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Takao Rock展現「音樂」、「設計」雙實力!五大主題舞台齊發威,精彩演出加上外星小怪獸點綴,愛河灣變身音樂星樂園。

在音樂祭場次噴發的10月,2022 Takao Rock 打狗祭如何走出框架

安溥新專輯《9522》正式發行後首次公開演出,獻上新歌也分享親自跑宣傳通告的心情。

珊瑚舞台集結HUSH、1976、LINION大批創作實力派卡司,堪稱澎派音樂饗宴。

活潑鮮艷的外星小怪獸們吸引大批朝聖民眾爭相合照,多項周邊商品被瘋搶完售。

巴大雄開唱加上逗趣肢體動作,與觀眾頻互動,現場笑聲連連。

飄雨不掃興!現場民眾轉往室內海音舞台,享受不被雨勢打擾的音樂祭。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以下簡稱高流)迎來開幕一週年,Takao Rock打狗祭作為周年慶回歸!於30號晚間迎來第二天演出內容。擁有不同優勢的五大主題舞台有多組不同樂風的藝人演出,跨世代與風格的陣容,讓現場民眾直呼聽得十分過癮。

舒適的聆聽環境是本屆Takao Rock打狗祭的亮點之一!即使傍晚飄起雨,Takao Rock的樂迷亦能進入海音、大庫與小庫等室內舞台,享受一個不怕被雨淋濕的音樂祭。海音舞台擁有d & b沉浸式音響,搭配燈光變化、視訊設計,能帶給每位觀眾絕佳的觀看體驗!怕胖團率先開場,將新歌〈原來你跟每個人都說著一樣的話〉首次開唱獻給Takao Rock;康士坦的變化球唱到經典歌曲〈擱淺的人〉、〈美好的事可不可以發生在我身上〉時,現場感人大合唱,他們也特別回饋粉絲的熱情,在表演後留下來替粉絲簽名。

麋先生帶來〈長成什麼樣子算愛情〉、〈嗜愛動物〉等經典好歌,海音舞台也以專業的燈光和視訊烘托出麋先生特有舞台魅力,還在意猶未盡之際,第12屆金音獎中勇奪演出、樂團、專輯3項大獎的血肉果汁機震撼登台,以金屬音樂點燃海音舞台熱力。壓軸的安溥除了演唱最新創作專輯《9522》曲目〈這世界如此美好〉、〈最好的時光〉、〈不識相〉等,配搭場內高規格硬體,聲場效果令人如癡如醉,一連串精彩演出在安溥的深情演唱中進入尾聲,不少樂迷仍沉浸在夢幻氛圍中,久久不離開。

DSC_0805

傍晚時分的小雨澆不熄大家的熱情,兩大戶外舞台亦有不少樂迷聚集,擁有遼闊草地的海風舞台由八十八顆芭樂籽開唱,搭配港邊海風聆聽藍調龐克令人身心暢快,接棒的告五人接連演唱多首知名好歌〈你要不要吃哈密瓜〉、〈披星戴月的想你〉等,現場大合唱十分熱鬧。

龐克樂團EmptyORio帶來熱血演出,現場樂迷跳躍吶喊熱烈回應;緊接著兩大嘻哈廠牌登場,分別是甫獲電視金鐘獎肯定的節目「大嘻哈時代」,及南部嘻哈代表音樂工作室「人人有功練」推出的強力組合:聖夫戰隊、西屯純愛組、Multiverse與大支、韓森、小人,六組歌手奔放展現饒舌音樂魅力,現場亦聚集眾多嘻哈樂迷;巴大雄壓軸演出,在唱完〈那位太太〉、〈跟往事乾杯〉等歌曲之後巴大雄示意要離開舞台,引起底下觀眾鼓譟敲碗在串流平台已達374萬觀看數的神曲〈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巴大雄也回應大家的熱情,開玩笑表示:「那我唱一下下就好。」,全場歡聲雷動如同樂會般跟著舞台大聲歌唱。

221028_003

珊瑚舞台由周自從、凹與山、絕命青年、LINION帶來美好的樂音,入夜後更有經典英式搖滾樂團1976的演出,1976的主唱阿凱的咖啡店「海邊的卡夫卡」今年剛進駐高流,他沿用「海邊的卡夫卡—公館店。」的營運方式,讓許多人在咖啡店演出,培育新的音樂人才,最終壓軸HUSH也正是在海邊的卡夫卡發跡,兩人先後演出也讓珊瑚舞台的壓軸表演別具意義。

JSZ_1107

高流LIVE WAREHOUSE大庫舞台及小庫舞台由庸俗救星、汪定中、必順鄉村、知更、夕陽武士、逃走鮑伯、靈魂沙發、溫室雜草、午夜午夜、春麵樂隊…等新生代大勢創作歌手及團隊輪番上陣。

2022 Takao Rock打狗祭除五大舞台藝人,樂團熱力開唱外,本屆的設計也是一大亮點!活潑鮮艷的外星小怪獸們,遍佈高流全場域,不少民眾蒐集各個與小怪獸裝置們的合照,新奇的官方周邊商品更是被搶翻,樣樣幾乎完售。港邊特色市集共有上百家攤位推出吸睛精緻選品、趣味創意美食讓民眾能在聽音樂空檔祭祭五臟廟。

