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迷必看影集!《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8大名家帶路紐約古根漢、巴黎奧賽美術館等藝術殿堂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疫情其間無法出國?沒關係,跟著紀錄片影集《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THE ART OF MUSEUMS),橫跨歐洲、飛越大西洋,綜覽中世紀到現代、遊藝古典至前衛,透過八位不同領域名家導覽,徜徉各大藝術流派永恆傑作,引領觀眾探索世界八大博物館的獨特靈魂!共計八集的紀錄片也於想映電影院線上登場,絕對是藝術迷朝聖首選!

八大名家帶路神遊全球絕美藝術殿堂

走過戰火侵襲、經濟蕭條及政治動盪,這些無盡的時光迴廊,歷經時代考驗、持續不停蛻變,在歷史洪流中巍巍矗立,持續召喚世界各地的藝術魂魄到此一遊。

一座守護抽象藝術的前衛堡壘

紐約 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 New York)


「古根漢美術館設計成螺旋狀,原意就是要突顯、慶讚性靈藝術。」—行為藝術之母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我從來不覺得古根漢的走廊是歪的,讓策展人掛畫時傷透腦筋有什麼不好,我覺得這是一種極好的空間體驗。」—英國建築大師 諾曼福斯特男爵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分崩離析,藝術重鎮從巴黎移到了紐約,座落於曼哈頓的古根漢美術館,成為美國前衛藝術重要據點。這棟由美國建築大師法蘭克洛伊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螺旋式建築於1959年完工,被譽為20世紀最佳建築之一,標誌一種嶄新視覺語言。這裡的館藏始於對抽象和非具象藝術的承諾,並因康丁斯基的作品而聲名大噪。若說抽象藝術提供了一個空間,讓遊藝者能操弄各種理念,尋找自己在世界政治版圖上的位置,古根漢美術館就是這個可能性的守護者。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 02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 01

本集邀請到美國抽象藝術家茱麗米若圖(Julie Mehretu)進行導覽,「古根漢美術館的設計非常激進,是一艘降落在第五大道的太空船。這是新時代、新美國和新世界的發明。」她如此形容這座藝術聖殿。紀錄片中她和觀眾分享與古根漢美術館的邂逅,沉浸在康丁斯基《構成第八號》、杜象《棋手畫像習作》、波洛克《煉金術》等館藏大作的驚奇視野,見證抽象何以成為自由的強健畫筆。

茱麗米諾圖|美國抽象藝術家 01

館藏|康丁斯基《構成第八號》1923年

一座航向近代的法國藝術殿堂

巴黎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 Paris)

「奧賽是夢想的機器,就像凡爾納筆下的巨大機器,你能從它的典藏自由產生聯想。」—奧賽博物館館長 羅倫絲德斯卡斯

「奧賽的館藏很豐富全面,幾乎涵蓋印象派的發展。」—奧賽博物館典藏總監 西薇帕特希

「廢棄車站變成博物館在當時是罕見盛事,建築的美麗與規模也不同凡響。」—策展人 愛德華巴貝特

現代世界的起點在巴黎,而位於羅浮宮斜對面、座落塞納河左岸的奧賽,則是全球最熱門的博物館之一。奧賽的前身是火車站,於1986年轉變為博物館,收藏從1848年到1914年間最重要的法國藝術,包括繪畫、雕塑、裝飾藝術和攝影。19世紀是個被希望與焦慮推進到現代的世界。消費文化的興起、舊秩序的崩壞,孕育出百無禁忌的巴黎。奧賽的印象派典藏,數量更是冠絕全球。梵谷《隆河上的星夜》、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莫內《藍色睡蓮》,都可在此盡情飽覽。

巴黎奧賽博物館 02_1

巴黎奧賽博物館 01_1

當代編舞巨星莎夏瓦茲(Sasha Waltz)夜訪奧賽,從馬內《奧林匹亞》自信呈現裸身妓女,到庫爾貝《世界的起源》大膽刻劃女性陰部,細數19世紀最具煽動性的經典繪作,如何引領劃時代的思維革命,反思身體與藝術的無限可能。

