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為紐約The Strand打造限量皮革包!認識曾出現在《記得我》與《慾望城市》中的傳奇書店

BV為紐約The Strand打造限量皮革包!認識曾出現在《記得我》與《慾望城市》中的百年傳奇書店

2022紐約時裝周期間,Bottega Veneta在新任創意總監Matthieu Blazy的率領之下,為紐約傳奇獨立書店「The Strand」托特包打造限量皮革款式,全系列共有亮面黑色皮革、編織皮革與黃黑撞色皮革3款,當BV具鮮明個性的編織紋理碰上紐約無人不知的The Strand紅色橢圓識別,對書迷與時尚迷來說,都是值得收藏的夢幻逸品。

FotoJet (5)
Bottega Veneta X The Strand推出限量皮革托特包

BV新任總監Matthieu Blazy主導

在前任創意總監Daniel Lee的領軍之下,BV在商業表現、品牌個性、網路聲量各面向都展現出令人驚豔的能量,這讓人更加期待同樣師出Phoebe Philo門下的接任者,也就是現任創意總監Matthieu Blazy的表現。在BV端上的首個服裝系列,Matthieu Blazy以工藝與實用為核心精神,透過簡約至上的服裝風格,以及品牌標誌性編織包款展現「無聲力量」(Quiet Power)。

BV_W22_Adv_sRGB_spread_full_B18

BV_W22_Adv_sRGB_spread_full_B07
Bottega Veneta 2022秋冬廣告形象

BV這回與The Strand合作,展現出時尚與文學交織的美好,Matthieu Blazy也在書店中策劃精選書區,藝術、攝影、時尚與建築領域書籍皆可見其中,讓人們一窺時尚設計師的精選書單;再搭配上美國知名攝影師Stephen Shore拍攝的形象照,以及雜誌《紐約客》(The New Yorker)為皮革托特包特別繪製的一系列漫畫插圖,更添了份藝術性。

FotoJet (3)
形象照由美國知名攝影師Stephen Shore拍攝

Bottega Veneta The Strand - The New Yorker Cartoon 04 Statue Of Liberty
《紐約客》為Bottega Veneta X The Strand托特包繪製的幽默插畫——自由女神篇

Bottega Veneta The Strand - The New Yorker Cartoon 05 Bookstore
《紐約客》為Bottega Veneta X The Strand托特包繪製的幽默插畫——書店篇

走過90年,造就「18英里書牆」

然而書店何其多,The Strand為何成為這次跨界的主角?1927年,這間獨立書店於曼哈頓第四大道誕生,當時鄰近街區共有將近50間書店,因此獲得「書街」(Book Row)美名;可惜的是,歷經戰間期的經濟大蕭條與1950年代租金上漲,書店所剩無幾,而The Strand正是留下的其中一間。

(↑ 紐約The Strand書店自1927年成立至今)

(↑紐約The Strand書店一景)

隨時間積累,書店收藏與販售的書籍越來越多,類別涵蓋新書、二手書、絕版書籍與書評副本,從開店初期的7萬本、1960年代中期將近50萬本,再到千禧年前的250萬本書,分散在百老匯大道、第九大道兩間店鋪,以及中央公園、時代廣場書報亭與莫里漢火車站的書籍貨架上,讓The Strand喊出擁有「18英里書牆」(18 miles of books)的口號,成為城市中首屈一指的書店,甚至被認為是紐約的一種文化象徵。

(↑紐約The Strand書店一景)

(↑The Strand設置於中央公園的書報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店內的「Rare Book Room」特別開放給大眾預約舉辦私人聚會、婚禮等活動,邀請人們在The Strand常駐書籍專家精選的珍稀、古董書籍環繞下,度過獨特夜晚。

rbr-body-3

rbr-body-1
The Strand內的「Rare Book Room」

曾出現在《記得我》與《慾望城市》當中

The Strand的傳奇與獨特性,讓許多劇組慕名前來取景拍攝,像是電影《記得我》中由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飾演的男主角泰勒,正是在The Strand工作的職員;勾起無限觀眾對紐約憧憬的《慾望城市》影集中,也有主角凱莉(Carrie Bradshaw)在書店外瀏覽書籍的畫面。

Remember_Me-402585306-large
2010年電影《記得我》劇照

受疫情影響向社區「求援」

不過,捱過經濟蕭條與租金上漲的The Strand,仍在疫情期間遇上經營窘境,讓書店持有人Nancy Wyden不得不透過社群媒體求援,她指出店收入銳減70%、書店業務已難以運營等問題,更提到這是The Strand長達95年的歷史中,首次需要動員社區向書店購書。

(↑The Strand藏書豐富,因而有「18英里書牆」的稱號)

雖然當時Nancy Wyden與員工、工會之間關係緊張,對書店形象有所影響,但不少在地人仍不願見到傳奇書店倒下,在線上與線下表達熱情支持,訂單之多甚至讓網站量能超標、短時間停擺。

(↑紐約The Strand書店內一隅)

被正式指定為紐約地標,是好是壞?

