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oRu 嗨啵嚕」入選2022亞洲百大酒吧!本事空間製作所6個設計細節堆砌日式懷舊感

「HiBoRu 嗨啵嚕」入選2022亞洲百大酒吧!本事空間製作所6個設計細節堆砌日式懷舊感

2022亞洲百大酒吧名單揭曉,座落建國北路的「HiBoRu 嗨啵嚕 ハイボール」首次入榜,拿下第86名。店家特色正如其名,在經典調酒Highball上做出多樣變化,空間瀰漫著濃厚的懷舊昭和感。HiBoRu如何在台北眾多以日式風格為主軸的餐酒館中,在氛圍營造上做出識別?在酒吧界被稱為「T哥」的老闆黃俊憲,為何不在一級戰區安和路、信義、東區一帶插旗,反倒選了個高架橋下的位置開店?我們專訪操刀店面設計的「本事空間製作所」,從挑選店址、場域氛圍營造聊到設計細節,看HiBoRu如何在日系主題下,建立獨樹一幟的風格。

FullSizeRender (5)
「HiBoRu 嗨啵嚕 ハイボール」門面

講究中帶有一份隨性

HiBoRu老闆T哥是台灣早期做「精緻調酒」的前輩,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經驗,期間征戰世界級調酒競賽,經驗富足後轉作店家顧問,也出來自己開店。深耕業界許久,T哥對店的構思非常明確,「不想再做每樣都『精緻』到不行的東西,想把喝調酒變成一件更簡單、更輕鬆的事,有點接近海產店、居酒屋那種氛圍。」本事所謂的「不精緻」,並非粗糙沒條理,而是在講究之中帶有一份隨性。

FullSizeRender (2)
室內空間

由日式房舍改造而成

品牌定位確立後,業主著手物色物件,而理想標的日本味要夠濃,且店家進場後在街區裡不會顯得突兀,最後找到建國北路上這間老房,「這間房子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以前是四棟斜屋頂、木桁架的日式房舍,後來被同一個屋主買下後,把它們打通連起來。」本事也認為這物件難得,房子既有調性跟品牌相符,加上屋內本身沒什麼隔間、格局方正,沒有窄長基地的限制,設計上無需處處將就,整體效果才能像現在所看到的如此理想。

FullSizeRender
「HiBoRu 嗨啵嚕 ハイボール」原為日式老房舍

保留老屋特色、「新件做舊」呈現懷舊感

切入設計細節之前,本事提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業主幫HiBoRu寫了腳本,想像這是一棟日本老阿嬤的房子,她把角落切給租客做機車行,中間主要區域租給人家做日式家庭餐廳,阿嬤自己就住在房子後面,所以有洗衣機、曬衣架擺在那。」這樣劇場式的做法,一片一片堆砌起店的樣子,讓HiBoRu充滿人情味又有點「鏘」,風格呈現也更自然合理。

FullSizeRender (26)

FullSizeRender (25)

FullSizeRender (32)
戶外做舊細節

FullSizeRender (30)

無論店內、店外,都可見滿滿懷舊元素,也許以為店裡擺滿老件,但事實上,有很多東西是設計團隊「新件做舊」創造的。舉例來說,戶外裝飾沒有一樣是老物,全是由美術組將新物做舊,連冷氣都被塗得灰黑,酒商置入的水藍色看板也悉心處理過;店內寫有「ハイボール」的裝飾燈箱,是以T哥收到的老燈箱為藍本,將原先金屬邊框以木頭替代,搭配凸字壓克力板呈現,而擺在路邊的招牌則是把原先的卡點西德撕掉,再去創造屬於HiBoRu的視覺識別。

FullSizeRender (8)

FullSizeRender (27)
戶外空間

FullSizeRender (13)
木質凸字壓克力板燈箱

步入店內,天花的木桁架、鋼架都是既有結構,保留老屋特色;店內陳列包含偶像海報、牆上簽名、老舊木書櫃、印上日文的布簾與招牌擺飾⋯⋯等,層層堆疊起HiBoRu空間調性,看似隨意背後卻下了不少功夫,「昭和、平成年代的陳列混搭出業主想要的風格,營造出日本老店的熟悉感,但把這些東西擺在一起,不能太刻意、不能太醜、不能太混亂。」本事的任務就是整合所有元素,讓空間看起來渾然天成,而且要越看越有味道。

FullSizeRender (19)
「HiBoRu 嗨啵嚕 ハイボール」室內空間

FullSizeRender (23)
店內裝飾細節

FullSizeRender (15)

