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米蘭】米蘭國際家具展今日開幕!不可錯過的10大趨勢報你知

米蘭國際家具展今日開幕!不可錯過的10大趨勢報你知!

世界三大家具展之一的米蘭國際家具展Salone Internazionale del Mobile,在今日開幕了!與德國科隆家具展及西班牙瓦倫西亞家具展齊名,是全球家具、建築、燈具、設計、居家等設計專業人士必朝聖的重要活動。今年於2016年4月12日至4月17日在米蘭國際展覽中心舉辦,此次共有2310個參展廠商,將有超過160個國家的品牌及設計團隊前往參與,如此盛大的活動,身為設計迷的你又怎麼能錯過呢?

 

再次盛大舉行的2016米蘭國際家具展與米蘭設計周,同樣令世人期待,而今年知名生活設計網站Dezeen更列出了10大趨勢,讓我們來看看此次的重點有哪些吧!

 

建築女爵士的精彩作品

於3月底不幸離世的建築女爵士札哈˙哈蒂Zaha Hadid 雖然讓世界少了一位建築奇才,卻也替我們留下了不少傑作,除了建築作品外,許多與Zaha Hadid 聯合打造的設計品都即將面世,除了與知名義大利品牌Sawaya & Moroni合作的桌子外,珠寶作品更是令許多人望眼欲穿,與Georg Jensen 一起打造的最新飾品充滿了女王般的氣息,勢必造成搶購風潮。

 

兒童家具當紅

今年的兒童家具設計,可以說是當紅炸子雞。人們越來越注重兒童教育,也對於小朋友的生活越來越重視,日本設計工作室Nendo 與義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 共同推出的彩色搖搖木馬椅瑞典設計工作室Front 為Gebrüder Thonet Vienna 設計的彎木搖搖木馬以及Kartell 推出的彩色透明桌椅,都讓人看了心情愉悅,連大人都會喜愛!

 

為忙碌的生活而設計

現代人的忙碌,早已毋須多言,在匆忙的生活節奏中,需要能替我們節省時間、有效率的幫手,德國設計師Thomas Schnur 的網格設計收納系統,便是最佳範例,簡單的設計,彷彿是生活中常常能見到的物件,由Studio248 設計,隱藏輪子的儲物櫃,讓物件變得更加美觀且實用。

 

為難民而設計

此項完全獨立卻是世界許多設計師關注的議題,便是歐洲難民危機。許多設計師們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因此將設計與難民問題結合,例如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生所設計的帳篷外套,這件外套不僅可以成為睡袋、防寒外套更能架起成為帳篷。

 

引人注目的中國設計品牌

來自中國的neri& hu 如恩設計工作室已是國際家具展上的常客,而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具及居家品牌皆在國際家具展上引起眾人矚目,當中Frank Chou design 周宸宸設計工作室、3D列印設計工作室極致盛放XUBERANCE等原創中國設計品牌都將在此次展覽上大顯身手,日本堀雄一郎在中國創辦的設計品牌Stellar Works 更將首次於米蘭國際家具展上亮相,讓許多人對於東方設計更加期待!

 

複合式素材正流行!

近來受到設計行業歡迎的複合式素材:Jesmonite即將成為重要亮點。Hilda Hellström 更於倫敦知名Ace 酒店以此材料打造了一組裝置藝術,而設計師品牌Ariane Prin 也以此素材打造了一系列的家居用品,這個樹脂複合材料,在設計師的手下宛如有了魔力一般,即將席捲設計世界。

 

無人機的應用

在許多設計師及建築師眼中,無人機早已不可或缺,為了能更加全方面地展示設計作品,無人機能做到許多一般攝影無法辦到的事,知名丹麥設計品牌HAY以及英國設計師Lee Broom 更透過無人機完整地展現他們的最新裝置設計。

 

彩繪玻璃的耀眼奪目

受到許多人歡迎的素材,還包括了透明彩繪玻璃。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這材料似乎還只能出現在教堂的窗上,然而知名設計施Campana 以及Patricia Urquiola 都對於彩繪透明玻璃相當喜愛,無論是玻璃櫃、矮櫥、屏風或是桌椅,都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辦公家具再變化!

對許多人來講,沒什麼挑戰性的辦公家具時代已經結束了,為了因應人們的需求,設計師們早已踩進辦公家具的領域中大玩特玩,被人們認定一程不變的辦公家具,出現了越來越多新花樣,例如英國家具品牌Ercol 的最新辦公家具系列,以及荷蘭Lensvelt Contract Furniture 的Boring 辦公系列家具,都讓人眼睛一亮。

 

品牌營銷再晉級

無論是什麼樣的設計品牌,行銷是絕對不可少的,雖然近年來米蘭國際家具展的商業化越來越嚴重,但也的確在此讓我們看見了更多與眾不同的創意,各品牌也竭盡所能地攫住人們的目光,好與不好也許就是一體兩面,讓我們用更正面的角度檢視並看待這些來自全球的好設計吧!