The Strand見證紐約書街近百年盛衰仍屹立不搖,因而成為在地人蓋章認證的城市指標,它所象徵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性,也讓紐約地標保護委員會將其正式指定為地標,雖然店主Nancy Wyden反對這項決議,她認為這份「認證」將會造成業務成本增加等影響,讓傳承93年的家族企業難以維繫,不過仍向大眾表示,未來The Strand將會抱持著過去近百年的精神為書迷服務。這間傳奇書店未來走向如何,仍待觀望,不過將來若有機會造訪紐約,別忘了到現場感受它迷人的歷史韻味與書香氣息!

275077393_1030447304253250_149940190736404547_n (1)
2001年的The Strand

資料|Bottega Veneta、The Strand、The New York Times、Viator

圖片|Bottega Veneta、The Strand、Imdb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開跑!蒐集100張特色卡牌,解鎖在地小吃、節慶與都市傳說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2025台灣設計展10/1010/26將於彰化登場,開展前先來玩「彰化百寶圖鑑」暖暖身!一機在手就能參與這場線上遊戲,每天抽卡蒐集100張卡牌,解鎖100件關於彰化的大小事,卡牌內容從旅遊地標、經典小吃、文化節慶、都市傳說到在地內梗全收錄,集滿就能趕在設計展開跑前成為「彰化行家」。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動動手指玩遊戲,每天更了解彰化一點

「彰化百寶圖鑑」卡牌共分為10大類型,涵蓋飲食、民俗文化、地標、在地故事等,每張卡牌都以精緻插畫搭配有趣文案,用輕鬆且寓教於樂的方式,帶領玩家透過每日抽卡,每天都更了解彰化一些。此外,「彰化百寶圖鑑」也將有名人現身,包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台通主持人李毅誠、小高潮色計事務所「色長」、小說家吳思宏等,邀玩家收錄「彰化之光」。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百寶圖鑑」怎麼玩?

參與遊戲的方式非常簡單:進入「彰化百寶圖鑑」網站LINE帳號登入輸入玩家名稱遊戲開始!

玩家每天登入就能抽2包、共10張卡牌,完成每日任務(答題、社群貼文按讚、官網踩點)還能再獲得額外抽卡機會,一天最多可拿到25張,逐日將收藏圖鑑填滿。此外,抽到的卡牌都能單張下載,分享到社群成為互動新話題。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參戰第一天就長了幾個小知識,像是鹿港名產「麵線糊」不用碗裝、而是用塑膠袋裝,不必餐具、直接倒進嘴巴品嚐最過癮!還有每年在台灣最古老的水圳——八寶圳——舉辦的「二水跑水節」,號召人們到水圳踩水兼祈福,是全台唯一在水圳內舉辦的節慶。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線下更多驚喜:店家串聯優惠、實體「閃卡」限量推出

「彰化百寶圖鑑」的樂趣也從線上延伸至線下。設計展期間,只要憑抽中的「店家卡」到14間合作店家,就能兌換或小禮物,解鎖更多警喜;前往彰化縣立美術館大會服務台打卡並完成指定分享,則能獲得實體版的「閃卡分享包」,每日限量,兌完即止。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想獲得「實體閃卡」還有另一種方法,那就是在10/26 23:59前集滿「彰化百寶圖鑑」100張卡牌,並前往活動網頁填寫資料,就能參加抽獎,有機會用更具意義的方式收藏屬於2025台灣設計展「(((  彰化行 )))」的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5 台灣設計展 —— (((  彰化行  )))

展期|2025.10.1010.26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 10:0018:00/週五、六 10:0020:00

展場|彰化展區(彰化縣立圖書館、彰化藝術館、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市武德殿、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高賓閣)/鹿港展區(鹿江國際中小學、亞太鹿港渡假村集會堂、鹿港公會堂)/彰南展區(田尾公路花園、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展場廢料化身紀念周邊!北美館「TFAM↔REUSE循環計畫」退役軟木系列:3款設計保存感官記憶,以衛星寓意重返日常軌跡

展場廢料化身紀念周邊!北美館「TFAM↔REUSE循環計畫」退役軟木系列:3款設計保存感官記憶,以衛星寓意重返日常軌跡

專為展覽現場打造的布置結構、宣傳旗幟等相關製作物,舉凡獨特尺寸及其上打印的一次性內容,皆使得「重複使用」行之不易。然有趣的是,另一頭的周邊商品開發,同樣仰仗大量設計心力的投入——兩者何嘗不能相互成就?「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正從各展場功成身退的「廢料」中取材,在保留紀念性的前提下二創各樣日常小物,把展中孕育的故事繼續說下去,也提供觀者彷彿能帶走看展旅程一小部分的別致感受。

展覽結束後,堪用廢料如何走入日常?

