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C-LAB勒法利計畫開展!攜手10位藝術家探討人與建築體的曖昧進行式

C-LAB勒法利計畫:人與建築體的曖昧進行式

自2018年開始,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一系列精彩的實驗建築展覽計劃:從空總基地出發,向外梳理城市紋理的「負育群帶聚落」;2019、2020年以「城市永續」為概念的「紅磚未來式」工作坊,至今年由策展人莊偉慈所策劃「勒法利計畫」(Project: The Folly) 期望以當代藝術的方式帶著大眾重新理解人與「地方」相關的概念。

什麼是「勒法利The Folly」?莊偉慈解釋「folly」最初出現於18、19世紀的園林建築中,指具有裝飾性而無實用功能的建築體,至1980年代,歐美建築界重新關注與討論此種建築物的意涵,它被視為是「不完全是建築、不完全是雕塑,也不為特定對象存在的構造物」,「folly的概念在亞洲很少被談論到,此次展覽的地點『美援大樓』很特別,當進駐單位的性質改變後,它過往的空間使用功能不再,新的定位/使用也尚未成形時,正是一座大型的folly。」

C-LAB勒法利計畫:人與建築體的曖昧進行式
▲蕭有志HSIAO Yu-Chih  | 櫃之家Cupboard House 

對於「地方」的定義與認知,往往形構於個人的經驗與生活

莊偉慈表示人們對於「地方」一詞的概念認知是極具變動性與多義性的,「小至辦公室、健身房,大至公園、城市,都能被稱為一個『地方』,而當我們在思考一個『地方』和自身的關係或是其含意時,通常取決於你的生活經驗或是對這個地方的種種感知所交織構成的。」此次計畫共邀請了十位藝術家,範圍由小到大,分為三種層次來探討人們對於所謂的「地方」和城市認知的關係。

拼1_6
▲左:戴翰泓TAI Han-Hong | 從一個角落到另一個角落From one corner to the other ; 右:莊普TSONG Pu | 臨界的居所The Critical Dwelling 

第一個層次是「展場」,觀展時我們如何思考定義「展場」的空間性?而展場的「現地性」又如何被呈現在作品中?在美援大樓這樣具實驗性與開放性的構築物空間中,藝術家巧妙地利用現場的條件(美援大樓於籌備展覽的期間被定為古蹟附屬建物,同時也多了新的限制與挑戰),成為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藝術家戴翰泓為原本大樓無門的空間現況,加上一扇連動著作品的大門,只有當觀眾拉開這道門時,有著房子外觀的作品才會出現在觀眾面前。而藝術家陳萬仁則利用了大樓空間荒廢已久的樣態,以鷹架和梯具在室內搭構出一處「進行中的工地」,並透過光影投射出一個個爬上爬下的小人剪影,宛如城市中處處可見的工地景象,一個虛構的現實,同時成為難以於其他展場複製的現地創作。 

拼2_4
▲陳萬仁CHEN Wan-Jen | 冗餘物語Redundant Tales

第二個層次「C-LAB園區」,談到「空總」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歷史和城市發展脈絡息息相關的園區,莊偉慈形容隨著世代的不同、使用族群的不同,現在的C-LAB文化園區也許對更多住在東區的居民而言,它更像是一個日常散步的公園地。而地方的定義不僅會隨著大環境改變,同時也反映出時代的轉變。在吳燦政的《公園》一作中即展示了他長時間收集觀察自台灣各地公園的聲音影像,同一個地點,不同的年份時間點,周遭的聲音錄像默默地記錄並描繪出那個城市的自然生態景觀與人文歷史的變遷。

拼3_2
▲吳燦政WU Tsan-Cheng | 公園Park

而對於文化園區空間功能性的想像或投射,廖建忠的《空巴克》一作則反映出人們在進入一個文化場所時,卻也總是渴望著消費,他以「文化反堵」的策略藉由作品揶揄這樣的現象。藝術家以輕巧的飛機木材手工打造出一座虛有表面的咖啡店,場景雖是假的,想消費的慾望卻是真的,希望誘發人們去思考究竟一個文化園區真正不可或缺的要素應是什麼。

C-LAB勒法利計畫:人與建築體的曖昧進行式
▲廖建忠LIAO Chien-Chung | 空巴克CLABBUCKS 

第三個層次擴大至「城市」系統,莊偉慈解釋「地方感」的形成與人們的感覺結構相關,由個人與一個特定的空間交織出獨一無二的關係時,即是大如一個城市的系統也能轉譯為極為個人化的語彙。藝術家陳曉朋的《新路線》就以自身於台北的生活經驗,將自己常去的藝文場域如藝廊、美術館等地點或活動路線,疊合台北的捷運路線系統,重新繪製出具有個人尺度感的路線地圖。「就如展覽名稱『勒法利』,人、地方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我想難以用單一而明確的定義來詮釋,希望每個人都能帶著開放的心來展覽現場感受不同尺度感的『地方』,一定會有新的刺激與收穫!」

