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的日本年縞博物館!回顧人類7萬年歷史的地質秘密

全球唯一的日本年縞博物館!回顧人類7萬年歷史的地質秘密3

不少人到一個城市旅行,會特別安排行程到當地美術館、博物館走走,除了感受這個城市的藝文能量,也能順便看看城市的文化建築設計,特別是有特殊主題的展館,更是吸引藝文、博物迷前往參觀。在日本中部福井縣,就有一座全世界唯一的「年縞博物館」(Fukui Prefectural Varve Museum),專門展出測定年代的紋泥層,2021年剛獲得第2屆「日本博物館協会賞」,對於大自然、考古學有興趣的人,可不能錯過!

全球唯一的日本年縞博物館!回顧人類7萬年歷史的地質秘密3
年縞博物館外觀

特殊地理位置成就冷門博物館

日文「年縞」就是紋泥層的意思,是帶有獨特紋理的湖底沉積物。這樣的地層在形成過程中,因為沒有大型河川流入、沒有湖底生物和淤積的深水湖等條件,所以才能奇蹟般的產生堆積物。而福井縣的水月湖,是全世界唯一具備這種條件的地點,湖底每年會形成一層紋泥層,並因季節成分不同,而以一深一淺的方式堆疊,如今已累積成7萬年之久,所以有「奇蹟之湖」的美譽。為了讓更多人能認識這樣的特殊地質,並提供更多研究使用,因此當地打造了年縞博物館,讓大眾能一窺紋泥層的面貌。

全球唯一的日本年縞博物館!回顧人類7萬年歷史的地質秘密2
位於日本中部福井縣的年縞博物館

内藤廣建築設計事務所操刀

年縞博物館於2018年開幕,地點位於日本中部的福井縣,這裡是越前燒、越前漆器和越前和紙的故鄉。建築由内藤廣建築設計事務所操刀設計,此建築團隊也曾在台東打造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內卑南文化公園的遊客服務中心。此博物館有著簡約的量體外觀,巨大的深色屋頂使整體低調融入周圍的自然景色之中。

全球唯一的日本年縞博物館!回顧人類7萬年歷史的地質秘密4
累積7萬年的水月湖沉積樣貌被實體化成展覽形式

考量當地自然環境的博物館設計

建築包含展館、研究空間共兩座建築,並與鄰近的山脈平行排列。由於此地經常洪水氾濫,因此展館建築打造為兩層樓空間,一樓為入口和穿廊,二樓才是展示場域。長形的展館建築上方為採用當地木材質製做的山牆式屋頂,考量到冬季需乘載雪量,因此屋頂還加裝鋼架作為支撐。走在室內,木材質的紋理加上展示地層呈現的粗獷表面,呼應著室外的自然景色,讓人像是走在時間隧道中,尤其二樓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能近距離欣賞水月湖,也讓人對自然環境的形成充滿想像。

全球唯一的日本年縞博物館!回顧人類7萬年歷史的地質秘密8
除了展覽有趣,博物館建築設計也值得一看

全球唯一的日本年縞博物館!回顧人類7萬年歷史的地質秘密7
福井縣年縞博物館

不能錯過年縞劇院的感官體驗
空間中展示內容包含水月湖挖出的紋泥層實品,供人一覽7萬年中的地質樣貌,並對照人類發展的各個重要時期。由於紋泥層是地質年代的重要指標,展館內也另外展示世界各地的紋泥層,甚至也能看到追溯至恐龍時代「白堊紀」的紋泥層和化石。如果想要快速的認識紋泥層的面貌,也可以前往年縞劇院,欣賞180度螢幕上投影的水月湖紋泥層,感受潛入湖中的體驗。

全球唯一的日本年縞博物館!回顧人類7萬年歷史的地質秘密6
福井縣年縞博物館

來年縞博物館看完展後,可以到咖啡館「cafe 縞」坐下來欣賞前方湖面美景,也可以在周圍散步感受此地的自然氣息。對石器時代歷史有興趣的人,還可以到旁邊的若狹三方繩紋博物館,進一步認識日本繩紋時代的文化。

全球唯一的日本年縞博物館!回顧人類7萬年歷史的地質秘密5
福井縣年縞博物館內部

福井縣年縞博物館

撰文/陳岱華

圖片來源/福井縣年縞博物館、内藤廣建築設計事務所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看設計如何回應動盪時局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首都布拉格古典的城市風貌、精湛的水晶玻璃工藝、流傳數百年的波希米亞文化,捷克擁有燦爛的人文遺產,是無數旅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宏觀之外,現在你可以在台灣藉「設計」微觀這個東歐國度——現於松菸展出的《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特展,從日常可見的符號切入,像是國徽、郵票、紙鈔、電影海報、公路標誌等,集結捷克具代表性的設計作品,爬梳其國家身份的構成脈絡。這些設計如何誕生?又是由誰創作?背後有何歷史背景和含義?這場展覽帶你一探究竟!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反映社會氛圍、對抗時局的力量

