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全球頂級建築事務所──美國Gensler上海總部:李善單+瑪馨玲月「明鏡~Transparency」同城雙展

創意無限的藝術家李善單及「超女創藝四人組」瑪馨玲月受邀於美國Gensler上海總部舉行展覽。

藝術家李善單+瑪馨玲月,以創新前衛的藝術創作,受全球頂級建築事務所美國Gensler邀請,7月18日在Gensler上海總部舉行「明鏡~Transparency」展覽,展出當代前衛的鏡面作品風格,獲得國際建築界菁英及上海名流的激賞及熱烈迴響。


Gensler大中華區執行總裁李曉梅開幕致詞時表示,Gensler在全球的48間辦公室都有一個藝術委員會,除了回饋社會的目的外,最重要的是定期與極具創新與創意的藝術家合作舉行展覽,推展創新藝術與思惟,為藝術家、設計師、業主及社區打造一個文化交流的平台。


身為本次策展人的Gensler技術總監顏崢琳對於藝術家將顏料放在鏡面不鏽鋼上流動的創新手法非常推崇,認為極有前瞻性及藝術性,非常符合當今建築與設計概念──參數化主義,也切合該集團所追求表現的建築作品概念與宗旨:將空間與藝術結合,為人們提供美好生活方式。


李善單教授現場致詞時表示,《明鏡‧印象》系列最大的特色──「是活的」,具有畫作與雕塑兩種不同的特色:不鏽鋼鏡面與油彩,隨著環境及人物的不同,包括自己、周遭人事物及光線,映照出的影像也有不同風貌,如同雕塑一般,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有不同的解讀風光。瑪馨玲月則透露了《明鏡‧印象》系列作品,以不鏽鋼800#鏡面為畫布,讓特殊3D樹脂及丙烯顏料在鏡面上流動,以抽象及意象呈現。


這種具當代、又極富抽象意境的藝術創作,受到當天參觀貴賓及國際建築設計師的喜愛,在上海Gensler工作4年的設計師Tony Tu認為,運用鏡面及油彩創作藝術的概念非常大膽及創新,而藝術家為了找尋能附著在鏡面上的顏料及樹脂,花了極大的心力,也令他十分感動,他看到藝術家追求藝術極致的堅持精神,這是他在上海總部內看過最棒的一次展覽,也感謝藝術家及團隊們能來Gensler總部舉辦展覽,讓大家有更多靈感的啟發。


開展當天,Gensler副總裁兼設計總監Hasan Syed、執行總監Jennifer Liu、Todd Pilgreen等國際建築界菁英、香華天集團董事長周貝芬、貴州益佰製藥董事劉華夫人、旺旺集團董事長特助等等貴賓,均盛裝到場參觀。


《明鏡‧印象》系列作品,特別規劃在上海舉行雙展,除了在Gensler上海總部外,17日也在上海M50藝術區「香華天新藝境‧寶勝畫廊」同步開展。寶勝畫廊更同場加映展出李善單+瑪馨玲月的《需‧菩提》系列。


《需‧菩提》系列以環保概念為訴求,將釋尊菩提樹的落葉拾起、處理、入畫;藝術家認為「即使是落葉,亦可以成為藝術創作媒材,賦予新意」。


Gensler建築事務所分佈在亞洲、英國、中美洲、美國等全球48個主要城市,6000多名員工。包括《工程新聞記錄(Engineering News-Record)》雜誌及《世界建築(World Architecture)》雜誌均將Gensler評為全球頂級建築事務所。美國建築師學會曾授予Gensler「年度最佳事務所」榮譽。


Gensler在亞洲最著名的是設計「上海中心」,是上海天際線的一個新標誌,與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三足鼎立。目前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高樓,定位為世界級的金融中心。


享譽國際藝壇的李善單,被西方媒體讚為「當代東方畢卡索」,是百年來亞洲第一位以「油畫個人館」獲邀參加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華人藝術家,其藝術創作榮獲超過154項國際大賽肯定,創作觸角從音樂、繪畫、雕塑、裝置藝術及時尚精品設計等領域,延伸至攝影範疇,都獲得國際藝壇的高度矚目與激賞。2011年起受邀擔任台北新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獲得藝術界好評與肯定。