「形隨機能」的設計思維

餐酒館重要的吧台、廚房空間,也藏有設計巧思。「吧台酒櫃就像海產店會看到的大冰箱,就是故意要做得『俗』,冰櫃之所以會透出粉紅色燈光,是另外貼上卡典西德創造的效果。」本事希望這麼做,能創造出一般精緻酒吧裡看不到的設計;吧台下方以磁磚拼貼呈現,再搭上金屬拼接細節,檯面則選用木頭製成,上方的黃銅不單單只有裝飾功能,一開始的設定是,客人可以把調酒放在黃銅上拍美照,「希望『形隨機能』,物件有潛在實用性才會這麼做,不是純裝飾。」也補充,在HiBoRu整體裝飾性本就強烈的情況下,這點考量更重要。

FullSizeRender (9)

FullSizeRender (28)
吧台區

廚房方面,本事用玻璃包裹空間,從外部看就可看見廚房內動態,至於為什麼想這麼做?可從兩個角度來看:「外觀上來說,如果有看NETFLIX《絕味之路》,會發現日本家庭餐廳常常這樣做;再來,如果這邊是牆面,會讓空間感變得擁擠,用玻璃呈現比較沒有壓迫感。」不僅如此,當顧客看得到廚房動態,會自然而然多一份安心感,同時也對內場夥伴形成約束,有互相牽制的效果。

FullSizeRender (21)

FullSizeRender (6)
廚房

空間精巧但機能齊全

做商空不只要把空間做得好看,也要顧慮到商業面、實用性的考量。先以座席與坪效來說,左側「ハイボール」燈箱下、中央、右側靠近廚房處都設有座位,再往前走就是吧台區,本事也另外於角落規劃包廂,更在老房舍既有的樓中樓結構裡,做出榻榻米座席,在追求品牌風格塑造的同時,也達成坪效。

FullSizeRender (24)
包廂空間

我們也好奇,本事是否有順應HiBoRu餐酒館業型,做何相應設計?「其實店裡有做酒的準備室、洗滌區、員工專屬的廁所和休息區,被藏在客人看不到的地方,比方說榻榻米下的夾層,不讓空間規模限制或犧牲店裡必須具備的機能。」加上業主本身開店經驗豐富,為了不讓員工、客人在使用空間上有碰撞,這些細節都有照顧到。

FullSizeRender (18)
照片中右上方榻榻米區下夾層是員工放置物品的地方

削弱設計師的影子

有人說,出自本事的作品形成一個「本事宇宙」,而在HiBoRu當中,也可窺見本事擅長把玩材質、以複雜材料拼湊畫面的特色,舉凡吧台的木質/黃銅、磁磚/金屬拼接,以及樓中樓處包裹榻榻米區的木質/玻璃組合。

FullSizeRender (10)

FullSizeRender (17)

FullSizeRender (31)
設計細節

FullSizeRender (12)

「其實沒有刻意為之,也不知道到底做了什麼,會讓看的人覺得『這是本事做的』,不過的確有特別喜歡的手法,像是異材質拼接、保留材質本色,比方說鐵就該是鐵,不會用塑膠板去做出鐵的樣子;又或者,一個空間全是白色,可以用烤漆、磁磚、木頭各種材料去呈現,不然會覺得沒做到設計。」本事希望降低設計師在成品中的影子,空間要像是業主照著自己的想法形塑出來的樣貌。

FullSizeRender (29)
吧台區

綜觀HiBoRu,業主需求清晰、物件理想、本事設計進場三者缺一不可。或許可以試著想像:「如果這間店開在百貨公司,是不是就有點怪?」這麼說來,HiBoRu出現在好似不該有餐酒館出現的街區、門口擺著洗衣機和晾衣架,廚房前有座海產店或市場才會看到的生鮮冰櫃,好像就都說得通了。

FullSizeRender (14)
燈箱下座席

資料、圖片|本事空間製作所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用設計翻轉地方,商圈美學再進化: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高雄旗山商圈新面貌亮相!

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之「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自去年開始將美學設計導入商圈發展,成功改造台南「國華友愛商圈」、「孔廟商圈」,以及今年剛舉辦完台灣設計展的彰化「小西商圈」。除了商圈識別、指引的重塑,商圈改造也從空間擺設、商品陳列與包裝設計等全面向切入,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完整的商圈品牌。

今年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持續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以「形塑商圈品牌,創造地方經濟活力」為核心,透過設計導入,協助商圈轉型與美學升級。

2025年選定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及高雄旗山等四處商圈作為示範案例,從商圈品牌重塑到與地方空間美學,引導商圈與店家建立設計思維與經營能力,打造兼具深度與旅遊魅力的地方商圈新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位於高雄旗山商圈的老饕店家「101包子」,透過計畫輔導,統一品牌視覺,量身打造店面展示空間與服務動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祈願文化再詮釋,推動慢遊散策路線