拼拼1028025

高流也為辛苦演出的藝人準備食堂服務,特別請來榮獲必比登的「雞伯燒酒雞」來為藝人打造療癒美食。

高流執行長李欣芸表示:「Takao Rock打狗祭有許多創新之舉,正是因為這種種突破,這次迎來許多從未參與過音樂祭的民眾,也看到許多愛跑LIVE HOUSE的年輕人出現在海音館中,在沉浸式音響與高規格燈光視訊中享受樂團演出。即使活動中間下起小雨,樂迷們還是可以進入室內舞台,在舒適的環境中繼續參加音樂祭,不用擔心期待的表演因雨取消。這就是Takao Rock想給大家的音樂祭。」

221028_015

兩天的活動好看、好吃、好逛、又好拍,令人樂而忘返!音樂表演圓滿落幕後現場樂迷不捨離去,頻頻在外星小怪獸裝置旁拍照留影,遇到還在忙碌奔波的工作人員時還為他們加油打氣,對本屆活動表達高度的肯定!

2025台灣設計展首度前進彰化!10月開展,3大城鎮展區、19場主題展覽搶先看

2025台灣設計展首度前進彰化!3大城鎮展區、19場主題展覽搶先看

「2025台灣設計展」由經濟部及彰化縣政府共同辦理,將於10月10日至10月26日開展。本次主題為「彰化行」,邀請超過700位設計師、逾千家企業共同呈現彰化作為臺灣南北樞紐的獨特位置,蘊含產業、文化及生活中兼容並蓄的包容力與多樣性。

台灣設計展首度移師彰化,而這場為期17天的盛會,涵蓋彰化市、鹿港鎮、彰南(田尾鄉與田中鎮)3大展區,橫跨南北共4個鄉鎮市,為歷年來展區規模最大、展館數最多的設計展。另外,展會期間,將同步在周邊安排多場市集、演唱會及光雕秀等熱點活動,並結合公共場域改造、街道實驗及走讀藝術節等多元設計響應,以豐富多元的城市展演活動呈現彰化魅力。

→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永真急制操刀主視覺,以海天交界色彩意象與36組幾何圖像呈現地方魅力

2025台灣設計展主視覺由「永真急制」操刀,以「行」字具有的「涵括」概念為核心展開,將在地百工百業與多元包容文化,延伸為當代視覺符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5台灣設計展主視覺由「永真急制」操刀,以「行」字具有的「涵括」概念為核心展開,將在地百工百業與多元包容文化,延伸為當代視覺符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以下帶你看展區規劃亮點:

❬❬❬ 彰化 ❭❭❭

以縣立圖書館、藝術館、縣立美術館及武德殿為核心,串聯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及高賓閣,展現彰化強大製造實力與設計能量。展覽包含:

▸ 總行:以彰化這塊土地的集體記憶,提供未來資源運轉串流的關鍵場域,共創與預測「彰化行」城市策略與未來文化樣貌的多樣性。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製造行:藉由「八角產業學」為主題,彰顯地方產業薪火相傳、世代協作的群體精神,以及彰化獨特溫情與製造強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升級行:聚焦設計驅動轉型,藉由「設計創新擴大器」呈現從產品進化至品牌重塑的全方位升級。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跨界行:以「厚製生活BOLD」啟發,探討彰化與日本兵庫跨地域合作,展現製造業超越代工,結合創意與未來生活的實踐。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願景行:從彰化的城市場景出發,透過數位互動平台,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城市的設計者,也是彰化的「未來《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永續行:以武德殿建築為靈感,打造「未來習武所」,結合循環設計與科技應用,探索環境共生可能。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人人百貨:以「靈感選物店」、「探索青樂園」兩項展覽主題,邀請新世代設計師進駐,並對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提出設計想像。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商圈行:「spot! spot! 走遊圈」為策展主題,連結商圈永續、地方文化與經濟共榮,並展開「走遊實驗」踏訪小西商圈,體驗設計在日常中的具體改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鹿港 ❭❭❭

以鹿港深厚文化為核心,3大主題分別坐落於鹿江國際中小學、亞太鹿港渡假村集會堂及鹿港公會堂,串連地方文化、信仰與生活記憶,形塑專屬鹿港的精神場域。展覽內容包含:

▸ 圓夢行:「圓未來之行」運用互動及沉浸式體驗,聚焦交通、建築、綠能與生活設施多元議題,兼顧歷史回溯與未來願景展望。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文化行:以「殿氣現場」為策展主軸,運用聲音、影像、物件及光影,詮釋鹿港百年歷史文化的持續傳承。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平安行:透過香案供品、節慶儀式及祈福物件,表現信仰場景與四季節序,傳遞平安守護與祝福情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彰南 ❭❭❭

連結田尾公路花園及彰化國際展覽中心,作為無邊界開放式展覽場域,展露彰南多元城市樣貌與設計實力。展覽內容包含:

▸ 冠軍行:「彰化力」在於鄰近高鐵站的彰化國際展覽中心登場,呈現在地產業鏈緊密協作之韌性,直擊製造現場,展示「Made in ChangHua」持續創新實力。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田尾行:包括「溫室城堡」、「植物學校」、「田尾DNA」、「植物行」及「島嶼群像」5大展覽,秉持永續理念,將田尾「花卉王國」打造為設計與生活交融的最佳舞台。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5台灣設計展
時間|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26日

展出地點|
彰化展區:縣立圖書館、彰化藝術館、彰化美術館、彰化市武德殿、中興莊文化園區、高賓閣
鹿港展區:鹿江國際中小學、亞太鹿港渡假村集會堂、鹿港公會堂
彰南展區:田尾公路花園、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從森林到漁港、炮仔到龍眼乾,《嘉義18巡:氣味》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阿里山林鐵、雞肉飯、成群的木房子,都是提及嘉義時會閃過腦袋的印象,它們乘載了城市日常和發展軌跡。現在暫讓視覺退居次位,打開「嗅覺」尋訪這座小而美的台灣南部城鎮——嘉義地方誌《嘉義18巡:氣味  Ka-gī Tsa̍p-peh-sûn: Khì-bī》以「氣味」為索引,走訪嘉義縣18個鄉鎮,紀錄土地上的日常氣息,邀讀者用鼻子與舌頭引路,探索嘉義的氣味。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地方的氣味越深,人的根就扎得越穩

《嘉義18巡:氣味》由嘉義縣文化基金會攜手創意團隊「平凡製作」推出。書中的氣味,有些來自廟埕的炮仔聲、柴火裡慢烘的龍眼乾,也有的來自森林、鹽田、漁港、碾米廠,或是一鍋滾沸的鴨肉羹......它們不一定濃烈,卻往往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候,突然被喚起。那是一種生活的印記,也是一個地方仍然有人深愛看顧著、用心生活著的紋理。

「地方的氣味越深,人的根就扎得越穩。《嘉義18巡:氣味》從氣味出發,想紀錄嘉義這塊土地,如何透過18個不同鄉鎮的日常,活出各自的風格。這本書寫下的,不只是嗅覺的記憶,更是一個地方在變動中,如何守住自己風格的證明。」——嘉義縣長翁章梁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氣味引路,探索18鄉鎮的生活紋理

這場紙上的嘉義之旅,循著4條氣味路徑依次展開:「印象:好氣味」(Ìn-siōng: Hó-khì-bī)、「種塗:大豐收」(Tsìng-thôo: Tuā-hong-siu)、「煮食:芳貢貢」(Tsú-tsia̍h: Phang-kòng-kòng)與「走跳:好鼻獅」(Tsáu-thiàu: Hó-phīnn-sai)。在書中,你會遇見屬於18鄉鎮的獨特氣味,例如涵融海味的「鹹臊氣」、物產經烈火烤灼產生的「火燒氣」,或是時間所催化的「發酵味」。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你也能跟著在地人的引領,透過氣味探索嘉義各個角落——隨民雄七星藥局第二代藥師吳嘉文、吳至鎧父子,在散發薄荷雞香氣的餐桌旁感受清涼氣息;隨著台文作家鄭順聰回望民雄的氣味鄉愁;或在旅行作家下港女子的帶路下,走進海潮瀰漫的東石,嗅聞那片土地獨有的鮮味。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輕輕摩擦,就能聞到嘉義香

一本以「氣味」為主角的書,視覺和裝幀該如何傳達才適切?本書由設計師黃耀霆操刀,封面以大面積留白開展想像,邀請讀者在翻開書頁之前,便先停下腳步、靜心感受,讓無形的氣味觸動感官。此外,本書不只能閱讀,更能實際「嗅聞」嘉義,書籍設計特別融入了氣味,從封面到特別製作的香氛書籤,讀者只要輕輕摩擦紙面,就能嗅見屬於嘉義山林的野薑花香,那是許多人童年的氣味記憶。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值得一提的是,《嘉義18巡:氣味》主創「平凡製作」是實際在嘉義生活、成長的編輯團隊,本書從發想到創作歷程,也讓創意總監黃銘彰深有感觸,他分享:「18巡,一方面是實地走訪18個鄉鎮的記錄;另一方面,在台語裡,『巡 Sûn』也有紋路、線條的意思。我們想留下的,是生活在這些地方的人,如何在時間裡留下自己的紋理。作為在嘉義生活的編輯團隊,我們盡量不去概括、不去命名,而是讓地方自己說話、讓每個人用自己的語氣與節奏說出:他們如何記憶,如何過日子。那些嗅覺與感官的線索,編織起來,也就成了一張獨屬於嘉義的生活肌理。」

氣味引路,走訪嘉義18鄉鎮!《嘉義18巡:氣味》地方誌用味道織就木都生活肌理
(圖片提供:平凡製作/攝影:Rafael Wu)

即日起,本書將陳列於嘉義縣內及全台各地的咖啡廳、藝文空間與圖書館,詳細地點資訊請見此,歡迎前去閱讀、嗅聞並感受嘉義的日常氣息。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