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日本藝術家野老朝雄!以「連結」為題創作圖紋,盼觀者從中看到可能性

專訪日本藝術家野老朝雄

設計2020東奧與帕運會徽的日本藝術家野老朝雄,2022年7月舉辦首次在台灣的個展,並帶來許多精彩的圖紋作品,而本次La Vie也特別專訪野老朝雄,請他與我們分享平常的創作靈感從何而來,以及對於台灣的印象。

▷藝術家野老朝雄首度來台策展!展出經典紋樣,與台灣民眾共創祈福千紙鶴

小檔展覽現場除了多件設計新作首次發表,還有野老朝雄豐富藝術代表作品特別空運來台展出。
日本藝術家野老朝雄受邀來台舉辦大型個展,他說此次來到台灣,印象不一樣的是,沒什麼聽到街上有人在講日文,於是這次特別穿了有日本國旗的衣服。

因911事件開始以連結為題創作圖紋

誠如這次的展覽主題「CONNECT」,不論是與不同領域的人一同創作、產生一個專案與一個專案的連結,或是過去與現在的連結,甚至是此次個展成為日後在台灣舉辦下一個展覽的連結,「連結」,是藝術家野老朝雄一直在做的事情。學建築出身的他,原本沒想過會走上創作圖紋這條路,而在911事件發生後,冥冥之中便開始拿起筆來創造以連結為題的圖紋,「這就有點像是你在面對一個巨大的斷裂的時候,人所產生的一個自然的反應。」

小檔展覽現場匯集近300幅經典紋樣,以4米高巨幅投影展現幾何藝術帶來的視覺震撼。(2)
因為911事件,促使野老朝雄開始以「連結」為主題,進行圖紋創作,他說並不是特別意識到這件事才去創作,比較像是冥冥之中拿起畫筆來創作。

與台灣民眾共創「祈福千紙鶴」

野老朝雄分享,2021年在倫敦展出的個展,副標是「Individual and Group(個與群)」,標題展現出他對於連結的想法,也因為當時舉辦了紙鶴工作坊,這些「野老紙鶴」變成台灣重要的展品。「你要一個人摺紙鶴是很慢的,但如果有很多人一起聚集群體的力量,很輕易就可以摺出千隻的紙鶴。」於是,台灣民眾依照野老朝雄獨特的折法摺出的紙鶴,融入展場後,便成了垂掛而下、猶如漫天飛舞鶴群的「祈福千紙鶴」。

小檔藝術家野老朝雄親自來台佈展並進行「現地創作」,與台灣群眾共創展覽新作「祈福千紙鶴」於展場獨家發表。
台灣民眾依照「野老紙鶴」折法摺出的紙鶴,經過野老朝雄與展場設計師鶴岡信太郎的規劃下,幻化成漫天飛舞的紙鶴群。

追求和平的小小運動

而野老朝雄曾提過,「摺紙鶴是一個小小的和平運動」,他解釋,在日本大家非常熟悉的千紙鶴,源自於廣島女孩佐佐木禎子摺了千隻紙鶴、祈願康復的故事,「光是一個紙鶴就蘊含著祈願、盼望、陪伴的意思。我自己從911事件以來,持續在進行類似的創作,我也一直在思考,有什麼樣的事情是我可以做到的?尤其是『世界上不要有戰爭、不要有殺戮』這些話,有時說出口是需要勇氣的,但當我們透過摺紙鶴這個行為來傳遞訊息,則相對地容易做到;甚至去查和平的象徵時,紙鶴也是會出現的,因此我覺得這一切都是有關連的。」

小檔「野老朝雄 CONNECT連結」大展展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野老朝雄與台灣上萬民眾「現地共創」的展覽新作「祈福千紙鶴」。
野老朝雄分享,他是在夢中夢到「祈福千紙鶴」以這種垂掛的方式呈現,便請展場設計師鶴岡信太郎重現這樣的場景。

創造「野老連結積木」新作

除了祈福千紙鶴,此次野老朝雄也帶來了「野老連結積木」新作,他說明,「我的作品原本就很有多立體的呈現,自然地可能需要一個底座來跟作品融合,另外則是因為俄烏戰爭,我發現『捷克刺蝟』拒馬,居然在今日還會出現,我便思考捷克刺蝟從三軸長成立體的形狀可以有什麼變化,最終創造出這個作品。」野老朝雄補充,就像野老積木需要換個想法,才能把它連結、組合在一起,有時稍微轉念,這個東西便能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東京奧運會徽也是如此,換個方式就能呈現出環狀或球狀,他認為這幾次的作品,可窺見對於「連結」想法的改變。

小檔藝術家野老朝雄應邀在台策展,於誠品信義店1樓入口處打造色彩吸睛的「野老連結積木TOKOLO CONNECT BLOCKS(暫名)」。(2)
野老連結積木的靈感,源自於俄烏戰爭的「捷克刺蝟」拒馬。