日常中的設計符號伴隨人們一生,但鮮少有人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對捷克(含捷克斯洛伐克)而言,20世紀初以來的平面設計歷程始終與時局緊密相連,從爭取建國、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與極權統治,到由社會主義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設計不僅反映社會氛圍,更在自由受限時成為文化抵抗的媒介。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捷克的平面設計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其代表人物如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巨擘慕夏(Alfons Mucha)、藝術家卡雷爾·泰吉(Karel Teige)、字體暨平面設計師茲德內克·齊格勒(Zdeněk Ziegler)等,都是足以成書立傳的大師級人物。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爬梳150年來捷克的平面設計發展脈絡

為系統性地梳理捷克的平面設計發展脈絡,捷克Musea Kampa博物館啟動《識別》(IDENTITY)計畫,以展覽、出版、紀錄片與影集等形式,梳理捷克平面設計自19世紀末至今逾百年的演變。《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作為計畫的一環,透過經典海報、書籍設計、標誌系統等的視覺語言,呈現捷克平面設計的發展脈絡,並挖掘當中承載的集體記憶,及其所映照的時代精神。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由捷克平面設計領域具代表性的策展人Filip BlažekLinda Kudrnovská共同策劃。談及策展理念,Filip Blažek表示,《識別》計畫橫跨多樣媒材,在許多機構的協助下、並歷經募款才得以完成,娓娓道出捷克的平面設計在不同時期如何回應社會、政治與文化挑戰。對他而言,這次展覽有個鮮明且貫穿的敘事主軸:自由與民主,而這樣的追尋也一直反映在捷克的平面設計中。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深入認識捷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

IDENTITY – The Story of Czech Graphic Design  


展覽期間|2025.08.1910.12,週一休館

開放時間|10:0018:00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台灣設計館 02展間

展覽票價|50元/團體票 40元/優待票 免費

登陸跨越現實與幻想的島嶼!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登場,集結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等25位藝術家作品

登陸跨越現實與幻想的島嶼!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登場,集結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等25位藝術家作品

高雄市立美術館推出全新展覽《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匯聚來自日本、韓國的25位重要當代藝術家作品,展期自8月30日至11月30日。

本次展覽靈感源自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德布西1904年創作的鋼琴獨奏曲《快樂島》,以音樂營造的夢境、自由與渴望為主軸,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媒材,探索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金昌烈等藝術家如何描繪現實與幻象之間的情感歸屬。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展出奈良美智以孩童視角反映成人世界疏離與脆弱的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展出奈良美智以孩童視角反映成人世界疏離與脆弱的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鹽田千春作品《生存的狀態(洋裝)》。(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鹽田千春作品《生存的狀態(洋裝)》。(圖片提供:高美館)

「我們都在尋找,並建構自己的快樂島。」高美館館長顏名宏表示,在科技高速發展、資訊不斷湧入導致變動與裂隙叢生的當代社會中,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航向屬於自己的快樂島。藝術如同一艘小船,承載著藝術家的記憶、夢境、物質、身體與精神狀態的詩性探索,朝著心中的庇護所航行,也為觀眾帶來重新感知世界、理解自身、啟動想像的契機。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創作媒材,展開藝術家對記憶、夢境、身體與精神狀態的詩性探索。(圖片提供:高美館)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創作媒材,展開藝術家對記憶、夢境、身體與精神狀態的詩性探索。(圖片提供:高美館)

探索亞洲藝術家多元的視覺語彙

高美館同檔期的研究型展覽《眼球世代藝術奇譚》呈現臺灣藝術家如何將動畫、漫畫及電玩元素轉化為當代美學語言。而《快樂島-日常的史詩》作為平行展覽,以日韓當代藝術為對照,探索跨世代亞洲藝術家多元的視覺語彙,邀請觀眾在藝術的流動中暫時迷航,遇見心中那座尚未命名的快樂島。

展場一隅,圖為西澤千晴的彩繪陶雕作品《父親的每一天》。(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西澤千晴的彩繪陶雕作品《父親的每一天》。(圖片提供:高美館)

匯集25位藝術家作品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策展人暨高美館展覽部主任曾芳玲指出,本展匯聚天野喜孝、崔大衛、日野之彥、稻葉友宏、金玄植、金昌烈、金准植、權奇秀、李容德、李東起、松浦浩之、三島喜美代、宮島達男、三宅一樹、村上早、奈良美智、西野康造、西澤千晴、吳蓮花、大橋博、朴成泰、鹽田千春、高木紗惠子、土屋仁応、山本麻友香等25位大師作品。這些作品透過童幻視角回應成人世界的矛盾與脆弱、以物質雕塑書寫記憶與時間的流逝,或藉由動漫與流行文化反思當代社會,共同建構出一座詩意而多元的「快樂島」。

展場一隅,圖為朴成泰以鋁絲網為媒材創作的《天界之花》系列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展場一隅,圖為朴成泰以鋁絲網為媒材創作的《天界之花》系列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另外,9月27日、10月25日、11月29日下午2時將舉辦專家導覽,分別由高美館策展團隊與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主講,帶領觀眾放下日常框架,在藝術引領下探索當代社會的焦慮、希望、夢境與未來。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匯聚25位日韓當代藝術家之作,以多元藝術語彙探索當代社會不同面向。(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匯聚25位日韓當代藝術家之作,以多元藝術語彙探索當代社會不同面向。(圖片提供:高美館)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
展覽日期|2025.08.30-11.30
展覽開幕|2025.08.30 (六) 15:00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4-105 展覽室

資料提供|高美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