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氣壯的余彥芳, 是如何開始「默默」的?

理直氣壯的余彥芳, 是如何開始「默默」的?

在我看來,余彥芳一點也不默默。

 

碰上了任何疑問就會立刻舉手(從小如此,以至於被老師點名「太活潑」),說話坦率並且毫無顧忌,理直氣壯的時候,管它對面是誰都可以使勁拍桌。

 

爬上這位編舞家的臉書,針對各種社會議題所發抒的個人意見,比她的新作演出消息還多,全世界都能知道她正在相挺這個、對抗那個。熱血的敲鍵盤以外,她還勤於上街頭,不僅僅上,而且是衝到最前面的那種。

 

這樣敢言的行動派,何以會在2013年的某個夜裡,在網路上昭告她要發起一個創作計畫,叫做「默默」?

 

從一個令人火大的壞詞開始

「默默」的出身並不怎麼光采。

 

其時,「關廠工人連線」的抗爭翻騰到了沸點,工人們聚集在勞委會前展開絕食行動,苦捱了九天依然等不到任何回應。在立委的質詢逼問下,勞委會主委潘世偉強調自己一直都有在默默關心。

 

是這個冷酷的「默默」戳中了彥芳:「那個時候聽到真的覺得很火大,官員居然可以這樣子說話、用這樣的語彙。」

 

火大到她立即轉貼了這則新聞,並且用「默默」造了一大堆句子,在網路上和朋友們拋來丟去。「默默生,默默死,默默圖利,默默奉獻,默默怎樣、默默怎樣……」這場情緒性的接力造句,無意間把這個詞所蘊含的多重意義給展開了。

 

尤其是它與彥芳持續在思索的各種在地議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台灣經歷了一連串被殖民的歷史過程,其實我們是蠻習慣於沉默的。沉默這件事本身、與沉默所累積的一些我們到頭來說不破的事情、打不破的習慣、衝不破的藩籬……,因為我們從來不把事情講清楚,以至於造就了我們的哪一些行為,所以演變成現在這樣?這整個文化經過時間慢慢的累積,我們其實都在傳承這個狀態、承擔那個結果。」

 

默默所引燃的一連串創作想像,讓她徹底擺脫了過去旅外時期、以鄉愁為題作舞的那種虛空感,切切的踩在自己的土地上,感覺到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我覺得我可以回應些什麼、可以做些什麼。」

 

她幾乎像是一見鍾情般的愛上了這個主題,強烈到感覺可以和它在一起天長地久。「我好像找到了一個一輩子的命題,做為一個創作者,我似乎是離不開它了。」

 

和創作好朋友一起,全身心的「默默」探索

攤開「默默」的成員名單,彥芳除了編舞還兼掛導演,表演者則是舞者和演員各半,連戲劇導演也來參一角。設計群中的許多位,是她在社會運動場上鏈結而來的同黨。

 

跳過演出文宣中提到的「以約瑟夫.柴金(Joseph Chaikin)創建的『開放劇場』為靈感」這類堂皇的理由,她直通通地說,會形成這樣不尋常的組合,起初只是出於一個很單純的願望:「我天生是個蠻會主動去接近我想要接近的人事物的人,因為想要靠近這些靈魂、想要靠近這些想法,所以就把他們兜了起來。」

 

和這些成份迥異的創作者一起尋找「默默」的身體語彙,正好切中了她近年來關於舞蹈與戲劇如何融會的研究興趣。隨著參與越來越多戲劇的肢體設計、甚至自己投身當演員,她越來越渴望知道,「舞蹈的故事性、戲劇的肢體性是什麼?」很自然的也把這樣的好奇,一併融入了「默默」的探索之中。

 

這群人對「默默」的研究探索是全身心的。

在那個被他們稱作「默1」的起步階段,以彥芳當時駐村的寶藏巖山城排練場為基地,沒有製作演出的壓力,近乎奢侈的以每週三天、為期四個月的密集工作坊的狀態展開他們的研究:共食、讀書、觀察、討論,為了一個什麼議題火力全開地辯論四、五個小時。當時候的身體實驗更多是遊戲式的,「它就是一個極大值的玩樂,」從中尋找的是「這些在遊戲中的個人選擇、群體反應怎樣跟我們在社會中遵循社會秩序的態度有所連結。」

