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漢字成菜色靈感!T+T新餐廳「Circum-」聚焦華人飲食風味,解析8道菜蘊藏的文化故事

七巧板、漢字都是菜色靈感!T+T新餐廳「Circum-」聚焦華人飲食風味,解析8道菜蘊藏的文化故事

以「華人文化」為主軸的fine dining,會是什麼樣貌?正積極拓展版圖的米其林一星餐廳T+T,推出全新餐飲品牌「Circum-」,餐廳落址於台北晶華酒店。有別於T+T主打當代亞洲料理,Circum-更聚焦於華人飲食風味,由主廚羅偉誠(Leo)與副主廚陳泊均(Benson)掌勺,以法料手法詮釋華人於世界各地發展出的飲食風貌,以及中式風味所開展出的多重宇宙。從經典益智童玩、惜食觀念、流傳千百年的文化符碼,到主廚自身的家傳風味,都被收束於菜單之中。

CIRCUM.008
T+T推出全新餐飲品牌「Circum-」,位在台北晶華酒店B2。(圖片提供:Circum-)

先了解「Circum-」是什麼意思

源於拉丁文的Circum,經常作為帶「環繞、圓形」意象的英文單字字首,呼應著華人文化恪守的「融合」與「團圓」概念;字尾特別注入了「連字號」,則象徵遵循傳統之餘,仍保持與其他飲食文化連結的開放性。兩著相加形成什麼意義?Circum-這樣說:「華人心攜家的味道行遍東西,與四方風土發展出多元的友誼,開展出獨到的飲食哲學。」

CIRCUM.011
餐廳空間。(圖片提供:Circum-)

T+T養成主廚團隊掌舵 

Circum-由兩位曾在T+T服務的廚師掌勺,他們皆為台灣出身,並曾赴多地習藝。其中,主廚羅偉誠擁有許多國際賽事的經歷,佳績遍及泰國、檳城、上海等地,磨練技藝的同時也吸取了多元文化養分;副主廚陳泊均曾赴瑞士求學,後回到亞洲廚房工作,曾在香港四季酒店三星餐廳Caprice、台灣當代海岸風味精緻餐廳Coast任職。透過Circum-,他們邀請饕客隨著菜單的推演,慢慢拾起共同記憶中的味蕾拼圖。

CIR.001
左為副主廚陳泊均,右為主廚羅偉誠。(圖片提供:Circum-)

「華人風味環狀帶」:從8道料理,看各地華人的文化故事!

開幕菜單就像是餐廳的自我介紹,Circum-如何表現?主廚團隊從台灣成長記憶、海外生活經驗汲取靈感,透過料理刻畫華人文化,帶著大家回望歷史、觀看現在也遙想未來。這麼說還是有些抽象,我們直接舉幾道料理來說明。

七巧板開胃菜,暗示中國漢人渡海來台的歷史

開餐先送上以「七巧板」為發想的開胃菜,7種小點呈現了6種醃漬手法,包含醋醃、粉醃、醬漬、酒漬、醬滷、油封,一路從清爽的梅漬蕃茄,遞嬗至醬漬溏心蛋、紅油豬耳等濃厚風味;吃畢再來杯溫熱的米泔湯暖胃。

CIRCUM.016
菜色「七巧板」。(攝影:izzie pang)

這道菜背後的蘊意是什麼?相傳七巧板起源於中國明、清時代,後來演變為東南沿海水上人家的迎賓遊戲。無論是菜色「七巧板」或遊戲七巧板,都暗示著在台華人的移民史——從中國漢人來台屯墾、清領時期登陸,一直到國民政府來台,都可見台灣與中國在歷史上來往緊密,這也影響了中國各種習俗與傳統文化傳入台灣,當中也包含中餐八大菜系(京、魯、川、蘇、浙、閩、粵、湘)的烹調技法,其與在地飲食相互融合,演化成新的風味樣貌,彷彿提早顯影了「全球在地化」的雛形。

CIㄐ.001
菜色「七巧板」。(圖片提供:Circum-)

台灣街頭小吃、辦桌文化現跡餐桌

菜單中一道名為「惜食」的菜色,以蝦為主角表現,一邊是蝦肉、蝦高湯凍,另一邊則是蔥油餅的變奏,內餡包的不是台灣攤販慣用的豬肉,而是蔥與蝦膏,佐上呼應冰花煎餃意象的酥脆蕾絲餅,將兩種台灣人熟悉的小吃融為一體;同時透過完整運用整隻蝦的各個部位,貼合華人不浪費、惜食的觀念。

