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中文創設計聯合展登場!從心開始,從臺中出發:3大展區結合區域紋理,堆石互動展現赤子之心,呈現宜居城市的文創力

2022臺中文創設計聯合展登場!

疫情和戰爭的虐火,在這個時代畫下一筆,身旁的人事物隨之來去,如我們所見,世界正在改變!這世界不缺新,缺的是可以發自內心體會的感動;而「新」不會是一個城市競爭力的唯一條件,如何轉化「舊」才能展現一個城市的獨特魅力。

2022臺中文創設計聯合展以「從心開始Starting Over」為主題,集結臺中市政府17個局會文創推動成果並融合時事內容,將文創設計結合臺中區域紋理,規劃「樂活」、「創意」、「風格」3大特色展區,呈現臺中宜居城市融合傳統與創新的發展,孕育出多面向的文化型態與生活貌樣,從心詮釋,傳遞臺中文創力與新意象。展覽將於10月28日(五)至11月6日(日)在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舊軌月台區第一月台登場。

以臺中景點-蜿蜒的高美溼地潮間帶規劃整體動線,象徵心轉的意象,和具有濃厚山味兒的原木展桌打造展場

堆石記事 描繪宜居城市的生活樣貌

臺中以北高南低的地形駐立於這塊美麗的島嶼上,山林與海洋的交替,古老的河床孕育了堅硬而粗獷的卵礫石,歷史與文化的輪轉,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積累,淬鍊出兼容與多變的魅力。本年度展覽策展人「竅門設計」王俊隆設計師,主視覺便以「堆石紀事」為發想,結合臺中在地插畫家「日淳」繪製的山海屯城插畫圖騰,描繪出各區風土文化與特色,刻印成為變化萬千的石頭紋理,表現宜居城市的生活樣貌。

呼應堆石記事的概念,民眾以圖繪或文字的方式,在石頭上畫出印像中的臺中或對生活的期待

用石頭來記事,自古有之,它是最原始、簡單的紀事方式,也是一種提醒,提醒勿忘初衷,回歸到最純粹的赤子之心。展區也加入互動小遊戲,以圖繪或文字的方式在石頭上記事,就可以獲得筆記本,再利用刻劃上具有臺中元素的水晶印章,設計專屬個人風格,用筆記本記錄生活,讓文創走進日常。

樂水、樂山和樂石 結合臺中區域紋理

從這座城市中,可以發現最時尚的新建築,推陳出新的創意設計,也可看到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古蹟,深受舊文化不斷沉潛、內化、再生而生成感動。策展人藉由發現城市、探索臺中的角度,以臺中景點——蜿蜒的高美溼地潮間帶規劃整體動線,象徵心轉的意象,和具有濃厚山味兒的原木展桌打造三大特色展區:「樂活之城」、「創意之城」和「風格之城」。

臺中是一座兼備山與海的城市,從高美濕地到東勢林場,一小時內的車程,以一個很親近的距離,滿足各種樂活的心;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致,造就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生活樣貌,不論走到那兒,大自然的氣息油然而生,就算身處車水馬龍,走一趟以自然為本的「綠宿行旅」,就能感受城市中的森林綠洲。

綠宿行旅將「山海屯城」路途風景變成插畫明信片,帶你認識臺中歷史和文化景點
綠宿行旅將「山海屯城」路途風景變成插畫明信片,帶你認識臺中歷史和文化景點

精緻的房卡套以「藝.遊臺中」為主題,由「綠宿行旅」和「日淳」插畫家共同設計,繪上臺中地標、物產等地域特色圖樣;入住「綠宿行旅」的旅人可在房卡套滴上療癒的精油,變成香氛小卡;小樹苗沿著虛線撕下,就是一張小書籤;綠宿行旅也將「山海屯城」路途風景變成插畫明信片,帶旅客認識臺中歷史和文化景點,放慢匆忙的節奏,人各安其所,自得其樂,就是這座樂活城市的願景。

