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攜手聶永真登入元宇宙!502顆專屬NFT享受終生賦能

微風攜手聶永真登入元宇宙!502顆專屬NFT享受終生賦能

NFT風潮席捲全球,台灣品牌也紛紛登入元宇宙,而精品百貨之中,又以微風集團為先驅者,聯名聶永真推出「BreezeVerse X Aaron Nieh|NFT Passport」共502顆NFT,每顆都獨一無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雙方聯名在品牌賦能、藝術性上有什麼樣的優勢,足以吸引買家注意?我們專訪聶永真細談創作脈絡,並提點這件作品的獨特之處。

複合表現手法 X 獨特造物觀建構微風元宇宙

在這502顆NFT建構的龐大體系當中,涵納「Creation 萬物」、「Territory 境界」與「Supreme 天體」三等級系列視覺,鑄得機率分別是75%、20%與5%,而在鑄造之前,每個人拿到的都是盲盒。

回溯合作初期,微風想法的雛形是將502顆NFT分成金、銀、銅三個等級,我希望層級分野的詞彙可以被賦予更多的意義,但三個系列各自的想像又很清晰。」因此,聶永真不只在設計方法上做出變化,揉合編碼重組、交互文本、型態驗證、2D、3D、動態等複合手法交織體系,更為三大系列分別注入獨特造物觀,由萬物至天體層層遞嬗至完整包裹理念。

Landing Page:https://www.breezeverse.io/

既然是聯名,除了設計師的想法之外,品牌也必定有所期盼,適逢微風之夜今年主題《Diamondverse鑽石琉星》,微風希望或能把鑽石意象帶入。不過,聶永真的設計裡出現Bling Bling元素,想像起來似乎有點違和?「其實我以往操作視覺的手法,不太會直接把主題表現出來,通常是隱喻。」這次他同樣用抽象的表現方式達到微風的訴求,並且不讓502顆NFT個個皆與鑽石有關,而是在部分作品中融入相對明顯、鮮明的連結意象。

Creation 萬物|永真急制獨家字體呈現萬物初始形象

Creation_222


切入「Creation 萬物」創作發想,聶永真選了兩本書作為素材,分別是羅蘭巴特著作《流行體系》和《全球型錄》1968年首刊號,前者以時裝為主要論述標的,並講述消費心理學、消費認同相關主題,內容與微風作為精品百貨的本質,有著直接關係;後者是美國六〇年代末崛起的非主流雜誌,也是第一本向美國讀者介紹「外面的世界」正發生什麼事的刊物,可視作當時美國人認識嶄新事物的濫觴。

聶永真將兩本文本裡重要但不艱深、共同出現的詞語提出來,把它們混合、打亂再拼湊,最後得到的每個組合都是兩個單字,皆為一組形容詞加名詞,「這些字詞文法上是對的,但平常不會看到,詞意讓人摸不著頭緒,但又很有想像空間。萬物的形成,就是來自這樣的起點跟想像。」

這貫穿萬物的核心理念,以永真急制官方獨家字體「AA Grotesk」為載體,透過程式編碼、人工複驗及修潤雙線呈現。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字體雖曾出現於永真急制極少數作品上,但仍屬測試階段,這回是開發以來最大程度的曝光。

我們也好奇,為什麼要用兩本書做這件事?一本書的內容難道不夠有力?聶永真表示,如果只用《流行體系》做混編不夠好玩,「NFT畢竟是當代的產物,還是要混一些更有趣的元素。」所以他帶入了《全球型錄》,這本刊物雖然也「舊」,但在當時的社會是極具啟發性的。兩本書不夠,聶永真還把當代社群的修辭、迷因、符號、網路用語等元素混入,且375組字詞並非都是純文字,有些更轉換成圖像呈現、文意本身帶有色彩暗示意象的還會變色,這麼做是為了讓NFT夠「奇怪」,怪到持有者會想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怪到會想發上社群炫耀,巧妙抓住網路世代的心理。

Territory 境界|漸層配色2D動畫誘發多元觀點

Territory_99


有了萬物之後,世界觀推演至「Territory 境界」,其以「形狀」為主角發展視覺,闡述人類意識到光、媒介與陰影的存在,從而學會辨識形狀,接著慾望攀附形狀所攜帶的意義,進而產生佔有的本能。

這一切聽來抽象飄渺,聶永真是這麼解釋的:「從小到大,我們慢慢學習到幾何圖形的各種樣態,也對它們有了基本的視覺認知經驗;學到地理時,因為這些經驗,我們會知道誰的土地、國家大概長什麼樣子。」這樣的認知,衍生出對地緣、政治、慾望的各種牽扯,若無萬物生成,何來認知產生,認知所構築的境界又怎麼會形成?