 

米蘭國際家具展:

自1961年開始,米蘭家具展創辦至今已經55年,各式各樣的品牌展也相應而生,將全世界建築、家具、配飾、燈具、電器等設計囊括在內,引領世界潮流,更於2000年同時舉辦了米蘭設計周後,將「設計」的各種面向更加完善,成為一個完整的米蘭地區的設計展覽活動,也因此每年的4月,便是米蘭最熱鬧的時候!年年舉辦的除了居家家具展,便是裝飾配套展,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則為燈具展、辦公家具展以及廚房家具展,當中燈具展及辦公家具展為奇數年舉辦,廚房家具展則為偶數年舉辦。

 

 

Text / Irene Hsu

via / Dezeen

十月,是設計的月份! 走進「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看見創意靈光如何改寫城市模樣

秋意漸濃的十月,設計迷「年度必追」的盛會「2025臺北設計獎」風格登場!臺北設計獎以「五城門」為品牌識別意象,不只象徵以設計為鑰,開啟通往未來的「創新」、「永續」、「美學」、「社會價值」與「國際交流」五道門,也吸引全球4,772件作品「推門而至」,經四大洲、11國、28位專家層層評選後,由最具創新精神的入圍作品齊聚臺北,為城市注入蓬勃設計能量!

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

走進「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感受全球設計靈光

在此之際,臺北設計獎也推出入圍作品展與系列活動,邀請設計迷直擊設計現場,與全球創意共同脈動。其中最受矚目的「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自10月25日至11月2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2、03展間登場,邀請觀眾近距離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也不妨參與現場互動問答,了解臺北設計獎核心理念,完成問卷還可獲得限量品牌周邊小物。而在看展之後,更能前往入口處的「臺北設計獎咖啡館」,在綠植與燈飾交織的空間裡,一邊啜飲咖啡,一邊交換觀展觀點,讓靈感在此交會。不只如此,展覽期間更有線上抽獎活動,觀眾只需上傳觀展照片至「臺北設計獎TDA」臉書專頁,留言「#臺北設計獎TDA」並標註2位好友,即可獲得抽獎資格,讓觀展更添趣味。

另一方面,展期中也以寵物共居與生活紓壓為題舉辦講座,分享如何從日常汲取靈感,並將霎那靈光轉化為具體實踐。其中由「閏年設計」設計師Lea陳欣怡主講的「毛孩共居新美學:設計 × 空間 × 友善生活」分享如何在居家與公共空間中兼顧人與寵物的需求;由「SPUTNIK」創意總監賴逸勳帶來的「設計與陪伴:寵物產業的下一波時尚浪潮」則討論時尚品牌如何將時裝思維延伸到毛孩身上,帶動跨界合作與新市場的發展。不僅讓設計更貼近生活,也呈現出當代設計師如何以溫度與創意回應時代需求。

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

國內外設計人齊聚古蹟,迸發超越想像的創意實力

而在展覽與講座之外,「臺北設計獎」也在10月29日晚間於松菸「不只是圖書館」舉行「設計師之夜」交流餐會,邀請近百位國際評審、入圍團隊、贊助企業與設計公協會代表齊聚古蹟,共同見證臺北作為全球設計交流平台的文化底蘊。其中Google德國穿戴設備團隊工業設計主管Christoph Gredler、澳洲Studio Ivanova創辦人暨執行總監Annie Ivanova,以及西班牙IMO建築暨設計事務所創辦人Lain Satrustegui三位國際評審更將分別從產品、視覺與空間三個面向切入,與臺灣設計師面對面交流,帶來國際視野,也激盪出跨文化的思考火花。至於壓軸的頒獎典禮則將於11月21日在晶華飯店登場,揭曉年度各獎項得主之餘,也為這場為期一個月的設計盛宴劃下完美句點。

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

從入圍作品展到系列講座,從設計師之夜到頒獎典禮,2025臺北設計獎的每個環節,都回應著「讓設計成為形塑美好未來的驅動力」的核心精神,也讓臺北設計獎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是一個串聯創意與公眾的開放平台。歡迎人們一起迎著秋風,打開設計之眼,看見臺北如何以自己的節奏,實踐設計之都的多元想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共生之境,集展演、工作坊、茶席等體驗的創意私塾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坐落於台灣北海岸的「子隆山房」,是映現雕塑家張子隆畢生創作經驗和美學理念的藝術園區,也是一座海納多元藝術交流的創意私塾。園區內「藝術家之屋」是展演和藝術交流基地,更設有可眺望山海景色的觀景平臺;依傍山勢而建的步道,則被原生植栽和石材圍繞,點綴與地景相映的雕塑,景色優美。來到這亦能透過展演、雕塑工作坊、茶席等活動,體驗手作樂趣及與自然共處的逸致。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與自然共處、親近在地社區的藝術聚落

