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ier Grain de Café 點豆成金 品味日常非凡美

Cartier Grain de Café 點豆成金 品味日常非凡美

17世紀,時髦的巴黎人飲啜咖啡優雅;1940年代Cartier點豆成金,體現日常的非凡品味,半世紀之後,靈感烈火重燃創意熱情,工藝深焙金豆珠寶全感官魅力,玩賞風格配戴妙趣。

「看見,萬物皆美,尤其是意外之處的美。」Cartier最新珠寶系列Grain de Café系列以此為開場分享。Café,這個由巴黎人在17世紀創造的優雅時髦傳奇,現今作為生活再日常不過的飲品,卡地亞重燃品牌靈感烈火,炙金工之藝,烘焙咖啡豆主題珍寶,品味獨一無二,醇馥豐盈的風格美學。

030_CARTIER-GDC (1)

1933年,當Louis Cartier慧眼識英雌,將藝術總監大任交付Jeanne Toussaint,身著中式真絲睡衣足蹬紅色韃靼靴的她,一身瀟灑不羈,如鍾愛的美洲豹擁有著自由靈魂,大膽探索世界,倍受矚目的「豹女郎」,既好奇於自然萬物,沉浸多元文化,又視意外為難得驚喜,敞開心中視野,俯拾皆是收穫,開闢自成一格的創意疆域,造就出人意表、新奇別致的珠寶作品,引領了Cartier黃金時代。Jeanne Toussaint讓流連於裝飾藝術的傳統目光,移轉到當代現實事物,別針、菸斗、鉚釘、天堂鳥......甚或是丁點如咖啡豆,都能是設計焦點。在平凡與珍貴之間,透過創意妙手,締結妙不可言的聯繫,恣意展現潛在的象徵寓意和魅力,令世人為之驚艷。

拼拼06020002

創意昇華 平凡見珍貴

紀錄追溯至1938年,玲瓏小巧的咖啡豆首次拾藏於卡地亞珍寶匣。即便迷你,乘載的品牌精神與技藝可謂鮮明。Jeanne Toussaint選用擅長的黃K金素材塑其身,金色光波穿透了她的創作脈絡,平滑表面或條紋、槽紋、編織、網紋或鉸接,型態因命題而生且多彩,綴滿精緻果實的棕櫚樹、金雕月桂葉,而或是色彩絢麗的花簇。自然主義花園裡的新品種橫空出世,特意精雕的V型葉脈紋理,立體化咖啡豆動態,順勢刻印了圖騰,每片葉尖上鑲飾單顆鑽石不僅畫龍點睛,異材質互映的光燦更顯靈動。無論是趣致流蘇成穗對比金索繩鍊的大器華麗,或逐一吊掛成墜鍊活躍於粉頸胸前,興味十足且前所未聞的表現手法,轉殖神奇豆子裡的成癮因子,深受50與60年代潮流之士喜愛,風靡一時,從Grace Kelly到Audrey Hepburn,兩大優雅女神都是黃金豆迷。半世紀之後,物換星移,靈感本尊業已演進至第三波精品化浪潮,Cartier經典再現,傾注親炙生活熱忱,Grain de Café珠寶系列與新世代的我們,共享敏銳善感的品味美學,無限創意工藝沁入日常,點滴皆珍貴,盡情感受玩賞風格配戴之趣,精彩意猶未盡。Grain de Café系列的美感、創意傳承和燦爛光華,透過品牌及此系列代言人,備受矚目的國際影壇新星Elle Fanning所展現,一如當年的金豆迷Grace Kelly,柔美氣韻,講究品味細節,優雅動人風采薰染日常非凡美。

