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

返回文章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帶人們看見最美麗的島南風光

森社場所店內到處可見用自然素材製作的佈置。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帶人們看見最美麗的島南風光

店內商品都是屏東在地的特色產品。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帶人們看見最美麗的島南風光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的所在位址是店舖森社場所,圖為其正門照。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帶人們看見最美麗的島南風光

林志遠個人照。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帶人們看見最美麗的島南風光

店內商品都是屏東在地的特色產品。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帶人們看見最美麗的島南風光

由里山生態有限公司陪伴屏東在地社區發展的生態旅遊,帶民眾上山下海,看見秘密美景。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帶人們看見最美麗的島南風光

由里山生態有限公司陪伴屏東在地社區發展的生態旅遊,帶民眾上山下海,看見秘密美景。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帶人們看見最美麗的島南風光

由里山生態有限公司陪伴屏東在地社區發展的生態旅遊,帶民眾上山下海,看見秘密美景。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帶人們看見最美麗的島南風光

由里山生態有限公司陪伴屏東在地社區發展的生態旅遊,帶民眾上山下海,看見秘密美景。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到墾丁來趟深度生態之旅!里山生態有限公司帶你探訪國境之南美麗風光

+9
+9
+9
+9
+9
+9
+9
+9
+9

想到墾丁,你會想到什麼?海灘、小吃、春吶音樂季?從今天起,換一個方式看這裡吧。一群年輕人燃燒他們的青春告訴我們,島嶼南段最珍貴的事物,不僅在人聲雜沓的夜市大街上,也在於鮮少人知的山路裡,螢火蟲與黑翅蟬的細語之間


講者在前方暢快地訴說極地探險引發的環境反思,聽眾個個興致盎然。一如往常,這個平凡的午後,森社場所的二樓又上演一場人類和生態如何共存的辯論。我們在一樓等著,不一會兒,一位身材高挑的年輕人,頂著被豔陽烤黑的肌膚和爽朗笑容走下來。他是林志遠,森社場所暨里山生態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也是整個大恆春半島的社區輔導員

 

環境和經濟的雙贏處方籤
從沒想過,這一待就是十年,志遠如今憶起都還覺得不可思議。當年他只是一位青澀的大學生,從家鄉台中遠赴屏科大就讀森林系,因為跟隨曾在林務局工作的陳美惠教授投入社區營造,一做就做出了興趣,便這麼留了下來。

 

2006 年,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正式引入「生態旅遊」的概念,希望推動在地觀光。該政策起源於涵蓋恆春半島大半面積的墾丁國家公園,雖以豐沛的自然物種為傲,卻長期與當地居民處於對立之中,因為法律對環境的保護,與居民們過往取用自然資源的習慣相違背。

 

以里德社區為例,從前每年十月的晚上,一個人可以打下1、2 百隻老鷹。因為這裡很窮,對住民而言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後來墾管處禁止,雙方就起了衝突。」他說。

 

對在地風俗不能失敬,珍稀物種卻又濫殺不得,左右兩難之下,墾管處希望以生態旅遊作解套,並委託學界團體居中協調,而這正是當年陳美惠教授的團隊接下的任務。從社頂部落為起點往外擴展,每一個社區為獨立單位,老師和研究生規劃好路線,然後對各社區民眾進行培訓,經過80小時的課程和墾管處認證後,民眾就正式成為解說員,除了帶團講解外,還負責監管環境、防止盜獵等任務

 

「昔日狩獵的經驗變成很棒的解說題材,他們可以帶人去看老鷹在哪邊居住、做很細膩的觀察。以前會被抓去關,但現在當解說員,不用打老鷹就有收入,還被人當成老師尊敬。這讓他們開始產生使命感,想去保護這地方。」危機就是轉機,以從前反彈聲浪最大的里德社區來說,在導入觀光後,大家參與度極高,曾創下一年百萬的驚人營收,寫下相當成功的轉型成績。

 

多元輔導地方踏出下一步
然而,導入學界力量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總有畢業的一天。好在已與地方培養濃厚感情的志遠和另外兩位夥伴,當完兵後義不容辭地回歸屏東,2012年成立由陳美惠教授引日本「里山倡議」典故取名的里山生態有限公司,隔年志遠又創設諧音幽默的森社場所作為實體據點,找來更多朋友加入,希望成為在地的生態旅遊中心,長期陪伴地方發展