莎夏瓦茲|當代編舞巨星_1

館藏|馬內《奧林匹亞》1863年_1


一座懷抱文藝復興的宮殿建築

佛羅倫斯 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 | Florence)

「烏菲茲是一流博物館,是史上第一家。」—德國藝術家 諾伯特畢斯基

「這是人文主義的中心,藝術是我們身分認同的一部分。」—促進女性藝術家基金會董事 琳達法肯

烏菲茲美術館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這座城市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在15世紀是全歐洲最活躍的文化與貿易中心。於1581年完工的烏菲茲,啟用時就坐擁麥地奇家族的龐大藝術收藏。直到1743年,獨具遠見的麥地奇最後傳人安娜瑪麗亞,決定將這筆文化遺產留給佛羅倫斯,烏菲茲才得以成為全球最古老的公共美術館。然而命運乖舛,烏菲茲於1940年代遭納粹掠奪、1966年遇嚴重洪災,1993年更歷經黑手黨炸彈攻擊。如今數位時代,虛擬體驗也考驗館方能否再創文藝復興。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01

「你得去佛羅倫斯用身心感受文藝復興的魔力,可以看到那些畫作是至高的體驗,卡拉瓦喬、波提且利、達文西讓你為之傾倒。」德國時裝設計師沃夫岡喬普(Wolfgang Joop)獨享烏菲茲美術館,並以時尚眼光引領觀眾欣賞波提且利《維納斯的誕生》,一窺女性古典大師真蒂萊希《朱蒂斯斬殺敵將》的暴力美學,凝神懷想米開朗基羅、卡拉瓦喬等大師不朽傑作。

沃夫岡喬普|時裝設計師

館藏|波提且利《維納斯的誕生》約1485年

一座睥睨群雄的華麗藝術聖殿

馬德里 普拉多博物館(Museo del Prado | Madrid)

「普拉多博物館不只是要說出西班牙的故事,還要道出西班牙在世上的定位。」—藝術史學家 麥特勞德

「來普拉多欣賞寶物和畫作,一天不可能看完。」—金屬雕塑修護師 伊蓮娜艾瑞亞斯

座落於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是西班牙規模最大的藝術殿宇。繼承皇室近萬幅的珍藏,又涵蓋歐洲所有流派名家,傑作數量睥睨全球。十九世紀末期以來,即高踞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世人從各地蜂擁而至,爭相一睹經典繪作。其中人氣最高的莫過宮廷畫家維拉斯奎茲的開創性畫作《侍女》,而他獨到的藝術收藏眼光,也為普拉多儲備了豐沛的能量。普拉多的館藏畫作曾為了躲避內戰戰火,遠赴瑞士日內瓦避難。2019年甫度過兩百周年,魅力有增無減。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修復工作室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普拉多博物館的建築、藝術和場館的能量,會讓你自覺渺小。」歌劇女皇喬伊絲狄杜娜朵(Joyce DiDonato),帶領觀眾深入普拉多鉅作的光明與黑暗。迷失在超現實主義先驅波希的奇幻神作《人間樂園》,震撼於哥雅最動人心弦的戰爭悲歌《1808年5月3日》。歷史雖是明鏡,人性卻始終幽微、捉摸不清。

喬伊絲狄杜娜朵|歌劇女皇

館藏|波希《人間樂園》1490-1500年

一座荷蘭人民自豪的國家廳堂

阿姆斯特丹 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 Amsterdam)

「我會為了看林布蘭的作品一直到訪。」—德國藝術家 卡特琳娜葛洛瑟

「這座博物館呈現了中產階級的驕傲,館中有很多偉大的畫作。」—德國藝術家 諾伯特畢斯基

17世紀是荷蘭的黃金時代,那時荷蘭剛結束了漫長的戰爭,成為世上頂尖的航海貿易王國。財富創造了新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創造一個極大的繪畫市場。阿姆斯特丹成為一個自信、富裕又時髦的國家中心。來到十九世紀,國力衰退的荷蘭,亟需一座博物館鞏固國家認同,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就此誕生。歷經數次搬遷與翻修,最近一次更是歷時十年、斥資百億,於2013年正式完工。這座擁有荷蘭黃金時期藝術珍品的哥德式建築,再度向世界張開華麗的臂膀。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02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01