CIRCUM.015
菜色「惜食」。(攝影:izzie pang)

主廚兒時吃「辦桌」的回憶,重現於熱前菜「回甘」當中。碗中的花菇、魚皮、鮑魚都經過長時間風乾,以減少腥味、加乘食材原本的鮮味,最後一同覆上軟綿蒸蛋,帶有辦桌大菜「羹湯」的甘甜,也表現出酸甜苦辣之外的第五種滋味——「鮮味」(Umami),一種僅在亞洲確立的獨特味覺。

CIRCUM.001
菜色「回甘」。(攝影:izzie pang)

熱湯體現文字的精妙

記載文化重要的媒介與工具——文字,也融進主廚的創作。冒著熱氣的「魚羊」,拆解自漢字「鮮」,運用鯽魚、大骨、酸白菜熬成的上白湯,搭配綜合香料醃漬的羊腿肉,交織出海陸雙拼的濃郁鹹鮮,也為寒冷冬日捎來暖意。

CIRCUM.002
菜色「魚羊」。(攝影:izzie pang)

肉骨茶致敬南洋華人,講述大航海時代的故事

星馬知名美食「肉骨茶」也現身菜單,被主廚取名為「國際漫遊」,呼應地理大發現促進文化與物產交流的歷史,蘊含肉骨茶的靈魂——胡椒——從印度傳到歐洲、再循環進入中國沿岸即東南亞,最終與中藥材結合成為南洋華人移民最愛的補湯的故事。主廚將豬的多個部位——五花肉、皮、舌、耳朵——切碎,結合鮑魚香菇丁,包入中式糕點常見的酥皮;上桌時再沖入以香料、醬油調味的閩南派肉骨茶黑湯,溫潤的藥材香氣瞬間四溢。

CIㄐ.002
菜色「國際漫遊」。(左|圖片提供:Circum-/右|攝影:izzie pang)

東、西方元素共融,呈現華人在世界各處落地生根

華人飲食除了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現蹤,也隨著移民落地美國、加拿大、澳洲等西方文化國家,各地的唐人街便是華人移民思念「家鄉味」的體現。這份情懷也成為主廚靈感,在菜色中涵融了東、西方元素,像是一道以香港美食「龍蝦伊麵」為基礎的主菜,將伊麵以義式麵疙瘩(Gnocchi)替代,呈現不同於印象中的新口感。

CIRCUM.012
菜色「團團圓圓——龍蝦伊麵」。(攝影:izzie pang)

另一道菜色「出頭」,將酥炸獅子頭鑲上粵式芋餃,既表現出獅子鬃毛的視覺意象,也為菜色增添受華人喜愛的芋頭香;同時搭配了米香與黑松露醬汁,邀請大家用米香沾著醬汁品嚐,巧妙轉譯了西方世界用麵包沾醬的飲食習慣。

CIRCUM.003
菜色「出頭」。(攝影:izzie pang)

菜單的結尾,則延伸了華人家庭「餐後吃水果」的習慣——主廚以台灣盛產的季節水「果」,結合流動到日本的漢字「菓」,做出多種口味的精緻菓子。吃甜點之前,得先抽籤詩!選詩呼應了果物所代表的節氣,是Circum-埋下的小巧思。

CIㄐ.003
甜點|結好果。(圖片提供:Circum-)

CIRCUM.014
吃甜點前得先「抽籤詩」。(攝影:izzie pang)

作為T+T風味版圖的再延展,Circum-選擇以遍居世界各處的「華人」為題,在全球化已然成為日常流動的今日,藉多元的飲食風貌探照更具體的身份認同;同時邀請擁有不同文化背景、卻共享對美食熱愛的饕客,一起洄游在這條傳承於內、連結於外的「風味環狀帶」。

CIRCUM.006
(圖片提供:Circum-)

以「船艦」為靈感的用餐空間

回應「華人風味環狀帶」品牌主題,Circum-找來「直尺設計」操刀空間,以大航海時代的船艦為靈感,選用橘紅色系與紅銅、木質、石材等質地,疊加出濃厚的科幻氛圍,活潑不失莊重。覆蓋餐廳外牆的片型元素,則是以金屬、壓克力搭配製成的特殊材質,形塑出海浪滔滔拍打的視覺意象。

CIRCUM.007
用餐空間。(圖片提供:Circum-)

CIRCUM.010
餐廳入口處。(圖片提供:Circum-)