文化轉譯生活所需 堆疊創意之城

文化是一層層堆疊出來的,經過時間的醞釀才有了深度,而將文化巧妙地將轉譯成為生活所需,便是創意。臺中位於臺灣的心臟地帶,南北文化的交融所在,世界級的製造聚落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成為推動創意發想的動能。串聯新和心的距離,由「衍象設計實驗室」闞凱宇設計師所設計的陶瓷作品「元器」,融入臺中漆工藝「蓬萊塗」文化資產保存者吳樹發老師的漆藝技術,將數位3D列印的現代陶器杯結合傳統漆藝;把臺中海線的金與銀,融入在器物胎體的壁紋上,增添海平面爍光粼動的海浪波紋,讓數位工藝與傳統漆藝透過轉譯的連結,帶來新的樣貌。

由「衍象設計實驗室」闞凱宇設計師所設計3D列印的陶瓷作品「元器」,融入臺中漆工藝-蓬萊塗文化資產保存者「吳樹發」老師的漆藝技術
由「衍象設計實驗室」闞凱宇設計師所設計3D列印的陶瓷作品「元器」,融入臺中漆工藝-蓬萊塗文化資產保存者「吳樹發」老師的漆藝技術。

由「fünwood 方木」將原木結合金屬拚接成木合金工藝的「紅酒開瓶器」,以連續弧面構成,圓厚飽滿的木頭,搭配底端的金屬座,包覆著工藝文化與手感溫度,適合一人小酌或是派對暢飲時刻,讓工藝走入日常,體現為生活新美學。

fünwood 方木將原木結合金屬拚接成木合金工藝的「紅酒開瓶器」,不論是一人小酌或是派對暢飲時刻,都會你開瓶的好幫手
fünwood 方木將原木結合金屬拚接成木合金工藝的「紅酒開瓶器」

風格之城 呈現獨具魅力的臺中語彙

每年10月的「爵士音樂節」為臺中暈染上輕鬆悠閒的色彩,串起多方的爵士旋律、人潮和節慶,萬千旅客從各處造訪,一起感受臺中獨有的Jazz氛圍,也為臺中帶來國際級城市的識別度。當悠揚的旋律響起,「木匠兄妹」與「竅門設計」王俊隆設計師合作推出的「手機擴音座」,以平台式鋼琴為造型,輕鬆地架上手機,就能讓爵士樂融入日常,成為生活的調劑品;藉由琴箱的共振原理,將聲音共鳴或反射,創造生動又趣味的木製小物。

「木匠兄妹」與「竅門設計」王俊隆設計師合作推出的「手機擴音座」,以平台式鋼琴為造型,輕鬆地架上手機,就能讓爵士樂融入日常,成為生活的調劑品
「木匠兄妹」與「竅門設計」王俊隆設計師合作推出的「手機擴音座」

旋律以日常的樣態滲透生活,氣味也形塑了臺中獨有的記憶。傳承三代的編織品牌「溪泉」與「本質創作室」,合作設計 「藺編背帶包TB (Tote Bag)」和「藺編背帶包MB (MiniBag)」,以麂皮絨材質融合藺草織帶,融入了具溪泉意象的「藺草編水波紋」和經典的「藺草編網花花紋」,讓藺草的香氣隨著使用而越發擴散;通過異材質的創新演繹,呈現不同質感的層遞漸進;除了注入獨特風格,也增添了實用性能,「藺編背帶包TB (ToteBag)」可容納A4/ 14吋筆電,上班、逛街都可搭配;「藺編背帶包MB (Mini Bag)」可裝進皮夾手機,隨時帶著就走。

溪泉-藺草托特包提袋3
溪泉-藺草托特包提袋

從臺中出發!文創選品結合傳統與創新

透過多元文化的詮釋,將文創設計與在地元素交融,呼應不同文創選品的內涵,傳遞出新臺中意象,實在的表現出技術有價,但是文化的厚度無價。例如「臺中市政府勞工局摘星計畫」所輔導的青創品牌「吾革氏」設計的「離岸中部粽」,透過幽默的創意表現,傳達以年輕人話題為發想的中部粽消波塊,成為另類的臺中名產;或是由「社會局」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共同推出的「不老文創月餅禮盒」,以銀髮族參與製作為概念,使用大膽、活潑的語彙突破傳統印象;又或是由「教育局」結合「陶藝教學中心」的「臺中海線印象青花系列瓷器」,將海線的特色景致和老宅窗框圖案,融入故鄉海的味道。