拼拼06020003

拼拼06020004

工藝深焙 珠寶全感官魅力

「Grain de Café系列可謂全新寫實美學力作。它摒棄對自然的刻板模仿,而是昇華為激發多重感官的立體構型珠寶。」卡地亞珠寶與腕錶創意總監Marie-Laure Cérède闡釋。一脈相傳的觀點對焦於生命力,特別是細微如豆,如何寫意自如體現其巨大活力能量,Marie-Laure Cérède從動態細節、造型及金藝著手。奠基於飽滿、圓潤、豐實之上,精神準則是化繁為簡,融會貫通原創細琢金質豆粒的智慧,新生的咖啡豆葉、藤枝帶著雙重交織特質,一組項鍊和戒指特選黑曜石如深焙焦糖的色澤,一樣在葉尖綴上鑽石,在玫瑰金粉彩鏈環圍攏下,與金質豆粒叢生相間綴點雙層冠飾,深淺有致,輕重平衡,緊簇流瀑般色暈和輝芒激發個性火花,洋溢歡欣姿彩。同系列相異款,取相應對稱的單冠結構,簡潔秩序見俐落律動巧思,大小比例相異的豆粒層次排比出優美雅致的弧線,順著黃金和白金「棕櫚樹」形鏈條輕拂於胸前或搖曳於腕、指間,工坊巧手悉心裝嵌,每一顆豆粒都能靈活擺動,舉手投足,輕盈悅耳的鈴鐺聲更添妙趣,萬物之美,受之感官,以心領會!

CAR_CRH4404700_CCS_01_03_TC SID156 Bague Grain de Café OR

CAR_CRMXE0NFK8_CCS_01_01_TC_SKY127_MG_Gam

文| SS 圖片提供|Cartier

回溯卡地亞設計緣起!跟著Trinity系列環遊珠寶傳奇聖殿

回溯卡地亞設計緣起!跟著Trinity系列環遊珠寶傳奇聖殿

Trinity不僅源自領先於時代的大膽想像,為當時的珠寶設計帶來現代風潮,更自問世以來便與卡地亞歷史緊密呼應——從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皮埃爾.卡地亞(Pierre Cartier)和雅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三兄弟,到巴黎、倫敦、紐約,皆呼應數字「3」的三環魔法,今年初卡地亞也在這三座承先啟後的「殿堂」接連舉辦慶祝盛典,Trinity在時代推進下,始終與城市美學共振,揭開傳奇序幕。

(圖片提供:Cartier)
(圖片提供:Cartier)

PARIS 巴黎

作為卡地亞家族第三代傳人,路易卡地亞於1899年,帶著家族使命和對藝術的獨到理解,與父親Alfred Cartier會合的他,決心在巴黎為家族事業創建新基地,而入主了巴黎和平街13號,由此締造之後的輝煌。

他以18世紀新古典主義美學為基礎,將花環主義風格引入品牌,創造了自己的風格,而「裝飾藝術」再到之後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時期的「黃金年代」,都與路易卡地亞息息相關,也正是在這裡,作為品牌的緣始之地,和平街13號開創了屬於卡地亞的百年傳奇。

如今,巴黎和平街旗艦店開闊宏大的空間,仍以歷史沙龍為設計線索,揭露卡地亞世界的核心精神,邀請貴賓們潛心沉浸於美學的探索之旅。 

(圖片提供:Cartier)
(圖片提供:Cartier)

LONDON 倫敦

卡地亞遷址巴黎和平街後,品牌著手拓展海外版圖,1902年卡地亞在新伯靈頓街開設倫敦分店,並被愛德華七世褒揚為「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授予皇室委任狀。1906年,卡地亞第三代繼承人之一的雅克卡地亞接掌,他上任後將倫敦店遷至新龐德街175號,開啟了流光溢彩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Cartier)
(圖片提供:Cartier)

1967年,正值「搖擺倫敦」(Swing London)的全盛時期,雅克卡地亞之子Jean Jacques 從一枚於車禍中受損的卡地亞手錶中獲得啟發,設計出擁有扭曲線條的Crash 腕錶,不僅蘊含當時這座城市蓬勃的活力,亦徹底顛覆了腕錶的設計常規。

(圖片提供:Cartier)
(圖片提供:Cartier)

NEW YORK 紐約

卡地亞的紐約傳奇,始於皮埃爾卡地亞於1909年踏足紐約,尋找開設專賣店的理想地點,而曼哈頓的一棟宅邸令他一見傾心,宅邸業主Morton Plant的妻子也愛上了卡地亞珍藏的一條華美珍珠項鍊,1917年的歷史性交易令兩人夢想成真。