荷蘭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擔任導覽,「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反映了荷蘭歷史一段很擅長作畫的黃金時期,我們引以為傲。」,他從專業剖析鎮館之寶林布蘭《夜巡》中的光影調度和象徵符碼,解讀維梅爾經典繪作《讀信的藍衣少婦》中細微的肢體語言,更透過受館藏啟發的攝影作品,開啟跨時空的藝術交流。

埃爾溫奧拉夫|荷蘭攝影大師

館藏|揚阿瑟林《受驚的天鵝》約1650年

一座象徵國家身分的藝術神廟

柏林 舊國家美術館(Nationalgalerie | Berlin)

「柏林不是普通城市,而是曾經被一分為二的德國首都。舊國家美術館是一個很沉靜、可以呼吸的地方。」—德國哲學家 丹尼爾泰拉戴里斯

「舊國家美術館有很多呈現北歐人心態的有趣畫作,尤其是那些平靜、略帶憂鬱的風景畫。」—墨西哥藝術家 瑪麗安娜卡斯蒂略德巴爾

「舊國家美術館的經驗告訴我們,歷史是善變的,永遠會被現代的禿鷹啄食。」—藝術史學家 麥特勞德

位於世界遺產柏林博物館島上的舊國家美術館,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地方。建築後殿具備教堂特點、城堡台階具有劇院特徵,風格糅合了新古典主義和早期新文藝復興建築風格,旨在體現藝術、國家和歷史的統一。而館藏之作更是廣納浪漫主義、當代藝術、法國印象派和其他各種類型的前衛藝術。自1876年成立以來,這座博物館就是個實驗場域,而柏林更是藝術、政治和創作實驗的溫床,德國藝術家更是前衛藝術在二十世紀初期發展的重要推手,影響甚鉅。

卡特琳娜葛洛瑟|工作室

柏林前衛藝術家卡特琳娜葛洛瑟(Katharina Grosse)作為嚮導,帶領觀眾一覽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弗里德里希捕捉心靈風光的傑出繪作《海邊修士》,近距目睹當年掛在希特勒音樂室的勃克林畫作《死亡之島》,進入魔幻的藝術冥想之境。

卡特琳娜葛洛瑟|德國藝術家

館藏|馬內《在溫室裡》1878-1879年

一座盡攬全球瑰寶的宏偉宮殿

維也納 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 Vienna)

「藝術史博物館就像女王,一位年長、自信、泰然自若、備受尊崇的女性,但也體現了現代女王的某些特質。」—藝術史博物館館長 莎賓哈格

「這裡有哈布斯堡家族歷代統治者的收藏,都是當時全球最新、最性感、最大膽、最令人振奮的藝術品。」—藝術史學家 麥特勞德

「像一本活百科全書,收集我們這個世界所有資訊。」—德國藝術家 卡特琳娜葛洛瑟

維也納是佛洛伊德的城市,現代和傳統在此交戰數百年。這裡以宏偉的建築聞名,更擁有歐洲第一間平民博物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於1891年正式開幕的藝術史博物館,館藏多達七十幾萬件,坐擁五百多年燦爛寶庫。這些珍寶清楚記載了維也納和奧地利的歷史,也包括歐洲歷史。哈布斯堡王朝從不專屬某一國,而是一個橫跨歐洲的家族;藝術史博物館不是一般的國家博物館,而是一間超國家博物館,反映了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長達數百年的超國家地位。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英國龐克時尚教母薇薇安魏斯伍德(Vivienne Westwood)進行導覽,帶領觀眾品味維拉斯奎茲《瑪格麗特公主》宮廷系列繪作,縷析老布勒哲爾觀察市井百態繪成的《兒童遊戲》、寓意深遠的《巴別塔》,悉數探索藝術史博物館瑰麗多姿的靈魂。

薇薇安魏斯伍德|龐克時尚教母

館藏|卡拉瓦喬《加戴荊冠》約1601年

一座安放敏銳心靈的藝術空間

奧斯陸 孟克美術館(Munch Museum | Oslo)