 

2015年的「默2」開始,陣地轉移到了黑眼睛跨劇團,他們選擇了用「生老病死」勾勒對默默的時間感知,更大膽喊出了「什麼是台灣人的身體」這樣的大哉問。「問了才發現,哇,危機重重,什麼東西都變得符號化了,真的要拿廟會音樂來播嗎?真的要在那邊踩泥土嗎?可是我們平常真的有踩泥土嗎?當這些全部浮現上來以後變得非常綁手綁腳,就像是給自己立了一面超大的照妖鏡。」

 

這面無比巨大的照妖鏡,把如今的「默3」,一把撞進了私歷史的深洞裡。「喔,原來,我們無法定義什麼是台灣人的身體,台灣人的身體不是單一的,也不是任何符號性的,它是所有的私歷史、私人的感受、私人的對話等,經歷了時間慢慢堆疊起來的,眾生的身體。」

 

「默默」在一路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摻合了以上種種,經歷了多次內容的轉化、成員的來去,「但無論多少次的改組、呈現,最終很希望做到的事情,其實有如我開始飽受衝擊的心靈一樣,是找到一群人,開始討論、分享這份感受,並且釐清這些感受的來由。」

 

默默等待 身體與時間的相互穿越

在默默了近四年以後,「默默」即將第一次拿掉「創作中呈現」這樣的字眼,以正式演出的姿態和觀眾們面對面,做另外一種層次的溝通。

 

在這個里程碑臨到的當頭,問彥芳是否察覺到自己,在「默默」之中默默改變了什麼?「就是變得沒那麼理直氣壯吧。」

 

我覺得『默默』是一個我自己創造出來,用來磨練我自己心智的東西。」隨著成員們的參與漸深,這個最先發願、願力最深的人,逐漸把創作權力釋放出來,最大程度的開放討論和彼此信任(到可以放心吵架的那種)。

 

「超難,意見超多的呀。」在這個自找麻煩的共同創作狀態之中,「你絕不可能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去解決任何事情。可這對創作而言是很有幫助的事,你得上下左右前前後後的去掂量它,檢視自己說的做的是否表裡如一。有時候當我們的正義力過度充滿,我們衝得很前面,但其實缺乏反省。這個創作組合這幾年對我的磨練,使我做決定的節奏變慢了、質疑自己的時間變多了,讓我表面上看起來變得猶豫不決,但其實是因為我明白了,事情的發生有它必然需要的時間,我不能假裝不用這個時間。」

 

耐心的等待時間穿越身體、身體穿越時間,不找方便的路子走。從這個層面上看來,彥芳其實還是挺默默的。

 


Text / 洪瑞薇
Photo / 黑眼睛跨劇團提供
※本文由Qbo藝文頻道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到南亞「民間譚」的多重宇宙!楊雨樵以口說藝術展演人虎故事,拓展劇場之外的敘事視野

La Vie 美感俱樂部與臺中國家歌劇院首度攜手推出展演式講座,邀請跨領域敘事藝術家楊雨樵,帶來一場結合聲音表演與故事講述的劇場演前體驗!更推出講座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演出優惠套票,帶領觀眾穿梭於古老神話與現代劇場之間,打開劇場與聲音交錯的敘事宇宙。

今年夏天最令人期待的重量級舞台劇《少年PI的奇幻漂流》來了!改編自全球熱銷1400萬冊小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2年李安導演改編為電影,劇場版作品由編劇羅莉塔.查克拉芭蒂(Lolita Chakrabarti)操刀,今年首度登上亞洲舞台,在臺中國家歌劇院「2025 NTT 夏日放/FUN時光」系列,以劇場的形式再度重生。