(圖片提供:Cartier)
(圖片提供:Cartier)

1969年紐約掀起一股變革風潮,市場渴求一款易於佩戴的優雅金質珠寶,這啟發了卡地亞設計師Aldo Cipullo創造Love手環,並於1971年再創作出Juste un Clou系列手環。事實上,皮埃爾卡地亞當年早將舉辦公共展覽化為品牌傳統,令專賣店成為深受歡迎的文化之地,而紐約的城市風貌在百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卡地亞第五大道專賣店的魅力卻始終不曾褪色。

(圖片提供:Cartier)
(圖片提供:Cartier)

文|張瑋涵

圖片提供|Cartier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4月號《當代設計的雋永想像》

Van Cleef & Arpels迷人珠寶工藝於首爾再現!專訪《時間、自然、愛》典藏臻品回顧展策展人及典藏部門總監

Van Cleef & Arpels迷人珠寶工藝再現!專訪《時間、自然、愛》典藏臻品回顧展策展團隊

2019年,梵克雅寶在義大利米蘭王宮(Royal Palace of Milan)首次舉辦《時間、自然、愛》典藏臻品回顧展,為人們開啟領略世家迷人珠寶世界和卓越工藝的大門;4年後,經歷中國上海和沙烏地阿拉伯,展覽落地韓國首爾,策展人Alba Cappellieri及梵克雅寶典藏部門總監Alexandrine Maviel Sonet,與我們分享這次精妙絕倫的策展規劃,如何回溯1906 年以來的標誌性設計與風格演變,再次奏響Van Cleef & Arpels不朽魅力的光陰之曲。

1937年「37」胸針,全空心的結構演繹二元美學(左)、1951年的Zip項鍊只需拉動流蘇即可轉換成手鍊,為梵克雅寶歷來最前衛的作品之一(右)。圖為世家與韓國藝術家Younghee Suh攜手的合作。(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1937年「37」胸針,全空心的結構演繹二元美學(左)、1951年的Zip項鍊只需拉動流蘇即可轉換成手鍊,為梵克雅寶歷來最前衛的作品之一(右)。圖為世家與韓國藝術家Younghee Suh攜手的合作。(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當地文化元素與典藏資歷的對話

梵克雅寶典藏部門總監Alexandrine Maviel Sonet指出,「我們以往,從未在首爾舉辦過如此規模的展覽,而Maison旗艦店於18個月前開幕,這是一個絕佳時機,邀請大眾近距離欣賞世家的美學理念。」

首爾D Museum又名Daelim Museum,不僅是韓國首間攝影博物館,自2015年開幕即以「將日常生活塑造成藝術」為宗旨,透過各類展覽反思尋常物件的價值。除了展覽本身值得花上全天細細品味,不妨造訪江南區的Van Cleef & Arpels旗艦店Maison,旗艦店5個樓層均以環繞城市的7座山為典故,並以寬闊鏤空立面而引人注目。

梵克雅寶首爾旗艦店的外觀展示了綠色漸變,建築物於晚間會被巧妙地隱藏於結構中的照明系統照亮,在城市景象中注入柔和光芒。(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首爾旗艦店的外觀展示了綠色漸變,建築物於晚間會被巧妙地隱藏於結構中的照明系統照亮,在城市景象中注入柔和光芒。(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外觀上以菱形線條圍繞,是對Maison的致敬,亦呼應品牌所信奉的傳統工藝價值;一樓設有繁茂的花園,由世界著名韓國景觀設計師Seo Ahn設計,所有植物隨著季節更迭而變化;牆壁和天花板採用韓國歷史悠久的韓紙藝術,因其精緻的紋理而散發雅致氣蘊,私人沙龍休息區透過四面窗景還可欣賞城市夜景。

梵克雅寶首爾旗艦店一樓,環繞著彷彿從窗景延伸出去的花園,讓5層樓的店面在鬱鬱蔥蔥的自然中成長。(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首爾旗艦店一樓,環繞著彷彿從窗景延伸出去的花園,讓5層樓的店面在鬱鬱蔥蔥的自然中成長。(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這棟由長期與梵克雅寶合作的知名建築事務所Jouin Manku的Patrick Jouin和Sanjit Manku Stud操刀,完美融合法韓兩國的藝術遺產,打造出獨特且壯麗的建築。

