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氣壯的余彥芳, 是如何開始「默默」的?

理直氣壯的余彥芳, 是如何開始「默默」的?

在我看來,余彥芳一點也不默默。

 

碰上了任何疑問就會立刻舉手(從小如此,以至於被老師點名「太活潑」),說話坦率並且毫無顧忌,理直氣壯的時候,管它對面是誰都可以使勁拍桌。

 

爬上這位編舞家的臉書,針對各種社會議題所發抒的個人意見,比她的新作演出消息還多,全世界都能知道她正在相挺這個、對抗那個。熱血的敲鍵盤以外,她還勤於上街頭,不僅僅上,而且是衝到最前面的那種。

 

這樣敢言的行動派,何以會在2013年的某個夜裡,在網路上昭告她要發起一個創作計畫,叫做「默默」?

 

從一個令人火大的壞詞開始

「默默」的出身並不怎麼光采。

 

其時,「關廠工人連線」的抗爭翻騰到了沸點,工人們聚集在勞委會前展開絕食行動,苦捱了九天依然等不到任何回應。在立委的質詢逼問下,勞委會主委潘世偉強調自己一直都有在默默關心。

 

是這個冷酷的「默默」戳中了彥芳:「那個時候聽到真的覺得很火大,官員居然可以這樣子說話、用這樣的語彙。」

 

火大到她立即轉貼了這則新聞,並且用「默默」造了一大堆句子,在網路上和朋友們拋來丟去。「默默生,默默死,默默圖利,默默奉獻,默默怎樣、默默怎樣……」這場情緒性的接力造句,無意間把這個詞所蘊含的多重意義給展開了。

 

尤其是它與彥芳持續在思索的各種在地議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台灣經歷了一連串被殖民的歷史過程,其實我們是蠻習慣於沉默的。沉默這件事本身、與沉默所累積的一些我們到頭來說不破的事情、打不破的習慣、衝不破的藩籬……,因為我們從來不把事情講清楚,以至於造就了我們的哪一些行為,所以演變成現在這樣?這整個文化經過時間慢慢的累積,我們其實都在傳承這個狀態、承擔那個結果。」

 

默默所引燃的一連串創作想像,讓她徹底擺脫了過去旅外時期、以鄉愁為題作舞的那種虛空感,切切的踩在自己的土地上,感覺到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我覺得我可以回應些什麼、可以做些什麼。」

 

她幾乎像是一見鍾情般的愛上了這個主題,強烈到感覺可以和它在一起天長地久。「我好像找到了一個一輩子的命題,做為一個創作者,我似乎是離不開它了。」

 

和創作好朋友一起,全身心的「默默」探索

攤開「默默」的成員名單,彥芳除了編舞還兼掛導演,表演者則是舞者和演員各半,連戲劇導演也來參一角。設計群中的許多位,是她在社會運動場上鏈結而來的同黨。

 

跳過演出文宣中提到的「以約瑟夫.柴金(Joseph Chaikin)創建的『開放劇場』為靈感」這類堂皇的理由,她直通通地說,會形成這樣不尋常的組合,起初只是出於一個很單純的願望:「我天生是個蠻會主動去接近我想要接近的人事物的人,因為想要靠近這些靈魂、想要靠近這些想法,所以就把他們兜了起來。」

 

和這些成份迥異的創作者一起尋找「默默」的身體語彙,正好切中了她近年來關於舞蹈與戲劇如何融會的研究興趣。隨著參與越來越多戲劇的肢體設計、甚至自己投身當演員,她越來越渴望知道,「舞蹈的故事性、戲劇的肢體性是什麼?」很自然的也把這樣的好奇,一併融入了「默默」的探索之中。

 

這群人對「默默」的研究探索是全身心的。

在那個被他們稱作「默1」的起步階段,以彥芳當時駐村的寶藏巖山城排練場為基地,沒有製作演出的壓力,近乎奢侈的以每週三天、為期四個月的密集工作坊的狀態展開他們的研究:共食、讀書、觀察、討論,為了一個什麼議題火力全開地辯論四、五個小時。當時候的身體實驗更多是遊戲式的,「它就是一個極大值的玩樂,」從中尋找的是「這些在遊戲中的個人選擇、群體反應怎樣跟我們在社會中遵循社會秩序的態度有所連結。」

 