印度少年PI與孟加拉虎「理查.帕克」,一人一虎在海上共存227天的奇幻旅程故事,引領著觀者深入思考,當信仰與生存交錯於浩瀚大海,不只是漂流,也是穿越真相與幻象的試煉——那隻老虎,是野性?是恐懼?還是,是他自己?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首次合作!La Vie美感俱樂部X臺中國家歌劇院 共同推出展演式講座

從劇場故事延伸,為了讓觀眾從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與南亞民間故事中人虎關係的豐富內涵,La Vie 美感俱樂部攜手臺中國家歌劇院推出首檔展演式講座——打開劇場的多重形象: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到民間譚的聲音現場。邀請跨領域敘事藝術家楊雨樵,展開一場穿越文學、聲音與劇場的敘事之旅。

講座上半場將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文本導讀出發,深入故事結構與角色寓意,下半場以兩則南亞的「民間譚」為鑰,透過說書與即興音樂交織出古老又當代的敘事場景,開啟潛藏於經典之下的文化原型與聲音密碼。

(圖片提供:La Vie、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La Vie、臺中國家歌劇院)

什麼是「民間譚」?人虎故事的古代源流

民間譚(folktale)乍聽之下有些陌生,但那些代與代之間口耳相傳、在火光邊、床沿前、在大街上被講述的故事——便是民間譚的雛形。它不屬於單一作者,而是無數講述者與聽眾以口語編織的敘事形式,是人類集體記憶的原型劇場。楊雨樵自小熱愛民間故事,成年後投身亞洲口述傳統的田野採集與語言研究,更親自翻譯 20 世紀初以標音法記錄的語料,將那些古老記錄轉化為可聆聽、可演說的現場語言。

從經典文本《少年PI的奇幻漂流》出發,走入動物民間譚的敘事結構與聲響語彙,楊雨樵通過兩則故事展演,與打擊樂、管樂等實驗性演出,引領觀眾深度的理解少年PI在救難艇上與老虎理查.帕克之間的奇異關聯,實地打開劇場說故事的多重可能。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跨領域敘事藝術家與聲音藝術家楊雨樵(右)將攜手長笛家吳正宇(左)帶來動物民間譚演出。(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虎影共聲:南亞民間譚 × 跨域聲音展演

 故事一《人虎的伎倆》
楊雨樵以單人口說與打擊樂的即興演出。在印度與周邊南亞地域相傳的古代故事中,有一種奇異的生物叫做人虎,是由人向自身施咒,變成人虎,但最後卻無法成功地變回人類,始終維持半人半虎的狀態。這則故事與台灣的《虎姑婆》,在某些地方有著相似的母題,同時也反映出少年PI文本中所暗喻的其中一個民間譚脈絡:人虎同體。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故事二《虎的報恩》
由楊雨樵與長笛演奏家吳正宇共同演出,講述一名男孩偶然救下一隻受傷的老虎,老虎為了報恩,與男孩展開了各式各樣的冒險與遊歷,但故事的最後,「報恩」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這則故事版本遍佈南亞、東南亞乃至東北亞地區,也正是少年PI的另一個重要的文化脈絡:男孩與老虎的相伴。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民間譚不只是故事,它是文化的耳語,承載著數百年來人類集體的夢、恐懼與希望。楊雨樵以聲音藝術將古老的故事轉化為鮮活的當代展演,隨著說故事者的聲音節奏、呼吸起伏、演奏的樂聲高低,讓觀眾將再次體會聲音的原初魔力!講座展演演出後也將安排簡短QA時間,想更深入了解《少年PI的奇幻漂流》背後的文化根源、民間譚的藝術形式、楊雨樵的聲音表演的創作歷程,千萬不要錯過這場文字與聲音交織的奇幻旅程!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 La Vie美感俱樂部X臺中國家歌劇院】首檔聯合展演式講座,報名中!

