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松菸Lab新主藝」節目亮點! 小農、法會、數理序列題材百變 創意無限

2018松菸Lab新主藝

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年度自製節目「2018松菸Lab新主藝-創作徵選計畫」公演票券正式啟售!18日下午邀集今年入選的三組藝術家:周能安、姚尚德、鄭皓,各以五分鐘精華片段演出形式舉辦啟售記者會,小農心聲、法會科儀、數理序列融入演出題材,挑戰表演藝術回應社會議題、現實百態的不同象限。

 

周能安身穿道袍、手拿LED燈,邀請大家一起攜帶企劃書到演出現場,配合法會儀式進行一起高呼「有喔!」祈求神祇「保庇」團隊順利拿到補助,安龍也安定自己。姚尚德團隊帶著「福壽螺」上台,讓這個來自阿根廷的「不速之客」用RAP介紹自己的身世,粉紅色的氣球、充滿現代感的肢體及音樂律動,對比出小農面對福壽螺與自身面對病痛的相似命運。鄭皓以物理規律進行編舞,舞台上身體的伸展、收斂,猶如數學公式的收放,令人驚豔。

 

松山文創園區執行總監周琍敏表示:「提供空間、經費與陪伴創作顧問,讓創作者能夠專心創作、放心實驗、完成作品,是松山文創園區推動『松菸Lab新主藝-創作徵選計畫』的初衷,我們希望與不同團隊,在這個平台實現夢想!」

 

2018年,「松菸Lab新主藝」持續擴散能量、導入多元題材,從眾多作品中徵選出三組優秀團隊進行創作、公演。《超極★安龍補助大典》,周能安將法會科儀轉換為劇場表現形式,試圖以輕鬆詼諧的角度,表達藝文團體祈求提案順利通過、獲得補助的生存無奈。安龍奠土科儀當中的道具、符號轉換為劇場和藝文元素,取其中登天進表(向上天投遞申請)、安奠龍神、投射桃弓柳箭以及龍鱗錢母、五穀滋糧發放予信眾的過程,貼合創作者們寄送企劃案到各單位尋求補助、進行創作最終滋養自身及其他團隊創作者的現況。周能安笑說:「請大家保持虔誠和幽默的心,歡迎攜帶自身補助企劃案來參加祈福,願力越旺、補助越旺!」

 

《福壽螺到底該怎麼處理?》姚尚德首度打破劇團單一默劇肢體演出形式,以結合語言、默劇肢體、投影的「示範說明會」,呈現過去一年來田野調查、農地實作後,對土地、身體的思索及叩問。姚尚德表示:「農人是實質意義和精神上立於天地之間的人,從土地及農作中生長出的哲學不只是氣候變遷、食品安全等問題的解決之道,它也許也是我們重新面對自身的辯證。」福壽螺是田裡的隱患,生命中種種不期而遇的搗蛋事件,對你來說,是什麼、又可以是什麼呢?

 

《動量的條件》,鄭皓以數學公式、物理規律作為編舞基礎,讓身體成為攜帶動能、動量的載體,讓舞蹈動作成為動能、動量的表現形式,創造既古典又新穎的觀賞體驗。鄭皓運用「LAB創意實驗室」有別於黑盒子式劇場的窗景,邀請觀眾在更近於一個與自然相鄰的公共建築中感受原型動作的擴張、收斂、分形,「每部好作品都在重新提醒我們本質與時俱進的不同面貌,進而挖掘既有手法是否仍有未窮盡之縫隙。我希望並邀請觀眾,感受舞蹈依整體和局部做不同習練和組合後,更堅實、更系統化的效果,更豐富、更層次性的內涵。」鄭皓說。

 

「松菸Lab新主藝」每年都會邀請「夢幻導師」擔任「陪伴創作顧問」,今年邀請的名單亦屬重磅嘉賓、一時之選。王榮裕(金枝演社創辦人),以親近又開創、本土又國際的藝術特質享譽台灣劇場界。紀錄片《無米樂》導演莊益增,台大四年、蕉農二年、師大四年、老師一年,他豐富的生命閱歷及對人性、對社會的悲憫,演活了《大佛普拉斯》裡草根又底層的菜脯。關注影像及觀看本質的探討,吳季璁善於從日常事物、材料與現象出發,將之轉換出融合東、西方傳統與現、當代藝術形式的創作,在錄像、裝置等新媒材中展現詩化意境。

 