以天燈聞名的平溪,透過符號重塑商圈品牌識別,於平溪火車站一帶起梳理老街立面、掛起寫著「平溪」商圈識別的燈籠,展現地方特色。現地採集的植物——大菁,是製作藍染的原料,設計團隊將藍染應用於商圈的公共空間傢俱設計,並透過微型策展、工作坊策劃,期待未來能透過共同維護街道的藍染家具凝聚社區意識。融入地方美學的同時,也讓平溪的藍染文化能被延續。希望帶給商圈的發展不只是原有天燈的延伸,更多是在地文化的挖掘,推動平溪獨有的深度旅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將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現地採集在地藍染原料應用於街道傢俱設計,增加遊客停留的休憩空間。(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時,編輯策劃地方刊物《平溪好評》,以「祈願文化 × 慢遊體驗」為主題,串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與在地日常,形塑可閱讀的地方風采。透過設計導入,讓平溪商圈在熟悉的旅遊印象中表達新意,開啟山城緩行新篇章。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平溪好評》地方刊物,串連老街周邊自然景觀與歷史軌跡,增添旅遊體驗層次。(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從品牌到場域,打造學區與商圈共構的生活街景

位於桃園中壢區的中原商圈,以校園與商圈共生為背景,聚焦「商學共融」的設計策略,改造商圈門面的停車場出入口立面,打造兼具動線導引的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強化旅客感受;並整合店家雨遮帆布與設計公共電箱設施色彩,將品牌視覺延伸至街道,使整體街區空間更具可識別性,傳達中原商圈學區共榮、生活共構的當代城市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重塑品牌識別,結合停車場立面作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亦為動線導引,強化旅客體驗。(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動57家達成共識更新雨遮,街區視覺全面升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建立區域品牌,延伸文化體驗觀光半徑

識別以旗山區域總體品牌為發展概念,取老街在地符號的紅磚與拱門為題材,將公共設施運用圓弧線條與沉穩色系,讓導引系統融入街景,也呼應旗山深厚的人文底蘊;並為延伸旅客於旗山區域遊憩時間,利用大溝頂空間打造「無人旅客中心」的導覽概念,以旗山老街為起點,導引旅客深入探索在地景點,延伸旅遊半徑,帶動人潮與商圈品味。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停車場入口增設地圖標示,從抵達的第一步開始,望向指標旗尾山,作為認識品牌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翻轉大溝頂空地,設置景點介紹化為深度體驗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賦能組織經營力,創造消費新體驗

彰化小西商圈首年將布業與在地吉祥物「錢鼠」融入設計概念,第二年持續深化改造,於街區增加「金幣」元素,強化商圈入口與走逛點位串聯,營造獨特街區辨識度。針對商圈軟體經營與組織賦能部分,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輔導成員創設《小西有囍》商圈刊物,作為地方故事的平台與對外品牌傳播的重要工具。同時策劃主題式消費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推出限定商品,展現創新設計與地方風俗融合的魅力,其中更邀請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及精品甜點品牌法朋跨界合作,進一步提升商圈的吸引力與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街區牆面變身拍照熱點,彩繪成為旅人與商圈品牌互動的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實現商圈刊物自主編輯,成為地方文化記憶與商圈品牌傳播的新平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導入商圈店家!更新街區風貌外深入品牌經營

在平溪商圈,「平安嚴選」以在地農產與祈福傳統結合,打造具祝福意象的選物品牌;「美玉天燈製作所」延續手工製燈職人工藝,讓天燈文化成為富含儀式感的手作體驗;「六扇門」優化空間動線與商品陳列,營造自在品茗氛圍;「覓石底」整合品牌識別與門面設計,描繪地方特色;「碳場咖啡」保留洗選煤場結構語彙,成為旅人休憩新地標。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菁桐店家輔導:百年建築地標咖啡廳「碳場咖啡」的招牌及店內空間一隅再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則以設計帶動商家店面改造,「枝仔冰城」以品牌統一視覺、重整動線聚焦冰品形象;「101手工包子」以木質與暖色營造品牌氛圍,梳理顧客動線;「鮮緹香蕉蛋捲」以裂葉造型與亮色設計體現品牌活力;「迷路麋鹿糖藝舖」融合糖藝工法與琥珀色調,呈現甜而不膩的手作質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店家輔導:老街指標店家、百年老店「枝仔冰城」整併空間動線,以中島平台強化主視覺、聚焦品牌核心,聚焦商品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串連地方商圈與日常生活的風景