中市教育局陶藝教學中心的「臺中海線印象青花系列瓷器」,將海線的特色景致和老宅窗框圖案,融入故鄉海的味道
中市教育局陶藝教學中心的「臺中海線印象青花系列瓷器」

免費參加:動手體驗.Fun心玩

展覽期間將舉辦一系列的「動手體驗.Fun心玩」活動,只要完成小任務,即可免費報名參加「DIY鹿角蕨上板」工作坊、「皮革動物鑰匙圈」和「漆盤蒔繪」;週末現場更加碼「疊疊樂.堆石頭比賽」,有機會獲得愚室實驗所復古臺中精緻明信片;另外喜歡爵士樂的你,絕對不可以錯過「鼓的對話-Jazz即興快閃表演」與「聆聽山與海-空靈鼓表演」,在假日午後和我們一起享受Chill Out的氛圍,體會臺中源源不絕的文創力。

展覽期間將舉辦一系列的「動手體驗.Fun心玩」活動,只要完成小任務,即可免費報名參加「漆盤蒔繪」手作體驗活動;
「漆盤蒔繪」手作體驗活動;

活動免費參加,名額有限,相關體驗工作坊與展覽最新資訊,請密切關注「台中原創.在地文創」官網、FB粉絲專頁。

【 展覽資訊 】

展期:10/28(五)~11/16(日),每日上午11:00~下午6:00

地點: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舊軌月台區第一月台(臺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1號)

免費入場

「台中原創.在地文創」FB粉絲頁

FB QR code

「台中原創.在地文創」官網

官網QR code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雙年度盛事「高雄設計節」,於10月2日至11月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隆重登場。本次展覽邀請高雄生長的旅日設計師林唯哲擔任總策展,以「高潮指南:你的主張 What is your voice」為題,顛覆傳統的城市行銷手法,將高雄視為一個具備街頭精神的潮流品牌,超過60位來自設計、藝術、街頭文化等領域的創作者共襄盛舉,邀請市民一起成為高雄潮流人,一同發聲,定義屬於自己的高雄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

策展人林唯哲出生成長於高雄,現定居東京,長期關注亞洲城市的文化流動與視覺傳達,他將個人對街頭文化與設計語言的敏銳觀察,帶回熟悉的土地,以策展形式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這份不爭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根植於產業底氣與庶民生活節奏的從容與自信。」高雄的態度,不是追求西裝筆挺的菁英形象,更像是一位穿著寬鬆 T-shirt、自在隨性的「街頭歐爸」。此次展覽正是要褪去城市的包袱,回歸最真實、最「Real」的街頭聲音,讓觀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打造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

展覽視覺以「塗鴉覆蓋」為概念,呼應了街頭文化中最純粹的行動:發聲。策展團隊表示,塗鴉不是破壞,而是對現有框架不滿、對主流敘事反動的最直接表達。它象徵著將自己的聲音「覆蓋」上去、主張立場的行動。主視覺以「試噴頭、試手感」的隨性筆畫為元素,多彩的噴漆則象徵著多元主張的共存。這場展覽是一場鼓勵人們勇敢發聲的潮流運動,讓每個「我」都有話可說,自信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高雄態度」。展覽將串聯設計、時尚、塗鴉、建築、策展、表演與數位創作等領域,打造一個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讓高雄成為青年世代與創作者們表達態度的能量場。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從7大展區認識高雄

「高潮指南」展覽規劃了7大主題展區,透過互動裝置、影像訪談與原創作品,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高雄。另外,展覽期間,現場也有潮流賣店「你這個潮包」,販售高雄態度周邊商品。

態度的根源:由高雄街頭天王以AR影像再現潮流。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潮字典:以巨型辭典的形式,解析高雄獨特的城市現象,沒有官方用詞,只有來自街頭的角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腔:透過影音裝置,帶領觀眾學習來自街頭的聲音,探索高雄獨有的口音與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蝦款?高雄款!:邀請50位設計師,以高雄態度為主題進行潮T創作,將主張穿戴在身上。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左岸:展出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探討高雄文化養分如何激發原創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人指點:透過五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創作者的一鏡到底行走訪談,跟隨他們的腳步一同走在最有態度的高雄街頭。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幫高調:集結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展現高雄不同風格的想像樣貌,鼓勵觀者定調自己的「高雄式」風格。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 高雄設計節2025 ] 
展期:10.02 (四) - 11.02 (日)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門票:免費入場