超女創藝四人組「瑪馨玲月」(MSLL)是由MANIHOO張心禹、Singway王馨薇、Ling Ling鄭如玲與Luna陳誼欣所組成,是台灣藝術市場極具潛力、被藏家們看好的新焦點!集體繪畫創作在國際藝術界雖已行之有年(如:Gilbert & George、Chapman Brothers),但在台灣仍屬少見。「瑪馨玲月」的作品獲得香華天新藝境‧寶勝畫廊藝術總監李善單的青睞,李總監不但親自指導、激發這四位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天分,甚至加入她們集體創作的行列,於是有了「李善單+瑪馨玲月」的五人藝術組合。



【上海 雙展1】 

展覽主題:明鏡~Transparency 

展覽日期:2019.7.18-2019.10.18(private invitation only 非公眾展覽) 

展覽地點:Gensler建築事務所 上海總部 

(上海, 新閘路669號博華廣場3樓) 


【上海 雙展2】

展覽主題:明鏡‧印象

展覽日期:2019.7.17-2019.10.31

展覽地點:上海香華天新藝境‧寶勝畫廊

(上海, 莫干山路50號13號樓103室 M50藝術區)



Via/ 寶勝畫廊 X-Power Gallery

全球人口的興衰與挑戰:《世界人口圖鑑》圖解生育、死亡與壽命等交錯影響

Photo by Timon Studler on Unsplash

人類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欣欣向榮,不僅適應了各種土地生態,也大幅改變了地球環境。究竟什麼因素會影響人口的增減?人類又面對了哪些災害和疾病?

人口增減的要因分為兩種,「自然增減」與「社會增減」。自然增減指因生育率和死亡率變化造成的人口變化;社會增減則是因移民或遷徙而造成的人口變化。人類的平均壽命隨著醫療水準提升、嬰幼兒死亡率下降、公共衛生改善等因素而逐年增加。全球平均壽命與150年前相比,已延長了兩倍以上!然而大多數國家目前的總和生育率都低於2.1。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總和生育率是衡量少子化問題的常用指標,這是針對育齡婦女(15至49歲)加總各年齡之生育率,統計一名婦女一生中會生育多少孩子,不受父母親人口多寡影響。總和生育率2.1(精確而言目前大約為2.07)是維持人口穩定的分界。這個數值稱為「出生替代率」,高於它人口會增加,低於它人口則會減少。

全球平均總和生育率從1950年代的5左右,急遽下降至2020年的2.32。但如今許多非洲國家的總和生育率仍超過6。除了非洲、東南亞和中東,大多數國家目前的總和生育率都低於2.1,截至2021年資料,台灣則是1.11。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平均壽命的增加和生育率下降也使各國的人口金字塔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口金字塔是依照性別和年齡分組的人口柱狀圖,也就是「各年齡層人口結構圖」。尤其在開發中國家,這種柱狀圖會像埃及金字塔一樣逐漸變寬呈三角形,因此稱為「人口金字塔」。只要看人口金字塔的形狀,人口結構就一目瞭然了。透過人口金字塔的形狀可以解讀出多種資訊,例如國家未來的人口會增加或減少、是否有年輕人口流向他國或湧入國內等等。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目前的全球主要死因大多是非傳染性疾病,但在過去,傳染性疾病的占比高出許多,而且即使是現代,開發中國家的傳染性疾病比例仍然遠高於已開發國家。除了疾病以外,其他死因還有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自殺、藥物中毒、戰爭、恐怖攻擊等衝突和他殺以及天然災害。不過,上述死因的傷亡大多已逐年減少,於總死因中的比率也在降低。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從人類出現於地球到18世紀這段漫長的期間,人口一直在10億內緩步上升,直到工業革命之後突然急速增加,至今已突破80億人,根據聯合國的預測,更將於2086年左右抵達巔峰期逾104億人。與此同時,少子化、高齡化也是現今已開發國家普遍面臨的巨大問題,社會正在關注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