C-LAB勒法利計畫:人與建築體的曖昧進行式
▲陳曉朋CHEN Shiau-Peng | 新路線The New Way 

策展人|莊偉慈

藝術家|阿農・南堯(Arnont Nongyao)、吳燦政、邱承宏、凌天、莊普、陳曉朋、陳萬仁、廖建忠、蕭有志、戴翰泓(*藝術家以姓氏首字筆畫數排序)

展期|2021.05.15 - 08.29

開放時間|11:00-18:00(每週一公休)

預約看展連結|https://forms.gle/eivfi9FDihUGEoL28

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廣告

文 | 黃阡卉  圖 |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富邦美術館《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國際大展登場!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模在台亮相

富邦美術館《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國際大展登場!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模在台亮相

富邦美術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將於今(2024)年5月4日至9月23日展開。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精選典藏來台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展覽由美國西部最大的美術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下稱LACMA)策劃,為LACMA藏品首度大規模來台,展出該館典藏精選100件,出自羅丹及其藝術生涯中一起工作、展覽的印象派畫家與雕塑家之手。 

各界期待的富邦美術館將於5月4日正式開館,隆重推出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各界期待的富邦美術館將於5月4日正式開館,隆重推出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集結知名印象派畫家塞尚、雷諾瓦、莫內珍稀畫作

本次大展將呈獻19世紀雕塑大師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及印象派藝術家,包括塞尚(Paul Cézanne)、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莫內(Claude Monet)、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竇加(Edgar Degas)、西斯萊(Alfred Sisley)、高更(Paul Gauguin)和波納爾(Pierre Bonnard)等名家珍稀雕塑與畫作。

值得一提的是,富邦美術館是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在台設計的首座建築,而皮亞諾亦曾為LACMA設計兩間展館。

➯ 台北信義「富邦美術館」5月開幕!建築詩人Renzo Piano在台首件設計作品

富邦美術館由享譽國際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及其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RPBW) ,與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廠共同設計監造,這是RPBW在台灣的首件設計作品(攝影:Lucas K. Doolan)
富邦美術館由享譽國際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及其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RPBW) ,與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廠共同設計監造,這是RPBW在台灣的首件設計作品(攝影:Lucas K. Doolan)

奧古斯丁.羅丹藝術生涯代表作全蒐羅

羅丹(1840–1917)是19世紀最受推崇的雕塑家之一,在西方藝術史的論述中,他被奉為備受折難、堅毅而又才華洋溢的天才代表。羅丹在雕塑上的成就,在於其舉重若輕地跨越許多藝術界線。他可被視為一位浪漫主義者,因其雕塑以身體形式表達強烈情感;從他強調古典敘事所特有的張力來看,他也可被視為一位古典主義者;若就他透過觀察人體肌腱骨骼所深刻掌握的動作精確度來說,他則稱得上是一位自然主義者。無論就觀念或形式,羅丹的各種藝術思維都對其過往與當前的藝術提出諸多質疑和挑戰,這無疑地讓他的創作帶有一種面向未來的藝術前瞻性。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巴爾札克紀念像〉(Monument to Honore de Balzac),原型塑於1897年,本作翻鑄於1967年,青銅,297 x 120 x 1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the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巴爾札克紀念像〉(Monument to Honore de Balzac),原型塑於1897年,本作翻鑄於1967年,青銅,297 x 120 x 1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the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巴爾札克紀念像〉為奠定羅丹學術地位的重要作品。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尚.德爾〉(Jean d'Aire),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72年,青銅,216 x 85 x 72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尚.德爾〉為羅丹最為人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尚.德爾〉(Jean d'Aire),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72年,青銅,216 x 85 x 72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尚.德爾〉為羅丹最為人討論的公共藝術重要作品〈加萊義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 其中之一。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影子〉(The Shade),原型塑於約1880年,本作翻鑄於1969年,青銅,192 x 97 x 77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影子〉(The Shade),原型塑於約1880年,本作翻鑄於1969年,青銅,192 x 97 x 77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影子〉為位於羅丹〈地獄之門〉(The Gates of Hell) 頂部的經典作品。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是一場試圖重新建構藝術家羅丹及其雕塑的展覽,藉由重新梳理羅丹與同期藝術家作品的關係脈絡,探討這位藝術家在藝術史上的重要性與定位。此次展覽將展出多件羅丹在學術上重要性極高的作品,其中包括奠定羅丹學術地位的〈巴爾札克紀念像〉、最為人所討論的公共藝術重要作品〈加萊義民〉、位於〈地獄之門〉頂部的經典作品〈影子〉,以及一系列羅丹精湛的人體表現之作,包括〈哭喊〉、〈皮耶‧德維松的左手〉等,更有羅丹早期職涯發展階段創作〈蘇珊〉,是符合當時審美主流、極受市場喜愛之作,邀請大家前來富邦美術館共享羅丹與印象派盛宴,近距離觀看國際級大師藝術經典。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哭喊〉(The Cry),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64年,青銅,27 x 32 x 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哭喊〉(The Cry),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64年,青銅,27 x 32 x 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皮耶‧德維松的左手〉 (Left Hand of Pierre de Wissant),原型塑於約1885-1886年間,本作翻鑄時間不明,青銅,32.9 x 17.1 x 12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anonymous gift, photo © Museum Associat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皮耶‧德維松的左手〉 (Left Hand of Pierre de Wissant),原型塑於約1885-1886年間,本作翻鑄時間不明,青銅,32.9 x 17.1 x 12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anonymous gift,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蘇珊〉(Suzon),約作於1872年,青銅,40 x 20 x 18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Leona Cantor Palme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蘇珊〉(Suzon),約作於1872年,青銅,40 x 20 x 18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Leona Cantor Palme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精選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 
展覽日期 | 2024.05.04(SAT)-09.23(MON)
展覽地點 | 富邦美術館 水景展廳