從大自然與日常生活獲取靈感

而因為設計2020東京奧運會徽,又更廣為人知,野老朝雄感到非常光榮,「由於奧運會徽是個期間限定的東西,奧運上才能出現,我可以創造出這個能留在歷史上的一個作品,非常榮幸,直到現在我還是沒有真實感,居然有機會可以設計這樣的作品,也許十年、二十年後來看,又會是不同的感受吧。」而習慣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的野老朝雄說道,「在創作的時候,會覺得我到底憑什麼去決定這個東西是不是美的呢?尤其很多自然造物本身就是美的了,但果然我們還是得從自己內心,找出最合適最美的那個樣貌。」

S__88621067
野老朝雄說,東京奧運會徽從平面的紋路,變成環狀、球狀的方式,證明其擁有很多可能性,尤其奧運開幕的無人機展演,是他和慶應義塾大學SFC的田中浩也研究室與平本知樹兩位程式設計師合作,才得以實現。

對台灣印象:食物好吃、人民友善

舉例來說,這次個展有展出「摩爾紋」的作品,圖紋部分,野老朝雄就想了一百多種設計,但等到實際印出來後,要去看哪個尺寸或是哪種圖紋重疊在一起,展示的效果會是最好看的,每次思考的過程中,也讓他相當掙扎、因為每個都難以取捨。而其實野老朝雄先前就曾受邀來台舉辦演講、擔任設計競賽評審,這次是他第4次來台灣,他笑說,對台灣的印象就是「東西都很好吃」,甚至他最會的一句中文就是「我要冰的啤酒」。「我覺得台灣人真的都非常親切友善,很可惜之前都是有要事才來,我希望可以打從心底了解這個地方。」

小檔展覽現場匯集野老朝雄豐富作品,並以多元形式呈現,例如民眾可將紋樣圖案自由拼貼移動,透過即時互動投影,成為展場作品之一。
展場中的摩爾紋作品,歡迎觀者將兩個圖紋重疊,看看有什麼樣的變化。

盼觀者從中看到可能性

對於首次在台灣舉辦大型個展,野老朝雄表示,「我覺得這也像是在向台灣的觀眾打聲招呼,我也已經開始在想像,未來有機會的話,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展覽內容,就連Logo都設計好了。」最後,他說道,「希望這個展覽能成為大家思考『我們到底要留什麼給下一代』的契機,尤其是年輕人,可以從中看到可能性的話,那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專訪日本藝術家野老朝雄
野老朝雄笑說,他擅自將下次在台灣舉辦展覽的Logo設計好了,希望本次個展成為下一個在台個展的連結。

野老朝雄”連結”展 ASAO TOKOLO [CONNECT]

展覽時間:7/19(二) ~8/14(日),11:00~21:30

展覽地點:誠品信義店6樓展演廳、1樓松高路入口

圖片提供|誠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史上規模最大的David Hockney登陸巴黎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匯聚近70年藝術生涯、超過400件作品,從加州時期以泳池為題的一系列作品,到近年以iPhone與iPad創作的數位繪畫,展現David Hockney對於創作與創新的執著不懈。

史上最大規模的David Hockney特展

這場展覽由David Hockney親自參與策劃展覽敘事與空間配置,並與他的伴侶兼工作夥伴Jean-Pierre Gonçalves de Lima共同構思。展覽除了聚焦其過去25年的創作,也同時回顧David Hockney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帶領觀眾走進他多元且持續進化的藝術世界。他表示:「《David Hockney 25》是我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展覽,連我現在正在創作的畫作也會展出,我想這一定會非常精彩。」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David Hockney 25》展覽現場(圖片來源:Fondation Louis Vuitton)

持續帶來創新與驚喜的藝術旅程

自1960年代初嶄露頭角以來,David Hockney一直是英國當代藝術的重要代表。活躍藝壇至今超過六十年,他的創作生涯豐富且多產,無論媒材或技法皆持續創新,從未停下腳步。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David Hockney(圖片來源:Fondation Louis Vuitton)

David Hockney著迷於各種風格的藝術語言,並從自身的觀察、記憶與想像中汲取靈感。《David Hockney 25》首先以1950至1970年代的重要創作揭開序幕,像是1960年代David Hockney移居美國洛杉磯,以當地明媚的陽光、泳池與自由氛圍創作出的《更大的水花》與《藝術家的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等作品,以及《我父親的肖像》、雙人肖像系列如《克拉克夫婦與貓》等。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Christopher Isherwood and Don Bachardy(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1980至1990年代,David Hockney轉而描繪自然景觀,並持續挖掘風景畫的可能性。本展將呈現該時期代表作如《更大的大峽谷》等。