呈現境界的幾何形狀之中,有彩色或黑白漸層不停loop、不斷流動,「漸層看起來像鏡子,也很像鑽石的切割面。」聶永真在這裡以抽象的手法把微風想要的鑽石元素帶入,也對獲得此系列的人拋出暗示,「當你覺得像鑽石,那可能是慾望、權力的象徵;如果你覺得是鏡子,你觀照到的,也許是它投射出的你是什麼樣子。」在TerritorySupreme兩個等級中聶永真與業界頂級的動態及3D藝術家合作製作,此系列運用漸層配色2D平面動畫,透過鏡面模擬、光影切割、拼組並置,讓觀者在虛實交錯間,對形狀與質地的意義發展出不同觀點。

Supreme 天體|對話語權、制高點、自我主體追尋的隱喻

Supreme_12


越過境界,來到「Supreme 天體」,此系列僅鑄造25顆NFT,運用3D動態呈現25種以無重力狀態漂浮於真空中的「權杖」形象。

在想到以天體一詞詮釋之前,人們對Supreme最直觀的釋義也許是「至高無上的」。而所謂權杖,就像電影中的麥高芬(MacGuffin),是可以推展劇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標,也許畫面不多、著墨甚少,但卻是關鍵要素,每位創作者各有各的詮釋方法。正如同每個人在生命中想追求的「至高無上」都不相同,或大或小、或磅礡或平和,「有些人覺得日復一日的routine生活公式,就是一種追求;有些人渴望的是一種療癒,可能只要一個簡單普通的emoji就可以達成。」聶永真用日常化的比喻,說明個體對權杖各有表述,而對那25個獲得權杖的人來說,物件會在個人宇宙觀中產生專屬意義。

雖然三大系列有級別之分、賦能也有所不同,但都有機會得到聶永真埋下的彩蛋,簡單來說就是「特別版中的特別版」。這麼做不僅是要創造驚喜,也要引發討論,「在opensea的許多項目中,越特別、越不一樣的NFT總是容易被highlight。」聶永真補充,足夠特別才會引人注目,本就是現代社群難以撼動的定律。至於獲得隱藏版的機率如何?「天體裡藏了2、3顆,境界大約10顆,萬物最多,依照類似的比例去分配。」解盲之時就看誰比較幸運了。

一次做502顆NFT,有想法就不難

一個案子要做502顆NFT,聽來就相當費力,想來就覺得難,但當我們拋出這道問題,聶永真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答覆:「難不難是一個偽命題。有想法就不難,不管數量是一還是百,沒想法就很難。」團隊對這次合作的想法早早拍板,後續比較花時間的是定調風格、創造視覺型態,最終成品有502種,過程中團隊提出的選擇可能有兩倍之多。

1J6A8146 拷貝

也許你會好奇,萬物系列的詞語結果是透過編碼重組出來的,做起來是不是相對簡單?對此,聶永真舉過去曾在社群上分享的實驗性作品「40秒編書」為例解釋,當時他以「牛津字典A to Z單字庫」與《百年孤寂》做為資料庫,導入編碼平台後設定參數、函數與變數,並設定好視覺架構,一本600多頁雙內容的書,40秒就可完成排版。

這麼做效率高,背後卻有其他因素要考量,「我自己是平面設計師,非常注重細節,雖然用編碼就可以做成,但事後還是要修潤。編碼可以創造出意外的驚喜,但人為獨有的審美和修飾細部的能力,也是無法取代的。」也就是說,機器計算與人為干涉需相輔相成,成品才會最靠近聶永真作為平面設計師所要求的質感。

聶永真的設計向來不走絢麗浮誇路線,會不會讓獲得作品的人覺得這藝術太過「簡單」?針對這點,他用兩個角度來探討:「微風的賦能很強,有些甚至是終身的,所以就算設計型態極簡、簡約、優雅,也不會讓人失望。」另外一點則攸關聶永真對藝術本質的看法:「藝術可以很簡單,簡單也可以賣很貴,重點是品味。」這也是此番聯名合作後,他所得到的啟示。而微風和聶永真,也真的利用這502顆NFT,紮實地架構出擁有鮮明世界觀的巨大體系,從而創造出微風元宇宙的未來想像。

十月,是設計的月份! 走進「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看見創意靈光如何改寫城市模樣

秋意漸濃的十月,設計迷「年度必追」的盛會「2025臺北設計獎」風格登場!臺北設計獎以「五城門」為品牌識別意象,不只象徵以設計為鑰,開啟通往未來的「創新」、「永續」、「美學」、「社會價值」與「國際交流」五道門,也吸引全球4,772件作品「推門而至」,經四大洲、11國、28位專家層層評選後,由最具創新精神的入圍作品齊聚臺北,為城市注入蓬勃設計能量!

