進2025年倫敦設計雙年展,邀請人們重新想像材料與空間的邊界。

和紙雲朵飄進18世紀英國建築

走進由William Chambers設計的古典石階,你馬上就會被一片片的雲朵吸引目光。共約70片的雲朵以紙纖維製成,再用金色絲線輕輕懸掛,自樓梯最高處如雲瀑般垂下。

「Paper Clouds」作品靈感來自日本繪畫中「すやり霞(Suyari-Gasumi)」的技法,創造出如薄霧般若隱若現,卻又能呈現具體的質感。看似輕盈的裝置,背後卻承載建築材料創新的實驗精神:要如何在極致輕薄中,依然保有足夠的結構強度?

隈研吾實驗計劃「和紙雲朵」亮相倫敦!飄進18世紀古典建築,展開一場東西方對話
共約70片的雲朵以紙纖維製成,再用金色絲線輕輕懸掛,自樓梯最高處如雲瀑般垂下(圖片來源:Toshiki Hirano)

傳統工藝的當代技術突破

為了達成這種「有重量感的輕盈」,KUMA LAB開發了一種嶄新的和紙工藝,使用與傳統和紙相同的楮樹纖維,但卻不是製作液體狀的紙漿,而是製成濃稠的糊狀物,再以手指壓出格狀紋理,創造剛性與立體感。而每塊乾燥後的「雲朵」擁有如淺碗狀的造型,其輕如羽毛,卻具足夠強度懸掛於空中。KUMA LAB計畫將這項技術擴展到更多實驗,例如3D列印和耐候性塗料,希望未來能運用在永久性建築中。

隈研吾實驗計劃「和紙雲朵」亮相倫敦!飄進18世紀古典建築,展開一場東西方對話
KUMA LAB開發了一種嶄新的和紙工藝,使用與傳統和紙相同的楮樹纖維,但卻不是製作液體狀的紙漿(圖片來源:Toshiki Hirano)
隈研吾實驗計劃「和紙雲朵」亮相倫敦!飄進18世紀古典建築,展開一場東西方對話
雲朵上的格狀紋理,是以手指壓出來的(圖片來源:Toshiki Hirano)

材料、文化、藝術的交會點

「Paper Clouds」不只是一個視覺裝置,它也觸及聽覺與身體感知。本計劃邀請到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小町碧為此創作全新作品,錄音過程中還特別捕捉了和紙貼近肌膚所產生的摩擦聲。共同策展人Clare Farrow認為,這是東西方之間的一場對話——從和紙、金線到18世紀石階,材料跨越時間和文化,日式工藝的輕盈感與英國古典建築的厚重彼此對照、也互相映襯。

即便隈研吾事務所(KKAA)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建築團隊之一,其仍然堅持透過這些小型計畫,找到持續創新的能量。隈研吾曾表示:「大多數業主都非常注重安全,希望重複既有的設計方式,只有在這些小實驗中,我們才有機會挑戰未知或是測試新材料。」

隈研吾實驗計劃「和紙雲朵」亮相倫敦!飄進18世紀古典建築,展開一場東西方對話
「Paper Clouds」展出現場(圖片來源:Toshiki Hiran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這部電影要你「走來走去」看,拼湊一段破碎婚姻故事!張碩尹 X 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回台展出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這部電影不要你黏在椅子上看,而要你起身走進一棟台灣老公寓,穿梭廚房、客廳、臥室等空間,慢慢拼湊出曾發生在此的破碎婚姻故事。你的移動步伐,將推動故事前進。

這是台灣張碩尹工作室、英國爆炸理論(Blast Theory)共同製作的「互動式電影」作品《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於年初拿下2025美國西南偏南藝術節(SXSW)混合實境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後,回到台北於7/47/20限定兩週展出。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走進」老公寓,拼湊一段破碎婚姻故事

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由蔡弦剛執導,夏騰宏與柯念萱主演,背景設定在一間台灣老公寓,文本圍繞著一個在災難中破碎崩解的婚姻故事。這不單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件觀眾可與之互動的沈浸式裝置。有趣的是,觀眾不需要穿戴任何裝置,而是透過「AI視覺感測系統(AI Computer Vision System)」體驗。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觀眾將置身一座台灣住家的等比例平面圖上,地面標示著4個空間:廚房、客廳、臥室與浴室。每當觀眾踏入其中一個房間,AI系統便會偵測觀眾的移動,切換到該房間的故事。透過在空間中移動,觀眾將慢慢拼湊出一對伴侶曾在此生活的痕跡。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觀眾的「互動」也是看點