梵克雅寶首爾旗艦店內部。(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首爾旗艦店內部。(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文學與珠寶,重塑時代景貌

珠寶藝術與時間的關係千絲萬縷,而珠寶創作亦在永恆不朽的傳統與倏忽萬變的時尚之間找尋平衡,《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時間、 自然、愛》展覽由作家Alba Cappellieri策展,她同時也是米蘭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Milano)珠寶及時尚首飾碩士課程總監,梵克雅寶全球總裁及首席執行官Nicolas Bos當初透過歷峰集團設於米蘭的Creative Academy設計學院結識了這位義大利學者,深受其講學風格所吸引。

Alba Cappellieri以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為策展靈感泉源,從中淬煉出各個主體概念,藉以詮釋20世紀這個變化莫測的時代。

策展人Alba Cappellieri(左)及梵克雅寶典藏部門總監Alexandrine Maviel Sonet(右)。(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策展人Alba Cappellieri(左)及梵克雅寶典藏部門總監Alexandrine Maviel Sonet(右)。(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然而,即使是珠寶愛好者,也許仍很難想像Calvino的文學與高級珠寶有什麼關聯,Alba Cappellieri開門見山地說明,《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收錄了Italo Calvino原本希望透過演說,表達對新千禧年文學價值的看法,即將過去的千年見證了現代語言的誕生和演進,「他所提出的『輕』(輕盈)、『快』(速度)、『準』(精確)、『顯』(鮮明)和『繁』(多元),不僅是文學創作最崇高的修養,更是珠寶和其他藝術創作的價值,我們發現這5個概念各自呼應世家某些代表作,足證它們真確無誤,且至今仍不過時。」

1939年Cadenas腕錶,錶盤向佩戴者一方傾斜,只需輕輕傾側手腕即可低調地讀時(左)、1949年的Ludo隱密式手鐲款腕錶彰顯世家精湛的機械工藝,長方形錶盤藏於兩枚裝嵌彈簧的掀蓋下(右)。(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1939年Cadenas腕錶,錶盤向佩戴者一方傾斜,只需輕輕傾側手腕即可低調地讀時(左)、1949年的Ludo隱密式手鐲款腕錶彰顯世家精湛的機械工藝,長方形錶盤藏於兩枚裝嵌彈簧的掀蓋下(右)。(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當文學精神,能同義轉換成梵克雅寶世家的瑰寶,《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時間、自然、愛》有助我們突破侷限、了解人們此時此刻的處境。

Italo Calvino多年文學探索中的感悟,讓我們在他的世界裡找到答案,Alba Cappellieri強調「輕」、「快」、「準」、「顯」和「繁」彼此環環相扣,「把世界看成是整合各系統的系統(system of systems),尤其偉大小說作品應該涵蓋百科全書般、多元複雜的人性、文化與思維。」

1945年的芭蕾舞伶胸針產品記錄卡,梵克雅寶收藏的歷史檔案中,不乏栩栩如生的芭蕾舞伶草圖,世界非常重視其珠寶作品能如實捕捉舞者的翩然舞姿。(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1945年的芭蕾舞伶胸針產品記錄卡,梵克雅寶收藏的歷史檔案中,不乏栩栩如生的芭蕾舞伶草圖,世界非常重視其珠寶作品能如實捕捉舞者的翩然舞姿。(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Alba研究梵克雅寶的一個重點,是了解這個高級珠寶世家是如何透過珍貴作品來體現「時代精神」(Zeitgeist)。為了廣納多形態和多維度,向大眾顯現美輪美奐、千姿百態的珠寶世界,「任何策展工作,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必然是找到完美的敘述方式,透過時間順序來解讀一個品牌是比較淺顯的,但要建立一個跳出傳統框架的詮釋則困難得多。」她攜手展覽設計師兼藝術家Johanna Grawunder以及平面設計師Micha Batory,注入豐富的在地文化元素,打造出光影變幻、色彩絢麗的藝術空間。