2018年「松菸Lab新主藝」正式演出時間為11/30(五)至12/16(日),三檔全新創作自製節目,10/31前購票享早鳥優惠八折起,詳情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展演詳情請上「LAB創意實驗室」官網查詢:
http://www.songshanculturalpark.org/cms/Lab/activity.aspx?ID=f243ad00-051c-4f4b-8aff-9d3c5fe74fdd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搜尋「2018松菸Lab新主藝」:
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Home/Home00/index.aspx

 

via 松山文創園區

 

 

歌劇院獨家上演!坎城金棕櫚獎得主阿比查邦首部VR作品《與太陽對話》,帶領觀眾穿梭夢境與現實

11月的臺中國家歌劇院星光熠熠,前有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演出舞台劇《貝芮妮絲》,後將迎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主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於11月21至23日獨家呈現他的首部VR作品《與太陽對話》。本次作品演出形式相當特別,讓觀眾在中劇院「舞台上」穿梭睡與醒、生與死之間的邊界,票券啟售即引起搶票,32場頃刻宣告完售。

阿比查邦有泰國電影詩人之稱,作品中經常運用光與暗的強烈對比,串聯起睡眠及夢境,也與信仰及歷史對話。20042021年分別以《熱帶幻夢》、《記憶》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2010年更以《波比叔叔的前世今生》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近日宣布將和《記憶》女主角蒂妲.史雲頓再度合作,籌拍新片《Jenjira's Magnificent Dream》。

阿比查邦的首部劇場作品《熱室》,2018年曾到歌劇院演出,打破電影與劇場的界線,利用影像、聲音、煙霧等元素,讓觀眾宛如身處一座洞穴。即將上演的《與太陽對話》(VR)透過虛擬實境等科技技術,編織出介於夢境與現實、生死與宇宙之間的沉浸體驗。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已故作曲家坂本龍一以其獨有的音樂語言,回應阿比查邦關於光、夢境與記憶的提問。(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起初,我認為虛擬實境不過是電影演進過程的下一步。」阿比查邦表示,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就如同我們的夢境。但在創作這部VR作品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虛擬實境是一種融合戲劇、電影,以及介於兩者之間一切形式的綜合體,對我們定義現實的理解至關重要,「對我來說,虛擬實境是個蘊含強大思考與反思潛能的媒介。」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透過虛擬實境技術,編織出介於夢境與現實、生死與宇宙之間的沉浸式體驗。(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習慣以鏡頭視角構思畫面的阿比查邦,發覺將想法轉化成虛擬實境相當不容易,因此找來VR創作者谷口勝也合作,放手讓他自由詮釋分鏡圖,實驗各種可能性。音樂則攜手已故作曲家坂本龍一,阿比查邦表示:「他的音樂幾乎可說是我的人生配樂,我特別向他強調了『無限』的概念,及進入空寂狀態時的喜悅,最終共同完成了一件非常美麗的作品。」

歌劇院日前也舉辦大師講座「睡眠、夢境、光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從電影、劇場到VR的藝術實踐」,邀請阿比查邦分享創作歷程,吸引5百多位觀眾報名參與,見證大師魅力。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在劇場舞台上打造多重觀賞體驗,帶領觀眾穿梭睡與醒、生與死之間的邊界。(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2025 NTT遇見巨人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與太陽對話》(VR

時間:11/21()-11/23()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節目詳情請上OPENTIXhttps://npacntt.tw/n09aA7nu

資料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不只是演出,而是「成為」角色!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帶來令人屏氣凝神的《貝芮妮絲》

囊括無數影后頭銜的「伊莎貝.雨蓓」,今年除了將在金馬影展的新片《女富豪的美麗與哀愁》中演繹,也再度重回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貝芮妮絲》,與名導羅密歐.卡士鐵路奇首度合作,飾演一位被遺棄,仍燃燒炙熱情感的女王。

經常挑戰極端情緒、性別邊界與道德模糊地帶角色的「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出道以來演出超過120部電影與戲劇作品,表演風格冷靜卻爆發力驚人,她所飾演的角色多半不易親近、甚至令人不安,無懼道德界線的情節,更讓觀眾既震驚又無法移開視線。

繼2023年的《櫻桃園》演出,伊莎貝.雨蓓將於11/14~11/16重回臺中國家歌劇院,與名導演羅密歐.卡士鐵路奇合作《貝芮妮絲》(Bérénice),這部改編自法國劇作家拉辛的同名悲劇,將一段糾纏難解的三角戀情搬上舞台,由伊莎貝.雨蓓完美詮釋角色的內心絕望與自身演員力量的融為一體,為觀眾帶來一場令人屏息的冷冽美學,本次歌劇院獨家演出,邀請觀眾一起進劇場感受影后的強大氣場。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ean Michel Blasco)
法國影后雨蓓獨挑大樑,以細膩的獨白詮釋承受遺棄責難的孤寂感。(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ean Michel Blasco)