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

走進「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感受全球設計靈光

在此之際,臺北設計獎也推出入圍作品展與系列活動,邀請設計迷直擊設計現場,與全球創意共同脈動。其中最受矚目的「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自10月25日至11月2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2、03展間登場,邀請觀眾近距離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也不妨參與現場互動問答,了解臺北設計獎核心理念,完成問卷還可獲得限量品牌周邊小物。而在看展之後,更能前往入口處的「臺北設計獎咖啡館」,在綠植與燈飾交織的空間裡,一邊啜飲咖啡,一邊交換觀展觀點,讓靈感在此交會。不只如此,展覽期間更有線上抽獎活動,觀眾只需上傳觀展照片至「臺北設計獎TDA」臉書專頁,留言「#臺北設計獎TDA」並標註2位好友,即可獲得抽獎資格,讓觀展更添趣味。

另一方面,展期中也以寵物共居與生活紓壓為題舉辦講座,分享如何從日常汲取靈感,並將霎那靈光轉化為具體實踐。其中由「閏年設計」設計師Lea陳欣怡主講的「毛孩共居新美學:設計 × 空間 × 友善生活」分享如何在居家與公共空間中兼顧人與寵物的需求;由「SPUTNIK」創意總監賴逸勳帶來的「設計與陪伴:寵物產業的下一波時尚浪潮」則討論時尚品牌如何將時裝思維延伸到毛孩身上,帶動跨界合作與新市場的發展。不僅讓設計更貼近生活,也呈現出當代設計師如何以溫度與創意回應時代需求。

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

國內外設計人齊聚古蹟,迸發超越想像的創意實力

而在展覽與講座之外,「臺北設計獎」也在10月29日晚間於松菸「不只是圖書館」舉行「設計師之夜」交流餐會,邀請近百位國際評審、入圍團隊、贊助企業與設計公協會代表齊聚古蹟,共同見證臺北作為全球設計交流平台的文化底蘊。其中Google德國穿戴設備團隊工業設計主管Christoph Gredler、澳洲Studio Ivanova創辦人暨執行總監Annie Ivanova,以及西班牙IMO建築暨設計事務所創辦人Lain Satrustegui三位國際評審更將分別從產品、視覺與空間三個面向切入,與臺灣設計師面對面交流,帶來國際視野,也激盪出跨文化的思考火花。至於壓軸的頒獎典禮則將於11月21日在晶華飯店登場,揭曉年度各獎項得主之餘,也為這場為期一個月的設計盛宴劃下完美句點。

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

從入圍作品展到系列講座,從設計師之夜到頒獎典禮,2025臺北設計獎的每個環節,都回應著「讓設計成為形塑美好未來的驅動力」的核心精神,也讓臺北設計獎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是一個串聯創意與公眾的開放平台。歡迎人們一起迎著秋風,打開設計之眼,看見臺北如何以自己的節奏,實踐設計之都的多元想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共生之境,集展演、工作坊、茶席等體驗的創意私塾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坐落於台灣北海岸的「子隆山房」,是映現雕塑家張子隆畢生創作經驗和美學理念的藝術園區,也是一座海納多元藝術交流的創意私塾。園區內「藝術家之屋」是展演和藝術交流基地,更設有可眺望山海景色的觀景平臺;依傍山勢而建的步道,則被原生植栽和石材圍繞,點綴與地景相映的雕塑,景色優美。來到這亦能透過展演、雕塑工作坊、茶席等活動,體驗手作樂趣及與自然共處的逸致。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與自然共處、親近在地社區的藝術聚落