《梵克雅寶:時間、自然、愛》典藏臻品回顧將兩大主體——Van Cleef & Arpels和D Museum的歷史相互交織,構成動人的沉浸式觀賞體驗。(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時間、自然、愛》典藏臻品回顧將兩大主體——Van Cleef & Arpels和D Museum的歷史相互交織,構成動人的沉浸式觀賞體驗。(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10 個展廳再現璀璨 循光步上觀展路徑

「Johanna受到當代書法的韓文字體和具有歷史意義的韓國色彩所啟發,包括青瓷的淺綠色、天空投映在海藻上的淺藍色,以至韓國漫畫常用的粉彩色調彩,她為每個房間選擇了特定顏色,並從4D維度打造了讓人只需環顧四周,就能發現層出不窮的漸變在發生。」

《梵克雅寶:時間、自然、愛》典藏臻品回顧展場既透視又折射的設置。(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時間、自然、愛》典藏臻品回顧展場既透視又折射的設置。(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Alexandrine Maviel Sonet盛讚展場既透視又折射的設置,「讓人深深沉浸其中,渾然不覺手機上的社群或通訊軟體通知。」Alba Cappellieri則爽朗表示:「與世家、和Johanna的合作,對我來說非常鼓舞人心且順利,當我開始埋頭研究梵克雅寶的品牌歷史,除了頂級美鑽和彩色寶石,我驚覺還有這麼多美麗的、未知的、值得被大眾所認識的不凡臻作,讓我深感責無旁貸,必須將它們帶到大家眼前。」

與其強調原本就受到大眾矚目的天價鉅作,Alba更期許自己書寫品牌故事的新篇章,「我們生活在現在,但同時也展望未來,並回到過去。」她亦於展覽中加入5個反映世家精神的題旨:巴黎、遠方、舞蹈、高級訂製時裝和建築的交融。

展覽設計師Johanna Grawunder認為,每次設計工作都是獨特的體驗,需向不同的地方、人民、光影和文化擷取靈感,並受到與梵克雅寶典藏資料的對話啟悟。(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展覽設計師Johanna Grawunder認為,每次設計工作都是獨特的體驗,需向不同的地方、人民、光影和文化擷取靈感,並受到與梵克雅寶典藏資料的對話啟悟。(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巴黎展區是一篇花都禮贊,頌揚這個20世紀初的藝術與審美之都;「遠方」則突顯創辦人和家族重要成員的先驅精神,他們遊歷遙遠的國度尋覓傳奇寶石,更從不同文明中汲取色彩和圖案。

她強調,「我們專門為高級訂製時裝設立了一個展間,對我來說,這是這次展覽中最美麗的房間之一,觀者將能看見梵克雅寶在處理紡織品這些材質和紋理,例如:絲帶、蝴蝶結、流蘇等元素,事實上,珠寶與身體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必須經過配戴,才能真正了解它。」

1945年的Arc de Triomphe粉盒,背景中的凱旋門浮雕栩栩如真,象徵和平重光和愉悅生活(左)、Marlene Dietrich配戴「Jarretière」手鐲的倩影曾在希區考克1950年拍攝的電影《慾海驚魂》、以及1951年奧斯卡金像獎等官方儀式中亮相(右)。(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1945年的Arc de Triomphe粉盒,背景中的凱旋門浮雕栩栩如真,象徵和平重光和愉悅生活(左)、Marlene Dietrich配戴「Jarretière」手鐲的倩影曾在希區考克1950年拍攝的電影《慾海驚魂》、以及1951年奧斯卡金像獎等官方儀式中亮相(右)。(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愛與餽贈 雋永之美

好作品不深陷宏大敘事的表象,《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指出,經由「快」(Quickness)直達敘事本質,得以帶來「準」(Exactitude)的視覺形象,繼而讓無論是現實還是幻想,都能輕而易「顯」(Visibility)。

Alexandrine Maviel Sonet以「Bird胸針連Walska吊墜」為例,1930年代擁有這顆曠世寶石的歌劇演唱家兼名媛Ganna Walska將之作為吊墜配戴,1971年這顆黃鑽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售出,世家應新主人要求,將之搭配祖母綠、藍寶石和鑽石且鑲嵌於黃K金雀鳥胸針上,作為饋贈妻子的禮物,慶祝弄璋之喜,「時間塑造了作品獨特的美感,體現其功能與社會價值,決定其風格、材質與所用工藝,最重要的是,揭示其背後的歷史背景。」