由於每場次的觀眾人數可能不只一人,因此觀眾之間發酵的狀態也成為觀看的重點。AI視覺感測系統會在偵測展間的人流後,決定該切換到哪個視角,因此觀眾彼此互相看眼色、牽制與角力,干擾和合作,都成為了觀看作品的趣味。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這部「互動式電影」打破線性敘事,給予觀眾更多摸索的空間,建構出新型態的觀看體驗——作品的敘事仰賴觀眾的移動進行,甚至可以說是「沒有觀眾,作品就不存在。」創作者亦不刻意講故事說明,轉而注重傳達作品的情感氛圍,交由觀眾填補空白。

「我特別喜歡觀察人們如何和作品互動,努力了解故事的樣子,甚至還曾看見觀眾一隻手放在房間、另一腳放在廚房,試驗著試圖混淆系統的滑稽舉動,發展出團隊從未想過的互動的方式。」——爆炸理論業務經理Anne Ruper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為何以「家」為題?一座壓抑籠罩的劇場

「家」一詞往往讓人聯想到庇護、歸屬與安穩,但創作團隊回溯電影史中大衛・林區《驚狂》和米哈伊・哈涅克《隱藏》當中對「家」的詮釋,卻是潛意識中瀰漫壓抑和焦慮的劇場。於是在《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中,「家」成為觀眾走入作品敘事的核心,當觀眾穿越不同房間,也彷彿在夢境般的空間,探尋此地曾發生的婚姻生活痕跡。這樣的結構不僅回應了潛意識如「記憶宮殿」般的運作機制,也讓觀眾的「觀看」,從被動變成主動的心理參與。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另一方面,家作為最小單位的社會結構,不只受到內部情緒影響,也受到外部局勢的牽動。從歷史和社會脈絡來看,台灣長年受地緣政治影響,有著身份認同的討論;英國社會則長期面對移民問題,及近年的脫歐危機和通膨困境。因此,這次跨文化的台灣與英國團隊,從彼此對「家」的理解出發,重構一個想像的個人空間,並藉此探討所謂「家」的樣貌。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SXSW評審團在授予獎項時表示:「這件作品讓我們感受到迷惘、沮喪和彼此疏離。一開始只是悶燒著,但是最終成為空間、故事、科技和人類行為之間產生了意料不到的聯繫和交會舞蹈。」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以互動性、社會批判串起的藝術實驗

來自英國的爆炸理論(Blast Theory)常透過互動藝術探索社會和政治議題,他們結合表演、遊戲、影像、應用程式、裝置藝術等,將觀眾置於非尋常、甚至令人不安的體驗當中,邀人們透過親身參與日常難遇的景況,開拓看待社會的新觀點。像是在作品《觀看的機器》中,觀眾便被邀請參與一場搶銀行的角色扮演遊戲。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與爆炸理論的合作始於2016年,當時他在爆炸理論位於英國布萊頓(Brighton)的工作室駐村一個月。他回憶:「當初觀看到的,是藝術計畫除了成為展覽中的展示品之外,能夠成為溢出社會建制的『事件』。藝術家能夠透過藝術計畫的靈活與機動性,連結各形各色的人事物,進一步成為寬廣世界溝通的管道。」受此啟發,張碩尹工作室在2023年夏天向爆炸理論提案,開始《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為期一年半的開發與製作,作品於2025年國西南偏南藝術節(SXSW)全球首映,如今回到台北放映。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此次合作延續著張碩尹工作室和爆炸理論對於「互動性」的高度興趣,雙方的作品都時常有意識地削弱藝術家的「控制權」,將作品開放給觀眾參與,在這樣的情況下,觀眾也被賦予了「推進作品」的責任——每個人的行動、決策以及與其他陌生參與者當下的互動,都為作品創造嶄新的意義和火花。

張碩尹工作室、爆炸理論SXSW藝術節得獎作品台北展出!一部不要你坐著看的互動式電影
(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台灣首演

展期|2025.07.0407.20,期間不公休

地點|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

開放時間| 11: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