2015年的「默2」開始,陣地轉移到了黑眼睛跨劇團,他們選擇了用「生老病死」勾勒對默默的時間感知,更大膽喊出了「什麼是台灣人的身體」這樣的大哉問。「問了才發現,哇,危機重重,什麼東西都變得符號化了,真的要拿廟會音樂來播嗎?真的要在那邊踩泥土嗎?可是我們平常真的有踩泥土嗎?當這些全部浮現上來以後變得非常綁手綁腳,就像是給自己立了一面超大的照妖鏡。」

 

這面無比巨大的照妖鏡,把如今的「默3」,一把撞進了私歷史的深洞裡。「喔,原來,我們無法定義什麼是台灣人的身體,台灣人的身體不是單一的,也不是任何符號性的,它是所有的私歷史、私人的感受、私人的對話等,經歷了時間慢慢堆疊起來的,眾生的身體。」

 

「默默」在一路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摻合了以上種種,經歷了多次內容的轉化、成員的來去,「但無論多少次的改組、呈現,最終很希望做到的事情,其實有如我開始飽受衝擊的心靈一樣,是找到一群人,開始討論、分享這份感受,並且釐清這些感受的來由。」

 

默默等待 身體與時間的相互穿越

在默默了近四年以後,「默默」即將第一次拿掉「創作中呈現」這樣的字眼,以正式演出的姿態和觀眾們面對面,做另外一種層次的溝通。

 

在這個里程碑臨到的當頭,問彥芳是否察覺到自己,在「默默」之中默默改變了什麼?「就是變得沒那麼理直氣壯吧。」

 

我覺得『默默』是一個我自己創造出來,用來磨練我自己心智的東西。」隨著成員們的參與漸深,這個最先發願、願力最深的人,逐漸把創作權力釋放出來,最大程度的開放討論和彼此信任(到可以放心吵架的那種)。

 

「超難,意見超多的呀。」在這個自找麻煩的共同創作狀態之中,「你絕不可能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去解決任何事情。可這對創作而言是很有幫助的事,你得上下左右前前後後的去掂量它,檢視自己說的做的是否表裡如一。有時候當我們的正義力過度充滿,我們衝得很前面,但其實缺乏反省。這個創作組合這幾年對我的磨練,使我做決定的節奏變慢了、質疑自己的時間變多了,讓我表面上看起來變得猶豫不決,但其實是因為我明白了,事情的發生有它必然需要的時間,我不能假裝不用這個時間。」

 

耐心的等待時間穿越身體、身體穿越時間,不找方便的路子走。從這個層面上看來,彥芳其實還是挺默默的。

 


Text / 洪瑞薇
Photo / 黑眼睛跨劇團提供
※本文由Qbo藝文頻道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跟著旋律搖擺,展開女力爵士盛宴 2024臺中爵士音樂節20週年「女力爵起」十月登場

舒適的秋季到來,有什麼能比爵士樂更適合這颯爽時刻?如果你也是爵士樂迷,不妨在1011日~1020日造訪「臺中爵士音樂節」,來場爵士小旅行!今年適逢20週年,特別以女力為主軸,邀請爵士教母Sherrie Maricle等知名國際卡司,更首次搭配世界無車日與公共運輸在9月合作快閃及巡迴表演進行暖身,號召樂迷前進臺中,感受無與倫比的爵士風采!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來自日本的爵士樂團んoon展現前衛爵士搖滾風格。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爵士音樂節結合「世界無車日」辦理系列快閃活動。

臺中爵士音樂節自2003年開辦,可是樂迷十分重要的年度盛事,隨著時間流轉逐步擴大規模,去年更吸引150萬樂迷響應,讓爵士音樂成為臺中這座城市的文化主旋律。到了今年,臺中爵士音樂節邁入第20屆,更以「女力爵起」為題,展開飄揚全城的音樂盛宴!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Zy the way 中庸」 在2023年「臺中爵士音樂節」以迷人旋律征服現場觀眾。

突破職業框架,爵士盛宴大展女力風采

今年臺中爵士音樂節將結合不受框架束縛的女力,邀請知名國際爵士女樂手,包含爵士教母Sherrie Maricle、台灣爵士女伶9M88、橫跨爵士古典流行長笛演奏家蔡子琪、金曲女鼓王林冠良等,於1011日至20日在市民廣場帶來更加成熟多元的爵士演出。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絲竹空樂團用融合中國傳統樂器與爵士旋律的方式玩出新音樂語言。