張子隆是台灣戰後重要的雕塑家,畢生致力推廣環境雕塑與空間美學。他不僅熱愛雕塑,也傾心建築,更曾參與東京迪士尼建設工事,卸下臺北藝術大學教職後著手策劃「子隆山房」,親自參與設計與監造,並在北藝大門下學生、現任園區藝術總監梁海莎的共同努力下,於北海岸孵化一方藝術基地。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2015年成立至今十年,子隆山房以「建立藝術、自然與生命的連結」為核心理念,透過展覽、工作坊及表演等形式,將張子隆一生的雕塑經驗與創作理念,化為激發想法、沉澱身心的藝術棲地。藝術能量不只在園區內湧動,更流竄至至北海岸一帶:子隆山房於當地推動環境藝術設置,並與國家風景區和社區合作,讓雕塑融入在地自然景致;同時與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等醫療機構合作藝術照護計畫,透過藝術傳遞療癒力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2018年,子隆山房進一步創立「台灣環境雕塑協會」,並以「石門雕塑中心」之名成為計畫執行場域;隔年再加入Res Artis國際駐村網絡平台,積極推動國際駐村創作計畫,吸引來自美國、澳洲、瑞典、日本、法國、韓國等不同文化背景及跨世代的藝術家參與,逐步蛻變為向世界敞開的藝術村與跨域平台。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子隆山房3大亮點空間:藝術家之屋、駐村工作室、景觀庭園

漫步子隆山房,隨處可感受張子隆對手作親造的熱愛、對自然的傾慕、對藝術教育的理念,以及嘗試將藝術帶入人們生活中的念想。園區主體建築「藝術家之屋」,藉循環材料砌築質樸紋理,三層樓場域涵蓋交誼廳、視聽教室、挑高展覽廳、辦公室等多元空間,築起藝術交流與教育推廣之地;像是城堡的塔樓則設有360度全景瞭望台,可遠眺白沙灣落日和七星山綿延山景。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援引日本美學構築的「聽溪館」和「望山房」,主要作為創作者駐村的起居和工作空間,建築周圍被綠意和溪流環繞,時刻有大自然為創作傾靈感;未有藝術家駐村時,兩處日式空間也採預約制開放體驗和租借。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戶外錯落依傍山勢而建的原石步道與景觀平台,保留原生植栽與石材,且四季皆有相應的花卉更迭,讓藝術品與自然地景相呼應,每一處都洋溢著「與自然共處」的美學精神。對張子隆而言,子隆山房不僅是創作的棲地,更是終身不斷完善的雕塑作品,是他無可妥協、用盡一生追尋的藝術夢土。

「我的創作方式,是執著於好好地把一件事研究徹底,享受過程,因為喜歡而做。」——張子隆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雕塑藝術妝點園區,展現萬物湧動生命力

作為藝術基地,子隆山房於室內外空間展示的眾多藝術品自是一大看點,展品鋪排方式強調藝術與環境之間的共鳴,如張子隆作品〈流動〉中的鐵件將隨時間變換色彩;梁海莎的雕塑以貝殼、花朵等自然形態捕捉生命初萌的瞬間。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此外,「藝術家之屋」二樓設有65坪、挑高4.2米的專業展覽空間,除了不定期策劃特展,亦常態展出張子隆的創作。長年專注於石材、木材與金屬雕塑的他,創作靈感源自現代主義及日本文化對素樸精緻美感的追求,在具象與抽象間探索,最終回歸簡約造型,以對「形」的嫻熟掌握,講求「360度皆能欣賞」,尤其以人體為主題,展現人類生命中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並以圓潤曲線表達對女性孕育生命的敬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集展演、工作坊、茶席等體驗的「創意私塾」

歷經十年淬鍊,子隆山房已成為北海岸深具代表性的藝術聚落,是當地藝術教育、國際交流、社區凝聚的樞紐。朝下一個十年邁進,子隆山房於202510月迎新開幕,不只品牌識別、網站、硬體等皆迎來新貌,也更著力於落實「私塾」初衷,以園區內廣達百坪、設備完備的雕塑工作室為基地,策劃入門和進階雕塑工作坊;亦同步推出雕塑與詩歌聯展《人間四季》,及茶席、瑜伽、頌缽等多元活動。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剛入門雕塑藝術想體驗手作樂趣,「一日雕塑家」工作坊引領學員親自感受石頭質地與紋理、打磨石材,製作屬於自己的小型石雕。想更深入習得雕塑精髓,「石雕創作大師班」則由張子隆親自授課,並有專業助教隨堂輔助,學員將在12堂課的學程中,逐一學習美學基礎、模型製作、放樣、打磨等知識與工序,從無到有完成一件由自己構思、適合珍藏及展示的石雕作品;並在子隆山房團隊專業協助下執行佈展及打光,舉辦公開成果發表會。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子隆山房

地址|新北市石門區八甲57

電話|02-26383633

參觀票價|500 元/人(含一份茶水、點心)

開放時間|需預約參觀,週四、週六及週日10:00-18:00開放預約

注意事項|需於兩週前事先預約,預約及工作坊、體驗課程報名請點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