打開劇場的多重形象: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到民間譚的聲音現場

講座日期|2025.7.26(六)19:30~21:30
講座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角落沙龍(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講座票價|票種一/$200,加贈La Vie雜誌隨機期數一本
                     票種二/$700,含《少年PI的奇幻漂流》節目票券一張,加贈La Vie雜誌隨機期數兩本
                     (節目場次資訊:2025/8/2,19:30場次,票區1000元,講座當日領取節目票券)
報名時間|2025.06.27(五)中午12:00起至額滿為止。

《交響情人夢》音樂劇改版台灣首演!「野田妹」上野樹里9月登北流,現場樂團重現「千秋王子」指揮曲等經典曲目

《交響情人夢》音樂劇改版台灣首演!「野田妹」上野樹里9月登北流,現場樂團重現「千秋王子」指揮曲等經典曲目

說起日劇「經典中的經典」,你腦中首先浮現的是哪齣?相信有大票人會回答《交響情人夢》。不僅漫畫原作、改編電視劇紅遍全亞洲,2023年推出的音樂劇版本同樣創下全場次票券瞬間完售紀錄。今年9月,由黃金陣容上野樹里、三浦宏規、竹中直人攜手現場交響樂團的「交響版」全新製作將登上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帶來兩場演出。各位手速請準備,早鳥票6月23日中午12點正式啟售!

日本漫畫家二之宮知子以古典音樂為題材的漫畫作品《交響情人夢(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問世20多年來擁有大批粉絲,截至2017年累積發行量高達3700萬冊,2006年改編的電視劇更擄獲無數少女心,野田妹與千秋王子間另類有趣的戀愛故事堪稱七、八年級生共同的青春回憶。

《交響情人夢》2006年由漫畫改編電視劇,成主演上野樹里爆紅之作。(圖片來源:Netflix官方網站)
《交響情人夢》2006年由漫畫改編電視劇,成主演上野樹里爆紅之作。(圖片來源:Netflix官方網站)

2023年,該作品再改編為音樂劇,電視劇版女主角上野樹里及劇中飾演德國知名指揮家的竹中直人時隔近20年回歸登台,並由日本音樂劇新人王三浦宏規詮釋千秋王子一角,為經典之作注入當代風味,創下全場次開賣即完售的絕佳票房。

2025年,《交響情人夢》音樂劇改版重啟,以全編制交響樂團現場演奏搭配夢幻卡司組現場演唱,打造「《交響情人夢》音樂劇交響音樂會」的嶄新觀劇體驗,更選定台灣為全球首站,搶先日本於9月6日、7日週末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重磅登場。兩場演出將陪伴所有劇迷、漫畫迷一同重溫不敗經典,回憶通道6月23日中午12點準時開啟,欲得早鳥獨家優惠請鎖定udn售票網

野田妹還得是她!原班人馬上野樹里、竹中直人來台

全新交響版女主角「野田惠」同樣由日劇版、音樂劇版主演上野樹里喚起大家的青春。自2006年劇集播出以來,上野樹里便因此作深受台灣觀眾喜愛,如今再攜代表作來台會粉絲,更引高度期待。時間會走,回憶依舊,從20歲演到40歲,穿著那件紅外套的仍然是你我心中的野田妹。

《交響情人夢》音樂劇版由上野樹里和日本人氣小生三浦宏規共演。(圖片來源:ステージナタリー)
《交響情人夢》音樂劇版由上野樹里和日本人氣小生三浦宏規共演。(圖片來源:ステージナタリー)
永遠的「野田妹」上野樹里相隔17年回歸。(圖片提供:東寶演劇部)
永遠的「野田妹」上野樹里相隔17年回歸。(圖片提供:東寶演劇部)

而野田妹口中的「米奇」,自然不能沒有千面影帝的風趣演繹。由資深演員竹中直人所詮釋的「色大師」休得列傑曼,憑藉打破刻板音樂家的搞笑形象收穫高人氣,今二度與野田妹聯手重現當年令人難以忘懷的經典橋段,勢必勾起滿滿「時代的笑聲」。

指揮家角色也仍是熟悉的竹中直人。(圖片提供:東寶演劇部)
指揮家角色也仍是熟悉的竹中直人。(圖片提供:東寶演劇部)