「孟克是很現代化的畫家。他把自然形狀分解成圖形元素,我就是喜歡孟克這點。」—德國藝術家 諾伯特畢斯基

「孟克的作品讓我們明白,我們是身處一個冷漠無感宇宙的微小可悲生物。」—藝術史學家 麥特勞德

一幅名滿天下的《吶喊》,讓觀者一頭栽進孟克的孤獨與焦慮,並對挪威這個寒冷北國生出幽思懷想。孟克於1944年逝世,他留下遺囑,將所有作品捐贈給奧斯陸市政府。挪威當局於是開始規劃興建孟克美術館,於1963年孟克百年誕辰正式完工。幾乎所有挪威人一生都到訪過一次,擁抱孟克的靈魂與遺緒。2004年,孟克的《吶喊》與《馬利亞》被歹徒劫走。尋獲後,當局決定將這批重要館藏,遷至2020年開館的新孟克美術館,重新定位孟克之於世界、之於未來的意義。

奧斯陸孟克美術館

挪威文學寵兒卡爾歐夫柯諾斯卡(Karl Ove Knausgård),這位暢銷作家將引領觀眾探訪孟克的故居,「孟克的畫觸動了世人,主題關乎人性、關乎我們。」,透過「朝向森林」展覽一窺未曾被認識的孟克畫作。行為藝術之母瑪莉娜更邀請260位奧斯陸人於畫作實地吶喊,讓經典重獲新生,親炙偉大藝術家的敏銳心靈。

卡爾歐夫柯諾斯卡| 挪威暢銷作家 01

via 佳映娛樂

延伸閱讀

RECOMMEND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Apple Music迎來十週年之際,於美國洛杉磯揭曉全新落成的工作室「Apple Music Radio」,集音樂、影音、Podcast等內容製作於一地,更將舉辦現場演出、見面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致力成為創作者與音樂產業的重要基地。

自創立以來,Apple Music Radio舉辦眾多全球首播、深度專訪、驚喜演出等活動,致力於成為全球藝人與樂迷即時連結的場域。透過策劃嚴謹、由創作者主導的敘事方式,Apple Music Radio期望加深聽眾與音樂之間的連結。而本次全新打造的工作室,也象徵著Apple支持音樂人的使命,持續以幫助他們以多元形式的工具、平台來訴說自己的故事。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本次全新打造的工作室,也象徵著Apple支持音樂人的使命(圖片來源:Apple)

為音樂人打造的一站式創作基地

位於洛杉磯的Apple Music Radio佔地近1,400平方公尺、樓高三層,強調為音樂人量身打造,設有齊全的創作與表演設備,包含兩座配有空間音訊播放功能的錄音室,還可作為訪談或即興演出空間使用;一座超過350平方公尺的表演舞台,未來除了用於現場演出,也將舉辦粉絲見面會和放映會等;A-List資料典藏庫展示Apple Music歷年來的經典時刻與精彩作品;當然還有專業的混音室、攝影棚、剪輯室、錄音室等,支援社群媒體、Podcast等全方位的內容創作。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於洛杉磯的Apple Music Radio佔地近1,400平方公尺、樓高三層(圖片來源:Apple)

全新的Apple Music Radio不僅展現Apple對音樂串流的創新野心,更涵蓋了多元媒體內容,重新定義其製作、體驗與分享方式。未來,Apple Music Radio將與紐約、東京、柏林、巴黎等地的創作空間密切合作,更有意持續拓展新據點。

Apple Music十週年特別節目同步登場

此外,為慶祝Apple Music十週年,Apple Music Radio也推出為期一週的特別節目與現場內容,回顧這十年間的關鍵時刻、獨家發行、幕後故事與里程碑。自7月起,Apple Music Radio還展開倒數特企,揭曉過去十年Apple Music上最常被串流播放的500首歌曲,並開放完整播放清單《10 Years of Apple Music: Top Songs》供大眾收聽。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A-List資料典藏庫展示Apple Music歷年來的經典時刻與精彩作品(圖片來源:Appl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為飲水生活注入永續美學!GROHE Blue Fizz 開啟質感生活中的氣泡水體驗日常