平心而論,生態旅遊雖然深具潛力,但要替居民創造穩定而豐厚的收入,還有一段路要走。一方面這種旅遊型態本就無法一次容納太多旅客,其次每個社區的狀況不同,各自要同心協力完成這份工作,實際上並不容易。因而即便營收最好的社區,目前依然只能將導覽視為兼職。


儘管如此,走入第十年,生態旅遊已經推向社頂、水蛙窟、龍水、大光、里德、港口、滿州、永靖、後灣等九個社區,並持續增加中,可謂成果斐然。除了旅遊,里山生態有限公司還協助各社區進行活動規劃和提案,向公部門爭取資源,也替墾管處舉辦以友善環境為主軸的「墾丁ㄟ市集」,甚至開啟藝術駐村計畫,和在後灣等高齡化地段推行長者關懷運動等,儼然成為串連當地極為重要的單位。「社區間彼此可能還沒那麼熟悉,但他們都很信任我們。不只居民,我們自己也是改變最多的,從一個學術團隊,經過無數工作和當地居民變成夥伴。幾乎是朋友以上、如同家人般的關心。」


志遠和多位員工其實都來自其它城市,卻無怨無悔地耕耘這塊終年高溫,迎面就是鹹澀海風的土地。在森社場所逛一圈,裡面全是來自屏東各地的特色產品,其中不少是和小農合作,從小零嘴到生活物件,都像在吟唱島南的牧歌,故事怎麼也說不完。


「未來會從生態旅遊慢慢走向綠色經濟,只要是友善土地的事情我們都會去嘗試。」志遠表示,「像今年我們開始和農民合作種植黑豆。此外,除了做政府輔導案,去年也和吳寶春老師的陳無嫌基金會、以及親子天下等單位合作夏令營的活動。來到這裡可以享受這些行程,還能看到地方的產業。創造更多產值之後,才有辦法讓更多人留下來。」


不與人爭的閒適步調,是這裡人們的生活特色。而或許環境保育也得如此。一點一滴的累積,雖然慢,但始終都默默地向前行。

 

立刻就想去的生態體驗

與黑翅蟬共舞—社頂部落
作為墾丁國家公園第一個發展生態旅遊的社區,社頂部落的行程和運作可謂最為純熟。此地多達300 種植物蓬勃生長,包括螢光蕈、黑翅蟬、黃裳鳳蝶、津田氏大頭竹節蟲等特殊生物。行程包括日夜間復育棲息地旅遊、尋覓梅花鹿的蹤跡等。老練的解說員還會分享私房景點,絕對讓你大讚不虛此行。


看見灰面鵟鷹—里德社區
每年十月,保育等級的灰面鵟鷹(又稱灰面鷲)壯闊的過境場面就會在這裡上演讓不少老鷹的愛好者紛紛群聚欣賞,可謂年度盛事。除了英姿颯爽的老鷹,從海岸山脈東流向太平洋的港口溪和欖仁溪兩條溪流中,還孕育日本樹蛙、褐樹蛙、黃灰澤蟹、山窗螢等可愛的小主人,自由地穿梭在石縫和瀑瀉之間。

 

嬉戲於珊瑚礁間—大光社區
緊依海岸線的大光社區,過去長期依賴漁撈維生,近年配合產業轉型,祭出多項海洋休閒的活動。穿戴好浮潛裝備躍入海中,五顏六色的珊瑚礁、海葵、海星就在你眼前隨海波擺動,岸上海蝕平台和潮間帶的生態景觀也同樣迷人。往山坡處靠近,還能發現早期作工業用途,如今依舊高舉著硬梗葉片的瓊麻林。玩累了,走進屋內體驗自製花生豆腐,聆聽在地的月琴民謠,向當地人學習恬淡自適的生活態度。


Info|里山生態有限公司(森社場所)

地址:屏東縣恆春鎮中山路39號

電話:08-888-3939

官網:http://lishaneco.blogspot.tw/

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iShanEcotourism/

 

Text / 歐陽辰柔
Photo / 張藝霖
圖片提供 /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雜誌2017年5月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