常設型展覽以外,暫時性材料的汰換確實無可避免。但正因它們的展陳週期通常並不太長,退役時基本上還很新、仍富實用價值,直接丟棄自是不甚環保也相當可惜的。因此,臺北市立美術館自2024年起以「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回應當代永續發展思潮,秉持「Not Just Today, Upcycle for All(循環再造,永續共好)」理念,攜手臺灣設計師和在地製造商,將創意針劑注入展場廢料,活化並續存感官記憶於日常物件之中,創造藝術滋養生活的不同途徑。

「再生設計」與「再造實踐」讓公共記憶持續發光

▍首波循環商品:場館用&供購買的隨行包

首波循環商品回收展覽宣傳帆布及路燈旗布,重新設計為場館寄物專用的「循環觀眾包」與上市販售的「循環隨行包」。繼2024年底發布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限定款後,又隨《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Thomas Demand: The Stutter of History)》陸續推出升級版;接下來將開賣的最新款式則為展期邁入倒數階段的2025熱門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Olafur Eliasson: Your Curious Journey)》限定款。每檔展覽均限量50個,旨在為場內卸除的一寸寸廢棄材料賦予嶄新生命,既體現「可持續」設計精神,亦讓觀眾同步將環保意識帶出場館,換個形式常伴左右。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循環隨行包。(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循環隨行包。(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循環隨行包(已絕版)。(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循環隨行包(已絕版)。(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第二波循環商品:退役軟木系列花器、徽章及坐墊

今年,館方延續計畫宗旨開創第二波循環商品,聚焦2024年《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展覽退役下來的軟木板。該展覽牆面由多面碳化煙燻的軟木包覆,自帶強烈視覺感且具隔熱吸音效果,展覽結束後已挪至包括地下樓《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影院展牆等其他現場重複利用。然而,顧慮此材料易碎、易髒,難以承受長期使用的性質限制,北美館進一步探究如何透過升級再製延長它們的生命週期。最終與同樣著眼永續設計的台灣文具品牌「物外YSTUDIO」及在地永續循環PU製造商合作,歷經近一年的材料分析、再製測試後,回收部分軟木並轉化其原始狀態,將之與環保開放式分子聚氨酯(Polyurethane,PU)泡棉材料融合打碎,成功形塑層次豐富的紋理與溫潤自然的色澤,祭出一系列美感與功能性皆備的文創商品。

《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展場卸下許多經碳化煙燻的軟木板。(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展場卸下許多經碳化煙燻的軟木板。(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顧慮此材料易碎、易髒等特性,北美館與物外YSTUDIO攜手透過升級再製方式延長其生命週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顧慮此材料易碎、易髒等特性,北美館與物外YSTUDIO攜手透過升級再製方式延長其生命週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打造微型衛星,寓意讓廢料重返循環軌跡

細究TFAM REUSE退役軟木系列設計概念,3款商品以未來視角想像宇宙運行,打造循環不息的「微型衛星(Little Satellite)」,讓所謂的廢料如星辰般綻現永續創造的無限可能。首先,軟木花器和軟木徽章兩品項,其碳化軟木外圈本身質地透氣並含天然氣味,另再摻入多彩且有彈性的回收泡棉,能有效吸附精油並緩緩釋放香氛;無論是適合置於起居、辦公空間的管狀花器,抑或可與服裝包款輕鬆搭配出門的圓形徽章,療癒力量即在咫尺之內應運而生。

TFAM REUSE退役軟木系列花器與徽章,結合「微型衛星(Little Satellite)」設計概念,寓意讓廢料重返循環軌跡。(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TFAM REUSE退役軟木系列花器與徽章,結合「微型衛星(Little Satellite)」設計概念,寓意讓廢料重返循環軌跡。(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除軟木主體外,兩款商品亦分別結合環保鋁合金與不銹鋼,彰顯軟硬材質間的反差感;同時選用FSC認證紙材與環保PP袋作成外包裝,兼顧運輸保護與環境友善,用設計向循環致敬。

軟木花器搭配管狀結構,可自由放入各種花材或擴香棒。(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軟木花器搭配管狀結構,可自由放入各種花材或擴香棒。(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且其所有材質組成皆可拆解、回收再利用。(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且其所有材質組成皆可拆解、回收再利用。(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軟木徽章兼具個人配飾與隨身香氛功能,為日常造型增添趣味性和療癒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軟木徽章兼具個人配飾與隨身香氛功能,為日常造型增添趣味性和療癒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最後一款專門提供北美館公眾/公務使用的軟木坐墊,則讓退役材料回流館內、重返日常場景,繼續服務未來更多訪客——恰似衛星在軌道上運行,每一種材料也都找到了屬於自己不滅的循環軌跡。

>> 臺北市立美術館獨創限量循環商品即日起於館內藝術商店「巡藝ART to go」展示,有興趣者可前往現場挑選,或點此線上購買。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