極簡冷冽的導演手法,作品如魔鬼般懾人

有劇場魔術師之稱的導演羅密歐.卡士鐵路奇,劇場作品經常挑戰觀眾感官極限,他曾在戲劇中塗鴉、毀損耶穌畫像,遭宗教團體示威抗議;也曾在改編《創世紀》時加入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場景,讓一群修女演出《伊底帕斯王》;更在著名的但丁《神曲》改編三部曲之一——《地獄》,本人以穿著厚外套上台自介,隨即遭受一群狼狗凶狠的啃咬攻擊開場。卡士鐵路奇習慣減少原著對白和複雜情節,以模糊曖昧的導演手法展現獨特的劇場美學。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原著為17世紀法國劇作家拉辛的經典悲劇《貝芮妮絲》,以優美、充滿情感的亞歷山大詩體對白聞名,敘事一段充滿內心掙扎與痛苦的三角戀情,體現古典主義戲劇的語言精緻與情感深度。但卡士鐵路奇僅保留貝芮妮絲的完整台詞,將其他角色模糊化,突顯她無法透過語言溝通、獨自承受遺棄責難的孤寂感。2024年在巴黎首演時果然激怒了部分觀眾,但雨蓓獨挑大梁的演出仍大獲好評。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ean Michel Blasco)
導演卡士鐵路奇擅長以極簡抽象畫面呈現出劇場作品獨特的感官衝擊張力。(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ean Michel Blasco)

《貝芮妮絲》角色由她而生

1978年伊莎貝.雨蓓在電影《維奧萊特.諾齊埃爾》扮演從事性交易、毒害親生父母的少女,獲得坎城影后;1995年在《儀式》中詮釋表面順從卻因階級怨恨血洗上流家庭的女傭,獲得威尼斯影后與凱薩獎影后。2001年飾演沉迷虐戀幻想、壓抑自殘的《鋼琴教師》,二度獲得坎城影后;2016年在《她的危險遊戲》中演出被性侵後展開扭曲復仇的女企業家,獲得金球獎影后。這些驚世駭俗的電影角色透過雨蓓的演繹,讓我們得以感受每個角色在勇於挑戰社會禁忌背後的內心掙扎,看見隱藏在故事裡過於真實的人性黑暗面。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ean Michel Blasco)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ean Michel Blasco)

《貝芮妮絲》故事描述巴勒斯坦女王貝芮妮絲、羅馬皇帝提圖斯與友人安提歐克斯的三角戀情。貝芮妮絲與提圖斯相愛,卻因羅馬元老和人民反對而被迫分開。貝芮妮絲悲痛欲絕而起了輕生之念,最終選擇離開羅馬,放棄此生摯愛。第一幕展現政治與愛的衝突,提圖斯在象徵皇權、壯觀而空曠的舞台上,面對江山與美人選擇的兩難;第二幕呈現貝芮妮絲的孤獨與沉痛,她彷彿被封印在時光之牆中,以影像與微弱動作傳遞情感;第三幕則是安提歐克斯的沈默愛戀與犧牲。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ean Michel Blasco)
11月14日至16日,臺中國家歌劇院獨家呈現義大利名導卡士鐵路奇與法國影后雨蓓首度合作的舞台劇《貝芮妮絲》。(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ean Michel Blasco)

「這是一齣以伊莎貝.雨蓓為焦點的《貝芮妮絲》,透過她,將呈現戲劇最熾烈的核心。」卡士鐵路奇表示,貝芮妮絲是顆恆星,她是混亂之中靜止的核心,是暴風之眼。所有角色都圍繞著她,由她而生。「我始終懷疑拉辛語言所呈現的美好光明,那勢必也有不少陰暗面,這一次,我將賦予這些陰影應有的重要性。」以經典悲劇《貝芮妮絲》為基礎改編,卡士鐵路奇希望創作一齣充滿哲思與詩意視覺的劇場作品。

全劇透過音樂、聲響和被刻意處理的扭曲獨白貫穿其中,直面貝芮妮絲在這段三角戀的心理衝突與拉扯,觀眾不只是觀看,而是被拉進一個沉思的空間,感受「說不出口的情傷」所帶來沉重壓抑與張力。

2025 NTT遇見巨人—羅密歐.卡士鐵路奇《貝芮妮絲》

時間:11/14 (五) 20:00、11/15 (六) 15:00、11/16 (日) 15:0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大劇院

購票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