張子隆是台灣戰後重要的雕塑家,畢生致力推廣環境雕塑與空間美學。他不僅熱愛雕塑,也傾心建築,更曾參與東京迪士尼建設工事,卸下臺北藝術大學教職後著手策劃「子隆山房」,親自參與設計與監造,並在北藝大門下學生、現任園區藝術總監梁海莎的共同努力下,於北海岸孵化一方藝術基地。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2015年成立至今十年,子隆山房以「建立藝術、自然與生命的連結」為核心理念,透過展覽、工作坊及表演等形式,將張子隆一生的雕塑經驗與創作理念,化為激發想法、沉澱身心的藝術棲地。藝術能量不只在園區內湧動,更流竄至至北海岸一帶:子隆山房於當地推動環境藝術設置,並與國家風景區和社區合作,讓雕塑融入在地自然景致;同時與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等醫療機構合作藝術照護計畫,透過藝術傳遞療癒力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2018年,子隆山房進一步創立「台灣環境雕塑協會」,並以「石門雕塑中心」之名成為計畫執行場域;隔年再加入Res Artis國際駐村網絡平台,積極推動國際駐村創作計畫,吸引來自美國、澳洲、瑞典、日本、法國、韓國等不同文化背景及跨世代的藝術家參與,逐步蛻變為向世界敞開的藝術村與跨域平台。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子隆山房3大亮點空間:藝術家之屋、駐村工作室、景觀庭園

漫步子隆山房,隨處可感受張子隆對手作親造的熱愛、對自然的傾慕、對藝術教育的理念,以及嘗試將藝術帶入人們生活中的念想。園區主體建築「藝術家之屋」,藉循環材料砌築質樸紋理,三層樓場域涵蓋交誼廳、視聽教室、挑高展覽廳、辦公室等多元空間,築起藝術交流與教育推廣之地;像是城堡的塔樓則設有360度全景瞭望台,可遠眺白沙灣落日和七星山綿延山景。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援引日本美學構築的「聽溪館」和「望山房」,主要作為創作者駐村的起居和工作空間,建築周圍被綠意和溪流環繞,時刻有大自然為創作傾靈感;未有藝術家駐村時,兩處日式空間也採預約制開放體驗和租借。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戶外錯落依傍山勢而建的原石步道與景觀平台,保留原生植栽與石材,且四季皆有相應的花卉更迭,讓藝術品與自然地景相呼應,每一處都洋溢著「與自然共處」的美學精神。對張子隆而言,子隆山房不僅是創作的棲地,更是終身不斷完善的雕塑作品,是他無可妥協、用盡一生追尋的藝術夢土。

「我的創作方式,是執著於好好地把一件事研究徹底,享受過程,因為喜歡而做。」——張子隆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雕塑藝術妝點園區,展現萬物湧動生命力

作為藝術基地,子隆山房於室內外空間展示的眾多藝術品自是一大看點,展品鋪排方式強調藝術與環境之間的共鳴,如張子隆作品〈流動〉中的鐵件將隨時間變換色彩;梁海莎的雕塑以貝殼、花朵等自然形態捕捉生命初萌的瞬間。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此外,「藝術家之屋」二樓設有65坪、挑高4.2米的專業展覽空間,除了不定期策劃特展,亦常態展出張子隆的創作。長年專注於石材、木材與金屬雕塑的他,創作靈感源自現代主義及日本文化對素樸精緻美感的追求,在具象與抽象間探索,最終回歸簡約造型,以對「形」的嫻熟掌握,講求「360度皆能欣賞」,尤其以人體為主題,展現人類生命中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並以圓潤曲線表達對女性孕育生命的敬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集展演、工作坊、茶席等體驗的「創意私塾」

歷經十年淬鍊,子隆山房已成為北海岸深具代表性的藝術聚落,是當地藝術教育、國際交流、社區凝聚的樞紐。朝下一個十年邁進,子隆山房於202510月迎新開幕,不只品牌識別、網站、硬體等皆迎來新貌,也更著力於落實「私塾」初衷,以園區內廣達百坪、設備完備的雕塑工作室為基地,策劃入門和進階雕塑工作坊;亦同步推出雕塑與詩歌聯展《人間四季》,及茶席、瑜伽、頌缽等多元活動。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剛入門雕塑藝術想體驗手作樂趣,「一日雕塑家」工作坊引領學員親自感受石頭質地與紋理、打磨石材,製作屬於自己的小型石雕。想更深入習得雕塑精髓,「石雕創作大師班」則由張子隆親自授課,並有專業助教隨堂輔助,學員將在12堂課的學程中,逐一學習美學基礎、模型製作、放樣、打磨等知識與工序,從無到有完成一件由自己構思、適合珍藏及展示的石雕作品;並在子隆山房團隊專業協助下執行佈展及打光,舉辦公開成果發表會。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子隆山房

地址|新北市石門區八甲57

電話|02-26383633

參觀票價|500 元/人(含一份茶水、點心)

開放時間|需預約參觀,週四、週六及週日10:00-18:00開放預約

注意事項|需於兩週前事先預約,預約及工作坊、體驗課程報名請點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