《舳》藝術裝置象徵安定力量

設於空間中心的機械燈光裝置,是由藝術家陳湘馥專為Circum-訂製的作品《舳》,象徵巨型航海羅盤。創作過程中,陳湘馥考察了中國宋代造船、航海相關文獻,以《夢粱錄》中的一段話——「風雨冥晦時,惟憑針盤而行,乃火長掌之,毫釐不敢差誤。」——為發想,讓《舳》的中心針盤緩慢旋轉,令作品本身的暖色光源照映在手鎚紅銅片、冷色澤的鋁合金上,與空間中的漸層色調相互輝映。

CIRCUM.009
由藝術家陳湘馥專為Circum-訂製的作品《舳》(圖片提供:Circum-)

如果說Circum-是一艘船艦,那《舳》就是為遠航帶來安心力量的指引,帶著客人登上船艦,於「華人風味環狀帶」進行探索與發現。每一次的航行,都連結著時代的演變,也維繫著在陸地島嶼、海底板塊之間隱形的文化脈絡。

CIRCUM.004
(攝影:izzie pang)

Circum-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39巷3號(台北晶華酒店B2)

營業時間|午餐 週五至週日 12:00-15:00/晚餐 週二至週日 18:00-22:00

套餐價格|季節套餐 $3,280;侍酒師餐酒搭配 3杯 $1,280/6杯 $1,880(以上皆需另+10%服務費;水資另計 $100/人)

訂位請至inlineFacebookInstagram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 X 秘製關東派醬汁 X 旬味料理呈獻日式宴席

東京米其林星級「壽喜燒割烹 日山」插旗台北!傳承百年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東京人形町名店「壽喜燒割烹 日山(すき焼割烹日山)」以高品質和牛著稱,憑藉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和秘製關東派醬汁,在城中壽喜燒一級戰區圈下一席之地,連續十年摘下米其林一星,並獲日本權威美食網站「食べログ (tabelog)」評選為百大名店。

如今這家「東京預約困難店」不必飛出國就嚐得到!「壽喜燒割烹 日山」進駐台北新光三越A4,和牛及壽喜燒醬汁皆從日本空運來台,忠實呈現本店美味,另透過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厚蛋燒、刺身等豐富旬味料理,呈獻以壽喜燒為亮點的日式宴席。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日山壽喜燒」東京人形町本店。(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百年歷史「和牛鑑定專家」

1935年開業至今的「壽喜燒割烹 日山」, 主張「肉品即料理靈魂」。這份精神源於創辦人村上禎一的事業背景,他在肉類尚未普及的1910年代,便在廣島從事肉品批發和零售事業,並握有日本最大肉品市場「東京都中央卸売市場食肉市場」的拍賣資格執照,建構起從市場到餐桌的一條龍肉品供應鏈。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百年來,「日山畜產」所供應的和牛,全數由鑑定師(目利人)在拍賣市場整頭競標而來,這套傳承一世紀的「日山標準」不全聚焦於銘柄牛,而是由鑑定師「眼觀」和牛身形、油脂光澤,感受其油質滑順度、肉質彈力等「觸感」,得標後再送往日山自家工廠經熟成、修清、真空包裝等9道工序後,經空運直送到店。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除此之外,和牛在送到饕客餐桌之前,都經過鑑定師親自試吃,評估和牛各部位的赤身與脂肪比例、旨味釋放方式、脂肪融化的油香等等,以確保肉品品質,更將親測經驗編輯成《日山筆記》供公開查詢,不藏私與饕客們分享!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揭秘「日山壽喜燒」傳承百年的獨門風味!

在人形町尚未成為壽喜燒一條街之前,「壽喜燒割烹 日山」便憑藉「和牛專家」的特選肉品及獨家關東派醬汁闖出名號,更拿下米其林指南星級殊榮。如今插旗台灣,台北分店不僅忠實還原本店百年壽喜燒美味,更結合旬味料理,包含厚蛋燒、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刺身、季節甜品等,端出4款「壽喜燒割烹」套餐,定價落在1,9804,880元區間,以下奉上店中主打的「極上・日山」套餐風味筆記!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專為壽喜燒精選和牛3大部位

先切入正題看套餐最大亮點——「百年之味壽喜燒」,日山以3大堅持於台北再現東京本店原汁原味。首先是和牛定期從日本空運來台,並精選帶有油脂的肋眼、沙朗、上肩肉3大部位上桌,其中肋眼肉質細嫩,帶有赤身與霜降肉的多重風味;沙朗油花分布均勻如大理石花紋,肉質中帶霜降的甜;上肩肉則以薄片彰顯其濃厚風味。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秘製關東派醬汁、專人桌邊烹調