其中1011日有臺中青少年回娘家爵士樂團的演出,是由臺中爵士音樂節「青少年爵士樂團」培訓計畫的王翊辰、阮浚圃、徐祥騏、李明祐等優秀歷屆學員組成,回到音樂的初衷,重現豐碩的學習成果。1012日開幕式邀請集結近二十位活躍於國內管樂舞臺的女子演奏家與世界知名的爵士鼓代表Sherrie Maricle為臺灣爵士舞台帶來絕對美式的爵士新氣象。本次主舞台共邀請12國樂手,帶來22場演出,包含由歐洲和亞洲音樂家組成的國際音樂組合「Julian Moreen: The Mark」、香港電子爵士融合樂團「CODE」等重量級音樂卡司都將登台開唱,令人格外期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多組知名爵士大樂團Big band於臺中爵士音樂節登台演出。

從大師班到限定音樂會,感受重磅爵士盛宴

若想進一步感受爵士魅力或精進音樂實力,那麼也別忘記將「爵士大師班」及「爵士20限定音樂會」加入行事曆!其中「爵士大師班」於108日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別邀請Sherrie Maricle擔任講師,透過精湛的演奏技巧和跨文化音樂風格,為大家帶來專業的爵士教學。此外,也別忘記前往由日本爵士天團JABBERLOOP跨海演出的《爵士20限定音樂會》,感受JABBERLOOP如何突破傳統爵士框架,以多元混融特質開啟屬於21世紀的爵士音樂實驗。更特別的是,臺中爵士音樂節還攜手飲食、住宿、百貨等店家推出各式限定優惠並首度與高鐵合作,推出車票及住宿訂購優惠,歡迎樂迷們踩著旋律,來臺中享受一場美妙舒心的爵士之旅!

2024臺中爵士音樂節

www.taichungjazzfestival.tw/2024/tw

廣告

文|郭慧圖片提供|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2024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十周年-藝術家們的邊界對話

「你覺得你的作品與土地間的對話會是什麼?」

Apo’嚼著檳榔思索片刻後,用一口濃濃原住民腔皺起眉頭反問:「講對話太遠了吧!我們憑什麼跟土地對話?祂已經把所有的東西都教給我們啦!」輕描淡寫的拋回發自內心的疑問後,隨著朋友經過,又將他整個人吸到烈陽下自顧自地喝啤酒,遺留在場的獨剩一陣久久不能平息的震撼,一如他與合作夥伴王亭婷所創作的《等待漲潮 — mataktak 倒出來》,讓人在看見作品的一瞬,同樣被撼動得無法言語。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等待漲潮 — mataktak 倒出來》 藝術家Apo_x王亭婷

是呀!對話什麼呢?所有的美好不已經在眼前了嗎?短短一段話,帶來的不僅僅是作品的回答,也是在庸碌生活中一瞬間醍醐灌頂的反思。

《等待漲潮 — mataktak 倒出來》是2024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所徵選出的五件作品之一,外型是以回收來的廢棄漁網,交織出一彎彩色下弦月,月的勾勾扣著「mataktak阿公的魚簍」是阿美族人用以竹子製成的三角撈魚網。從部落耆老們口中流傳下來的海洋智慧中,每當出現下弦月,河海交會處就會有大量魚苗,這時的男人們會趁著夜晚在佈滿鋒利礁岩和浪潮洶湧的出海口處捕魚,過程艱險卻堅持不採用機具、電魚、毒魚等大量破壞生態的捕撈方式,時時刻刻牢記對土地的感恩與愛護。問及作品靈感來源?王亭婷說,其實很單純的只是他們生活的方式,像碗一樣的下弦月意味著豐收,沒有太多複雜,卻真實。

獨屬東海岸「長」出來的美麗

涵蓋花蓮、台東地區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在2024年迎來十周年,每年自本土及世界各地徵選進來的地景藝術作品累積至今約八十件,除去因天災或其他因素毀壞而拆除的作品,目前留存大約四十餘件,每一件都需符合東海岸原始的主題風格,坐落在這片土地中,才能和諧不顯突兀,因此東海岸上的藝術作品大多美麗而樸實,不需要有特別的藝術底蘊去欣賞,本能的就能留下「美」的第一印象,以及接踵而來在作品材料或故事中看見的屬於臺灣這塊土地的那份獨一無二。