1971~1972年的Bird胸針連Walska吊墜,勾勒出雀鳥振翅翱翔的英姿,鳥喙銜著一顆96.62克拉水滴形切割黃鑽。(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1971~1972年的Bird胸針連Walska吊墜,勾勒出雀鳥振翅翱翔的英姿,鳥喙銜著一顆96.62克拉水滴形切割黃鑽。(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Bird胸針承襲世家可轉換珠寶的傳統,雙翼和尾巴可分別幻化成一雙耳環及一枚胸針,亦可拆下瑰麗黃鑽,作為獨立的吊墜配戴,重現寶石於1930年代的原有姿態。

Alba Cappellieri則分享,「1939年的Passe-Partout萬能珠寶項鍊也是梵克雅寶早期創作的可轉換式珠寶作品之一,讓現代女性可以根據不同造型和場合來進行各種配搭,我認為世家的創新從外人看來低調,但實際舉措卻非常前瞻,能推出這樣的設計,肯定對女性生活樣貌、女人內心的真實慾望都瞭若指掌。」這個項鍊以中央的胸針掩藏著金屬滑軌,使黃K金蛇鍊可隨意前後滑動,靈活調校成項鍊、手鍊或腰帶,中央圖騰亦可拆卸下來單獨作為胸針配戴,部分款式亦可轉換成耳環。

於1938年取得專利的Passe-Partout萬能珠寶,是梵克雅寶最先創作的可轉換式珠寶作品之一,紅寶石和海藍寶石構成色彩絢爛的花卉,以鏡面拋光黃K金葉片拱托。(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於1938年取得專利的Passe-Partout萬能珠寶,是梵克雅寶最先創作的可轉換式珠寶作品之一,紅寶石和海藍寶石構成色彩絢爛的花卉,以鏡面拋光黃K金葉片拱托。(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兩人皆認為高級珠寶是人類藝術、精湛工藝和設計的最佳表現之一,Alexandrine Maviel Sonet透露:「世家典藏部門的收藏工作,過程相當激烈,尤其當我們必須與想取得相同作品的私人藏家進行競爭,克服萬難獲得像Marlene Dietrich『Jarretière』手鐲這樣意義非凡的傑作,並有機會在展覽中與大眾分享,對我們來說非常振奮。」

1938年Wild Rose Minaudière珍貴百寶匣,包括粉盒、綴有隱密式鑲嵌紅寶石的小盒、唇膏筒、記事簿、打火機和梳子,鑲嵌紅寶石的野玫瑰鉤扣,分拆後可化作胸針。(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1938年Wild Rose Minaudière珍貴百寶匣,包括粉盒、綴有隱密式鑲嵌紅寶石的小盒、唇膏筒、記事簿、打火機和梳子,鑲嵌紅寶石的野玫瑰鉤扣,分拆後可化作胸針。(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於是,當高級珠寶與文學、哲學價值齊聚一室時,所綻放出的光芒不僅僅是珠寶本身,《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時間、自然、愛》展覽充分體現世家掌握時代脈搏的非凡功力。

Alba Cappellieri

義大利學者、策展人和作者,現為米蘭理工大學珠寶及時尚配飾設計系主任。2013~2016年於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設計主導創新技術」課程,2017~2023年先後受邀擔任大阪、雪梨、邁阿密、漢堡等地的義大利設計大使(Ambassador of the Italian Design),她也是義大利The Jewelry Museum in Vicenza的創辦人兼總監。

Alexandrine Maviel Sonet

曾任法國博物館、科學及文化 中心聯合組織董事總經理,亦曾於歐洲多個公共和私營機 構擔任管理職位,及服務於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及其他文化機構,現為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部門總監,該部門分別負責梵克雅寶藏品、展覽、典藏資料與歷史 傳承專案。

文|張瑋涵
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1月號《給下個世代的藝術靈光》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