《世界人口圖鑑》精選許多與人口變化相關的問題,並以豐富的圖表、照片將其整理成容易吸收了解的資訊,力求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讀者俯瞰全局,並思考不同文化、環境等變因如何影響人口變化。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世界人口圖鑑:從豐富資訊圖表了解全球人口分布與變動狀況》

出版日期|2025/06/07

作者|原島廣至

天災、疾病、戰爭、移民等因素如何影響人口變化?
以全彩圖表清楚展現全球各種與人口消長有關的議題,
更探討其他物種的數量變化及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人口會繼續爆增,還是走向崩跌?《世界人口圖鑑》透過圖解與歷史分析,看見人口變化背後的趨勢與全球影響

Photo by Ryoji Iwata on Unsplash

《世界人口圖鑑》點出未來人口的變化預測,也透過圖解,闡述過去人口增長的歷程;哪些國家和都市曾經有眾多人口;以及各種災害、瘟疫和戰爭對人口的影響。此外,也依照地區介紹了歷史事件與人口之間的關係。以更宏觀的視角出發,探討從地球角度來看人口具有什麼涵義。

人口變遷的軌跡與挑戰

搭載強力引擎的小型拖船可以自由改變方向,也能一邊向前、一邊往兩側移動,甚至能夠原地旋轉。相較之下,大型油輪一旦全速航行,便不可能突然改變方向,若要轉彎,就得從數公里前開始操控船舵。想緊急停止,即使是讓螺旋槳全速反向旋轉,也需要15分鐘才能停下來,而這段時間船已經前進了3公里。

國家的人口變動就像一艘航行中的巨大油輪。家庭規模的人口變化往往很劇烈,例如小孩突然結婚生子,人口便會迅速增加,若遭遇意外事故,家庭成員便可能銳減。可是涉及到國家人口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綜觀漫長的人類史,即使經歷過無數的戰爭和災害,人口還是以極為緩慢的速度持續增加。

到了工業革命、農業革命和交通革命之後,人口更是迅速增長,宛如一艘全速前進的巨大油輪,一路向前航行。當人們意識到人口爆炸將引發糧食問題、居住問題、資源枯竭等毀滅性災難時,也無法輕易減少人口。非洲的人口就像一艘停不下來的油輪,在未來幾十年內也會持續增加;相對的,已開發國家則因為女性出社會工作、男女教育程度差別縮小,導致生育率普遍下降。一旦開始下降,即使採取各種措施來應對少子化,人口也很難再有起色,就像油輪一旦開始停滯,速度便無法再提升。

世界人口趨勢圖(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世界人口趨勢圖(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不過,油輪雖然不易控制動作,卻很容易預測動向,國家的人口變化也同樣容易預測。近年來,日本大力提倡「少子化對策」,其實從1974年以來,日本的總和生育率便一直低於2.1,意味著早在4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預見少子化時代了。西歐各國為了應對少子化做出了許多努力,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僅憑國民的自然增加就使總和生育率超過2.1。在已開發國家中,人口仍在增長的國家(例如美利堅合眾國),大多是因為接納了移民。然而,就許多國家的歷史來看,大量移民帶來的廉價勞動力,往往導致國民失業率增加,繼而引發排外運動。在已開發國家中,唯有以色列是特例,以色列不依賴移民,總和生育率也遠遠超過了2.1。

Photo by Afnizar Nur Ghifari on Unsplash
Photo by Afnizar Nur Ghifari on Unsplash

《世界人口圖鑑》除了點出未來人口的變化預測,也透過圖解,闡述過去人口增長的歷程;哪些國家和都市曾經有眾多人口;以及各種災害、瘟疫和戰爭對人口的影響。此外,也依照地區介紹了歷史事件與人口之間的關係。以更宏觀的視角出發,探討從地球角度來看人口具有什麼涵義。

近年人口增長與未來預測圖(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近年人口增長與未來預測圖(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未來人口預測圖(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未來人口預測圖(圖片來源:《世界人口圖鑑》)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世界人口圖鑑:從豐富資訊圖表了解全球人口分布與變動狀況》

出版日期|2025/06/07

作者|原島廣至

天災、疾病、戰爭、移民等因素如何影響人口變化?
以全彩圖表清楚展現全球各種與人口消長有關的議題,
更探討其他物種的數量變化及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