第二點堅持在於日山傳承百年的關東派壽喜燒醬汁,其甜度恬淡以凸顯和牛及食材原味;為還原本店風味,特別從日本空運來台。最後則是日山專為台北店策劃的體驗,為了精準控制壽喜燒上桌的時間和溫度,日山特別訂製鐵鑄鍋和壽喜燒推車,由專人於桌邊服務涮烤,過程必須恪守東京本店的火力、溫度和順序,相當講究。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旬味料理共織日式宴席,和牛握壽司、刺身等亮點菜色

接著看向旬味料理,「極上・日山」套餐以「精選旬三品」揭開序幕,磯煮鮑魚、山藥細麵、厚蛋燒都是由傳統日本料理轉譯而來,先以溫潤滋味暖胃,讓味蕾準備好迎接後續饗宴。「海之幸 刺身三味」則集結當季新鮮漁護,夏秋之交以黑鮪魚、鯛魚為主,帶來生食、熟成等多重美味。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山藥細麵/刺身三味。(圖片提供:左|Izzie Pang攝影/右|壽喜燒割烹 日山)

前菜另有多道融入和牛,作為和牛壽喜燒前的風味亮點。像是先付「炙燒和牛塔及真山葵」將和牛以丁狀、泥狀兩種狀態呈現,透過炙燒逼出和牛油脂香氣,拌入信州味噌賦味、點綴海膽堆疊鮮美滋味,再搭配酥炸米餅堆起豐富口感。另一道「和牛壽司」則選用舒肥紐約客部位、和牛絞肉等,藉橙醋、松露與唐辛子辣醬賦味,一盤集結多種和牛吃法。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壽喜燒割烹 日山」台北店

地址|新光三越A4 4樓(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94樓)

營業時間|午餐 11:3014:30/晚餐 18:0021:30

電話|(022758-6858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最年輕台灣茶「台東紅烏龍」三語線上生活誌開站! 聯名法朋、咖啡冠軍林東源新品限時登場

最年輕台灣茶「台東紅烏龍」三語線上生活誌開站! 聯名法朋、咖啡冠軍林東源新品限時登場

你知道台灣茶史上最年輕的新興茶種──「台東紅烏龍」嗎?自10月15日起,「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正式上線,以「單一茶款」為主題,並以中、英、日三語講述在地茶園故事,成為世界認識台灣茶的第一扇門。同時,首款台東紅烏龍氣泡飲同步登場,並與法朋、GABEE.聯名推出全新甜點與咖啡。

認識台東紅烏龍

2008年,紅烏龍誕生於台東。當時,茶改場東部分場為挽救日漸凋零的台東茶區,在茶改場、農會與當地茶農的集思廣益下,根據台東的風土條件,融合了烏龍茶的「萎凋」、「焙火」與紅茶的「揉捻」工藝,創新研發出「台東紅烏龍」新興茶款。

台東紅烏龍風味帶有烏龍茶的花果蜜香,以及紅茶的甘醇喉韻,一共有花香、蜜香、果香、焙香、木質香、奶香6大風味,味道多元討喜;球型茶葉也易於運輸保存,身為台灣茶中極具商業價值的新世代。

台東「允芳茶園」從蟬享茶到頂級精萃極品茶,走在研發尖端,並引領消費者以紅酒杯品茗。(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允芳茶園」從蟬享茶到頂級精萃極品茶,走在研發尖端,並引領消費者以紅酒杯品茗。(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精細得像在挑揀鑽石的挑茶作業,每「克拉」都要大小與色澤一致。(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精細得像在挑揀鑽石的挑茶作業,每「克拉」都要大小與色澤一致。(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2022年起,臺東縣政府以「台東紅烏龍」為城市品牌展開一系列國際行銷活動,從「東京食品展」、義大利「茶香威尼斯」活動、東京「現代臺灣茶精選」展會、到紐約「夏季美食展」(Summer Fancy Food Show)。2024年,台東紅烏龍茶園面積已從原有的100公頃增加至200公頃,年產值逼近新臺幣5億元,年輕世代返鄉製茶,帶入新思維,不僅開展出獨特「茶旅體驗」,也開發出紅烏龍爆米花、乖乖、兒茶素等新商品,使台東紅烏龍化身潮流伴手禮。