資料提供|富邦美術館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米蘭家具展】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迎接全新感知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2024米蘭家具展正式開跑,在踏入熱鬧的展會前,首先淨空自己的身心靈,帶著最純粹的好奇心前進吧!本屆展覽由鬼才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所創作的空間裝置「A Thinking Room」揭開序幕,以「卵」為概念打造寧靜而私密的沉浸體驗,邀請觀眾在此重整再出發,用包容萬象的心迎接爆炸般的創新感知。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大衛林區所創作的「A Thinking Room」,為整個家具展揭開序幕。(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看似空蕩實則飽滿,釋放身心靈的思考空間

「A Thinking Room」由兩個空間組成,設計上引用電影和戲劇的敘事手法,除設有沙發座椅、書寫及繪畫工具外,還有一面鏡子和電子鐘,看似空蕩的環境,仔細感受卻能注意到色彩、光線、寂靜的飽滿存在。

「A Thinking Room」內部以「卵」為概念,想像被舒適、私密的羊水承載,令人沉浸其中。大衛林區希望參觀者在走進充滿人群的吵雜展會前,獨自一人體驗這個完全相反的空間,在此釋放身心靈,放下既有觀點、預設與成見,讓自己成為一個空容器,準備好接納新的思想與感知,更深刻地體驗接下來的展覽內容。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A Thinking Room」在設計上引用電影和戲劇的敘事手法。(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壁龕中展示著由大衛林區選出的幾幀電影畫面。(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波浪窗簾、金色光線,將抽象概念化為物質

打造「A Thinking Room」的幕後團隊,是義大利建築工作室Lombardini22,他們規劃了這座體驗空間的位置、外觀,將大衛林區所提出的迷人意象與藝術思想轉化為現實,作為觀眾踏進展場的第一個亮點,也不搶走參展品牌的鋒頭。

「A Thinking Room」的兩個卵型空間對稱並置,外部披上紅色布簾,與劇院、影廳等場所的意象連結;內部以波浪狀的窗簾圍繞,為牆面帶來節奏感;壁龕中展示著大衛林區選出的幾幀電影畫面;天花板則以金色管狀曲面排列而成,與空中七道光線交會相映。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Lombardini22團隊將大衛林區所提出的迷人意象與藝術思想轉化為現實。(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A Thinking Room」天花板以金色管狀曲面排列而成,與空中七道光線交會相映。(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啟發空間設計的思考

策展人Antonio Monda解釋:「對於大衛林區來說,沒有什麼是無生命的,沒有什麼是沒有內在的,這個概念在他的每一個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包含電影、藝術、家具設計等。」

「『A Thinking Room』以令人著迷的方式重申:真正的藝術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出問題。」

「A Thinking Room」透過細節帶領觀眾進入大衛林區的世界,在多重感官的交互刺激下,將物件和空間的角色交由觀眾解讀,為米蘭家具展打造最恰好的前導體驗。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A Thinking Room」透過細節帶領觀眾進入大衛林區的世界。(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 2024米蘭家具展 Salone del Mobile.Milano 】

日期|2024/4/16-2024/4/21
地點|Milan Fairgrounds, Rho (Milan)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