千秋王子換人當?舞台版迎「音樂劇新人王」三浦宏規

男主角「千秋真一」則由新生代人氣演員三浦宏規飾演。三浦宏規活躍於2.5次元舞台圈,曾參與音樂劇《刀劍亂舞》、《網球王子》等多部熱門作品,近年更以大型舞台作品《神隱少女》白龍、《悲慘世界》男二Marius等角色受到關注。能歌擅舞的他,在2023年《交響情人夢》音樂劇首演中取得廣大迴響,此次也將是他首度來台,挾新一代「千秋王子」魅力登上北流舞台。

音樂劇版男主角「千秋真一」由日本新生代演員三浦宏規經典再詮釋。(圖片來源:ステージナタリー)
音樂劇版男主角「千秋真一」由日本新生代演員三浦宏規經典再詮釋。(圖片來源:ステージナタリー)
現年僅26歲的三浦宏規曾以本劇、《神隱少女》及另多部舞台劇的優秀表現奪得2023年菊田一夫演劇賞。(圖片提供:東寶演劇部)
現年僅26歲的三浦宏規曾以本劇、《神隱少女》及另多部舞台劇的優秀表現奪得2023年菊田一夫演劇賞。(圖片提供:東寶演劇部)

全球首站來台灣:現場交響樂 X 原卡司演唱,搶先日本上演

2024年受獎菊田一夫演劇賞的人氣編導上田一豪將操刀此次作詞、劇本與導演,音樂部分則邀請搖滾樂團TRICERATOPS主唱兼吉他手和田唱參與製作。全新形式以「全編制交響樂團演奏」,搭配日本音樂劇原班人馬現場獻唱;除了音樂劇中的原創歌曲演奏、特別為本次音樂會編寫的新曲亮相外,更將呈現原作中的古典樂名曲選段,如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蓋希文〈藍色狂想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等,多面向編織全新《交響情人夢》。

承2023年版音樂劇好評,今年改版重啟的「《交響情人夢》音樂劇交響音樂會」將於台北、東京譜新曲。(圖片提供:東寶演劇部)
承2023年版音樂劇好評,今年改版重啟的「《交響情人夢》音樂劇交響音樂會」將於台北、東京譜新曲。(圖片提供:東寶演劇部)
集結原創團隊和受矚新星,並融合舞台劇與音樂會的2025年版《交響情人夢》搶先帶台灣觀眾來一場回憶殺。(圖片來源:ステージナタリー)
集結原創團隊和受矚新星,並融合舞台劇與音樂會的2025年版《交響情人夢》搶先帶台灣觀眾來一場回憶殺。(圖片來源:ステージナタリー)

由東寶、講談社、富士電視台、LIVE EXAM製作,聯合數位文創主辦,「《交響情人夢》音樂劇交響音樂會」將在今年秋天帶領觀眾重溫最初的感動。

*所有演出照片皆為2023年演出之日版音樂劇畫面。
2023年日版、2025年巡演新版《交響情人夢》音樂劇海報。(圖片來源:ステージナタリー、東宝株式会社)
2023年日版、2025年巡演新版《交響情人夢》音樂劇海報。(圖片來源:ステージナタリー、東宝株式会社)

《交響情人夢》音樂劇交響音樂會

【演出資訊】

  • 時間:2025年9月6日19:30、9月7日14:30
  • 地點: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 分區票價:NT$5,200 / 4,800 / 4,400 / 3,800 / 3,400 / 2,800 / 2,200 / 1,600 / 1,000(6月23日12:00起至6月30日23:59止,享早鳥專屬限時折扣)
  • 購票方式:點此進入udn售票網,或於週一至週五09:00-17:00電洽02-2649-1689#1

>> 關注「udn x 瘋表演」官方臉書了解更多。

【創作團隊】

  • 原作:二之宮知子《交響情人夢》(原載於講談社《Kiss》雜誌)
  • 作詞.舞台編劇.導演:上田一豪
  • 音樂:和田唱
  • 古典音樂監修:茂木大輔 等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