隨著設計導入商圈,商圈不再只是消費的場所,更是連結人文底蘊、生活與城市精神的公共平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將持續攜手,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期望透過設計與組織賦能,打造更多具品牌識別、觀光體驗與永續經營力的地方典範,讓臺灣商圈能展現自我特色,成為國內外旅客必訪的景點。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拿下罕見視覺設計黑鉛筆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2025 D&AD(設計與藝術指導,Design and Art Direction)獲獎名單出爐!每年,D&AD大獎匯集來自全球各個創意領域的頂尖作品,其中最高榮譽「黑鉛筆獎」更是萬中選一。不過,今年的評選標準有些轉變,「商業可行性」成為評審們關注的一大重點。

D&AD向來以不妥協的評選標準著稱,尤其最高榮譽「黑鉛筆獎」並無固定配額,有些年份甚至沒有任何獲獎者,因此每一支黑鉛筆都象徵著創意領域的重大成就。

今年,D&AD的評選方向出現重大轉變。評審團首次明確將「商業可行性」納入核心考量,強調作品不能只是「為創意而創意」、空有吸睛的花招,還必須為客戶帶來具體的改變與商業成效。D&AD執行長Dara Lynch表示:「今年的得獎作品顯示,設計不只是一種藝術形式,更能夠促進消費者行為轉變與商業性的成功。創意必須具備美感,也要產生實質影響。」而在當前AI廣泛運用的時代,Dara Lynch也強調,評審團非常重視作品細節:「真正優秀的創意作品,來自對細節的執著詮釋。」2025 D&AD共頒發688支鉛筆,其中僅有3件榮獲黑鉛筆獎,無論在敘事深度、媒介創新,還是文化影響力上,皆透露了當代創意的發展趨勢。

Designing Paris 2024

▏類別:平面設計/整合設計

作為去年最大年度盛事之一,2024巴黎奧運拒絕將城市形象侷限於明信片式的浪漫符碼,而是打造一套模組化的設計系統,重塑人們對「巴黎」的想像。這套設計以城市裡最常見、鋪滿街道的石塊(pavés)為靈感,巧妙結合歷史與運動語彙,應用在場館、街道、機場、志工制服等大大小小的地方,在保有彈性變化的同時展現視覺一致性。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圖片來源:D&AD)

這組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識別系統由W Conran Design設計,獲評審讚揚:「跳脫傳統運動行銷的視覺語言,展現趣味性與延展性,並成功融合歷史深度與當代美學。」這是D&AD史上第五件獲得黑鉛筆的平面設計作品,堪稱十分罕見的榮耀。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圖片來源:D&AD)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圖片來源:D&AD)

而W Conran Design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Gilles Deléris表示,能為奧運與帕運設計,是作為設計師一生難逢的機會:「這是我們與奧委會合作五年的結晶,我們對這份殊榮感到無比驕傲與感激。」去年巴黎奧運期間,La Vie也特別企劃以設計美學切入奧運會的一系列專題報導,歡迎點擊連結「一探2024巴黎奧運的設計美學」閱讀更多。

A$AP Rocky – Tailor Swif

▏類別:MV/導演

由Iconoclast LA製作的《Tailor Swif》音樂錄影帶,融合超現實視覺語彙與迷因文化,顛覆了傳統MV的敘事方式。影片取景於烏克蘭基輔,以一連串前衛場景和強烈的敘事架構,吸引數位原生世代的觀眾。評審特別指出,該作品它打破了音樂為輔、畫面為主的舊有思維,成功讓音樂與故事線緊密結合,達成跨媒介敘事的創新實踐。其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面,更使整支影片成為視覺與聲音不可分割的娛樂體驗。

Spreadbeats

▏類別:數位設計/數位體驗

為了打破刻板印象,Spotify近年積極發展影音與多元形式廣告,但多數媒體企劃人員仍將其視為普通的串流音樂平台。於是,Spotify與廣告代理商FCB New York合作,選擇從企劃人員最常使用的工具——Excel表格下手,直接把音樂錄影帶嵌入寄給客戶試算表中。整支影片完全使用Excel內建工具製作,把單調的儲存格轉化為動態、有生命力的畫布。該影片僅佔10MB容量,卻能讓使用者在乏味的試算表中感受到節奏與畫面流動。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圖片來源:D&AD)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圖片來源:D&AD)

評審團盛讚,這件作品「以復古科技打造出前所未見的創意體驗,不僅改寫了『影片』的功能與呈現方式,也顛覆了品牌在非典型媒介中敘事形式,傳遞Spotify品牌的潛力與多元樣貌。」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