資料提供|選選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中,位於鹿港公會堂的「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展區,邀請觀眾走進彰化的稻田圳流,走進如祭品如山的普度場景,也走進自己內心最虔誠的祈願,在這趟平安之行裡,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

從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

「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由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在地文史團隊「發落文化」、空間團隊「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攜手打造,從彰化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帶領觀眾體會繁複厚禮中蘊含的殷切祈願與平安信念。展區位在1928年興建的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中,前身曾為奉祀蘇府王爺的「萬春宮」舊址,也曾作為鹿港八郊(指八個商會)之一的「廈郊」所在地,後轉作地方聚會場所「公會堂」,百年來始終承載著民俗與公共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地方節俗化作討喜的當代符碼

為了讓節俗以更親切的姿態走進當代人生活之中,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以寄寓濁水溪的藍色調為主色調,搭配象徵歲時流轉的圓環線條;至於畫面上彷彿一躍而出,可愛龍虎形象則脫胎自虎型端午香包「虎仔香」及端午迎龍王的「龍王頭」靈感,將地方節俗化作鮮明討喜的當代符碼,也在飽滿視覺中寄寓滿滿的平安意象。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

從此概念出發,當人們走進「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首先將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當製作供品的職人身影在眼前開展,對照現場「頂桌」與「廈桌」上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觀眾將發現,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以及為所愛之人祈求的真心實意。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循著信仰的軌跡,共行平安之路

循著信仰的軌跡走出家門,案桌旁的仙界工藝畫作,則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營造出神祇視角的仙界氛圍,也邀請觀眾將視角拉升至神祇的高度,俯瞰彰化四時節慶景象,共行平安之路。此時,映入眼簾的是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循著圓盤向外延展,八大民俗節慶自「拜天公」至「謝下元」次第展開,以物件搭配圖文講解,節俗脈絡在眼前逐漸清晰,成為可感知的文化風景。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開五感體驗,感受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除了靜態觀賞,平凡製作與發落文化更邀請觀眾在此展開五感體驗:嗅聞巨型端午「虎仔香」散發出的艾草與菖蒲香氣;聆聽由鹿港出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親自誦唸的〈鹿港普度歌〉;並在互動設計團隊「馥谷餘」打造下,踏入沉浸式遊戲,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最後,更可於馥谷餘以科技轉譯「花壇迎燈排」的互動裝置中,輸入自己的姓氏,生成專屬「字姓燈」,體驗成為頭家爐主,與家族共享神祇護佑的榮耀時刻。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體驗完饒富意趣的互動設計後,接著別忘記抬頭仰望,彰化的真實模樣在眼前展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溪流邊的人群、家戶前的香案、普度時澎湃的「普肉山」,以及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此時,耳畔同時響起彰化出身的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為展覽量身打造的音樂,聲影交織之間,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歷久不衰的習俗,至今仍緊緊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一字排開的平安小物,到鹿港童玩「葫蘆問」

最後,讓我們轉身走進「平安行」,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呈現人們如何在日常裡寄託祈願、守護平安。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來到台上,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觀眾更可在遊戲後抽取共26款獨家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在趣味互動中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從靜態凝視到身體參與,這趟涵蓋拜天公、慶上元、迎媽祖、安營、慶端午、贊中元、祭水圳、謝下元等民俗文化的彰化之旅,也在此緩緩落幕,留下平安的餘韻與祝福。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沉浸式遊戲讓人彷彿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

展期| 10月10日(五)- 10月26日(六)週日至週四10:00-18:00;週五至週六10:00-20:00
地址|鹿港公會堂(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 72 號)
音樂演出|10月11日(六)15:00 - 15:30 文開國小・南音雅月
                  10月12日(日)15:00 - 15:30 華龍國小・北管新傳
文史導覽|10月18日(六)08:00 - 10:00 民俗愛好者黃雅君老師 X 拜天公平安採買
                  10月19日(日)15:00 - 17:00 民俗愛好者李宗學老師 X 找尋鹿港平安物

資料提供|平凡製作、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