除了Apo’用以廢棄漁網製成的作品外,今(2024)年入選的藝術作品中,來自馬來西亞的藝術家陳抒漫所創作的《蕨處逢生 Vitality in Ferns》同樣是以台11線沿海撿來的漂流木和山上的竹子、藤和鋼筋交錯而成,從海中貝類演化而來的蝸牛象徵自然界中永不停歇的慢活者,而散落在一旁的蕨葉同樣作為地球上古老的家族、適應了環境與變遷演變至今,以流動方式自由飄散,呼應了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流動。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蕨處逢生 Vitality in Ferns】-陳抒漫

來自日本的杉原信幸和中村綾花所創作的《在海與山之間 - 漂流神》亦是由當地的珊瑚石、三合土(石灰、沙、糯米、黑糖、海藻礁)建置而成;另外兩件分別由臺灣藝術家陳依慧創作的《癒室》,以及峇里島藝術家I Made Sukariawan(譯:馬爹)創作的《Jukun  漁船》材料也皆含有在地素材,我們能從這些素材重新建構出的樣貌中看見全新的突破與變化,如同這片土地千萬年來的不同姿態與源源不絕的新生,所有的可能性在這裡都被毫無保留的包容,進而綻放多元風華,一段段故事也被開啟。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在海與山之間 - 漂流神】-杉原信幸_中村綾花

撿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來自峇厘島的馬爹多年前受愛情的牽引來到老婆的家鄉-臺灣定居,第一次在原住民電視台看見台東的他表示在多年前就想前往這個地方。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JUKUN】-I Made Sukariawan

「這裡像我家裡的環境!」馬爹興奮的用中文表示,在駐地創作的日子裡,令他最難忘的是每天午後和當地阿公阿嬤打球的時光,雖然語言無法溝通,但那一刻沒有言語的互動和接納,以及長者們對他的關懷,都讓他備感溫暖。他總是笑得像個孩子,那是專屬於「馬爹式」的熱情,當他說起這一頁屬於東海岸的回憶時,夕陽餘暉正暖,似乎被他的笑容渲染,許是這樣的連結,讓馬爹選擇以「(南洋)船」為主題,並採用從小就熟悉的木材做建構,讓這艘船能迎接每日的第一道曙光,彷彿只要揚起帆就能再次穿越太平洋,回到他朝思暮想的南島家鄉。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JUKUN】-I Made Sukariawan

而關注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多年,趁著十周年「成為流動的邊界」主題,終於決定參與徵選的新世代藝術家陳依慧,這次則以《癒室》一作成功入選並坐落於花蓮遊客中心,同樣以蕨類植物的意象作為作品造型參考,透過蕨類植物常見的「捲旋」細長彎勾樣貌,提出無限延伸的問號,並以竹編方式,編織出類似樹根、樹幹經脈的型態,象徵成長、蛻變的生長痕跡,希望透過這樣自然的場域,讓駐足的觀者能像每日走進浴室清洗髒污一樣,在走進作品中時,也能夠感受身心靈受到大地母親的洗滌。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癒室》藝術家陳依慧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一直以來以扶植在地藝術創作為主要目標,多年來吸引許多駐點於此的藝術家們,他們有各自體悟以及表現生命力的不同角度,透過作品將這片南島邊界的美好延伸、傳唱,是山間萬紫千紅的花、是太平洋打上的一波波浪潮,因為被毫無保留的包容而得以生生不息。其實不只藝術家們,來到東海岸的人彷彿都會被打開某種原始機關,像吸了貓草的貓,一群人在草地上各自風騷,負責人總會告訴要採訪的記者:「你想訪誰,直接去撈就好」不循規蹈矩,就是這裡最適合的規矩,不變的是提起東海岸時,每個人們發著光的眼睛和感恩美好的心。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0820場次遊客將現場擠得滿滿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桑布伊演場-現場觀眾跟著搖擺

2024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立下十年里程碑,不僅駐地藝術創作,包含每年夏季最受歡迎的月光‧海音樂會和創「藝」綠色市集,以及逐年擴增的藝串平台、台11電影院等多項展出,十年來的養分為這片瑰寶注入無限龐大的藝術能量,無疑是一場最成功的文化傳承與地方創生,而無論是藝術家、歌者亦或只是途經於此的旅人,在最純粹的山、海與月光包圍下,注定都能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屬於這裡的故事仍舊不間斷的發生著,等待誰的佇足與拾起,而你,是否也準備好來一趟與緣份的不期而遇?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月光海與現場觀眾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創藝市集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紀曉君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