在餐桌上倒出一杯剛打好的氣泡水,細緻的氣泡自杯底攀升,在澄澈的玻璃杯裡顯得格外晶瑩透亮,讓人感受到清新與健康,成就生活中的幸福瞬間。對重視生活質感的現代人來說,喝水不僅是補充水分的生理需求,更是品味與態度的延伸。來自德國的廚衛品牌 GROHE,始終以優雅簡約的設計語彙和頂尖實用技術,形塑現代人心中的理想居家樣貌。這一次,GROHE 將目光投注於日益成為生活風格話題的氣泡水潮流,推出全新 GROHE Blue Fizz 氣泡水機,以更貼近日常的姿態,為居家飲水帶來便利、時尚與永續環保的全新提案。

grohe

解決未說出口的日常困擾

氣泡水無論是日常飲用、咖啡酒精等調飲創作或煮飯醃肉入料理皆宜,用途廣泛之餘,綿密的氣泡口感又充滿歡快驚喜,使得氣泡水機成為人手一台的居家配備。不過回想過往使用氣泡水機時,是否曾發生在想喝的那一刻,才發現氣瓶早已用罄,來不及即時更換?或者發現氣泡濃度總是靠運氣?以及懶得清洗零件或搬重瓶水回家,久而久之讓氣泡水機成了廚房的擺設......,這些務實的使用情境,GROHE 全都納入考量,因此 GROHE Blue Fizz 也正是針對這些未被解決的細節設計出發,讓氣泡水真正回歸「即開即飲、直覺設計」的初衷,更藉此將氣泡水生活的永續性普及於日常。

grohe

作為 GROHE Blue 淨水系統系列的入門之選,GROHE Blue Fizz 共推出雅致款與豪華款 2 種規格,兩者皆搭載一鍵式打氣技術與 CO₂ 濃度調節旋鈕,讓使用者能夠依據個人喜好,精準選擇柔和、中等或強勁的氣泡,從些許的口感趣味到刺激暢快氛圍的追求,GROHE Blue Fizz 皆貼心符合期待,隨時享受完美比例的氣泡水。

grohe

實現輕操作、輕打理的理想便利性

直覺的操作設計不僅止於使水質一鍵碳酸化,無需額外測量與調整,豪華款亦設置 Type C 充電式的液晶顯示螢幕,得以即時查看 CO2 鋼瓶的使用量與剩餘容量,來得及為下次填充做準備。

grohe

再者,CO2 鋼瓶的換瓶方式也簡易便利,採用快速旋轉提取機制,就算是長輩或小孩也能輕鬆上手。搭配 0.85 公升的快接式旋轉水瓶與卡扣式設計,安裝牢固;噴嘴材質則選用不鏽鋼,使用過程更衛生且易於清潔。對講求細節、生活節奏講究效率的族群來說,這樣的「輕操作、輕打理」正好滿足對日常便利的想像。

grohe

質感美型讓氣泡水變成生活風景

除了完整的功能面向,GROHE Blue Fizz 也保有品牌一貫的設計語言。採用霧黑色金屬外觀,不論是簡約北歐風、摩登工業風,或現代優雅風格的廚房,都能無違和地融入空間之中。機身設計精煉,佔用面積小,即便是單人租屋、小家庭也能靈活擺放,甚至在餐桌上直接操作,置於客廳、書房等任何想隨時取用氣泡水的空間皆相容。

grohe

實踐永續飲水理念的開端

GROHE 延伸對於廚衛用水的專業,將產品能量也挹注於氣泡水機,除了優化使用體驗,GROHE Blue Fizz 更回應了當代人對環保的期待。透過減少一次性瓶裝水的使用,不僅省去搬運瓶水的麻煩與長期成本,也降低一次性塑膠瓶的使用量,也讓居家生活在不知不覺中更貼近永續,體現品牌對於「地球責任」的落實,並在便利性與環境保護之間力求平衡。

grohe

GROHE Blue Fizz 氣泡水機優雅回歸生活的本質,透過貼近人心的設計細節、直覺的使用邏輯,默默把關水的質地,讓氣泡水真正走進生活,成為你料理前的一口清涼、閱讀時的一杯神,或款待好友時的精緻搭配!

grohe

更多產品訊息,請至 GROHE TAIWAN官方粉絲專頁

文字 / Diane Tang     圖片提供 / GR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