展覽的重點部分,則聚焦David Hockney近25年回到英國,於約克郡、諾曼第與倫敦的創作。在這段時期,他以色彩明亮、視角大膽的自然主題畫作為主,像是描繪春日山楂叢盛開的《五月的白花灌木》,以及巨幅冬景《沃特附近較大的樹》等,都展現了他對季節與光線變化的敏銳觀察。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May Blossom on the Roman Road(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這些畫作後來也成為David Hockney數位創作的基礎。新冠疫情期間,他以iPhone與iPad捕捉春日與重生意象的景色,透過科技筆觸描繪生活的希望,持續為人們帶來充滿驚喜的作品如《220 for 2020》系列。同時,他也持續以iPad和壓克力媒材為親友繪製肖像,並以傳統畫框裝裱數位畫作,產生時空交錯的視覺效果。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Full Bloom, 27th March 2020, No. 1(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來到展覽的尾聲,則將揭曉David Hockney自2023年7月搬至倫敦後的最新作品,其創作過程深受孟克與布萊克等人啟發,畫中結合天文、歷史、地理等元素。除此之外,David Hockney更將在此帶來他最新的自畫像,為這場規模空前的回顧之旅收尾。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After Munch: Less is Known than People Think(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Bigger Trees near Warter or/ou Peinture sur le Motif pour le Nouvel Age Post-Photographique(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David Hockney 25

展覽日期|2025.4.9 - 2025.8.31
展覽地點|Fondation Louis Vuitto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讓自我如幻夢般流動!Ana Karkar個展《Pipe Dream》登台:以變形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台北藝廊TAO ART與巴黎瑪戈畫廊(Galerie Marguo)攜手合作,推出法裔美籍藝術家安娜・卡卡(Ana Karkar)在台灣的首度個展《Pipe Dream》。女體和女性意識,幾乎從未缺席卡卡的繪畫作品中,她們總以彷彿在「變形」中的姿態面世,情緒張力飽滿,洋溢持續蛻變、解放與創造的生命力,帶觀者墜入鴉片幻覺般的夢境,穿越現實與幻想的邊界。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狂想般的視覺語言,包裹對「自我」的見解

東西方神話、實驗電影、克林姆等維也納分離派畫家……滋養著卡卡的創作養分,引領她發展出近似「狂想」的視覺語言。她用極具流動性的筆觸描繪女體、勾勒女性意識,像是種反叛,挑戰人們對情色與親密的既定想像;也是份宣言——自我沒有固定的形式、沒有清晰的邊界,而是如花般層層綻放,在關係中不斷展開、變形與再生。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在卡卡的藝術宇宙裡,身體是承載慾望、私密記憶與心靈轉化的容器,神聖又脆弱,蘊含著人類存在的神秘想像。她透過畫作揭開一場深層的心靈召喚,引領觀者在幻象與現實之間,重新凝視身體與存在的關係,想像蛻變的可能。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Pipe Dream》探索女性形態與意識的流動

此次個展《Pipe Dream》展出的最新作品,持續探索女性形態與意識的流動性。如〈Emergence畫中濃綠與青藍色調,喚起水與生命誕生的意象,與火的元素形成對比,象徵重生與轉化的力量。畫中的赤裸女體形象,神秘而無法被定義;她內心彷彿燃燒著渴望,只為蛻變成那最真實、最自由的自己。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另一邊,〈Scales畫中女人的臉龐被飄逸頭髮所環繞,形態如火焰、煙霧或盤旋的蛇,白與紫的色彩對比空靈而神秘,營造近乎神話般的場景。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藝術風格受維也納分離派、實驗電影啟發

卡卡的創作深受維也納分離派的影響,也受到地下電影與實驗電影的啟發。她筆下的裸體畫作中,糾纏扭曲的身體構成一場如死亡之舞般的景象,強烈筆觸令人聯想到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激情而自由的氛圍、裝飾性與感官性兼具的視覺語彙,則呼應了克林姆(Gustav Klimt)的《吻》。畫中的敘事風格靈感來自多位導演,從寺山修司、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到達利歐·阿基多(Dario Argento),以及眾多當代攝影師與她私人收藏的情慾圖像。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不論是技術上的探索還是角色的奔放張狂,都讓卡卡的繪畫像是一種「解放性的表達行動」,延續了舊金山迷幻藝術對維也納分離派的再詮釋。這樣鮮明的個人風格,根植於卡卡的生活背景,她出生並成長於舊金山,從舊金山藝術學院、巴黎索邦大學、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畢業後,曾進入Louis Vuitton總部工作,於影像製作和數位媒體部門任職7年,現定居於巴黎。舊金山與巴黎的人文風貌、科班出身及工作經歷,皆深深影響她的創作。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在畫中創造「心裡空間」

瑪戈畫廊共同創辦人Vanessa Guo認為,「卡卡畫的不是單純的身體,而是一種不斷變化的狀態——她的每一幅畫都像是一場關於慾望、轉變,還有被看見時那種既興奮又不安的夢。她用一種流動的女性視角,創造了一個心理空間,在那裡,身體不再是固定的,而是不斷變化、彼此交織,充滿了慾望、神話和記憶的張力。」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

展期|2025.05.0707.12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11:0019:00

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