「君玉茶園」取山裡的第一道水源灌溉茶園,製茶過程中人正與茶以布巾激烈拉扯、戰鬥著;「林旺製茶廠」(右)從熱愛植物與土地而開始植茶,堅持人工除草、友善種植,並保留了在台東少見的日光萎凋工法。(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君玉茶園」取山裡的第一道水源灌溉茶園,製茶過程中人正與茶以布巾激烈拉扯、戰鬥著;「林旺製茶廠」(右)從熱愛植物與土地而開始植茶,堅持人工除草、友善種植,並保留了在台東少見的日光萎凋工法。(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今年4月起,縣府進一步推動「風土十力 台東紅烏龍培力計畫」,攜手台東10大茶農品牌分別與香氣、咖啡、甜點等6大領域的創作者合作,展現紅烏龍的百搭特性。

例如擁有多個茶樹品種的「碧蘿園茗茶坊」,與以原住民小米酒與日本清酒工藝見長的「望山穗」,合作推出紅烏龍小米氣泡酒,採取低溫萃取與蒸餾的雙工藝設計,保留紅烏龍的細膩花果香與蜜甜韻;自60年代起帶動台東茶產業發展、台東第一家登記有案的製茶工廠「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則與「星忱甜點」主廚陳星緯,以街頭巷尾熟悉的飲料店為靈感,開發紅烏龍奶蓋冰淇淋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10/15開站上線

即日起,以「單一茶款」為主題打造的「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正式上線,以中、英、日三語並行,講述在地茶園故事,成為世界認識台灣茶的第一扇門。

網站首頁。(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網站首頁。(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網站以「來自花東縱谷的純淨風土──新世代的台灣茶」破題,解析紅烏龍從沒落到重生的歷程,並放大講述台灣茶的風土特色。透過活潑的編輯手法,頁面結合動畫效果,展示從茶菁到茶湯的7大製茶技藝,清楚解釋紅烏龍誕生的每個步驟。

製茶介紹頁面。(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製茶介紹頁面。(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總編輯與策展人馮忠恬表示:「紅烏龍彷彿天生具有國際感,可以輕易引發外國人共鳴。即使完全不認識它,第一時間都會被紅烏龍那狀似紅茶的茶湯、又似烏龍茶的球型外觀,以及類似咖啡的焙火香氣所吸引。」

為清楚展現紅烏龍的風味魅力,網站也特別把味道視覺化,使用柴火、木頭、蜂蜜、牛奶、鳳梨、白花等元素,拆解紅烏龍的6大風味,使國內外讀者能夠具象理解台東紅烏龍的特色與魅力。這份獻給世界的線上誌,是茶的介紹,更是台灣茶走向國際的敘事入口。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馮忠恬指出,「一個產區要成功,必須具備開闊性,正如抹茶能從高價茶延伸到冰淇淋,紅烏龍也要在大眾日常中展現價值,才能走向國際。」當全球都在談IP經濟,台東紅烏龍正以茶為媒介,開啟台灣與世界對話的新可能。

3款開站聯名商品一次看,即日起~11/15期間限定!

歡慶網站開站,「風土十力 台東紅烏龍培力計畫」推出3款最新商品,讓台東紅烏龍的滋味拓展出更多輕快的體驗管道。首先是全台首款可常溫保存18個月的「台東紅烏龍氣泡飲」,顛覆市售氣泡飲多以香料與糖調味的印象,選用自然農法台東紅烏龍茶葉、水與二氧化碳製成,以天然萃取技術,保留原茶的蜜韻與花香,重新定義對罐裝飲料的想像。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特邀法朋烘焙甜點坊主廚李依錫推出的「台東紅烏龍蜂蜜燒餅」禮盒,靈感來自60、70年代,台灣街頭巷尾小吃攤瀰漫著的甜燒餅,揉和了台東自然農法紅烏龍茶,以及頂級紅柴蜜,將台灣甜美濃縮入餅,從山林走進都市。

咖啡大師冠軍GABEE.創辦人林東源,則開發全新萃取技法詮釋的「台東紅烏龍茶咖啡」,先沖泡紅烏龍30秒,再以茶湯悶蒸咖啡粉,再將茶葉與咖啡共同萃取,第一次注水萃取咖啡前段花香與明亮酸質風味,第二次注水讓紅烏龍風味綻放,順勢銜接尾韻,使「茶咖」風味更加雋永綿長。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資料提供|臺東縣政府、文字整理|李尤

延伸閱讀

RECOMMEND